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叟雜談
-
2 # 鳳陽說文史
沒有實力而憑藉一時的機遇飛速升遷,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樣的政壇紅人,十有八九下場悽慘。比如嫪毐,比如鄧通。那麼,有沒有例外?當然有,田千秋就是個例外。
田千秋為什麼可以成為例外?
從貶義的角度來回答,田千秋靠的是平庸;從褒義的角度來回答,叫作“有大臣之體”。
什麼叫作“大臣之體”呢?說穿了,就是性格寬和外加能力平庸。
看漢朝的歷史變遷,從漢武帝往後,宰相的權力中落,內朝逐漸強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皇帝所需要的不再是精明能幹的宰相,而只是一隻花瓶罷了。田千秋依靠他寬和的性格與平庸的能力,非常得體地給皇上扮演了花瓶的角色。所以,田千秋以一個守墓人起家,居然能夠位至宰相,壽享天年,也就不是偶然了。
也正因為如此,讀懂了田千秋,比讀懂嫪毐、鄧通,更具有意義。
田千秋的身世,極其煊赫:他的祖上,乃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田氏代齊之後便南面稱孤,佔據山東最富饒的國土。但是,風水輪流轉。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田氏的貴族血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漢朝建立之後,齊國田氏作為聲名煊赫的“關東九族”之一,被舉族遷徙到咸陽附近的長陵定居。而傳到田千秋這一代,他的官職是“高寢郎”:給漢高祖劉邦看守陵寢的小官,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守墓人”。
和死人打交道的守墓人,從正常的仕途升遷體系上來講,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但是,田千秋卻在這個位置上作出了一鳴驚人之舉,而這個舉動也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首都長安剛剛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重大案件:巫蠱案。
所謂“巫蠱”,是指採取詛咒、針扎小人偶等方式,希望利用超自然力量對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損害的一種惡性犯罪。當時,酷吏江充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基本精神,為漢武帝查處巫蠱犯罪,將整個長安城搞得烏煙瘴氣。最後,江充搜查到了太子的寢宮,居然也“發現”了巫蠱娃娃。太子知道江充的手段毒辣,自然不肯坐以待斃,便先殺江充,再假傳聖旨徵召軍隊,發動兵變。漢武帝父子倆,就此在長安城打得不可開交。事實證明,薑還是老的辣,太子兵敗身亡。漢武帝餘怒未息,繼續查辦此案。
由此,案子越辦越大,難以收場,牽連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漢武帝終於hold不住了。而案情也隨著調查的深入而逐漸明朗化,漢武帝終於漸漸察覺到:太子可能是無辜的。漢武帝的內心,浮現出一絲常人不易察覺到的悔意。
事情鬧大了,也該收場了。可是,下出去的聖旨等於潑出去的水,究竟該如何收回?
這一絲悔意,滿朝文武無一察覺,卻偏偏被不起眼的守墓人田千秋捕捉到了。田千秋揣摩著皇帝的心意,憑藉著自己的良心,極其大膽地寫了一封上書,直截了當地為太子伸冤。這封上書是這樣寫的:
“兒子用老爹的兵,不過是責打一頓板子的罪過罷了;何況是天子的兒子過失殺人,哪有多大的罪?”
應該說,在這樣一個政治空氣極度敏感的時期,寫這樣一封上書,是需要冒極大風險的。如果皇帝欣賞,也許可以加官晉爵;如果逆了龍鱗,可能就是掉腦袋的死罪。
滿朝文武一聲不吭,噤若寒蟬,偏偏一個小小守墓人田千秋有這樣的勇氣,喊出了底層人民的心聲,也擊中了漢武帝的心事。當然,田千秋也不是一介莽夫,他在這封上書的末尾添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給他加了個保險栓,增強了上書的安全係數。
他說:“以上這些話,是臣晚上做夢夢見一個白鬍子老爺爺教我說的,不是臣自個兒想出來的。”皇上要是想怪罪下來,就去怪罪那個白鬍子老爺爺吧,不要怪到我頭上。
這樣一句夢話,體現了田千秋大智若愚的政治智慧。首先,他把責任推到了子虛烏有的白鬍子老頭兒身上,幫自己撇清了關係;其次,漢武帝最近既然查處巫蠱案追查得如此嚴厲,說明漢武帝對於神神鬼鬼這一套無比迷信,用“託夢”這一形式,正好投其所好,比直接犯顏強諫效果要好得多;第三,聯絡到田千秋的職務——看守漢高祖的陵墓,那麼那個所謂的“白鬍子老爺爺”,也就可以確有其人或者說確有其鬼了。
但是,無論如何,這封上書可能帶來的後果仍然極具風險。風險越大,回報越大。田千秋上書之後,小心肝撲通撲通亂跳,等候著命運的審判。
實際上,這封上書果然言中了漢武帝的心事,擊中了他內心中最柔弱的一面。漢武帝下令:召田千秋進宮。
田千秋哪裡知道此行究竟是吉是兇?西洋人有諺語云:“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Hope for thebest,prepare for theworst.)田千秋給家裡交代了後事,鄭重地向漢高祖的陵墓作了禱告,便毅然決然離開。他知道,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再也不會回到這裡。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雖千萬人,吾往矣!
