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濟州運河印象
嬰幼兒生長髮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長需要更多的鈣沉著在骨質內。由於維生素D能促進鈣和磷吸收,使鈣從血中沉著到生長快速的骨骼內,使骨質變硬。
所以,嬰幼兒缺鈣多是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因此,很多新手媽媽會被科普,寶寶出生後,就要開始補充維生素D。這是真的嗎?我們需要先來看看維生素D從哪裡來?
適當曬太陽:這是最有效、方便和經濟的方法。紫外線照射可促進面板內儲存的7-脫氫膽固醇經光化學作用轉化為維生素D3。太Sunny照射可使面板儲存維生素D3備用,不會使維生素D過量。不管是剛出生的寶寶還是已經會自由活動的寶寶每天都少不了要曬太陽,剛出生的嬰兒每天曬太陽的時間可以慢慢增加,不可一次曬太久。
口服維生素D:食物中除海魚的肝臟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外,乳類(包括人乳和牛乳)、蛋黃和肉類中含量均很少,穀物、蔬菜和水果幾乎沒有。嬰幼兒每天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他們發育的需要,需要口服維生素D予以補充。
所以隨著寶寶不斷長大,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多,透過曬太陽獲得的維生素D大多能滿足寶寶每天的需求。
-
3 # DOCTOR醬
維生素D補充原則
1.維生素D有哪些作用?
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人們已經發現:維生素D除了具有調節鈣磷代謝維持健康的骨骼和肌肉之外,對人體的內分泌、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都有益處。健康人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還具有對抗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的作用。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可以導致佝僂病,同時兒童期肥胖,哮喘的發作也可能與維生素D缺乏有一定關係。在成人和老年人,維生素D缺乏可以導致骨質疏鬆症、骨骼變脆,導致骨折的風險上升。然而對於多數人而言維生素D缺乏,並沒有表現出可察覺到的臨床症狀,導致多數人並未意識到自己也可能缺乏維生素D。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補充的維生素D可以給人體健康帶來更多益處。但是不能走極端,補充過量的維生素D可以引起維生素D中毒。
2.維生素D缺乏有哪些原因?
日照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透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面板中的7-脫氫膽骨化醇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3,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面板產生的維生素D3的量與日照時間,紫外線強度、面板暴露的面積有關。然而有很多原因影響我們透過日光照射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空氣汙染、天氣寒冷使我們戶外活動時間減少,無法保證充分的日曬;為了減少太陽灼傷以及紫外線照射導致的面板老化、面板皺紋、雀斑、以及面板癌,使人們使用太陽傘、防曬霜,使人們很難透過日照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越來越多的醫生重視日照時紫外線對面板的傷害作用,因此不推薦透過日光照射獲取維生素D。
透過飲食很難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由於我們日常中多數的天然食物,包括大米、小麥、肉、魚、蔬菜、水果等所含的維生素D都很少。僅有營養強化的嬰幼兒配方奶、米粉添加了維生素D,因此除了配方奶餵養的小孩可以從這些強化維生素D的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之外,我們多數人很難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嬰幼兒中的早產兒、低出生低重兒、雙胞胎,由於生後生長髮育快,維生素D需要量增加,更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引發佝僂病。此外嬰幼兒出現胃腸道及肝腎等疾病時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吸收和代謝障礙,導致維生素D缺乏。
3.不同年齡段推薦的每日維生素D攝入量?
