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學語文家庭指導

    “心有不甘”,說明你是一個上進的人,你內心是渴望自己成長的。

    “從來沒有盡過全力”,說明你是個害怕困難的人。

    “是不是心理問題”,你把自己的懶散歸咎於心理問題,說明你是一個愛找藉口的人。

    一個上進又害怕困難,面對失敗總是找藉口的人,註定會失敗,這也是拖延症的症狀。

    治癒拖延症給你三副藥:

    1、理想,找準生活的方向

    有理想才有激情和動力,沒有理想的人生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呢。想想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距離那樣的生活,有哪些途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然後給自己找準奮鬥的目標。

    2、晨跑,調動身體的熱忱

    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奔跑在空無一人的室外,你會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那種"世人兼醉我獨醒"的感覺。晨跑可以調動我們內在的動力,晨跑能堅持下來,其他的事情的堅持就更容易了。

    3、規劃,落實日常的成長

    我們的理想需要具體的落實,這時候,需要我們制定一份成長的規劃,並且細分到每一天要做的任務。有人說,一個人能否改變命運,就是看他工作之餘的時間花在哪裡。你要把自己每天固定的成長內容安排時間去執行。比如,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個自媒體作家,我每天的目標就是寫一篇文章,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會去看書,學習寫作等。

    人生能有幾回搏!加油吧,哥們!

  • 2 # 珍視映畫

    這種感受我能理解、/很痛苦、想忘記他卻又不知不覺就想起他、【但這又能如何、放手吧、/放開點、其實並不是只有愛情我們才活得了、送你一句:時間會沖淡一切、 也許將來的將來、你會遇到一個真正值得你愛、他也愛你的人、

  • 3 # 親愛的麥子姐姐

    答:這不是心理問題。這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心有不甘,也不甘人下,可是卻從不盡全力。只是空想著,自己什麼都不做卻認為自己是可以賺大錢的,這稱不上是心理問題。為什麼說它不是一個心理問題呢?

    首先,什麼是心理問題呢?答: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

    其次,讓我們看看它有哪些特點。

    心理問題:就是指一個人在情緒、觀念、行為、興趣、個性等方面出現一 系列的失調,亦稱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而這心有不甘未盡全力,都不是心理問題特點的範疇。

    心有不甘而未盡全力習慣的形成和自己的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長年累月的事。

    很多時候你會覺得你不努力也會賺錢,你還沒有一份工作呢,你就開始覺得,兩三千的工資自己看不上,覺得將來的你一定會賺一天至少9000+的。可是你卻從不盡全力去做好。

    為什麼你會形成這樣的習慣?一是和你從小的生活習慣有關,可能你的父母太寵你,讓你從未體驗過生活的疾苦,從來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長大的你對自己人生的所有事都成了個習慣。

    二是你過度自信,你總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自信是好事,可是過度的自信就會導致自負。就出現了,做事不盡全力卻又總是心有不甘。

    其實這不是心理問題,也不是你的錯,我相信你也討厭那個未盡全力的自己,你也想盡全力去做好,只是你不知從何做起。

    漫漫人生路,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要害怕失敗,不要無所適從。你只要每天認真對待你經歷的所有事,你總會盡心盡力的對待所有事。

    晚安,眼睛們

  • 4 # 薛小波2

    為什麼心有不甘,抱怨他人和社會不公?為什麼不是心懷感恩,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出路?如同雷鋒同志那樣在舊社會一個孤兒受盡種種人世間的艱辛,對於新社會的生活,對於黨和毛主席充滿了感恩的心,心甘情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過好每一天。

    人是隻有在比較中才能認識世界上的一切的。大多數人都是眼高手低,對別人嚴格要求,對自己一再放任自流。你過得還是不錯的嘛,還有空表達不甘心,還有偷懶不盡力的時候,吃苦吃虧太少,日子還是馬馬虎虎可以混。這樣子誰能拿你有辦法呢!

    這個倒是我自己渾渾噩噩半輩子領悟到自己生活上的事實。我以前也心有不甘,不盡心盡力過好每一天,還自以為是想當然認為是別人的錯。其實是我自己人生積累出來的問題,總歸是要自己動手解決,度人先度己。自求多福吧!

