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庚庚向上

    放棄土地的也沒有餓死,重任留給了那些願意種糧食的以及從事大宗糧食外貿的人員。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家各地農民種植糧食可以保護社會根基,維護物價平衡,不至於家家戶戶需要購買糧食生活。

    至於誰能承擔起種糧的重任,不如說是維護糧食安全的重任,這種事情有國家作為後盾來維持維護,如果不放心,自己不要放棄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可以多種糧食!

  • 2 # 最喜歡山鷹

    擔心沒人種糧,那是多餘的,隨著發展,富裕的人越來越多,有能力的人也不少,而且都是使用農業機械耕作,現代化程度只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省人、省時、省力,用少量的人力就可以完成上百成千人力耕作,到那時也許不叫農民囉,都改叫農場主了,這也是趨勢呀。

  • 3 # 手機使用者老草

    這問題有點杞人憂天,只要國家政策得當,利益分配合適,再難的工作也有人做,歐美國家比我們發達,人均收入是我們的數倍,卻沒有土地拋荒,中國為什麼做不到呢?

  • 4 # 農村待創業

    農民,這個稱謂,在中國已被叫了幾千年,幾千年後的今天,農民雖然也升級了,但僅僅是在"農民"後面加了一個"工"字,由農民變成了農民工。但農民依然是農民,是農村以地為生的刨食人,怎麼會放棄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呢?

    說很多農民放棄耕地,實在不敢認同。唯一的解釋是由於種地微薄的收入,實在難以滿足現在人的需求才是實情。像我們這個地方,一般的小年輕不需要種地,因為地都有父母打理。像70、80後,如果父母健在,也不需要種地,如果雙親已故,地該怎麼種,還怎麼種,但也是順帶著種,而收成可能會稍差些。就拿和我一起幹活的一個工友(80後)來說,自己種了四畝多地,趕上收種季節,就歇兩天班,去地裡忙活,忙完農活再來上班掙錢,也算是工農兩不誤。

    農民種地,以前需要向國家交公糧,現在種地,不但不要交公糧,國家還給補助,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業和土地的重視。國家即重視農業,以後會拿出更好的政策服務於農業。基於以上,個人認為,農民是不會放棄自己現在所持有的土地的。因為以現在的農村發展,土地在農民實際生活中,佔的比重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有一天,土地實行集中種植,自會有能人或有擔當的農業種植大戶來擔當重任。

  • 5 # 順世隨緣

    實際情況,農民沒有放棄耕地,就是外出打工掙錢是發展經濟主要原因,是新時代物價上漲一切髙銷費,沒有錢寸步難行,如果農民全守在家裡種地是走回頭路,必然經濟衰退,哪社會怎發展前景呢。

    農民外出務工,按時季節大部分回家耕種收割是一取兩得,實話實說,糧食價格穩定,農藥化肥猛漲,種地頭比身材大,是人人盡知,多種不如少務,只有自己生活足夠,並沒有放棄耕地,實在成本高不划算,多留時間外出掙錢是為一的選擇,希望國家政策,為了支援農業,降低化肥農藥是種地人的實慧。

  • 6 # 百川王佔功

    中國農業的歷史確實離不開密集的勞動力去完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無閒天的寫照不是今天農民的真正情況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一去不復返了,機械化的廣泛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推進,極大的解放了人的勞動生產力,我們這裡主產業是玉米,過去最累人的鋤地、翻地、播種、澆地、收割都被機械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代替了,近幾年又推廣特色種植粘玉米、甜玉米這個玉米賣青棒子,具有生育期短,售價高,秸稈是奶牛尚好飼草很值錢,在地裡生長期只有4月,一年有近半年的閒時間,大家利用這個時間打工,由此可見,擔負農村種地產糧的重任已不需要密集度很高的人力資源,也不是人人有地種、人人有飯吃就可以解決的,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科學整合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經濟效益,農村短缺的是:有知慧愛農業懂農業善經營會管理的基層領導隊伍;一個科學執行的土地流轉、能提高農民收入的土地經營管理體制;根據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打造地位特色的品牌產業,只有做到這些土地撂荒、勞動力流失都會迎刃而解,土地高效利用,糧食增產增收有了保證。