201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推薦的維生素D攝入量[1](AI;RDA;Daily requirement)
**1歲以上健康個體參考RDA對應的劑量補充維生素D,不要超過UL對應的劑量。
**有維生素D缺乏風險的個體參考Daily requirement對應的劑量補充,不要超過UL對應的劑量。
表格備註:
1.AI
適宜攝入量
2.EAR
平均需要量
3.RDA
推薦攝入量
4.Daily requirement
每日需要量
5.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中國兒科學會建議[2]:為了預防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引發佝僂病,建議嬰幼兒有足夠時間戶外活動(生後1個月可讓嬰幼兒逐漸堅持戶外活動,冬季也注意保證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確保獲得400IU/d維生素D。
足月兒,生後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 400IU/d,補充至2歲。夏季Sunny充足,可在上午或傍晚戶外活動(需警惕Sunny灼傷),可暫停或減量服用維生素D。每週讓母乳餵養的嬰兒戶外活動2小時,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維持維生素D在正常範圍的低值。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胞胎在生後1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 800IU/d,連續服用3月,3月後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補充至2歲。
孕婦在妊娠後期應補充維生素D(800IU/d),可使出生的寶寶貯存充足的維生素D,以滿足生後一段時間內的生長髮育的需要。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所有接受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出生後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持續到嬰兒斷奶。對於非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天至少喝1000ml維生素D強化的配方奶或牛奶可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備註:補充維生素D後,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通常不需加服鈣劑。配方奶攝入不足時可適當補充鈣劑。
參考文獻:
1.Holick MF; Endocrine Society.Evalu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Jul;96(7):1911-30
醫生說,補鈣一定要補足維生素D,該怎麼補,現在揭曉!
大家都知道,維生素D缺乏會引發疾病,嬰兒和老年人都應該補充維生素D。但是對於如何給母乳餵養的寶寶補充維生素D,就世界範圍來講,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美國,是非常推崇補充維生素D的,通常是建議哺乳的媽媽食用孕婦維生素,同時給嬰兒餵食維生素D滴劑。在中國,媽媽們會經常被建議給寶寶餵食維生素AD合劑(魚肝油)。
因為有爭議和不同的建議,所以媽媽們經常會很困惑,既擔心寶寶少吃了該吃的,又害怕寶寶多吃了不該吃的。
面對類似的困惑時,我經常會問寶寶的醫生三個問題:
是否必要,是否安全,是否有效。
母乳寶寶有必要補充維生素D嗎?
維生素D在維生素圈子裡一直是個話題明星,爭議不斷,甚至連出身都遭到了質疑。
因為維生素經典定義是“人體的一類必需營養素,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透過飲食獲得”。所以,當科學家們發現維生素D可以在Sunny紫外線作用下由人體合成後,就立刻有人喊出“維生素D這貨是激素,不是維生素”。於是“激素派”誕生了!並且強烈質疑“維生素派”持續補充維生素D的觀念。
嚴格來講,維生素D確實不是標準的維生素。維生素D也被稱為膽骨化醇,在肝腎的作用下活化成骨化三醇後,成為促進腸鈣磷吸收的激素。骨化三醇透過細胞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來調節人體細胞功能。[1](如下圖)
所以在“激素派”看來,持續補充維生素D,維持激素處於高水平,會造成“水漫金山”,不可取。
但在現行的營養建議中,還是“維生素派”勝出:維生素D應該當作必需營養素來對待,尤其對於母乳餵養的嬰兒,理由很直接:嬰兒全靠乳汁,而乳汁中的維生素D含量不高,所以該補就得補。
母乳寶寶如何補充維生素D最安全呢?
既然要補,怎麼補最好呢?
答案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母乳餵養的嬰兒維生素D補充方案還在不斷最佳化中。現行的建議遵從兩個原則:
一是保證乳汁來自一個健康的營養狀況良好的媽媽,二是給嬰兒餵食足以防治兒童佝僂病的適當劑量的維生素D3營養劑。
既然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為什麼不推薦呢?
