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城歲月
-
2 # 水皮先生
謝謝邀請這裡有幾個國家我們經常搞混,咱們來了解一下,他們都地處於中亞地帶,是絲綢之路途徑的重要國家,所以在西方和中國都有各自不同的稱呼。其中,巴克特里亞(Bactriankingdom)是西方歷史中的叫法,而貴霜(Kushan)是梵語音譯,大夏國、大月氏和安息是中國史書中的稱呼。為了方便識別,避免混淆,下面列出中外名字的對應。
巴克特里亞——大夏吐火羅——大月氏貴霜——貴霜帕提亞——安息大月氏就不詳細介紹了,是匈奴人的老對手,後來打不過匈奴就被趕到中亞地區。由於不能東擴,就開始欺負中亞一些小國。後來張騫出使西域想與大月氏結盟進攻匈奴,但大月氏被打怕了,就拒絕了張騫。所以對於中國外交史上的大事件張騫使西域的主人公張騫來說,這就是個悲劇。巴克特里亞是希臘化的奴隸制國家,所以一般也稱為“希臘-巴克特里亞”,在中國稱之為“大夏”。在亞歷山大死後為塞疏西王國之一部。公元前145年,大夏被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大月氏人征服。由於大月氏也被稱為吐火羅,所以大夏也被稱為”吐火羅斯坦“。大月氏在征服大夏後,有一個叫“貴霜”的部落進入今印度西北和阿富汗地區,建立了貴霜帝國。其在迦膩色伽時期達到鼎盛,其最具代表的就是犍陀羅藝術,這種藝術形式融合了希臘化和東方佛教,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點。最後是中亞大國安息,安息也稱帕提亞。其之前是波斯帝國一部,亞歷山大東征後跟大夏一樣為塞疏西王國之一部。公元前2世紀左右開始對外擴張。此時西方的羅馬和東方的貴霜帝國也強盛起來。這個時期世界上四大帝國是羅馬帝國,中國漢朝,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公元前53年羅馬敘利亞總督克拉蘇進攻帕提亞全軍覆沒,此後羅馬進入內戰時期。到了羅馬最鼎盛的帝國時期,安息長期跟羅馬爭奪亞美尼亞地區,國力不支。後被薩珊波斯所滅。人種的話,由於中亞民族眾多,每個國家都不是單一民族的組成。總的來說大月氏是吐火羅人,所以貴霜帝國也可以算吐火羅人,大夏是東伊朗人,安息是波斯人。 -
3 # yuone1238
大月氏原本生活於隴右河西走廊一代,西元前174年為匈奴大敗,殺其王,部眾大多西遷至西域兩湖流域(巴爾喀什湖與伊塞克湖《闐池》),西遷的部眾被稱為大月氏,仍留在河西的少部分部眾和祁連山羌族混居被稱為小月氏,後來大月氏在烏孫威脅下南遷至阿姆河以北,西元前1世紀初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大月氏的兩次西遷,對印度和中亞歷史有著深遠影響,一使漢朝出使西域,為後來鑿空西域打下了基礎,二迫使中亞塞種人南侵印度。
不是一回事。
據古希臘《地理志》記載,公元前140年前後,遊牧民族Sacae(可譯為斯基泰或塞種)四部Asii, Pasiani, Tochari, Sacarauli 聯合滅掉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建立政權,《史記》稱為大夏。據研究,大夏可能是四部落主要力量Tochari的對譯。《地理志》也提及Asii是Tochari的王族,並在佔領巴克特里亞首府藍氏城Bactra過程中戰勝了Sacarauli。也有學者認為“大夏”來源於另一斯基泰部落Dahae, 或其即先秦文獻之大夏。吐火羅也是Tochari的對譯。此時起,西方文獻稱此地為吐火羅斯坦-Tokharistan。
據《史記》記載,“(大夏)與大宛同俗,無大君長,往往城邑置小長”。130BC前後,大月氏南渡阿姆河,攻敗大夏諸部,“臣蓄之”。並設休密、貴霜等五翕候治其地。五翕候應該是原大夏華人,或者大月氏征服前就有。貴霜(Kushan)就應該來源於四部之Gasiani, 可視為對譯,Pasiani是其誤拼。後百餘年,貴霜翕候丘就卻滅其餘四翕候,自立為王,國號貴霜。後又滅掉宗主大月氏王,同其後代透過一系列征服建立貴霜帝國。漢朝人仍稱其國為大月氏。
大月氏原在中國境內敦煌祁連(東天山)間遊牧,先秦稱禺知等。被匈奴打敗西遷伊犁河,楚河流域。後又被烏孫打敗,再遷征服大夏。Gasiani進入巴克特里亞前也在伊犁河楚河流域,有可能是月氏(禺知)更早時間西遷或認為禺知是Gasiani東遷。這樣貴霜,月氏同源,月氏是Gasiani同名異譯,可以解釋漢朝人到後來三國魏明帝仍稱貴霜為大月氏,而貴霜王也無異義等問題,不過目前尚無充足證據。同樣龜茲(kusan)、車師、大宛都城貴山、唐昭武九姓何國都城貴霜匿等名稱與貴霜同源可信度也很高。
綜上,大夏與吐火羅相近,大月氏或與貴霜有關。
這樣,因為龜茲語是一種在中國發現的古老印歐語系語言,與焉耆語、Murano語等稱為吐火羅語。(不屬於塞種民族多說的印歐語系東伊朗語,而更近似古赫梯語、甚至日耳曼語和凱爾特語。是分佈最東的印歐語,直抵漢藏語系民族歷史核心區)如果以上假設成立,大月氏人講吐火羅語可得到確認。(是否還能叫塞種?)但真正的吐火羅(大夏Tochari)講伊朗語還是吐火羅語會是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