  • 7 # 牛八勾

    無憑無據的提問題,不知道說你幼稚還是無知。

    你到農村看看,現在農民是種地打工兩不誤,土地是他們吃飯的保障,是打工掙錢的底氣,也是他們唯一的資本。所以,一到農忙,外邊再高的工資也不爭,趕回家收種莊稼。

    你看看有幾個放棄土地的農民,種地免糧稅還有補貼,他們是傻呀還是富的流油了要放棄土地。聽那些不負責任的媒體拿個例瞎忽悠你就信以為真了嗎。

    農民放棄土地的前提是能給他們提供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他們也不想步下崗工人的後塵,現在的工業化程序能做到嗎?若能做到是農民夢寐以求的好事。

    如果工業化程序能達到農民願意放棄土地的程度,大批的專業的農業合作社自然會把土地規模化的經營起來,發達國家的例子在那擺著,而且現在我們就有一些合作社在流轉土地了。

    這一點你真的多慮了。

  • 8 # 文山楊理事

    我試問小編有無關注過央視新聞?今年中國糧食又增收幾個百分點?小編有無實地瞭解情況?還是憑空想象而隨口說?我以我為例,我一家五口人,耕地總面積一畝八分地左右,如果我們全家都紮根農村耕這一畝幾分地,是不是浪費大量勞動力,連谷種也要吃嗎?坦白告訴你,現在耕田基本上機械化,根本上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明智之舉就是一邊耕田一邊打工,兩不誤,單靠耕田,就算國家再豐厚的補貼,也幫不了農民多少的忙,我們村裡就是這樣,年輕力壯就外出打工做生意,年紀較長的在家耕田,農忙時候年輕人就回家幫下忙,如果家裡耕地太少的,乾脆送給別人耕,自己外出打工,但是我們的土地一點拋荒也沒有,這就是我們目前實況。

  • 9 # 老兵4200

    如果更多的農民都放棄耕地去打工掙錢了,准將擔負起種糧的重任?。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無數現象,並非空穴來風。實踐證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什麼現實的農村婦女兒童居多,種地全是老人?為什麼有大片農田荒廢的現象?為什城市所謂農民工大多為青壯年?又為什麼多少農村村莊、屋空人去而又不是個別現象?等等,所有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

    難道能說“如果更多的農民都放棄耕地去打工掙錢了,誰將擔負起種糧的重任?”能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杞人憂天嗎?顯然不可以。

    我們必竟是十四億人口之巨的大國,民以食為天,有糧即有天。不要說無農民種地,就是種地的農民少了,又會帶來什麼樣後果,人們不得不深思?。

    題主用心良苦,足見高瞻遠矚,但願華人都如題主,又何來後顧之憂,何懼之有?

  • 10 # BBQ美食燒烤

    機械化種田很快的,只要有大面積的田可以種,就會有人去種田。到了將來在農村種田不會是丟人的事情,真正丟人的是失業。如果再過十年,你是願意待在城市裡失業還是回農村種田呢。將來再過十年,也就是2030年大機率的是在城裡待的人會大批次的失業,而不是工作更好找了。到時就會有很多人返回農村去種田。再說了現在種田都可以機械化了,哪怕是沒種過田的年輕小夥子只要學習一下如何操作農業機械,學習一下農業知識就會種田的。現在只是很多人放不下面子,怕回農村種田丟人而已。

  • 11 # 使用者杏雲16

    不知道,最起碼在最近三十年之內就連農村農業部的專家也不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太多。且有很多貧困人口,絕大多數人除了種田沒有一技之長。不具備到城鎮買房,生活的能力。而今中國的經濟也不足以讓城鎮接受如此龐大的農民群體。被迫湧入的大量貧民更是會讓城市崩潰,會出現很多很多難以預料的難題。再者,農民的一切財產都在農村,房屋,田土,果園,漁塘,店鋪,農家樂甚至廠礦星羅棋佈在各個地方。其拆遷成本是個天文數字。丘陵區,山區的田土改造,路網規劃,水利設施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所以,這在五十年之內都不可能完成。而中國十四億多人口,每天消耗的食物就是個天文數字,不可能依賴進口。田土還得要農民來種。如果,讓資本下鄉,兼併田土形成大農場,讓農民為其打工可行不?有的地方可行,而更多的地方難行或者不行。資本是趨利的,如果沒有土地所有權,沒有市場定價權,沒有大量國家補貼。再大的公司也不會長期大規模投資農業。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水利不便利的地方,田土不成大片且平坦的地方肯定沒人幹,十八億耕地的紅線肯定不保。如果讓國家成立若干農場,那麼成本太大也不現實。有的人說什麼荒蕪田地收歸集體,殊不知很多地方集體名存實亡,哪個來收?怎麼收?收了幹啥?所以,只能國家加大補貼力度,吸引資本下鄉,沒有人看得起的山區丘陵區邊角地帶仍然由農村老人維持耕種,加大種糧補貼力度,讓糧食迴歸它的應有價值,吸引年青人回鄉種田,加大農田基本建設投入,改善水利設施,讓略有耕種價值的丘塊不至於讓其荒蕪。

  • 12 # 末等市民

    當全國所有的農民都放棄耕地時,就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開始!

