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路型物流公司或者區域性物流公司,門店是其最大的財富,也是這些公司價值之所在的根本。目前門店存在基本是兩種形態,一種是公司直營門店,一種是公司加盟門店或者合作門店。
網路型公司含全國性網路和區域性網路,而同一個公司內部,門店也是多種狀態並存。比如:德邦、華宇、佳怡、安能、佳吉、商橋、壹米滴答等等都是加盟和直營並存狀態。在兩種狀態並存中,其之間的矛盾時常發生,根本原因是其中間的利益糾葛。
無論是快遞還是傳統零擔物流,加盟模式和直營模式一直是相伴相生的搭檔並存,不同公司在擴張初期基本定調了是加盟模式還是直營模式。
比如快遞行業,順豐一開始的加盟模式到後來直接收購轉變為直營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快遞行業的標杆企業,而其他三通一達快遞模式以加盟方式並存,都取得了市場擴張並最終上市成功。
在物流行業,德邦、華宇等一直都是直營模式方便管控,而如今也成為了直營和加盟合夥人並存的生態。
物流門店發展到如今,基本上也是由原來的草莽階段演變到現在的各種管理各種考核各種標準的新階段。
最早的加盟門店基本都是由公司內部發起做承包,承包人基本都是公司內部員工為主,而管理和分成相對簡單明瞭,就是到貨給加盟方多少比例的運費,發運貨物根據收取運費的高點直接給多少比例的運費,行業基本上是到貨給10%發貨給15%左右。
具體門店的經營及開銷都是自負盈虧,公司並不參與其具體的經營投資。
傳統零擔物流加盟門店最新從哪年開始,具體年份不好調研,筆者認為網路公司門店加盟初期,是借鑑了專線的運營模式,早期專線基本都是單向運輸,即只做單程的居多,做往返的比較少。
其專線簡易的做法就是找一比較熟悉的親戚或者朋友負責對方落貨,按照運費總額給予一定的比例做提成,送貨費及其他費用單獨計算,也有的是打包一起計算的。
當線路由一條增加到N條線路後,專線公司也逐步向網路型公司轉變,之後網路性物流公司借鑑這種方式推行加盟模式。

早期的加盟無論是傳統零擔企業還是快遞公司,隨著流通貨物時效的加速,以及早期市場相對處於買方市場,所以2005年前後的幾年是加盟和物流發展的黃金十年。
為什麼說2005年前後的十年是加盟和物流發展的黃金十年?
從貨源上說相對集中,多頻次、小批次的形態還沒出現;
從物流公司和專線來說,物流公司數量還不算多,相對競爭較小;
從運輸車輛來說,運輸車輛相對不算太多,車輛無論去哪兒配貨都相對容易;
從管理上說,早期的加盟門店基本是沒有太多的管控和標準,只要有能力,只要可以攬到貨源,做好終端的裝卸和分撥就足已。同時傳統門店還兼職做著資訊部,掙資訊費。在自身網路和線路不足以服務客戶的前提下,門店都在炒貨賣貨賺取差價。
早期的門店,不管是哪個公司,其門店關係是相對融洽的,彼此依託,相互幫襯,產生矛盾爭議的不太多,加盟方想借助公司的平臺和網路掙到錢,公司的直營門店也好,加盟門店也罷,都可以相互包容,誰也難說自己不受理到對方門店的貨物,加上早期公司基本都是處於擴張期,公司本身就對門店只是做經營上的支援和幫扶,還沒出現各種規章制度和考核。
在05年前後的時間段,能有加盟做物流就不錯了,哪有資格去要求對方付出太多,而且本身做加盟門店的起點還是比較低,對押金和擔保要求也不太高。
早期加盟門店,前期都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闖天下,隨著業務增多,而後改變為父子或者夫妻及其他親朋好友齊上陣。而他們的追求基本都是最簡單明瞭,好好幹,多掙錢,多攬貨,多分錢。面對這樣質樸的追求,基本不用太多要求和考核,他們自己就會把門店當做家來經營。
2010年前後,傳統零擔物流進入了快車道,有些公司期望佈局比較早,都已經形成了新的規模,有的公司具備了全國網路,有的公司形成了區域小霸王。
如今比較火的一些平臺型公司或者網路型公司也基本起步於2010年前後的時間,比如:卡行天下,安能物流等等。筆者本身從事於傳統物流出身,接觸比較多都是一些基層的門店和專線公司,那個時候記得流行的說法是“南德邦”“北佳怡”相對形成了各自的標準化體系和標準化運作。
