回覆列表
  • 1 # 毅善盤點

    先說蒲松齡老師,蒲松齡的一生可謂再普通不過,同千千方萬沉居社會底層計程車子一樣,沒有多少值得一說的業績。他早年頗有文名,初應童子試時曾考得縣、府、道三個第一的佳績, 因此受到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牛刀小試,使他對前途充滿無限憧憬,因而遭遇坎坷時打擊也特別沉重。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他再也不能複製這樣的幸運,儘管多次參加科考,但仕宦的大門始終對他緊閉,直到71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但這對風燭殘年的蒲松齡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甚至連安慰都算不上了。為了生計,他只得長年在外坐館授徒,中間還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幕賓,直到70歲時,才結束長達40年的坐 館生涯.頤養天年。

    蒲松齡也許還稱不上學識淵博的學者,但他絕對是一位風華絕代的才子。在小說之外,他還創作了大量詩、詞、文、賦、小戲俚曲,並編寫了《農桑經》、《藥崇書》、《曰用俗字》等通俗讀物.這些作品都收錄在盛偉編印的《蒲松齡全集》(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中,可參看。可見蒲松齡一生的成就並非《聊齋志異》一書所能全部概括.要以 更為寬廣的視野來認識這位偉大的作家。

    一生仕途不順.沉居社會下層,只能以坐館授徒為生,一次接一次的挫折使他對社會人生多了一份清醒的認識,也多了一份難得的人生體驗。這種失意、痛苦的人生經歷無法使他為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唱讚美詩,他必然會以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的姿態 來抨擊這個社會存在的種種弊端,故作品中頗多激憤之言,他本人也稱自己這部書為 “孤憤之書”。以如槍之筆針砭社會中的種種醜惡,積鬱胸中的憤懣之情可以得到宣洩,但這種宣洩如果只是侷限於個人的得失,其意義也是有限的。蒲松齡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昇華了這種感情,將個人失意的苦痛昇華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自覺地扮演了一個代言人的角色,為沉居下層計程車子、為社會弱勢群體代言,為他們呼籲,為他們吶喊。有了這種認識,他就能夠居高臨下,以寬廣的視野觀照整個現實社會,因為站得高,所以望得遠,見得深。

    但是有了《聊齋志異》之後,一切都改變了,蒲松齡平凡的人生因此煥發出奇麗的 光彩。科舉的失利並不意味著對人的智慧才能的全部否定,畢竟在立德、立功之外, 還有立言的選擇。儘管這是一個無奈、苦澀的選擇,但正是這一選擇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小說家。生前的寂寞與身後的榮光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這是蒲松齡本人所沒有想到的,那些春風得意的達官貴人們更不會想到,正是這種命運的戲劇性轉折讓蒲松齡從造物主那不公正的手中討回了一些公道。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筆鋒所向,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社會的黑暗與醜惡,包括貪官汙吏的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土豪劣紳的魚肉百姓、欺男霸女,流氓無賴的為非作歹、騷擾鄉里,秀才士子的鄙俗迂腐、夜郎自大等。 凡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皆在抨擊之列,而以對統治階層的批評尤多。

    二是對科舉制度的嘲諷。作者久困場屋,屢遭坎坷,對科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有著十分深切的體會。矛頭所向,不在科舉制度本身,而在官員的昏庸愚昧,不辨優劣, 衡文取人嚴重不公,在表達激憤之情的同時,蒲松齡還對與自己有著同樣不幸命運計程車子們給予深深的同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奧特曼》的結局看起來是皆大歡喜,但實際上卻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