    目前,就是因為全國有太多的農民只能依靠傳統農業維持生存,所以這個國家的耕地資源只能被他們佔據著,這就直接阻斷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不但如此,國家每年還要耗費觸目驚心的資金去幫扶他們,比如2016年,全國總共收了不到11.6萬億的稅,卻要拿出3萬億投入到三農,超過了稅收的四分之一!全世界還能再找出一個如此瘋狂的向三農砸錢的國家嗎?

    3萬億是什麼概念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咱們不妨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

    首先來說3萬億能買到多少糧食,糧食價格以1元一斤計算,3萬億可以買到15億噸糧食,全國14億人口,人均1噸糧食,誰來說一下一個人一年之內吃掉1噸糧食需要撐死幾次?能買到15億噸糧食的資金投入到三農之後,全國農民生產出了6億多噸糧食,而這6億多噸糧食還需要再花1.2萬億從農民手裡買出來,然後還需要再耗費大筆外匯去進口1億多噸才能滿足全華人口對糧食的需求,誰來給計算一下華人平均每獲得一斤糧食需要多少成本?

    第二個例子,我們國家屬於海洋大國,但是就因為國家沒有足夠的錢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來保護我們國家的海洋利益,導致周邊宵小肆意侵佔中國島礁甚至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域外大國肆意橫加干涉把局勢搞亂企圖以此阻礙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至少在目前還屬於海上的尖兵利器,建造一艘中國產航母需要30億美元,也就是200億人民幣,3萬億人民幣能建造多少中國產航母呢?150艘!有了航母還需要其他裝備才能組建一個航母戰鬥群,我們國家打造一個滿配的航母戰鬥群需要1200至1300億人民幣,我們按1500億計算,3萬億可以打造多少個航母戰鬥群呢?20個!如果我們國家能有20個航母戰鬥群擺在周邊海域,試問,還有誰敢來我們家門口撒野?還有哪個宵小敢來搶佔我們的島礁?而這3萬億僅僅是一年砸向三農的錢啊!

    這麼多年來,我們有多少個3萬億投入了三農這個無底洞一般的存在裡面?換來的是什麼?換來的是某些農民對國家日益嚴重的不滿和仇恨!農民從2006年就開始不再給國家繳納農業稅了,這麼多年來的三農投入都是納稅人的錢啊!我們國家的納稅人到底欠下了不納稅的農民多少債?什麼時候才能還清啊?

    我承認這樣說有些極端,同是一國公民,都是同胞兄弟,不應該用如此激烈的言語相向,但是,凡事總得有個度吧?兄弟相幫,天經地義,但是,兄弟幫了你你總不能對兄弟罵罵咧咧嫌幫的太少吧?況且,幫的真少嗎?

    所以,如果全國的農民都放棄了耕地,那就說明我們國家的農民兄弟不再有人必須依靠傳統農業為生也能生存的很好了,國家就可以馬上讓城市的資金進入農業進行現代化改造,有了現代科技加持下的現代農業,我們還需要擔心誰去種糧嗎?

    真到那時我們還需要每年將天量的錢砸向無底洞嗎?這些節省下來的錢如果用於全民福利,那就是全華人均2000多元,不香嗎?如果用於國防建設,誰來告訴我全世界還有誰敢到家門口來和我們叫板?

    所以,如果全國農民都放棄了耕地,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復興之夢還會遠嗎?

  • 13 # 笨刨

    首先說,題目裡,已經自己就說了,“更多的農民”,放棄耕種土地去打工,而不是全部(全部也不可能),這種說法是對的,往後看,這也是大勢所趨,是農村將來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人多地少,土地不夠耕種,換言之,應該說是種地的農民太多了,浪費勞動力。

    將來,大部分農村人外出打工,“騰”出土地資源,讓少部分人去耕種,才能徹底的讓真正的種地農民,透過種地富起來。

    道理很簡單,帳兒也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兒。

    假如一個人種一畝收入五百元,種十畝就收入五千元,種一百畝,一千畝呢?