田千秋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烈士就義的姿態,毅然走進了西漢帝國政治運轉的核心區域——漢武帝的宮殿。漢武帝見田千秋身高八尺有餘,容貌俊朗,風度翩翩,放在網路時代是要被起個“守墓GG”的名號放在各大網站成為網路紅人的,心中非常高興。觀其為文,見其為人,漢武帝對田千秋有了絕佳的印象。
漢武帝說:“父子之間的事情,外人是很難發表意見的。惟獨你能敞開心扉,向我說明太子的心跡。你不是一個人!在這一刻,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靈魂附體!你立功了!不要再給江充任何的機會!朕要封你做朕的輔政大臣!”
於是,漢武帝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是僅次於三公的九卿級中央高官,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長。
不插手他人的家事,是混跡官場的一大古訓。譬如諸葛亮,當年受劉琦求計,死活不肯置一詞。那麼,田千秋為什麼卻偏偏反其道行之,還能取得如此成功呢?原因在於:不插手他人的家事,並非一條死規矩。
拿我們生活中的常識來講,看到鄰居父子吵架,怎麼辦?當然應該上去勸架,而且切記不能拉偏架。這是人之常情。以人之常情處理官場問題,當然不會出問題。所以,所謂“不要插手他人的家事”,指的乃是不能挑撥離間,不能拉偏架,如此而已。
田千秋的好運,才剛剛開始。他擔任外交部長沒幾個月,工作還沒有完全上手呢,漢武帝又立即拜他為丞相,封為富民侯。僅僅因為說了一句夢話,便由守墓人直接破格提拔為一品宰相,這樣坐火箭般的升遷速度,在整個漢朝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漢書》評價田千秋:“田千秋這個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功勞,一句話說得巧妙,就拜相封侯,開天闢地以來可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情。”
聯絡到李廣身為百戰名將,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屢立奇功而一生不得封侯,田千秋這個丞相和侯爵,來得也確實太容易了一些。《道德經》有云:“福者禍所依。”天底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田千秋平白無故得到這樣的高官厚爵,自然容易引起別人的眼紅。毫無實際能力的田千秋身居相位,究竟會如何自處呢?
田千秋,作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示範。
漢武帝時代,攻打匈奴大宛,拓展邊境,晚年又鬧巫蠱之禍,國力衰退嚴重。田千秋被任命為相,“富民侯”的“富民”二字,明白無誤地表達了漢武帝希望將國家的重心由軍事鬥爭、政治鬥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田千秋再次敏銳洞察到了這一點。因此,他恢復了“文景之治”時期“不折騰”的無為之治。田千秋為人敦厚朴實,寬宏大量。他雖然沒有實際的能力,卻也從不“亂作為”。而這,正是一個受盡瘡痍的國家所需要的可貴品質。
由於田千秋謹慎小心,雖然沒有功勞,但也沒有過失,因此他穩穩當當坐在丞相的位置上,直到漢武帝病逝。
漢武帝死時,太子還很小,所以按照一般慣例要進行“託孤”。田千秋是漢朝丞相,理所當然應該是首席託孤大臣。但是,漢武帝的託孤名單裡,霍光才是第一名!除霍光之外,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與田千秋,一起接受託孤,排名不分先後。也就是說,漢武帝一死,田千秋在中央的排名,立即由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
換了常人,無論如何難以心平氣和接受這個結果。但是,田千秋卻毫無怨言。他完全明白漢武帝作出這樣一個人事安排的用心:第一,霍光是外戚,政治上更可靠;第二,幼主即位,需要一個敢作敢當,能夠鎮得住場子的強勢人物,這一點霍光無疑比田千秋更合適;第三,霍光的兄長霍去病能力卓越,有其兄必有其弟。因此,作為首席輔政大臣而言,霍光顯然是比田千秋更合適的人選。
田千秋牢記《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的教訓,把霍光推到聚光燈下,自己則在幕後踏實工作。反倒是霍光有點兒過意不去,對田千秋說:“我和您一起接受先帝囑託,我治內,您治外,您要時時刻刻督促我霍光,以免我犯錯誤啊!”田千秋和氣地一笑:“哪裡哪裡,唯將軍留意,則天下幸甚!”田千秋的意思是:咱倆不是平分秋色的平級關係,而是您說話、我照辦的上下級關係。
