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牛行獨旅

    通州的歷史淵源及文化遺存:

    通州區位於北京東部,是京杭大運河的北端。與河北廊坊的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接壤,與天津的武清區交界。

    通州的歷史沿革

    通州是北京東西軸線的收尾,京杭大運河的端頭,歷史上是倉儲漕運的重地、江南和塞北物資交通的樞紐。

    歷史上,通州萬國朝拜,四方貢獻,是水陸進京必經之地。交通與貿易的發展促進了通州經濟的繁榮和興旺,享有“一京(北京)、二衛(天津)、三通州”之稱。

    通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域內就有人類活動。西漢初始建路縣,後改為路亭,東漢改稱潞縣,金代稱為通州。後名稱與行政隸屬多次變更。

    通州的文化脈絡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通州豐富多彩的文化,如漕運倉儲、軍事防禦、商業貿易,等等。

    1)貨物運送、資源流通的漕運倉儲文化

    通州自金代開始後的八百多年間,護衛與管理漕務成為其基本職能。自元代後,通州逐漸形成了以漕運為代表的特定文化氛圍,清代的納糧圖、曬糧圖以及《潞河督運圖》都反映了當時漕運的盛況。

    2)守護京師、防禦外侵的軍事防禦文化

    通州自古便是軍事要衝,東漢劉秀在此一戰定勝負,明朝時為守護京師的東大門,清朝的建立以及近代三次外敵入侵均經通州而近京城。據《永通橋碑記》記載“通州在京城之東,潞河之上,凡四方萬國貢賦由水道以達京師者,必萃於此,實國家之要衝也”,享有“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國咽喉之雄鎮”的美譽。

    3)商賈雲集、市肆繁華的商業貿易文化

    早在明朝時期,漕船附帶商貨已經是當時商品流通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清朝時期限制逐漸放寬,江南塞北的物資大多雲集於此,通州成為南北商品的集散地。據統計,清代中期,張家灣、通州兩城共有大小商家近2000家。

    4)體現功能、寓意豐富的運河域名文化

    通州自金代命名以來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取自漕運通濟之意,可以說漕運是古代通州城市發展的命脈。由此圍繞漕運形成了一系列地名景觀,延續至今述說著通州發展的歷史脈絡。

    ☑以黃木廠、黃船塢、土壩等水利設施為代表的地名;

    ☑ 以鹽河、鹽莊、鹽灘、糧食市、柴火市等圍繞運河形成的市場名;

    ☑ 以鐵錨寺、鐵牛寺等為代表的寺廟名。

    5)帝王遊獵、泛舟南巡的皇家傳統文化

    通州的皇室文化最早始於遼代。此後直至清代,各朝帝王均親臨通州,於通州留下了諸多文化遺蹟。今通州漷縣鎮有一片溼地被稱為“天下第一皇家溼地”——延芳澱,遼代時即為皇家狩獵之地,元朝時在此修建行宮。

    6)通州三寶、馳名中外的特色餐飲文化

    京杭大運河給古代通州帶來經濟貿易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飲食業的發達。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澱,民國時期被稱為通州三寶的“小樓燒鯰魚、大順齋糖火燒、萬通醬豆腐”至今馳名中外。通州建立的全國絕無僅有的監齋廟,是飲食文化的很好例證。

    通州的運河興衰

    通州因運河而興。據《後漢書·張堪傳》等記載,北京地區的水利工程至晚始於東漢時期。隋朝時,隋煬帝曾下令開鑿永濟渠,開通了中原北達薊城的運道。遼代,雖與北宋南北對峙,但開鑿了兩條運河(遼運河、蕭太后河),其目的都是為了改善薊州河運道,以漕運薊州河盆地的糧食。

    金——中都

    金朝時期,由於中都附近缺少必要的水源,僅有高梁河可以利用。後透過人造水渠(即閘河)向東與潮白河相接,以解決最後一段水路漕運的交通問題。

    閘河漕運

    元——大都

    元朝時,大都城對於漕糧的依賴,已經數倍於金中都。所以元朝積極開闢南北大運河,還大力發展海運。無論是河運還是海運的漕糧,都要先到通州,然後轉運至京師。

    至元16年-壩河漕運

    元朝末年-金口新河

    至元29年-通惠河漕運

    元朝末年-渾河

    (四水匯流形成)

    明——北京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前,大興土木修建宮闕,原來繞經舊日皇城東北及正東一面的運河被圈入城中,糧船便沒有入城的可能了。成化十二年,重開通惠河,河口由張家灣向北移到通州。但因水源有限,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後多次疏浚,因水源不足,終未成行。

    明代通惠河漕運

    清——北京 / 民國——北平

    光緒二十六年後,京津鐵路通車,南北漕糧完全停運。作為封建統治中心的經濟命脈逐步建立並完善起來的漕運制度,從此變成了歷史陳跡。從清朝末期到解放前期,通惠河與北運河沿岸河道淤積,閘壩廢毀,堤岸坍塌,一片沒落。