歐美的兒科醫生大都建議嬰兒要防曬,尤其是0到6個月的小寶寶要儘量避免戶外太陽照射。可是,現行的2007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卻說“提倡儘早抱嬰兒到戶外曬太陽。[2]
哎,又困惑了不是。
這個差異,真的是國情不同造成的。
歐美國家面板癌發病率較高,同時,歐美國家的維生素D缺乏遠沒有中國普遍。由於嬰兒的面板對Sunny中的紫外線非常敏感,尤其是0到6個月的小寶寶面板對化學物質也非常敏感,不可以使用任何防曬霜,所以歐美兒童,特別是白色人種的兒童很容易被太陽曬傷,這將增加長大後面板癌的患病風險。因此,在曬太陽這個問題上,歐美優先考慮面板癌防治。
而中國面板癌發病率很低,同時維生素D缺乏更嚴重,因此優先考慮促進維生素D合成。不同國情,自然就會出現不同的建議。
順便講一下,其實在歷史上,歐美國家曾經非常提倡曬太陽。
一百多年前,結核病曾經是一個重要殺手。當人們發現高海拔地區稀薄的空氣和充足的日照可以有效的防止結核病後,大量的病人湧入了高地。
在19世界末,美國的高地之州克羅拉多的首府丹佛一度被稱為“世界療養院”(咱們的青藏高原絕對是海拔更高,空氣更稀薄,Sunny更強烈的大號“高地療養院”)。
著名恐怖片《閃靈》的故事發生地是一個叫‘斯坦利’的酒店,這個始建於1907年的酒店,就是當時美國富翁斯坦利為了治療自己的結核病而搬居到克羅拉多修建的,後來還促進了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的開發,當年的盛況也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個時期,曬太陽,尤其是紫外線照射被視為神奇的醫療手段。紫外線照射也曾經是防治兒童佝僂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下圖)
所以,醫療建議是會根據人們面對不同的健康風險而改變的。當我們遇到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健康建議時,要多問一句,這個建議是服務誰的,是不是符合我們的需求。
對於中國提倡嬰兒曬太陽的建議,有三點要提醒各位。
①嬰兒的眼睛對光線非常敏感,曬太陽要注意對眼睛的保護,遮擋臉部,讓小寶寶趴著,或者使用嬰兒護目鏡。
②選擇適當的時間,避免強日照時曬太陽;在Sunny充足的條件下,裸露的面板內合成維生素D只需要5到30分鐘,所以最新的研究建議是多次,短時曬太陽即可。
母乳寶寶如何有效地補充維生素D?
能不能“隔山打牛”,透過提高媽媽乳汁的維生素D含量來補充嬰兒的維生素D?
許多備孕媽媽會被醫生建議服用孕婦維生素,這可以既維持準媽媽的身體健康,又提高懷寶寶和生寶寶的成功率。而這個孕婦維生素中就含有維生素D,通常含量是400到600IU。(注:IU,維生素生理活性質量單位,1IU=0.025微克維生素D3。)。
寶寶出生後,很多醫生會建議哺乳期媽媽繼續補充孕婦維生素,既可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同時也保證了乳汁中的營養。
那母乳寶寶是不是就能夠獲得所有需要的營養成份了呢?
其它維生素可能可以,但維生素D是個例外,媽媽一天攝入600IU維生素D轉化到乳汁中只能達到50IU/升。因為1到6個月的嬰兒每日平均母乳攝入量在0.75升左右,在沒有其他途徑的維生素D補充的情況下,嬰兒獲得的維生素D只有40IU左右,遠遠不能達到嬰兒每日維生素D攝入量400到800IU的建議。
因此只依賴母乳補充維生素D是不可取的。
為什麼維生素AD合劑(魚肝油)在世界範圍內已經不是優先推薦的嬰兒營養補充劑了?
魚肝油不但富含維生素D,也同樣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因此食用魚肝油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也會補充維生素A。
但是人體維生素D和維生素A的情況是非常不同的。人體維生素D的代謝週期通常是幾周,而維生素A是4到6個月。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很有限,但維生素A含量往往很豐富。
母乳中的維生素A受媽媽們的營養狀況影響巨大,發達國家的媽媽的平均乳汁維生素A含量大約是發展中國家的兩倍。因此維生素A缺乏是個‘窮病’,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問題越顯著。
另外一點是維生素A太多並不好,且難以控制。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防治5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現行的指導意見是:
?0到6個月嬰兒不需額外補充維生素A營養劑;
?6到11個月嬰兒高劑量補充一次(100000IU 維生素A,1 IU = 0.3 微克維生素A);
?12到59個月幼兒每4到6個月高劑量補充一次(200000IU維生素A)。
在經濟發達地區,營養狀況良好的母嬰出現維生素A缺乏的風險並不大,反而應當注意維生素A過量的問題。[3]
國內醫生關於嬰兒補充維生素AD的建議,很大程度上是依據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仍普遍缺乏維生素A的傳統觀念。但隨著華人生活營養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很多地區並不需要補充維生素A了,因此專門補充維生素D就比吃魚肝油更合理。
為什麼我們要補充維生素D3,而不是D1,D2,D4, D5?
