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詹TT--
-
2 # 木春山談天下
這句話來自猶太人除了聖經《塔納赫》之外的一部重要宗教文獻《塔木德》的奉獻書,第49章的一句。其實這一章並不是特別提到耶路撒冷,而是《塔木德》中三大部分之一口傳律法註釋的格瑪拉解釋這個拉比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些情況。說耶路撒冷只是其中一句而已,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其他句子沒有被外界廣泛流傳。
比如世界若有十分智慧,九分給了以色列人;世界若有十分財富,九分給了羅馬人;世界若有十分貧窮,巴比倫佔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分力量,波斯人佔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大狂蕩,阿拉伯有九個等等。
這些本質上反映了《塔木德》成書的那個年代的猶太人,對當時世界局勢和風土人情的認知。《塔木德》成書大概在公元2-5世紀,但是相關內容的追溯可以到公元前5世紀左右,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猶太人大流散,主要是在巴比倫地區(如今伊拉克等地)聚集了很多對猶太教律法比較精通的學者,他們對相關問題的闡釋在後世就被記錄下來。所以《塔木德》裡面提到了很多巴比倫的事情。
對“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這句話的理解也應該放在當時的環境中。猶太人因為把耶路撒冷當作故國,因而對其被外族佔領,家園淪落十分哀傷。所以對耶路撒冷的讚美其實就是對本民族的讚美,對耶路撒冷的喜愛就是對猶太人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句話表達了遠在巴比倫和其他地方流浪的猶太人希望回到耶路撒冷生活的美好願望。
其實數千年來,耶路撒冷一直是各族爭奪和關注的焦點,老城內外有無數歷史景點與古蹟,確實很美。這也是她能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原因。
-
3 # 老史拉史
這裡是人類古代文明的核心匯聚地,也可以說是人類古代人文景觀集大成的地方。這裡所謂的美,應該是指人類人文遺蹟的美。
-
4 # HLH王泓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信仰是猶太教有0.3億人、信仰基督教有24億人,信仰伊斯蘭教有17億人,他們都奉耶路撒冷為聖城。這就是耶路撒冷神秘的面紗。
-
5 # 潘那白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電話講話宣佈正式承認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對此,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稱美國作為“和平斡旋者”的身份就此結束,“兩國方案”也不存在了,並稱巴勒斯坦人民會透過實際行動奪回應有權利。歷史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關於耶路撒冷的首都之爭由來已久,也帶來了連年紛爭戰亂。有評論稱: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其實這句話的原文出處則是猶太聖經《塔木德》: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麵積只有126平方公里,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等。
對於猶太人來說,耶路撒冷舊城中最神聖的地方莫過於3千多年以前,由所羅門所建造供奉“十誡”法櫃的聖殿,聖殿曾先後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現在唯一僅存的只有外牆殘垣。長久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回到這面象徵猶太信仰和苦難的牆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長而久之便被稱作哭牆。
苦傷道又名“苦道”,是指耶穌被審判後,從彼拉多的院子出來,揹著十字架走到各個他所經過的街道。
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這是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也是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
圓頂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耶路撒冷最顯眼著名的標誌。大圓頂高54米,直徑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每邊長21米。1994年由約旦國王侯賽因出資650萬美元為其覆蓋上了176磅24K純金箔。建築構造為八角形,是少有的沒有高聳宣禮塔的清真寺。
橄欖山上的萬國堂,這座天主教堂是聖經中耶穌被捕前夜祈禱的地方。這座教堂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在中世紀廢棄的十字軍教堂和拜占庭教堂基礎上建起來的,建設費用來自多國捐助,因此得名“萬國堂”。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三教匯聚的聖地,每一種宗教都宣揚這真善美與和平,也祝願耶路撒冷這座苦難與美麗並存的城市,越來越美好吧!
-
6 # 老粥科普
這裡的“美”,大多指的是宗教上的涵義。
如果他說這是自然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那便是夜郎自大、坐井觀天了。
這是猶太教經典《塔木德》裡的詩句,所以它是宗教的“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聖城,從這個角度看,信徒們認為世界之美都集中於此,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也註定了耶路撒冷不會安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
7 # 去哪兒攻略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耶路撒冷舊城:整座耶路撒冷就像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每個街頭轉角都有別樣的風景。漫步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熱愛旅行與拍攝的你絕不可錯過每一幢靜佇的房屋和每一道瑰麗的風景。沿著這條線路,你將會領略耶路撒冷的歷史文化精髓。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莎莎愛旅行
哭牆: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章小灰
聖墓教堂:耶穌曾經住過這裡,也在此地離開人世。從西元4世紀開始,教堂即已成為一處朝聖的重要目的地。基督教的幾處最重要遺蹟都在聖墓教堂裡面,包括塗油石(耶穌下葬前身體停放的石頭)和耶穌之墓。每年數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信徒前來聖墓教堂朝聖。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折騰的小肉團
耶路撒冷還有伊斯蘭教聖巖清真寺和艾格薩清真寺,還有奧斯曼帝國舊城城牆等遺蹟。站在這片土地上,聽著這樣的故事,混雜在歷史與宗教的傳說中,任誰都會為之動容。
-
8 # 蔣曉峰Terry
耶路撒冷的美是十分之九,最後一分在於你的想象!
