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讀G先生

    我們常常會抱怨自己沒有時間,但我們沒辦法完成任務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是因為沒有把時間真正用在完成有價值事情上。

    那如何才能讓自己學會管理時間和任務,掌控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呢?這裡據我的經驗,為你精選了一套方法:

    一、幫我管理時間、每天高效完成任務的法則:1-3-5 待辦清單法則

    1、這個法則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設限”:每天安排1件重要任務,3件中等任務,5件小型瑣事。

    2、這樣設限的好處是:幫助自己找回工作、學習、生活的重心。

    因為每天我們都可能會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但我們每天的時間都有限,能完成的任務也有限。若不設限,很容易讓自己在太多想做的事情中徘徊,要麼什麼都沒做,要麼做了一堆瑣事。設限了之後,我們就能清楚自己今天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從而專注於目標,優先完成重要的事情,不讓自己跑偏,按照計劃往前逐步推進。

    3、那要如何來安排這“1、3、5”件事呢?這就可以借用我們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來安排了。

    1對應一件“最重要且緊急”的“大型”任務(耗時、耗精力)。3對應三件重要(緊急或不緊急)的中型任務;但如果你還有重要且快要變緊急的事,要優先放入中型任務。5對應五件緊急但不重要的小型任務,或是不緊急也不重要但是你想做的事。

    做這些任務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1,然後3,最後5。但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些微調(能確保完成1、3的情況下)。

    → 對於每天的任務或者短期的任務可以用1-3-5法則,那對於長遠的任務以及目標,要怎麼處理呢?

    二、幫我完成長遠目標、任務的策略:“快速開始、緩慢結束”

    1、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的毛病,特別是對於長遠目標或任務,拖延的習慣就更加嚴重了。因為截止時間、期限較長,壓力較小甚至是毫無壓力。其中被要求的任務即便拖延,最後還是有強制的期限促使你完成;但自己的規劃基本就是沒有期限,即便你自己設立期限也沒有太多的緊迫感。所以很多人的目標、夢想就這樣如泡沫一樣消散了。

    2、與“快速開始,緩慢結束”對應的是“緩慢開始,快速結束”,而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比如大學裡,老師通常提前一個月就佈置了論文作業,但是很多學生直到最後幾天才突擊查資料、湊字數、熬夜整出一篇勉強看得過去的論文。這種策略屬於“緩慢開始,快速結束”,這種策略看上去效率很高,實則是速度快、質量差!

    3、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反過來的,也就是“快速開始、緩慢結束”。當你一接到任務就立刻開始著手做,首先草擬一個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完成一小部分。比如在訓練“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快速開始,緩慢結束,因為快速閱讀和記憶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堅持訓練,然後在平時的讀書學習中不斷運用、鞏固,一個月下來,你就會有一個質的提升了。

    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總時間卻並不多,而且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會不由自主的渴望完成更多的任務。最終完成的質量也會高很多,因為在逐步完成的過程中,你會陸續發現一些問題、疏漏,並逐步完善它。

    4、如果你對所有任務都執行“緩慢開始,快速結束”的策略,那麼結果就是讓自己越來越忙。再拿我們前面提到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來說,如果你不去處理“重要但不太緊急”的任務,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讓你“緊急且重要”的任務越積越多,長此以往勢必讓你越來越忙碌、越來越焦頭爛耳。

    所以要想把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必須學會給自己一些規劃,列出你的待辦任務清單,然後採用“快速開始,緩慢結束”策略,逐步地去落實、完成。這樣你才不至於原地踏步,或者越來越糟。

    → 很多工都是別人要求我們做的,但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如何才能讓它開花結果呢?

    三、幫我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策略:設立“神聖時間”

    這個“神聖時間”的概念來自於Esor Huang。

    1、所謂神聖時間,就是每天為自己預留的、用於做自己非常想做的事情的時間。這個時間,輕易不為任何人、任何事所妥協。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工作任務,每個人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部分的空閒時間,問題只在於你有沒有“保護好你空閒的時間”。

    規劃神聖時間就是保護好你的時間,保護好你要完成的那一個個目標或者願望。

    2、神聖時間通常不需要很多,一般1-2小就夠了;因為小事情、小人物一兩個小時基本就夠了;大事情、大任務這點時間則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你真的留下時間去完成”。

    3、在安排自己的神聖時間的時候,可以思考兩個問題:什麼時段我應該不會被他人強制佔用時間?什麼時段我絕對不想被別人佔用時間?透過這樣的思考,我基本就可以確定出自己的神聖時間段了。可能是早上的六七點、可能是下午的五六點、也可能是晚上的九點之後, 因為這些時間通常不易被打擾。

    →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困難、挑戰,可能是知識不足、可能是技能不熟練,那要如何不斷完善自己呢?答案就是“閱讀”。可有的人讀了沒用,有的人讀了卻受益良多,這其中就涉及到“會不會讀”的問題。

    四、幫我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四步快速閱讀法”

    讀書是一件有諸多益處的事情,但如果不會讀書,只是強迫自己看看、或者無聊打發一下時間,那麼讀再多的書其收穫也是極小的。

    我閱讀致用類書籍的四步快速閱讀法,其步驟是:

    1、先自問自答。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資訊,然後根據這些基本資訊、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2、然後快速閱讀。以每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如果你不會快速閱讀,也建議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慢慢的讀,這樣不僅速度慢,你最後的理解也不會高,儘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

    3、根據書本再次回答問題。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根據書本內容對我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

    4、對答案,重點關注。最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重點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我的這個“四步快速閱讀法”是一種非常節約時間,且閱讀效果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鍛鍊你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整合能力、思考能力,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試試。

    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結合“便籤讀書法、九宮格筆記法”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它們各有優點(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在快速閱讀之後,或者對完答案之後,結合著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葉片鑑別醜柑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