雖然維生素D家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被活化利用的主要是維生素D2和D3兩種。而在動物和人體內,D3是主要形式(魚肝油含有的是D3)。D2則是植物真菌中(例如香菇)的主要形式。
對於防治兒童佝僂病,長期以來,維生素D2和D3被等同起來,都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最近研究發現,維生素D2在人體內的活化效率只相當於D3的1/3。[4]
而且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2可能對人體產生的除骨骼發育外的其他影響還沒有被詳細的評估,因此維生素D3是目前作為飲食新增劑和營養補充劑的最優先選擇。
小結
以兩年哺乳期為例,對於健康營養狀況良好的母嬰,目前流行的方案是——媽媽食用孕婦維生素,中國寶寶推薦補充維生素D3營養滴劑400到800IU/日(南方400IU~600IU,北方600IU~800IU,早產兒600IU~800IU),美國的推薦劑量為400IU/日。
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營養狀況不佳的母嬰,要有額外的維生素A補充計劃。
說實話,能看到我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不太需要擔心缺乏VA的問題。而對於真正最需要營養劑補充的老少邊窮地區的媽媽和寶寶,他們無法接觸這樣的健康資訊,我們能做的就是下鄉,下鄉,再下鄉, 把知識和物品送到他們身邊。
-
4 # 不酷很愛笑的妞
首先我們一同複習一下了解維生素D的作用,維生素D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非常重要。它與甲狀旁腺共同維持小兒血鈣的水平穩定,維持血液鈣和磷的正常水平,對正常骨骼的鈣化,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以及體內所有細胞的功能都是必須的,同時維生素D還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對嬰幼兒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是非常需要維生素D的。
嬰兒因處於快速生長髮育期,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相對較大,母乳中維生素D的水平較低。維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給,又可經Sunny照射面板合成,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節,以及早產兒、雙胞胎以及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
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低,初乳每升的維生素D含量約為16.9國際單位,成熟乳中每升母乳含維生素D平均26國際單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節和南方的梅雨季節,因為孩子戶外活動少,不能進行日光浴,它又不能透過媽媽大量口服維生素D來達到寶寶對維生素D的需求,所有單純依靠母乳餵養不能滿足孩子發育所需要的維生素D,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可於出生後1~2周開始每天需要補充維生素D400~800國際單位。南方的嬰兒如果梅雨季節,北方嬰兒在寒冬季節每天均需要補充400~600國際單位。早產兒也要加至每天600~800國際單位。
7~12個月母乳餵養兒:每天需要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但是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新增輔食,一般嬰兒食品廠生產的食品都強化了維生素D等一系列的營養素,因此也要計算上所吃輔食中維生素D的含量,不足的部分才是需要補充的。
人工餵養兒,所用的配方奶粉中都含有維生素D,孩子從配方奶中獲得的維生素約基本可以滿足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如果孩子的飲食不合理或者光照的時間不夠,就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不足的部分。
-
5 # Yuy75010045
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D幫助腸道吸收鈣質,維持血液中鈣、磷的正常水平,令骨骼強健。此外,在調節細胞生長、神經肌肉功能和免疫功能方面,亦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體內大部分的維生素D,是經由Sunny照射面板而合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從食物攝取。
缺乏維生素D引致的問題
嬰兒和兒童,如長期缺乏維生素D可能導致佝僂病,骨骼不能正常鈣化以致變軟、變形,容易骨折;患者亦會出現生長遲緩和因低血鈣水平而引致痙攣。 若懷孕期婦女攝取不足維生素D,胎兒可能會在出生後出現低血鈣的情況;同時在童年時患上佝僂病的風險亦較高。 成人長期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骨質軟化、骨質疏鬆和增加骨折的風險。近期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與癌症、糖尿病和感染病發有關。Sunny與維生素D
面板受到Sunny照射,維生素D便合成。玻璃隔絕Sunny中形成維生素D必須的紫外線B(UVB)射線,所以在玻璃窗前曬太陽,無助身體制造維生素D。另外,面板色素和防曬霜亦阻隔紫外線,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 接觸Sunny的時間、面板暴露在Sunny下的範圍、膚色、季節、天氣及不同時段的Sunny,均直接影響經Sunny照射而獲得的維生素D。短時間露出較大片肌膚(比如手臂和小腿)接觸Sunny,比長時間只暴露小片肌膚(比如臉和手),更能提升維生素D的水平。 對於大多數人,在夏天,每星期兩至三次,讓Sunny照射到臉部、手臂和手部面板5至15分鐘,便可維持體內的維生素D處於較高水平。膚色較深的人士,需Sunny照射的時間相對較長。 冬天時Sunny普遍較溫和,面板需要較長時間被Sunny照射才能製造相同分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的食物來源