  • 5 # 譚談小屋

    自己心有不甘卻從來沒有盡過全力,我想這其實不是心理問題,是你意志力和渴望的問題吧。

    如果你非常渴望做成一件事情,那麼你就會拼盡全力去做這件事情,在所有時間的空隙去做這件事情。可能吃飯坐車上廁所你都會在想這件事情,想著怎樣去完成和做好這件事情。

    當然啦,這種過程異常痛苦也異常痛快,不過我們是一個很平常與普通的人。所以在此過程中會懈怠,會貪玩,會想很多的事情,意志力一不小心就崩塌了一點點。

    於是,自己對自己都無法滿意。其實這無比正常,畢竟世界上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

    所以我想這和你的心理沒有什麼關係,是你沒有找到所謂你真正渴望的東西或者說愛好,如果你真正找到了,你會為之去拼盡全力的。

  • 6 # 紫花地丁

    講道理之前,先來講個故事。

    我有個朋友,暫時稱他小A吧。小A這個人哪裡都好,就是有一個壞毛病,相信也是幾乎所有人都有的毛病——拖延。越是到了比較關鍵的時候,比如說考試、交工作總結的前一週,他的拖延就發作得格外厲害。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到拖延發作,他根本沒辦法做事,只能躺著刷手機微博微信,直到死線前幾個小時,才能掙脫“病魔”的控制,開始行動。但是由於時間已經非常有限,所以每次都只能馬虎應對過去,最終的結果也並不太好。小A對自己的這個拖延問題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說痛心疾首!他幾乎逢人就說,自己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心理疾病,肯定可以全力以赴,把自己的能力徹底發揮出來,真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必然會考試高分、工作順利,領導和同事都對自己刮目相看……從此走上人生巔峰。講到此處,小A常常目光炯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

    不知道看到這裡,你的心裡作何感想?相信大部分人的內心可能都會冒出一個不太厚道的聲音:如果擺脫拖延,全力以赴,你就能夠像幻想中的那樣順風順水了嗎?少年你也太naïve了吧……多少人兢兢業業辛辛苦苦,但不也失敗了嘛。

    說到這裡,似乎才開始說到重點。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能全力以赴,而是不願意全力以赴。如果全力以赴能夠成功那當然好,但是現實是,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即便很努力了,結果仍然是可能失敗的。如果全力以赴之後仍然失敗了,我們該如何向自己解釋呢?“我能力確實有限”、“別人確實比我聰明”、“有些事情全憑運氣,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光是想一想這些可能,都會讓我們內心的自戀受到一萬點暴擊吧。所以,與其接受自己能力不足、智商有限這樣的事實,還不如找個心理疾病,讓自己無法全力以赴更輕鬆和簡單呢。

    所以,也許你內心的心有不甘,恰恰就是你不能全力以赴的理由吧。

  • 7 # 小飯的私家花園

    我也和題主一樣有同樣的心理鬥爭,那種感覺很糾結,很讓人痛苦,需要慢慢的從裡面走出來。

    不管做哪一件事情,都習慣性的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從而在成績出現之後,好淪為藉口的理由。

    接下來來看看個人的心路歷程:

    一、退縮倒成了愚昧的炫耀資本

    “我要是用盡全力的話我就是第一”

    “他不過如此,我只是在做其他事情而已,並沒有認真在做,不過我還能有這個成績,說明我還是有實力的”

    這是在最剛開始的時候,自己口口聲聲說出來的話,臉上輕浮的表情都歷歷在目。其實現在的自己知道,說的越囂張越是在掩蓋自己內心的退縮。

    二、自卑、嫉妒心理作祟

    “他有什麼好的,不就那個樣子嗎”

    “我差嗎,開玩笑,要想第一也是分分鐘的事”

    見不得別人的好,本就是因為自己不努力而導致的失敗。卻把對自己的氣憤,寄身與那些透過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人,覺得他們是那麼的醜陋。

    三、接納是改變的開始

    人無完人,金無全赤。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不足,這是由我們先天性格以及後天環境共同影響造成,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在之後我選擇了接納,我選擇承認自己的不足。這一點相當重要,為自身後來的改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不僅幫助我更好的認清自身現實狀況,也幫助我慢慢開始接受別人對於自己的意見 ,好像變得並沒有那麼可怕了。

    四、勇敢往前衝,直面內心

    有的時候,我們內心會有很多的顧忌與擔憂,明明有好和不好的兩個結果,而且好的結果可能性明顯大於不好的結果,可自己偏偏選擇性的傾向於不好的結果。

    我們只有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並用自己的全力去做自己心裡認為正確的事情。而我們所認定正確的事情當中,一定存有錯誤,我們也一定會為結果而痛苦難受。

    但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因為自身的敏感,會讓我們很大程度上避開下一次重新犯相同的錯誤。我們要始終認可:“成長往往都是痛苦的,而且遲早要面對,迴避不了”。

    對於他人,我們的態度是:我承認自己還處於成長的時期,會犯不同的錯誤,但是我也堅定自己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錯了再改,你要說就說吧。

    五、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一個擁有自信的人,不是因為他打敗了多少人,而是他做好了自己;同樣,一個自卑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處於最底層,而是他沒有勇氣面對自己。

    人生很短,為自己而活。不要既滿足不了自己的野心,也對不起自己所受的苦難。

  • 8 # 三益寶

    一句話總結就是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夢想了。這個時候你該反思自己,腳踏實地去做事兒了。心理問題不大,行動力到是有些問題。

  • 9 # 暖心理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想的很好,但是就是沒有行動,各種拖延。有一好友就是這樣,每次很多事情想的特別好,但是就是沒有行動。他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平淡,沒什麼大風大浪,但是就是覺得哪裡不對,我們曾經一起聚會,他總要不時的和別人比來比去。人家開什麼車,住什麼樣的房子,身邊什麼樣的美女作陪,很是羨慕。同事又覺得很不平衡,為什麼自己不是這樣等等。而後一天到晚總想著自己怎麼做老闆,做大老闆,炒股投資炒房等等。但是自己又沒有這個條件。