2010年前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大型網路公司基本上有了自己的資訊化系統,而對專線或者資訊部而言,他們基本也從原始的電話聯絡轉變為資訊網釋出各自需求資訊形成了新的運作業態。有點跑題了,還是繼續說門店的變遷。
2010年前後門店直接的爭議已經開始出現,延續到2017年,門店具體形態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門店工作時間上的不統一;
加盟門店在物流的最末端和最前端,基本上是沒有上下班概念的,只要客戶有需求,隨時開門隨時服務。
而直營門店內部基本都有自己的上下班時間界定。尤其是已經形成中轉庫或者總部職能部門的,其後續加入的新物流人和門店就有了時間上的衝突。
加盟門店的服務意識和客情關係遠遠比直營門店強太多。
其二、服務標準上的糾結;
在直營門店和加盟門店上,最明顯的區分在送貨費用上,加盟門店而言,無論和總部合同如何界定,只要是有送貨需求的,加盟門店就可以痛快的解決掉,肉多爛在鍋裡,只有多幹活才能盈利。
而直營門店肯能會因為車輛費用而影響服務效率。比如有的公司在直營門店上的送貨費用需要走報銷流程,且有報銷比例設定,超了無法報銷,少了臨時僱車就不夠。這樣直營店會要求加盟門店收取更高的直送費用。
類似的直營店和加盟門店的爭議還有許多,比如上樓服務費、叉車服務費、增值服務費、裝卸費等等。
其三、以罰代管;
直營和加盟門店考核和標準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總部針對加盟門店的管控增強,而管控手段比較簡單單一,那就是各種標準和考核,後面跟著的就是各項不達標罰款。不大的一個門店,只是應付公司的考核罰款,一個月幾千塊都是小兒科。
其四、門店忠誠度到底該不該出現??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不同網路公司或者線路公司也是各有優勢,作為終端的門店,其接觸的客戶是全方位的需求,在加盟店本身不足以服務好客戶的情況下,門店和其他公司合作也順理其章。
其五、門店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零擔物流經營多年,價格基本沒變化,其零擔收取價格十年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而附帶的人工成本、場地成本、電腦、裝置等投入增加。這也造成一些網路型公司收縮經營不善的門店降低成本,也有的網路型公司把經營不善門店對外招商合作降低自身費用。
其六、無論加盟那個網路或者平臺公司,其收費標準越來越高,收費專案越來越多---你懂得。
這何嘗不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盈利之道,投資有風險,加盟需謹慎。
門店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不管線路平臺還是園區平臺還是其他三方平臺,對門店和線路的競爭整合已經進入深水區,許多加盟招商也已經喊出來降低以罰代管的管控手段,也有的喊出來零加盟模式,那麼加盟了會否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加盟了會代表發展模式的新探索嗎?
門店未來和出路在哪兒??何去何從??
隨著市區管控越來越嚴,車輛出入的限制阻礙了物流公司的佈局擴充套件,門店成本費用的增加,會否造就新的門店合作形式出現??我們一起暢想創新未來。
門店共用模式是否成為新的門店生存之道?
移動門店模式會否適應新型公司的需求??
根據不同的市場和需求,會否出現一家獨大的零擔物流門店??
末端配送平臺的快速擴張和佈局,會否成為零擔門店新的領航店???
時不待我,未來以來,留給傳統物流人的時間不多了,只有開拓創新,傳統物流才有未來!!
