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爺歷史觀

    在《公羊傳·閔公元年》中有這樣的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應該就是中國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了。

    避諱是中國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規定人們在說話或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不直接說出或寫出 ,以表尊重。在我個人看來,避諱是封建專制的一種反應。

    開頭我們說了,中國古代避諱的總原則是避諱尊親和賢者。無論是尊親還是賢者,歸根結底都是人,所以中國古代所避之諱的物件都是活生生的人的名字,而國號則不然。

    國號是一個政權的官方名稱,代表的是當時的合法政權。國號很早就有了,中國古代國號的確立往往被作為是一個新朝代的開始。國號往往是不可變的,一旦確立就會一直沿用下去,除非這個政權滅亡了改朝換代了。所以在古代,改國號往往被視為改朝換代。

    中國古代避諱皇帝的名字,而對國號也沒有明確要求要避諱。雖然避諱是一種專制的表現,但為了天下人方便,皇帝在登基後往往會把名字改為生僻字,而如果國號也要避諱的話,就不能隨便改了。中國歷史上那些國號,大多數都是比較常見的字。

    中國避諱的歷史起源於何時,這個史學界是沒有定論的,有說起源於夏商,也有說起源於西周,但避諱的發展興盛應該是中國歷史進入封建時代以後。

    歷史的發展是由簡而繁的,避諱的歷史也是這樣。中國古代避諱在總原則的指導下有四個避諱物件,一是帝王,一是長官,再就是尊親和賢者。中國古代皇帝的名字要避諱,因為皇帝身份的高貴,皇帝是封建等級制度中的最上層。而國號不用避諱,因為國號代表的只是一個政權,政權是整個等級制度的載體,用不著再用避諱的方式區分高低貴賤。

  • 2 # 老龔166916589

    古代非但皇帝的名字要忌諱。帶有王字也要忌諱,比如:有幾亇小鎮的地名:嶽王市,王秀橋,人們對它的通常稱呼為:嶽旺市,旺秀橋。

  • 3 # 海上的毛球

    帝王名字避諱很正常,畢竟怕被暗諷。國號不避諱,原因有二。一,認為該朝氣運尚在,可以繼承。二,宣告自己的正統,獲得民眾的認可。

  • 4 # 揚生解史

    一、 古代的國號不避諱。 在《公羊傳·閔公元年》中有說明了避諱的物件:

    “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二、避諱的物件有四類:

    1、諱帝王。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屬於當時的“國諱”或“公諱”。如在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

    2、諱長官。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陸游編著的《老學庵筆記》記有一故事: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佈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笑話。

    3、諱聖賢。主要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讀書讀到“丘”字的時候,都應讀成“某”字,同時還得用紅筆在“丘”字上圈一個圈。

    4、諱長輩,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如《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母叫賈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讀成米或密。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裡,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床醫學上研究生時待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