    所以不知道你的情況是如何的,就他來說不乏有這樣狀態,自己想的高遠,甚至是不現實。但是自己又渴望至極。於是只能在幻想裡滿足,沒有行動。畢竟知道現實條件不允許,實現起來太困難。為什麼這麼不現實,自己對自己是看不起的,又不想承認這部分,可以尋找個替代性滿足,那就是這樣的幻想了。所以這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目標,在此之前,首先要調整自我評價,真的是自己如此不好麼?當然這只是可能性之一,還有就是這件事情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不做的話,別人會不會在意。不喜歡的事情當然沒有動力,甚至是一再拖延。譬如,別人要求的事情,幫別人一個忙什麼的,自己不情願,但是又不好拒絕,再譬如,工作不喜歡,換工作,會不會覺得別人不好的眼光。這都是對自己不夠認可的表現,害怕做自己。所以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問自己,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呢?我們都一臉蒙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那麼簡單,需要個過程。

  • 10 # 兔子小櫻櫻

    這個不算心理的問題,這個是自己思想懶惰的問題,輸在自己的行動上,就等於人們常說的,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人。

    很多人都會抱怨命運不公平,為什麼他,他,可以平步青雲,自己明明可能比他還要有能力,不要去抱怨了,其實,沒有人比任何人差,差距就在於你不夠努力,你不夠勤奮,別人在充電的其實,你在玩手機,你在消費自己所謂的青春。

    還是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要去找客觀原因。從自己做起,一定會有改善的。

  • 11 # 鵜鶘心理

    古代有個叫王陽明的哲學家感覺人生有個重要的原則叫知行合一,並且還特意把知行二字合併一塊創造了個新字來。就是強調把自己知道的想法好好落實到行為中去。為什麼要特意去強調,還要特意去創造這個字來?由此可見兩點,一是完全的知行合一非常難;其次是做不到的人很多,所以他希望大家都能做到。

    你的心有未乾卻從來沒有盡過全力無疑也是未能知行合一的一種表現形式。上面也告訴說是很多人都難完全做到的,表明大家都有這樣的行為,所以也談不上什麼心理問題了。就像很多想要戒菸的人,明知吸菸有害健康,也做過很多的努力去戒菸,卻也是沒有下定決心去改變,復吸過後也會有後悔自責的心理情緒在,但依舊嘴叼香菸樂活其中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萬事總有個度,度是衡量是否存在問題的重要標準。如果僅僅那麼幾件事,或者是間隔週期很長,那倒也罷了。要是隔三差五就來這麼一茬,弄得自己生活在後悔、自責的心態中,這就需要檢查自己的執行力問題?人們常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難免存在一種惰性,惰性是人的正常心理,遵循快樂的原則。執行力不夠,是因為你自己為全力以赴引起的,也是惰性的一種表現,從一種心理補償角度來說,你因為沒有盡力從而沒有達到自己行為的目的,感覺是失去了,但是,卻滿足了自己惰性的需求。只要你不要讓這種惰性來主導你的心理,並且很高興看到你是有所覺察的,所以我認為也不要擔心的了。

  • 12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的提問者的內心世界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心有不甘說明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有目標但是沒有能夠實現,所以才會心有不甘;未盡全力指的是自己的行為,總是容易被別的什麼東西牽絆和影響,所以看起來是未盡全力;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人生,總是會有萬千的懊悔,這個時候歸咎於自己有心理問題是一個很好的藉口。看啊,我有心理問題,所以我的生活就是現在這樣平庸而無法改變。

    那麼到底是不是一個心理問題呢?判斷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心有不甘,那麼你就欣賞自己有理想,只是通往理想的道路是坎坷的,我可以繼續努力前行,這是一個正常的心態;相反,如果心有不甘就埋怨自己沒有行動力,沒有用盡全力,然後悔恨不已,悔恨過後日子繼續平庸,這也算是正常的歸因,悔恨過後自暴自棄,借酒消愁,這就有心理問題了。

    如果覺得自己未盡全力,因此欣賞自己很有才華,很有實力,只是不願意把才華和精力用到這個事情上,那麼就繼續擺正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方向,用盡全力去活出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正常的心態;相反,如果覺得自己未盡全力就把自己全盤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人生也是一團黑暗,因此自卑自責,自怨自艾,那麼這就有心理問題了。

    結論:凡是把生活中遇見一切都轉化為積極的前進動力,那麼就是正常的;凡是 讓自己活在自卑抑鬱之中的都算是有心理問題的。該建議是由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陳元堂主任回覆的,陳元堂主任擅長抑鬱、焦慮、疼痛、親子教育、工作障礙、性心理障礙、夫妻危機、睡眠障礙,專長為催眠療法。 如果有相關問題,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與陳主任溝通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勺大軍彈幕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