很少食物本身含有維生素D。天然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油脂較高的魚類(比如鮭魚、沙丁魚、吞拿魚) 、蛋黃、肝臟等。 市面上亦有添加了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食物標籤註明加入維生素D的牛奶、奶製品、豆奶、果汁、早餐穀物等。 多吃這些食物有助身體攝入維生素D;可是,單靠食物來源一般不能夠滿足所需。在日常活動中接觸Sunny,獲取維生素D
多作戶外體能活動,包括日常在街上行走,讓臉、手臂、手部面板短暫接觸Sunny,可增加身體產生維生素D的機會。 家長每天可帶孩子到戶外遊玩,給他面、手臂、手和腿接觸Sunny的機會。維生素D和嬰兒
胎兒從母體獲得維生素D的儲備有限。出生後,嬰兒需要從Sunny、母乳(未能吃母乳的嬰兒可從配方奶吸收)及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 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物。然而,嬰兒從母乳中所得的維生素D分量不多;特別當媽媽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他們所得的將更少。一些國家,如英國和美國,建議吃母乳的嬰兒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嬰兒配方奶已新增維生素D,吃配方奶的嬰兒,一般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容易出現維生素D不足的人士
早產的嬰兒; 缺少接觸Sunny或維生素D不足的孕婦所生的嬰兒。若他們全以母乳餵哺,出現維生素D不足的機會會更高; 全吃母乳又少接觸Sunny的嬰兒; 膚色較深的人士; 長時間足不出戶的人士; 長時間以衣服覆蓋臉和全身的人士; 肝病、腎病等的長期病患者;如你有任何疑慮,請諮詢你的醫生以評估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D。
-
6 # 觸點健康
體內維生素D水平低,小心痴呆症找上門
眾所周知,維生素D對於健康的骨骼和牙齒至關重要。它還可以幫助人體抵禦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和癌症。現在,研究者們發現維生素D或許有助於人體抵抗一種腦部疾病——痴呆症。
痴呆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它可以損傷人體的思維過程和記憶過程,這些過程被科學家們稱之為“認知能力”。臨床上痴呆症很難治療,並且照顧痴呆病人很費力。痴呆症患者自身對這個疾病也非常恐懼。
維生素D含量較低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它可能會讓人們患痴呆症的風險增高。
克里斯·羅伯特患有痴呆症。他說,因痴呆症而導致的大麻煩之一就是經常會在開車時迷路。
“我發現最麻煩的事情是開車時我會迷路,不單單是忘了我要去哪兒,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哪兒。”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裡獲取維生素D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一些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例如堅果、小扁豆、蛋黃和一些脂類魚如三文魚或者鯖魚等等。
其次,我們還可以從Sunny中獲得一些維生素D。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所以我們最好從飲食入手,再時不時曬曬太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防曬物質可以阻斷維生素D進入人體。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面板處理維生素D的能力也在減弱。因此,維生素D水平低的情況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研究者們正在探索維生素D和痴呆症之間的關係。這個團隊測試了一些年長者的維生素D水平和認知能力。
營養學教授約書亞·米勒(Joshua Miller)領導著這個研究團隊。他說,研究主體之間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測試顯示出他們中大概有60%的人維生素D水平都很低。
那些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人更多地表現出了短期記憶喪失。並且,他們組織觀點、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任務以及做決定的能力不太夠。
“比起那些有輕微認知缺損或認知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痴呆症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更低。”
此項發現說明維生素D或許在延緩痴呆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醫學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是否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預防痴呆症的發生。
該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
7 # 中國科普博覽
維生素D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種類固醇衍生物,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它是體內鈣磷代謝最重要的調控因子,主要透過Sunny合成,因而也被稱為“Sunny維生素”。
