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對生活撒嬌

    第一次回答的原話如此。我理一遍:【菩提的智慧無價,不能輕易傳授,不然你們就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承受】。把反問句理順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沒錯吧。假設這種理解是對的,那麼佛祖的做法就相當可笑:智慧無價,所以至少要賣一個紫金缽盂的價啊。這是佛祖在打自己臉嗎?

    其實習慣於雲裡來霧裡去,開口玄學,閉口開悟的人最缺的東西叫做邏輯。有些結論張嘴就來,完全無論證無推理。如果你想說,佛祖賣經是為了判斷唐僧懂不懂得珍惜,知不知道承受。你就需要解釋佛祖的這個行為是怎麼樣實現這個目的的。

    唐僧師徒面對索賄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給錢,一種是不給錢。如果這是個測試,那麼給錢就通過了測試,不給錢就沒透過這個測試。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給錢唐僧師徒就懂得了珍惜和承受,不給錢就是不懂得珍惜和承受?碰到索賄就給錢,我只能看到兩種解釋,第一種是唐僧師徒不財迷不在乎這點錢,第二種唐僧師徒膽小怕事不敢得罪佛祖高徒。這兩個解釋是怎麼和唐僧師徒懂得承受和珍惜聯絡起來的?而唐僧師徒不給錢,充其量說明他們剛正不阿,不對魑魅魍魎低頭,又怎麼看出唐僧師徒不懂得承受和珍惜真經的?

    上面的邏輯處處都是坑。你理不順的情況下得到的結論屬於不恰當地開腦洞。

    接著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佛祖不急著把經文撒出去給 世人,普度世人這事,做是情懷,不做是本分。現在你東土的人來到我門下了,走了十萬八千里,態度是差不多了,能力怎麼樣呢?沒有能力的唐僧拿回最高階的經去有能力普及麼?你以為所謂普度世人就是那幾本經書開壇,照本宣科麼就有用的麼?

    說到底,還是回到了佛祖的目的上。唐僧一行取西經到底目的是什麼。不談那些強行演繹的說法,文字中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普度眾生。倘若這一層倒成了額外的了,那佛祖讓唐僧來一趟幹嘛啊,專為了度化唐僧麼?

    此外,佛祖之前給唐僧佈置了【普及真經】的任務沒?很顯然沒有。唐僧傳完經就功德圓滿成佛了,普及真經什麼時候變成了【旃檀功德佛】的事了?文中既然沒有【唐僧普及真經】的說法,這又是開了個腦洞。如何普及真經並不在西遊記的討論範圍內,這屬於強行發散。況且,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拿經書開壇照本宣科就沒用。本來嘛,唐僧就不是東土的最高水平的體現,東土人也不都是石頭腦袋,拿本書理解理解還做不到?

    另外,原著有云:“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樓上暗暗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難迦葉將無字真經傳去,卻自笑雲:"動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不識無字真經,說的已經夠明白了。

    你看啊,你的說法是,唐僧一行人境界不夠,所以不知道碰到索賄的時候直接給錢就行了,結果境界不夠拿到手的就是無字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佛祖僅僅為了測試唐僧的水平和境界的話,那麼後面的行為當然應該按唐僧的境界行事嘛。境界高,有可能懂無字經,那麼我就傳無字經。境界低,不懂無字經,所以我該傳有字經而且字寫得越詳細越好,不然看不懂啊。可是,我們看到的正好相反,沒透過測試我反倒傳你永遠看不懂的無字經。佛祖測試境界是為了更好地策劃惡作劇麼?燃燈古佛說得明白,東土眾僧愚昧啊,看不懂無字經啊,這次唐和尚白跑一趟啦。如果燃燈不插手,唐和尚一行人就白跑了。然後,西遊記可以改名叫:那些年,佛祖玩過的惡作劇。

    小說真正諷刺的是人性,愚鈍迷茫,簡單粗暴,至於官府,至於百姓,還不都是凡人而已麼。

    莫言說,最好的小說一定是寫人性的。莫言說的沒錯。但是,我極度看不上莫言這句話,太沒有水平了,有些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三國演義是寫人性的,紅樓夢是寫人性的,水滸傳特麼也是寫人性的。小時候做閱讀理解,最喜歡用這個詞,一問意義,就說某某揭露了人性,某某刻畫了人性,某某諷刺了人性。反正人性這個概念包羅永珍,怎麼說都不錯。索賄叫做人性的貪婪,怕死叫做人性的怯懦,喜歡漂亮女孩叫做人性中對美的追求,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叫做人性中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你告訴我諷刺了人性,等於什麼都沒說。

    如果這是一道閱讀理解,西遊記寫的是什麼。我會答,寫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以及社會現象背後的人性。前半句叫做答題,後半句叫做深(套)化(話)。

    西遊記是玄書,但不是佛經,玄書自有其通玄的地方,但不會有什麼真正的佛道修行人把西遊記當經使,二者的設定本來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西遊記是小說,不是什麼玄書和佛經。開腦洞是你的事,不代表西遊記裡就有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百兆的寬頻,為何千兆的路由器會比百兆的路由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