    收入肯定也是很可觀的。

    不要認為一人種植千畝地,是種不可為之事。

    如果土地規模化了,大型農用機械派上用場了,再加上將來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其實,明白人應該看出這方面的苗頭了。

    國家的政策,也在鼓勵向這方面轉型。

    比如,土地流轉的政策,比如城鎮化的大為建設,比如鼓勵農民朋友外出務工……等等,等等。

    所以,大量的農民外出務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件好事。種糧的重任的問題,是不用擔心的。

  • 14 # 段端元

    我認為這個問題中的如果兩個字,更需要變成現實。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普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會不斷減少,也是必然的趨勢,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業產業的興起,擔負著以後農業生產的重任,所以不要擔心以後誰來種地的問題,解決大部分農民就業,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15 # 魚磊衛靜

    中國農業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糧食生產問題。而糧食生產問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拋荒和難以進行大規模、機械化和自動化問題。

    一、尚有農民種糧村的存在問題

    1、村組出面收回所有土地,對各種條件下的土地掛上好壞係數,然後優先本村組村民認包及多租,各戶連片生產。

    2、保證農民原來的自留地權益,這個可沿村戶附近留用,農民可種菜等作物,但是,不得從事農業之外的行業或自建房。

    3、收回已不在農村的人的莊基。包括原來擁有,後來全部進城的。也包括後來來村買莊基的。

    4、爭取徹底解決來村裡組糧地而不種糧的問題。說穿了,就是佔地待徵的投機分子的問題。

    5、將糧食補貼與租金捆綁。也就是說,本村組村民承包自己那份土地時,糧補當然是歸己了。

    本村組村民承租自己份外的,和外面人承租的。如果除糧補完有租金,相應村民除了得糧補,還得租金。如果負租金,就要從糧補中扣除。

    6、城市還是有一批退休人員在尋找去那裡種一年糧食吃幾年的機會的。他們為的是低價吃自己的生態糧。

    7、將拋荒責任壓在村幹部身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如果那個村無人種糧了

    1、這才是好事,說明村民們有了種糧之外的好營生了。也就是放棄了糧農職業和權益。

    2、剛好由種糧大戶來承租,逐步開始大規模,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

    堅決保證種糧大戶長期承包種糧的權益。

    對於種糧大戶50畝之上,而不足百畝的,應該給於機械空置補助。

  • 16 # 許銀燕

    關鍵是土地夲身就少,現在農村因進城打工,撂荒的土地真的越來越多,心疼。國家拿那麼多錢投入三農工作,又拿那麼多外匯去國外進口糧食,同樣感到心疼。誰將擔負起種糧的重任,毫無疑問當然還是農民。不過這農民一定要懂知識,懂科技,會管理,堪當大任。規模化和機械化是三農工作的發展方向,以家庭單幹的小農經濟,小作坊,解決溫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團結起來,走集體化,合作化道路,才不會使農村土地撂荒,利於土地規模化和機械化種植,也能夠減輕國家對農村的投入和糧食的進口。

  • 17 # 52o三弟弟

    這裡沒有如果,農民永遠都是農民,除了極少數能考上大學又能紮根城市的以外,就是成了農民工去打工了,也不會放棄耕種自己的田地,六十歲以上的老農民,也有許多曾經一邊打工一邊種田幹了十幾二十年了,種田只能吃飽肚子,打工月收從幾百到幾千,可維持家庭一切開銷,有點餘錢起了新房子,只是大部分打工的沒有養老保險,到現在老了生活有困難了,但是田還堅持種,雖苦也能吃飽飯。在國家重視三農工作的發展中,相信農業的明天會更好,農村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18 # 逆天戰帝1

    放棄耕地,不等於耕地在拋荒。

    幾年前,我在家種二十多畝水田。這二十多畝田裡,我家口份田僅區區的兩畝(每口丁合0.5畝)。其餘的都是鄉鄰的,讓給我耕種的。他們都是有眼光的人,先後棄農打工經商搞生錢的事情去了。我因為孩子小,無老人照管,孩子要上學,就留下種田了。