猶太聖經《塔木德》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於是,後人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如果以色列國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就是以色列中心,集猶太、伊斯蘭和基督教三大聖城於一身的天下名城。
上千年來,這裡的統治者換了一個又一個,居住的人種、流行的文化、使用的語言、器物各不相同,簡直把耶路撒冷在歷史長河中打扮成一個“文明博物館”。
耶路撒冷分為三部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老城。
西耶路撒冷主要為猶太人居住,這是在原有東耶的基礎上向西發展出的一座新城,各種設施完善,街道整潔,建築物錯落有致。
東耶路撒冷則顯得相對破舊,阿拉伯居民的比例明顯升高。從建築和出沒的人群就看得出來。
最令人神往的是耶路撒冷老城,總共由包括雅法門、錫安門和大馬士革門等8座城門構成,目前有7座城門仍然可以出入使用。
耶路撒冷是建築在一座石頭上的城市,從高高的城牆,到城內的石頭房,再到已經磨得發亮的石塊馬路,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散發著年代的久遠感。
老城裡分割槽居住,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等各有各的“領地”,但屬阿拉伯人地盤最熙熙攘攘,店鋪林立,人氣最旺。
各區之間有以色列籍或僱傭的外來人員在這裡維持秩序,這些警察可以隨意拍照,早就成為古舊巷道里的一部分。他們荷槍實彈,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防止不同人群間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矛盾的焦點之一就是耶路撒冷的歸屬,再具體說,就是耶路撒冷老城的聖殿山歸屬,但這裡有各大宗教聖址在,不可能為某一方所獨佔。從這個角度說,一種錯落、交織、混搭的美在耶路撒冷就更加明顯。
耶路撒冷不單調、不寂寞,她對當地不同種族人具有同等力度的向心力。
現在從國內去以色列十分方便,北京、上海、香港的都有直飛特拉維夫的航班,特拉維夫距離耶路撒冷一小時車程,抵達耶路撒冷,就可以徜徉在歷史的小巷中,是一座一不小心就和歷史撞個滿懷的城市。
讀一些關於耶路撒冷的歷史,瞭解一點當地人的來來往往,能在遊覽過程中增添更多的趣味。
耶路撒冷九分美麗,剩下的一分,可以自己透過想象填滿。(完)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看到這句話,我馬上想到的另一句是“猶太人是上帝的寵兒”,其實我對以色利比較有好感,但是為何以色列,猶太人遭人恨是有原因的。比如說自己是上帝的寵兒,現在竟然又說世界的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以前在英國統治時期做了很多措施,如果說這些都是行使了政府的基本職能和之前也有的行為外,以下的這些行為在耶路撒冷是第一次:改善耶路撒冷的衛生狀況,街道兩邊開始出現垃圾箱,道路得到維護,開挖了一些汙水溝,清水被灑在道路上以去除粉塵。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也得到消除,包括對城市地區的公共聚集區的商店的木質結構的改造,例如不適合作為學校的建築。
另外,一個新的屠宰場也開始營業。政府的這些行為改變了耶路撒冷幾千年的生活習慣,把歐洲的衛生習慣帶到了耶路撒冷,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健康。同時,為了方便城市與外界的聯絡,政府還把戰爭期間用於軍隊和警察的郵政和電報改用於廣大的平民,使得城市居民和外界的聯絡更加簡便和快捷。
在英國到來之前,由於道路的狀況和各種原因,耶路撒冷和別的地區之間的運輸主要採用的是馬拉貨車,英華人來了之後,對道路進行了維修,增加了公共線路和計程車線路,還出現了私家車。新式交通工具出現以後,從耶路撒冷到雅法和特拉維夫的旅程做出租車要花費大約三到四個小時,一定程度上還是因為惡劣的道路條件。因此,汽車運輸、貨車和馬車的並行發展的趨勢將繼續被用於運輸建築材料和其他物資以及人們自身,交通變得更加便利。
-
10 # 歷史風暴
嗯,這句話出自公元2到6世紀猶太人編寫的叢書《塔木德》。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反映出了猶太人作為一個流浪民族深深的鄉愁!