我們要知道,人體是可以透過膳食攝入和面板合成兩種途徑獲得維生素D的。
但是,由於日常膳食中維生素D含量低,單純依靠膳食不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營養需求。
有研究表明每天至少喝一杯牛奶、食用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且每週至少吃一次大馬哈魚,仍有32%的人被發現有維生素D缺乏。
此外,維生素D的面板合成需要有充足的Sunny照射,該合成過程受到個體遺傳背景、地理環境、光照強度、季節、天氣和防曬措施等多種因素影響。
應該指出的是,一方面,中國居民維生素D的食物來源較為匱乏,日常膳食中不但缺乏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金槍魚和鱈魚等深海魚類,也缺乏維生素D強化的食物如強化牛奶等;另一方面,中國有約3億1800萬人居住在高緯度地區(>北緯37°),有研究表明生活在該緯度的個體無法在冬天透過面板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與此同時,中國國民受傳統崇尚“美白”文化的影響,經常採用防曬措施,這會阻斷面板與Sunny的接觸,導致無法合成維生素D。例如,防曬指數為15的防曬霜幾乎能完全阻斷維生素D在面板中的合成。
此外,老年人、深色面板者、肥胖者、胃腸道疾病患者和長期因夜班工作等生活方式而無法接觸到足量Sunny的人群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他們才會需要透過營養補充劑來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攝入。
-
8 # 神經外科楊大夫
為什麼幾乎每個寶寶都要補充維生素D呢?有時即使母乳很足或者寶寶食慾很好,醫生都建議嬰兒自出生後2到3周每日補充維生素D,並且要連續服用2到3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國是佝僂病多發地區,尤其以寒冷的北方最為嚴重。天氣太冷,父母很少帶孩子出去曬太陽,而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促進面板合成維生素D,以滿足人體需要。並且維生素D在母乳、牛乳、肉類中含量很低,而在穀類、蔬菜、水果中幾乎沒有,所以適量的補充維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
2、維生素D會促進腸道中鈣的吸收,同時促進鈣、磷沉積於骨,如果缺乏會影響嬰兒的骨骼發育,嚴重時可導致嬰兒雞胸、O型腿、脊椎側彎等畸形。
3、生長髮育快的嬰兒對維生素D的需求增加,更應該補充。
4、嬰兒有時因為天氣、身體等原因不能戶外活動,而選擇在家中曬太陽,但是,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在家中曬太陽是無效的。
5、現在雖然嬰兒的奶粉都是配方奶,但是其中維生素D的含量是不夠的,並且奶粉開啟以後受到自然光的照射,維生素的活性會減低。
回覆列表
寶寶補鈣和補維生素D原則,供參考:1.嬰兒是特殊人群,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混合或人工餵養,奶類應是飲食的主體。0~6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毫克,只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出生後數日應開始每日補充單純的維生素D滴劑(膠囊型)10微克(400國際單位),提醒不是魚肝油或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
2.到了4~6月時,嬰兒開始新增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此時應開始補充鈣劑。
3.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穀類為主的。調查顯示,中國1~3歲嬰幼兒飲食中的鈣是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還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奶及奶製品也仍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飲奶400毫升左右,同時注意安排奶製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物。
4.早產兒及雙胞胎應在出生後1~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正常足月兒應在出生後2~4周開始補充。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6個月以上嬰兒每天補充400~600國際單位。
5.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應持續到2歲至2歲半。幼兒在2歲半後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就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但可以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組合的小兒複方製劑能更好的促進鈣吸收,寶寶吃小兒複方製劑鈣片就可以了,不要相信藥店推銷的高鈣含量的兒童鈣。
6.多曬太陽是嬰幼兒補鈣的重要途徑。因為,引起他們缺鈣的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攝取不足,而維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嬰幼兒食譜單調,所以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到很少的維生素D。曬太陽可促使面板中的一種物質轉化為維生素D,這種補充途徑最安全,不會發生維生素D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