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假包換lihanmin李懷
-
2 # 老春開聊
我在百度百科裡為你找到了下面的答案,敬請參考:
資本積累(capital accumulation)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餘價值的資本化。資本所有者把從勞動者那裡賺來的利潤的一部分用於個人消費,另一部分轉化為資本,用於購買擴大生產規模所需追加的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因此,剩餘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積累則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1、追逐利潤是企業生產的動機和目的。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濟的基本規律。這一規律決定了企業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必須進行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2、資本積累也是由市場競爭機制決定的。誰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得擴大生產規模,追加投資。競爭迫使每個企業都要拼命地進行資本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 -
3 # 書生嘯唱
書生已經很多年沒接觸這話題了,世界在變,社會主義再向資本主義靠攏,資本主義也在向社會主義學習。資本、霸權、壟斷等等,都有新的理論不斷問世。不知現在的課本上,是否還是當年學習的那些論述?不過想來,經典馬克思主義,也不會輕易改動的吧?
說一些自己印象裡的理解吧,不一定符合別人的看法,權做交流探討吧。
一個理論的產生,首先就離不開的就是它的歷史背景社會背景,所謂時代侷限、歷史侷限,莫不如此。
可以回想一下,“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唯一源泉”提出的時代和全球社會經濟大環境。資本、剩餘價值,這些理論的發現釋出,還有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無產階級掘墓人等論斷,都是相輔相成的一整套理論體系。資本無限積累、剩餘價值貪婪追逐、經濟危機惡性迴圈,這些是基於那些年代的綜合考研成果。在當時,擴大再生產的途徑無非就是加人加機器,再加一點技術的進步。
但書生以為,最大的今夕不同就是技術進步這一塊。那會的論述還基本都是基於實體化生產,而現在呢?沒人會想到居然有了網際網路虛擬經濟,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論斷,在近些年才真的成為人們的共識。
所以,書生私以為,別管啥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是源泉,但並不能咬死了就是“唯一”源泉。國內現在也很多大學科研部門與社會企業聯手的成功案例,這是“大腦”與“資本”的聯袂,這種聯袂往往比企業單純的“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來的更卓有成效。
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人工智慧機器人的不斷推出,這個“擴大再生產”的“擴大”二字,恐怕會成為未來的歷史。未來的智慧社會,大部分都會成為“無用階級”,躺在智慧的樹蔭下,無所事事坐享其成。現在萬人的工廠,可能兩三個機器人就搞掂。現在的冰箱彩電電腦等等五花八門家用電器,可能一個機器人就全活。
從這個層面拉說,書生覺得“擴大再生產”不是歷史必然和歷史趨勢,它只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人們“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的體現。
地球資源有限,把有限的資源統合製造出最“少”的產品,壓縮“生產”規模,減少人類使用過的各種垃圾,這才應該是人類未來的總的方向吧?
一家之言,權作交流,握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資本的積累耶,說簡單一點就是想把資本放大。如果說把資本積累到一定的膨脹階段。做什麼生意呢?就必須要把這個資本移出,使它再次發揮他應有的本能。又讓他繼續壯大。這樣把原有的資本以現有的資本,加起來,就會源源不斷的。像泉水一樣的,不會乾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