    日偽統治下的通州城:運河岸邊的燃燈塔與永通橋

    1949年後——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對北運河水系進行了重新疏浚,使壩河、通惠河、北運河(大運河北京段)成為首都重要的排水系統,並重現碧波盪漾的景色,運河風光成為北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州的歷史資源

    通州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1處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地下文物埋藏區,1處市級傳統村落。

    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萬寧橋、東不壓橋遺址、通惠河通州段和舊城段成為北京段大運河遺產點段。

    北京段大運河遺產點段

    通州近現代學校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州近現代學校建築群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西街南側,包括潞河中學、富育女校、北京護士學校3校的近代建築。

    富育女校

    燃燈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燃燈塔遼建明修,高約四十五丈,十三層密簷,建築結構和塔上精美的佛像雕刻,均有藝術價值。

    通州清真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禮拜堂(北殿)、講堂、六角攢尖井亭。禮拜堂為券棚勾連搭,內發五券,面闊34米,進深30米。寺南、北均有清水脊瓦房與寺相連,配房牆壁嵌有碑記三塊,碑上有精細雕刻。

    通運橋及張家灣鎮城牆遺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運橋,俗稱“蕭太后橋”。原為木板橋,明萬曆年間,改建為石橋,賜名“通運”。石橋南北向,三券聯拱式,全長40米,寬10米。

    通運橋北為張家灣鎮城牆遺蹟。張家灣鎮自遼金以來因潞河通運和通惠河疏鑿而逐漸成為水陸要津,“萬舟駢集”曾為通州八景之一。通運橋與城牆遺蹟是研究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以及張家灣古鎮民風民俗的實物。

    通州兵營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處兵營為1922年馮玉祥將軍調任北洋政府陸軍檢閱使,其下屬張之江部在通州駐防地。1948年至1954年間,華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設於此。是北京地區目前保留較為完整的近代形制的兵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通州區張莊村(市級傳統村落)

    張莊村在通州區漷縣鎮沿京津公路向南6.5公里,南鄰鳳港河,東鄰侯黃莊,西鄰東寺莊,北鄰南馬莊,再向北2公里就是京杭大運河。村內99%的民房都是中式北方建築風格,依然保留著濃厚的傳統民俗——小車會與龍燈會。

    張莊村龍燈會、小車會

    通州還擁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傳統,包括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3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麵人湯”麵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絲鑲嵌製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運河船工號子

    通州大風車

    除此之外,通州還有4處古城遺蹟,均分佈在大運河沿岸。

    通州古城

    光緒年間通州古城圖

    通州古城始建於北齊,元滅金後佔領通州,城郭已毀。直到明洪武元年,重新擴建修築通州城。20世紀初,列強侵華,軍閥混戰,通州城牆、城門不斷被毀,僅存留北門、東門甕城。目前古城北部的遺蹟——“三廟一塔”(文廟、佑勝教寺、紫清宮及燃燈塔)已成為通州的重要標誌。

    三廟一塔

    通州古城現況

    張家灣古城

    通州城南15裡外的張家灣古城,曾是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修建於遼、明兩代的通運橋、矗立於蕭太后河畔的古老城牆、京杭大運河故道遺址等古蹟遍佈。

    張家灣古城現況

    客運碼頭

    古城牆與通運橋

    漷縣古城

    “四臺八廟七十二眼井”的漷縣古城,除了護城河遺蹟以及漷縣東門橋外,曾經的“漷縣八景”(泮宮古槐、禪林寶塔、駐蹕甘泉、遠浦飛鴻、長堤回雁、晾鷹舊臺、春郊煙樹、白河漁舟)依然有跡可循。

    漷縣古城護城河遺址

    路縣古城

    根據文獻記載,路縣始置於西漢,屬漁陽郡,東漢改置為潞縣。1959年市文物工作隊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並記錄通縣潞城鎮古城村有一小段殘存城牆,推測為漢代路縣古城遺址。2010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該遺址地表已無城牆遺址,在通州區文委的公佈名單中為“漢路縣城遺址”。

    據記載秦漢時期在今北京地區應該有幾十座城,而今天,可覓蹤跡的不過七八處,通州區僅有路縣古城一座。更為難得的是,和其它漢代城址都先後被廢棄的情況不同,通州路縣古城並未隨著縣治的變遷而廢棄,而是從建成之始一直沿用至今,說明了其在文化、交通和經濟上的紐帶作用和地位,也成為通州區歷史文脈延續的“活化石”。

  • 2 # 燕山煙雨

    通州的歷史文化印跡主要是在三個地方,而且都是與運河有關聯的,一個是張家灣古鎮(碼頭),這裡是歷史上京杭大運河漕運的終點。第二個地方是三廟一塔的通州古城內,一塔就是"一隻塔影認通州"的燃燈佛塔。第三個地方,就是八里橋,這裡是清末古戰場,曾格林慶曾率清軍在此與英法聯軍鏖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霄鵬替代馬加特,是土帥崛起新模式,還是又一次混亂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