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旭論金
-
2 # 龍飛龍舞1
關於P2P的資產配置要看你的投資取向,你屬於激進型、穩健型還是保守型,還要看投資的時期,這個時期是指國家的經濟狀況及走向,還有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等等,還有選擇什麼樣的P2P投資公司,這些都要看當時的情況來確定。如果按照目前股市的情況,投資排名在前10名的P2P可以在30%-50%之間,投資貨幣基金在10%-20%之間,投資股市在20%-30%之間,投資貨幣基金是讓你對自己的資金有靈活的支配權。
-
3 # DK說理財
如果你是百萬富翁及以上,我覺得可以20到30,如果以下,好好找個靠譜的,然後20到50皆可。越有錢的理財選擇越多,多問問吧
1、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的概念就是構建一個產品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根據個人需求把投資資金分配在不同資產上,以確保我們的資產能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個配置,每個人都不一樣,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不同人生階段來配置與調整。
簡單來說,就是你從原來只懂得買銀行理財產品,變成貨幣基金、指數基金、保險、黃金、股票、信託等都各買一點。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放大版的混合型基金,裡面包含著高低風險的產品配置。
2、最常見的資產配置有哪些品種?
最常見的資產配置品種有很多,比如適合普通人的有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票據、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黃金、國債、國債逆回購、企業債券、P2P、股票、期貨、信託、QDII基金以及我們最熟悉的房產等,主要是一些投資+投機的品種。
3、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1)先自測一下自己的投資型別
首先進行任何投資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給自己做一份:風險型別評測。因為不同的風險承受者,在投資分配上有著完全不同的配置,這一步驟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風格之後就知道要投資什麼樣的產品,從而來達到自己的投資目標。
測試完的話,你大概就知道自己是什麼型別的,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型別選擇不同的品種。比如你是謹慎型的,那麼可以配置一些風險比較低的品種,如債券,基金等。
但其實這樣不夠人性化,我覺得真正的比較好的投資方法是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家庭條件或者職場條件進一步的細分配置。
(2)進行資產配置的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會過勞死?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所有精力集中到壓力大的工作上,沒有很好地休息。
應用到投資上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很多人投資的總收益總是虧損的?比如今年的收益可能虧損百分之一百,但是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就變成虧損百分之兩百。因為大家都習慣追求高收益,把錢往一處砸,結果遇到股災或者黑天鵝事件就栽了。
從資產配置理論上說,把自己所有資產放到最有風險的投資上,沒有進行靈活配置的話,很容易造成虧損,而資產配置能讓我們避免這類風險。
所以,不能將錢全部用於高風險投資,以免大虧;但也不能全放在銀行存款,那連通脹都跑不贏。
(3)最高利潤投資法
正確的投資方法是:錯就止損,對就保持,讓利潤繼續奔跑。但其實相比賺錢,我們更不願意虧錢。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要求你向空中擲一枚絕對均勻的硬幣,落地後,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贏1000元,反之你就輸1000元。為公平起見,你也可以反向選擇,也就是反面朝上你贏1000元,正面朝上你輸1000元。顯然這個賭局極其公平,但還是極少人願意參加這個賭局。
這反映了人們對“損失”比“獲得”有著更敏感的心理傾向。白白得到的1000塊錢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損失1000元所帶來的痛苦。
買股票的時候,多數人是“被套了不肯走,漲了就早早賣”,這與“對繼續,錯止損”的投資理念卻完全背道而馳。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思維要與常人反過來。
(4)配置目標
配置目標與配置比例是相互對應的,在美國長期而且收益最高的產品是權益資產,也就是股票與基金,但是權益資產的波動率也是最大的。雖然在中國近十年收益最高的是房價,但是如果從91年算起權益資產的收益不比房價低。所以我們要對投資市場有信心。