    二十多畝田,毛利也就兩萬多點,刨去開銷,也就萬把塊錢,僅夠城裡私立小學一人一年的學費。

    所以,我不能把種二十幾畝田當主業,只能當副業。我又另外找了份活幹。既務農又做工。免強維持生計。

    如果農民都不外出打工,靠這0.5畝地的產出,種田行嗎?做大棚行嗎?搞生態農業行嗎?改特種養殖行嗎?……一個個先行者都以失利告退。一個個都棄耕它往了。

    有的人有的地方土地能帶來“租金”。我們這兒租金也談不上。它的利潤實在太微薄,連租金也生不出來。我種別人那些地,都是不要地租的。

    當然,我對待別人的地,也象對待自己的地一樣,愛護有加。埂壞了修,田不平耙,殺蟲圾垃立馬清走,不易死的雜草藥除人工除雙管齊下。時刻準備“完璧歸趙”。

    農民人離開了田地,心沒離開。萬一在外面受創,還可以退回來,種自己的口份田。只要生命在,就不會餓肚子。假以時日,東山再起完全有可能。

    即使發了財,不再耕種,田地也是一種掛念,一份情懷。根之所在啊!

    現在我的孩子大了,我也出來打工了。二十多畝田讓給我大哥耕種了。他要照管孫子,在家多種地也能增加收入。他原有八九畝,現在擴大到三四十畝。耕作技術的提高,使勞動量沒有因此增大。

    如果有更多的人棄耕,出外打工掙錢,田地就會更集中,由大戶耕種。

    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不懂農業的人,沒有農業經驗的人,也可以象經營工廠企業那樣經營農業。只要有雄厚的資金投入。

    未來誰來擔負種糧的重任呢?

    一是當地傳統自然產生的大戶;

    二是農味重的投資人;

    三是把農業作事業研究的專門家。@

  • 19 # 往事越千年xu

    題主所說,不必太過擔心,要想到農民都是很聰明的,而且也是很講究市場規律的。換言之,無論怎樣,種糧重任依然有人擔起。

    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有以下分析。

    一是農民會做好兼顧,儘量堅持好打工種糧兩不誤。現實的農村,實際情況確實如此,都已經實現和做到了打工種糧兩不誤,且農時季節與打工安排,都是可以錯峰操作的。有的農民就近打工,既種糧又打工,做到兩兼顧,打工休息時,搞好農事管理,農忙時節,請幾天假搶收搶種;非就近打工者,也是農忙時節停幾天工,回家專司農活,平時就是找人託管。目前這種情況,還比較多,基本佔到40%左右,他們既是打工人,又是種糧者,“放下揚叉就是掃帚”,儘量掙得更多的收入。

    二是開展土地流轉,將使用權有償轉讓給種糧能手。這部分人,同樣是打工者,就是在經營權不變的情況下,種糧者之間(一般是親戚或自己門份人)自己協商,履行口頭協議,國家糧補政策仍享受不變,並適當或象徵性得到一些流轉費的補償,將土地的使用權轉讓給本村本灣的種糧能手或種糧大戶,進行種植,確保農田不荒蕪,此類情況一般佔到20%左右。

    三是村兩委組織,推動土地有償化向種糧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流轉。這種情況,仍是在確保經營權不變,確保國家雙層經營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有償化流轉。國家糧補政策仍由農戶享受,還可收取土地流轉費,最後也能到合作社或農場打工,成為農業工人。像這樣的合作社或農場,一般都是種植幾千畝甚至幾萬畝農田,都是機械化作業,智慧管理的農業工廠。但必須由村兩委組織,簽訂流轉合同,開展法律公正。這種情況佔到40%左右。這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之一,規模經營和機械化作業,專業化精細化運作,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業經營有更大更多的利潤,

    當然,這是三種主要方法,可以說,農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相信還有很多辦法,保證種糧責任有人擔,土地不荒廢。

    應該說,隨著國家城鎮化的實施,農民進城務工打工,將是常態。至於題主所說到的擔憂,國家會繼續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會繼續加大農業投入,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市場規律也在無形中起著作用,不讓土地拋荒,確保能種上糧食。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20 # 鐵勁草087

    六七十年代工農之間的勞動報酬相差三倍,工人一天一元錢左右,農民一天0.3毛錢。

    現在工農之間的勞動報酬相差十倍以上,(工廠)工人一天一百五十元,農民種地(糧食)一天不過一十五元。

    過去經常講“要按價值規律辦事”,人往利邊行。夏頂烈日,冬冒嚴寒,勞動強度高賺錢少誰願意去幹?

    沒有基本的等價交換哪怕是先人闆闆說破了嘴也無濟於事。

    如此簡單的問題居然多年無法解決豈不怪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