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起聊基因
-
2 # 使用者5888984772
怎麼確定寶寶是發燒了?
➤最準確的方式:量體溫
寶寶發燒的體溫參考值是:腋溫高於37.4℃,肛溫高於37.7℃,口溫高於37.8℃(耳溫與口溫相同)。
➤如何測量寶寶體溫?
一般來說,現在的體溫計主要有3種,分別是水銀體溫計、酒精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含耳溫、額溫槍)。
水銀體溫計最常見,但不適合寶寶使用,水銀劇毒,如果玻璃破碎或者發生洩漏揮發,會對寶寶有傷害。
酒精體溫計,由於酒精成分不穩定,溫度誤差太大,不能準確知道寶寶的體溫;
最適用就是電子體溫計了,現在的電子體溫計精確度也能達到0.01度,而且耳溫槍、額溫槍也避免了測量口溫、腋溫、肛溫時寶寶的不配合。
>>>>寶寶發燒的物理降溫法
嬰幼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善,不能按大人的方法退熱,媽媽該採取什麼措施幫助寶寶降低體溫呢?
➤首先:小嬰兒禁止使用酒精擦浴,禁止使用冰枕、冰袋。
寶寶發燒的時候毛細血管處在張開的狀態,更容易吸收酒精,很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冰枕冰袋容易一下子把區域性的溫度降得太快,反而會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退燒良方
➤1.退燒藥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寶寶在39℃(中國是38.5℃)以下是不需要特殊處理的。超過39℃,最佳的退燒方案就是服用退燒藥。
常用的寶寶退燒藥是乙醯氨基酚(國內常稱泰諾林)和布洛芬(國內常稱美林),分別可以用在3個月以上和6個月以上的寶寶。用藥時分清楚是滴劑還是混懸液(因濃度不同,劑量也不同)。
➤2、溫水擦拭/洗澡
因為發熱帶來的不舒服,可以用溫水蘸溼毛巾,擰得稍幹後,給寶寶擦脖子、胳膊、前胸、後背、大腿等部位;也可以溫水洗澡,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
➤3.退燒貼
>>>>如何給發燒的寶寶補充水分和食物
發燒中的寶寶,每天對水和食物的需要量應該較平日多,但通常因為身體不適,補充是件不容易的事。
➤半歲以內嬰兒,繼續採用母乳餵養。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
➤人工餵養,可喂稀釋全脂奶,即1份奶粉加2份水(1:2),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於幼兒消化吸收。
➤已經喂輔食的寶寶,可適當喂些白開水,喂半流質的粥類清淡食物。
-
3 # 超級爸爸
小孩發熱是很常見的,誰家孩子沒有發過熱就長大了呢?所以,大人大可不必談熱色變。但即便如此,孩子發熱,仍然是育兒過程中父母最感緊張和焦慮的現象之一。
孩子發熱後的護理很重要。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發熱的誤解很多,以至於很多處理發熱的方法適得其反,幫了倒忙。
下面,我們重點說說有關發熱的三個認識誤區,以幫助大人消除因為孩子發熱而產生的恐慌情緒。
誤區一:高熱會把孩子的腦袋燒壞
這是人們最大的擔心之一。其實,真正會傷害孩子腦部的是疾病本身對腦細胞的影響,而不是發熱本身。另外,只有體溫高達 41℃以上一段時間後才會對腦細胞造成直接傷害,普通高熱是不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損傷的。
誤區二:孩子發熱了應該立即退熱
這是人們最常見的錯誤處理辦法之一。醫生的建議是,第一,體溫超過 38℃時才應考慮退熱。第二,應該查明引起孩子發熱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強求退熱。因為就算退了熱,也不代表病因已經排除,疾病已經痊癒。這也就是說,強求退熱,可能會耽誤治療。
誤區三:孩子發熱了必須立即送醫院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正是這樣做的。但醫生並不建議這樣做。醫生的建議通常是這樣的:第一,當孩子輕微發熱時,先檢視是否包裹太厚、室內是否太悶熱,並觀察寶寶的進食情況和精神狀態如何、尿量是否減少,簡單處理後約半小時再量一次體溫,如果沒有改善,應該立即就醫。第二,如果孩子體溫達到 38℃則應特別小心,通常無論怎麼包覆體溫都不應高於 38.5℃。如果體溫高達 40℃、兩天內有兩次超過39℃,那麼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可能性相當高,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也相對提高,相當危險。因此新生兒發熱時最好儘快就醫,並由醫生進行必要的處置,甚至住院檢查。
-
4 # 新子說
兒童發熱,常見於病毒感染。
發熱分為
低熱 37.3~38.0℃
中熱 38.1~39.0℃
高熱 39.1~41.0℃
超高熱 41.0℃以上
一般體溫超過38.5℃就需要處理,首先考慮物理降溫。可以給兒童全身溫水擦浴(兒童禁用酒精擦浴)。擦關節部位,有大血管的地方,比如說腋窩下,腹股溝,手腳關節處,這些地方可以反覆多擦。
可以把毛巾放冰箱冷藏室裡面冷一下,然後用塑膠袋包好,再用毛巾包裹,當枕頭一樣的枕著。
還有就是貼退熱貼,我家小子每次都不肯好好貼著,每次他醒來後都會扔掉。
以上是透過我的專業知識並在我家小子身上實踐出的效果比較好的處理措施。
超過39℃還是應該去醫院做處理!