投資者如果可以承擔足夠風險的話,可配置指數基金也就是ETF,ETF品種如圖:
決定每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目標因素通常有資金、個人風險偏好、家庭狀況等。所以就像我前面所說的,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資風險型別再結合自己家庭狀況及收益目標來搭配投資組合。
一般資產配置目標通常有以下三點:
• 抗通貨膨脹型:20-30%高風險+70-80%的低風險;
• 平衡型:50高風險+50%的低風險;
• 增值型:80%高風險+20%的低風險。
通常我們要將錢分為應對“短期、重大事件、養老”這三種。但不同錢的處置方式不一樣,比如短期的呢,我們就可以配置貨幣基金。它的優點是隨時可以取,基本屬於T+0,而且利息目前是百分之三點幾,比銀行活期存款高,所以它是應對短期的。
第二個應對重大事件就是配置商業保險。第三個應對養老就是進行長期投資,比如採取定投方式,股票基金等。
(5)具體的配置方式
那麼我們具體如何配置我們的資產呢?這時候可以採用生命週期原理來配置,這個方案几乎可以適用於任何人。
我們的生命週期分為四大階段,青年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老年退休期。
第一階段:青年期
22-30歲之間,正處於工作、戀愛期。
這段時間的特點是:有時間、精力好、體力好、收入緩慢增長,但同時也有一筆不少的支出,如租房、還房貨、甚至還要為下一階段的結婚、買房準備一大筆錢。
因為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還輸的起,所以趁年輕,在這個階段要勇於承擔風險,可以適當拿出大比例的資金去投資中高收益的風險產品,以小博大,更快的財富積累。這個階段主要以攻為主。
可配置60%的中高風險產品+30%的中低風險產品+10%的低風險產品,如股票+企業債+國債。
第二階段,家庭成長期
30-55歲之間,正處於結婚生子到孩子大學畢業階段。
這段時間的特點是:處於事業成熟期,每年收入大幅增加,也有一定的財富累積,但支出比例也不小,如子女教育費用的支出、換房換車的支出。
這個階段可以考慮進“進取型+穩健型”的投資組合,同時又可以細分兩階段,比如在30-40歲時,偏重中高風險產品,40-55歲時偏重中低風險產品,主要圍繞股票、定投ETF、信託這些中級風險的產品投資。但同時要記得一定要完成全家人的商業保險配置,退體金的儲備也應該在進行之中。
第三階段,家庭成熟期
50-65歲之間,從子女大學畢業後我們退休前的階段。
這段時間的特點是:已處於事業鼎盛期,收入已達到頂峰,家庭財富已完成很大積累。
因為我們前期我們已經配備好保險與養老金的定投計劃。所以這個階段唯一的支出可能就是為子女考慮考慮購房贊助費用了。
馬上要退休了,千萬不要功虧一簣。這個階段已經不允許我們在投資上出現嚴重損失了,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採取較為穩健型的理財方式,開始逐步加大低風險的產品配置,大部份配置如信託、企業債券、國債等穩健型產品,只能配置少量如股票基金類中高風險產品。
第四階段,家庭衰老期
65歲之後,一般已正常退休,直到終老。
如果前面的道路順暢,一路以來嚴格執行理財方案,這個階段已經有足夠的養老金及一定的這麼多年打理下來的理財收入,運氣好的話,一般還有養老金、房屋租金,甚至還有子女贍養費。
這個階段已經不允許出現任何投資損失了,故保守型投資最適合。如國債、銀行理財、貨幣基金。
(6)為什麼不擇機選擇,要這樣分配呢?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擇機選擇呢?擇機就是在行情好的時候全投資在收益高的產品,比如股票上面,等行情不好的時候投資在保本收益類上面。問題是你無法預知未來,就好像炒股一樣,2007年大多數人沒能賣在高點,2015也沒賣在高點,且虧的一塌糊塗。如果人人能準確預知未來,這個時代就沒有窮人了。
市場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無貨可買,要麼無人可賣。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市場,時刻都有人在買賣,這說明有人賣的同時,就有人買,進一步也就說明同一個價格,有人覺得高,有人覺得低。
買保險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能預知疾病,等到生病前半年再買保險,可免去前面那麼多年保費。但是如果能預測,保險公司早就倒閉了。
但是如果透過資產配置,如果長期算下來,絕對是可以跑贏通貨膨脹,平均收益可達到6%—10%。如果還能再進行一下動態調整,收益會更高,最重要的是它能一直保持盈利。
4、P2P的配置比例多少比較合適?
初學者拿可投資資金的10%就好,記住是可投資資金的10%,不是你的資金的10%,比如我們有五萬塊錢,這是你的資產,但不一定是你可投資的資產,因為投資是要拿閒錢出來投的,也就是說你家裡有五萬塊錢,但可能有一部份錢是短期要用到的,而投資只能拿長期用不到的閒錢。比如你有3萬塊是短欺內用不到的,就可以拿10%出來投。
那如果是資深的或者說很瞭解的,可以適當的根據自己的能力提高比例來投資,比如2016年我對P2P的投資比例佔到百分之七十,這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是中高風險的投資風格。
但是我一般不建議大家投資比例這麼高,因為P2P怎麼說也算一箇中高風險的產品。雖然現在政策越來越嚴格,但是一定要根據你自己能承受的能力範圍來配置這個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