猶太人屬於閃米特人的一支,和今天的阿拉伯民族有很密切的血源關係。這個民族的發源地在今天的阿拉伯沙漠之中。在3000多年前,猶太人從沙漠中遷徙出來遊牧到了巴勒斯坦這個地方,但這個時候猶太人只是眾多閃米特部落的一支,還沒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所以他們還不能叫做猶太民族,只是一個隨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處於非常落後的原始狀態。
一個叫做Accord的人改變了這一切,因為他率領自己的家族遷徙到了埃及,並在這裡安頓下來,埃及是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家。在這裡Accord極其家族成員得以學習到了先進的文化知識。但是,隨著Accord後代的逐漸增多,埃及法老唯恐這些人反客為主,就開始迫害他們。在這個過程中,Accord的後人中一直流傳了關於家鄉巴勒斯坦的傳說。在傳說中那裡是流著牛奶和蜜的地方,是人間的伊甸園。所以,在一個叫做摩西的男子帶領下,這些人離開埃及輾轉來到巴勒斯坦,並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個時候猶太民族已經形成。
(猶太人從埃及前往巴勒斯坦)
大約公元前10世紀,大衛奪取了迦南人的首都並將這裡命名為耶路撒冷(Yerushalayim)。然後,他兒子所羅門花費10年時間建造了一座聖殿,作為猶太人祭拜之地。從此,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聖地!
可惜,好景不長。巴比倫人征服了這裡摧毀了耶路撒冷和聖殿,並將大批猶太人帶到了巴比倫城,在巴比倫城猶太人作為奴隸為主人工作,但同時他們得以學習當地的文化知識,於是猶太人學到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明成果。
(巴比倫之囚)
波斯人打敗巴比倫人後,這些人重獲自由並將巴比倫文明帶回自己的故鄉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他們將兩種先進文明融為一體,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供奉自己的圖騰,這個時候堪稱猶太民族最輝煌的時刻。
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破耶路撒冷,並再次將這裡摧毀。由於當時猶太人反抗激烈,羅馬人禁止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甚至不能進入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從此之後400年的時間,猶太人只能遠遠望向這座曾經的聖城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心中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的鄉愁。
(羅馬人火燒猶太聖殿)
這一時期,也正是猶太人撰寫《塔木德》的時期,所以猶太人將對耶路撒冷美好的想像寫到書中,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的那句讚美,“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
鄉愁是一道矮矮的城牆,我在這頭,聖地在那頭!
-
11 # 子屠龍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地,宗教地位非常重要,特別容易引起關注。2018年,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就讓阿拉伯人很不高興。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這句話源自猶太希律王時期,在公元前1世紀的時候。在希律王的事蹟前,我們不妨來簡單回顧耶路撒冷建城史,追尋“美”的源頭。
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衛王佔領樞紐要塞“耶布斯”,他改名為“耶路撒冷”。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繼續經營耶路撒冷,並在摩利亞山修建“所羅門聖殿”。猶太勢力衰退,所羅馬聖殿被摧毀,猶太人被帶到新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538年,波斯居魯士大帝滅掉新巴比倫王國,放猶太人回耶路撒冷。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稱之為“第二聖殿”。隨後幾百年,猶太人雖然屢遭挫折,但還是佔有耶路撒冷城。
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攻佔耶路撒冷,猶太王淪為傀儡。公元前37年,權臣希律奪取猶太王位,他性情殘暴卻政績斐然。
希律對耶路撒冷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不僅重修聖殿山、聖殿,還擴大耶路撒冷的城市面積,在外圍增修第二道城牆,並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希律的城市改造,讓耶路撒冷在當時諸城當中散發出雄偉、華麗、整潔的氣質,進一步鞏固耶路撒冷在政治、經濟、宗教上的核心地位。“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當時就已經流行這句話。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放到今天,該怎麼理解呢?
歷史上耶路撒冷被這樣形容,我覺得要承認它確實驚豔過,這是事實。公元前的城市,能達到這水準,也算不容易了。
另外,就耶路撒冷城被賦予的宗教意義來說,它在信徒們精神世界裡的美,或許依舊如初。那麼,耶路撒冷佔9分美也不過分。
回到城建角度來看,相對於今天數量眾多的現代化名城,這句話就有點誇張了,佔9分是有點多。但是,耶路撒冷的古建築、文物依然會加分不少,所以整體的得分也不會低。
回覆列表
在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奉其為聖城。讓我們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