作者原標題:物流門店—直營、加盟之雜談
十年的傳統物流人,透過多年的切身經歷,反思物流未來的走勢及發展方向,從原來用手搬貨到用筆墨描述剖析未來,探尋平臺與專線融合落地之道。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對於網路型物流公司或者區域性物流公司,門店是其最大的財富,也是這些公司價值之所在的根本。目前門店存在基本是兩種形態,一種是公司直營門店,一種是公司加盟門店或者合作門店。
網路型公司含全國性網路和區域性網路,而同一個公司內部,門店也是多種狀態並存。比如:德邦、華宇、佳怡、安能、佳吉、商橋、壹米滴答等等都是加盟和直營並存狀態。在兩種狀態並存中,其之間的矛盾時常發生,根本原因是其中間的利益糾葛。
無論是快遞還是傳統零擔物流,加盟模式和直營模式一直是相伴相生的搭檔並存,不同公司在擴張初期基本定調了是加盟模式還是直營模式。
比如快遞行業,順豐一開始的加盟模式到後來直接收購轉變為直營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快遞行業的標杆企業,而其他三通一達快遞模式以加盟方式並存,都取得了市場擴張並最終上市成功。
在物流行業,德邦、華宇等一直都是直營模式方便管控,而如今也成為了直營和加盟合夥人並存的生態。
物流門店發展到如今,基本上也是由原來的草莽階段演變到現在的各種管理各種考核各種標準的新階段。
最早的加盟門店基本都是由公司內部發起做承包,承包人基本都是公司內部員工為主,而管理和分成相對簡單明瞭,就是到貨給加盟方多少比例的運費,發運貨物根據收取運費的高點直接給多少比例的運費,行業基本上是到貨給10%發貨給15%左右。
具體門店的經營及開銷都是自負盈虧,公司並不參與其具體的經營投資。
傳統零擔物流加盟門店最新從哪年開始,具體年份不好調研,筆者認為網路公司門店加盟初期,是借鑑了專線的運營模式,早期專線基本都是單向運輸,即只做單程的居多,做往返的比較少。
其專線簡易的做法就是找一比較熟悉的親戚或者朋友負責對方落貨,按照運費總額給予一定的比例做提成,送貨費及其他費用單獨計算,也有的是打包一起計算的。
當線路由一條增加到N條線路後,專線公司也逐步向網路型公司轉變,之後網路性物流公司借鑑這種方式推行加盟模式。

早期的加盟無論是傳統零擔企業還是快遞公司,隨著流通貨物時效的加速,以及早期市場相對處於買方市場,所以2005年前後的幾年是加盟和物流發展的黃金十年。
為什麼說2005年前後的十年是加盟和物流發展的黃金十年?
從貨源上說相對集中,多頻次、小批次的形態還沒出現;
從物流公司和專線來說,物流公司數量還不算多,相對競爭較小;
從運輸車輛來說,運輸車輛相對不算太多,車輛無論去哪兒配貨都相對容易;
從管理上說,早期的加盟門店基本是沒有太多的管控和標準,只要有能力,只要可以攬到貨源,做好終端的裝卸和分撥就足已。同時傳統門店還兼職做著資訊部,掙資訊費。在自身網路和線路不足以服務客戶的前提下,門店都在炒貨賣貨賺取差價。
早期的門店,不管是哪個公司,其門店關係是相對融洽的,彼此依託,相互幫襯,產生矛盾爭議的不太多,加盟方想借助公司的平臺和網路掙到錢,公司的直營門店也好,加盟門店也罷,都可以相互包容,誰也難說自己不受理到對方門店的貨物,加上早期公司基本都是處於擴張期,公司本身就對門店只是做經營上的支援和幫扶,還沒出現各種規章制度和考核。
在05年前後的時間段,能有加盟做物流就不錯了,哪有資格去要求對方付出太多,而且本身做加盟門店的起點還是比較低,對押金和擔保要求也不太高。
早期加盟門店,前期都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闖天下,隨著業務增多,而後改變為父子或者夫妻及其他親朋好友齊上陣。而他們的追求基本都是最簡單明瞭,好好幹,多掙錢,多攬貨,多分錢。面對這樣質樸的追求,基本不用太多要求和考核,他們自己就會把門店當做家來經營。

2010年前後,傳統零擔物流進入了快車道,有些公司期望佈局比較早,都已經形成了新的規模,有的公司具備了全國網路,有的公司形成了區域小霸王。
如今比較火的一些平臺型公司或者網路型公司也基本起步於2010年前後的時間,比如:卡行天下,安能物流等等。筆者本身從事於傳統物流出身,接觸比較多都是一些基層的門店和專線公司,那個時候記得流行的說法是“南德邦”“北佳怡”相對形成了各自的標準化體系和標準化運作。