發熱的兒童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勵少量多餐。一補充高熱的消耗,提供機體的抵抗力。要鼓勵兒童,多飲溫水。補充高熱消耗的大量水分,多解小便。以帶走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並排出一定的毒素。
發熱兒童需要多休息,退熱期會大量出汗應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服和床單,防止受涼,保持面板清潔乾燥。如在外面可以使用隔汗巾。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要捂汗,不利於散熱,反而會加重發熱!
-
5 # 往事隨風1109
家裡有寶寶的一定要常規準備體溫表,退燒藥,幾樣感冒藥。孩子發燒以後,馬上用體溫表測量體溫,根據體溫來決定處理方式:
1、體溫超過39℃。最好去醫院讓醫生處理。39℃以上的體溫必須要肌肉注射退燒藥,口服退燒藥降溫效果不好。3歲以下的寶寶,高燒易引起高熱驚厥。
2、38.5~39℃,如果手腳溫熱的話,可以口服退燒藥。手腳冰涼,說明體溫處於升溫階段,需要保暖,手腳溫熱,說明體溫穩定,可以適當進行散熱處理了。
3、38.5℃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溫。如果知道病因的話,比如感冒什麼的,可以服用相應的藥物治療。物理降溫方法有環境降溫,溫水擦浴,冷敷,冰帽等。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不建議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溫不多描述,前面的問答中有關於物理降溫的詳細回答)
發熱的主要護理措施:
1、勤量體溫,注意監測體溫的變化;
2、及時更換汗溼的衣物;
3、清淡飲食,發熱患兒一般都食慾差,可以少量多次餵食,注意多喂水;
4、患兒手腳溫熱時,適當散熱,手腳冰涼時,注意保暖。
-
6 # 踏雪尋梅213722327
孩子發熱時,作為家長不要驚慌,要進行全面觀察。第一不要著急降溫,吃退燒要,要看孩子燒到多少度.食慾如何.尿量多少.睡眠質量如何。然後再考慮是物理還是藥物降溫。如果高燒三十八度五以上,而且持續高燒,就要考慮藥物降溫或去醫院。第二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否流鼻涕或咳嗦,看是細菌還是病毒,然後對症下藥。如果盲目降溫,就會掩蓋病情。第三如果發燒不超三十八度五,就要給孩子大量喝白開水或按摩後背,讓他自行痊癒。
回覆列表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第21集片尾「小貼士」提到:發燒的時候可以用酒精擦浴、溫水擦浴,甚至可以用冰毯降溫。那麼,這樣的指導是否對兒童也適用呢?兒童發熱時正確的處理方法又是什麼呢?
以下幾點家長們尤其需要注意:
1、發熱是機體的一種正常的防禦性反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單純發熱會加重病情,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
發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很多家長對待小孩發燒第一反應就是吃退燒藥,其實這是錯誤的。對大多數小孩而言,發燒本身並不危險,也不會燒壞腦袋,只要小孩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好、不哭鬧、玩耍等活動不受影響的話(也就是小孩的舒適度沒有下降),就沒有必要急著使用退燒藥。
2、使用退熱藥要嚴格遵照醫生的指導,不要擅自同時服用感冒藥和止咳藥,以防止同服相同或者同類退燒藥,造成藥物過量而引起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很多家長喜歡自行在社會藥房購買退燒藥用於小孩發燒,這有很大潛在風險。多數家長都缺缺乏專業的醫藥學知識,藥品畢竟不是普通的商品,不要去隨意購買、使用。感冒藥有單一製劑、複方製劑,而且還分成人劑量和兒童劑量,一定不要憑概念想當然使用。
3、不需要特意叫醒患兒服用退燒藥。
降溫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孩子的舒適度,既然孩子已經熟睡,又何必再去專門特意叫醒他來服用退燒藥呢?
4、正確儲存和使用退燒藥,以免出現誤服誤用。
一定要按藥品說明書上標註的要求來貯存退燒藥,以免藥品失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建議首選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作為備選(二者對兒童都是很安全的退燒藥,但對乙醯氨基酚在治療劑量上的安全資料更充分)。此外,不建議同時聯合或交替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5、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
這一點也是大多數家長很容易犯的錯誤。這些方法會明顯增加患兒的不適感,導致舒適度降低,且酒精擦拭,會透過患兒的呼吸道和面板吸收大量的酒精,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建議使用溫水(一般在 30℃ 左右)擦拭。
6、兒童發熱可選擇哪些食物
首先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其次,儘可能考慮用流質供給食物如牛奶、米湯、藕粉等,但因流質食物所含營養素有限,不宜長期使用。待兒童精神稍有恢復,可逐步給病兒新增半流質,如蛋羹、雞蛋菜湯、小米粥、綠豆大米粥,以後過渡到米粥、麵條、果汁、餛飩、蛋糕、麵包、肉末、魚泥、碎菜等。忌堅果、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