2010年前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大型網路公司基本上有了自己的資訊化系統,而對專線或者資訊部而言,他們基本也從原始的電話聯絡轉變為資訊網釋出各自需求資訊形成了新的運作業態。有點跑題了,還是繼續說門店的變遷。
2010年前後門店直接的爭議已經開始出現,延續到2017年,門店具體形態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門店工作時間上的不統一;
加盟門店在物流的最末端和最前端,基本上是沒有上下班概念的,只要客戶有需求,隨時開門隨時服務。
而直營門店內部基本都有自己的上下班時間界定。尤其是已經形成中轉庫或者總部職能部門的,其後續加入的新物流人和門店就有了時間上的衝突。
加盟門店的服務意識和客情關係遠遠比直營門店強太多。
其二、服務標準上的糾結;
在直營門店和加盟門店上,最明顯的區分在送貨費用上,加盟門店而言,無論和總部合同如何界定,只要是有送貨需求的,加盟門店就可以痛快的解決掉,肉多爛在鍋裡,只有多幹活才能盈利。
而直營門店肯能會因為車輛費用而影響服務效率。比如有的公司在直營門店上的送貨費用需要走報銷流程,且有報銷比例設定,超了無法報銷,少了臨時僱車就不夠。這樣直營店會要求加盟門店收取更高的直送費用。
類似的直營店和加盟門店的爭議還有許多,比如上樓服務費、叉車服務費、增值服務費、裝卸費等等。
其三、以罰代管;
直營和加盟門店考核和標準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總部針對加盟門店的管控增強,而管控手段比較簡單單一,那就是各種標準和考核,後面跟著的就是各項不達標罰款。不大的一個門店,只是應付公司的考核罰款,一個月幾千塊都是小兒科。
其四、門店忠誠度到底該不該出現??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不同網路公司或者線路公司也是各有優勢,作為終端的門店,其接觸的客戶是全方位的需求,在加盟店本身不足以服務好客戶的情況下,門店和其他公司合作也順理其章。
其五、門店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零擔物流經營多年,價格基本沒變化,其零擔收取價格十年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而附帶的人工成本、場地成本、電腦、裝置等投入增加。這也造成一些網路型公司收縮經營不善的門店降低成本,也有的網路型公司把經營不善門店對外招商合作降低自身費用。
其六、無論加盟那個網路或者平臺公司,其收費標準越來越高,收費專案越來越多---你懂得。
這何嘗不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盈利之道,投資有風險,加盟需謹慎。

門店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不管線路平臺還是園區平臺還是其他三方平臺,對門店和線路的競爭整合已經進入深水區,許多加盟招商也已經喊出來降低以罰代管的管控手段,也有的喊出來零加盟模式,那麼加盟了會否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加盟了會代表發展模式的新探索嗎?
門店未來和出路在哪兒??何去何從??
隨著市區管控越來越嚴,車輛出入的限制阻礙了物流公司的佈局擴充套件,門店成本費用的增加,會否造就新的門店合作形式出現??我們一起暢想創新未來。
門店共用模式是否成為新的門店生存之道?
移動門店模式會否適應新型公司的需求??
根據不同的市場和需求,會否出現一家獨大的零擔物流門店??
末端配送平臺的快速擴張和佈局,會否成為零擔門店新的領航店???
時不待我,未來以來,留給傳統物流人的時間不多了,只有開拓創新,傳統物流才有未來!!
作者原標題:物流門店—直營、加盟之雜談
十年的傳統物流人,透過多年的切身經歷,反思物流未來的走勢及發展方向,從原來用手搬貨到用筆墨描述剖析未來,探尋平臺與專線融合落地之道。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