田千秋明智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深得霍光青睞,官位可保無虞。
田千秋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有人擺不正了。一起接受遺詔的桑弘羊、上官桀,聯結藩王企圖推翻霍光,結果都被滿門抄斬。至此,金日磾病逝,桑弘羊、上官桀被殺,當初輔政的五大臣終於只剩霍光一家獨大。而田千秋能夠在宮廷鬥爭的血雨腥風之中倖存無恙,絕非偶然。
田千秋晚年,年老體衰。皇帝特別恩賜,允許他坐小車上朝。所以,人們就稱呼他為“車丞相”。漸漸地,蘊含著皇恩浩蕩之意的“車”便取代了“田”成為田千秋的又一姓氏,“車千秋”之名也就此叫開了。
能以一句夢話拜相封侯,在漢武帝、霍光兩大強人的籠罩下,生前官至宰相,死後哀榮無限,這正是庸人田千秋的仕途奇蹟。田千秋的智慧,可以讓人們學到一樣東西:如何給已經透支的人生還貸。
嫪毐、鄧通、田千秋,有著兩大相似之處:
第一,平白無故,暴得大名,一步登天。
第二,能力有限,不堪其任,名不符實。
但是,這三個人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兩種結局:嫪毐和鄧通,死無葬身之地;田千秋,位極人臣,哀榮無限。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涉及作為一名暴發戶如何自處的問題。
一個人一夜暴發,並非實力使然,更多是運氣使然。這個時候,其實是老天在透支你的人生。嫪毐、鄧通透支成癮,繼續揮霍人生,把攤子越鋪越大,最後難以收場,終於信用崩潰,身敗名裂。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田千秋也要還。所以,田千秋在一步登天、鉅額透支之後,就開始了細水長流的還貸。他謹慎小心,不敢為天下先,處處甘居人後。這樣一來,終於在人生到達終點之前還清了所有貸款,落得善終。善於給透支的人生還貸,這就是田千秋的智慧。
摘自秦濤《歷史上的不倒翁》
漢武帝在位時的丞相更換頻繁,李蔡、竇嬰、莊青翟等多人因事而死或被治罪免職。印象特別深的是:公孫賀被漢武帝拜為丞相時,十分不情願,反而在那裡一邊磕頭一邊痛哭。常說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漢武帝一朝的丞相這麼不好做,且很多人不得好死?
回覆列表
說到漢武帝時期最危險的崗位,很多人或許會說,漢武帝時期發動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最危險的崗位恐怕就是前線帶兵的將軍吧。其實,漢武帝時期前線帶兵的將軍雖然危險,但是也有著巨大的利益,很多人都被封侯。相反,漢武帝時期,丞相一職的危險係數絕對超過了前線的將領,丞相一職的死亡率要超過百分之五十!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丞相石慶以八十多歲的高齡病死在丞相任上,朝廷需要任命新的丞相了。漢武帝考慮很久,決定這回任命一個自己的親戚,他把目光放到了自己連襟公孫賀的身上。
公孫賀出身將門,其父曾經因為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而被封為平曲侯。後來,公孫賀也曾經多次從軍立有軍功而被任命為太子舍人,而當時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即位以後,作為昔日部屬的公孫賀也跟著飛黃騰達。他不僅被任命為太僕,位列九卿,而且漢武帝還下令讓公孫賀娶了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就這樣公孫賀和漢武帝成了連襟。
漢武帝發動對匈奴戰爭之後,公孫賀多次披掛出征,也曾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南奅侯。
對於漢武帝來說,公孫賀是故交,是功臣,是親戚,任命公孫賀為丞相,於情於理都是可以說得過去的。可是就在漢武帝宣佈要任命公孫賀為丞相時,公孫賀卻痛哭流涕,磕頭如搗蒜一般請求漢武帝收回成命,他說:“臣不過是憑藉一點兒騎射的本領當了官,微臣識見淺陋,實在不能堪當如此大任!”
當然了,如果皇帝任命你為丞相,你立即就接受,似乎顯得你不懂得謙虛,照例客套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看公孫賀的表現,卻非是一般的客套了。連漢武帝也因公孫賀的眼淚而動容。不過,漢武帝並沒有收回成命,而是讓人把公孫賀扶起來,公孫賀死活不肯起身,漢武帝大怒,轉身回宮,公孫賀沒有辦法才不得已接受了相印。
丞相在當時,號稱是百官之首,位極人臣。被任命為丞相,應該是一件喜事,公孫賀為什麼會如此痛哭呢?公孫賀曾經對人解釋道:“皇上聖明,我才能低下,實在不堪大任,將來肯定會被責罰的。”其實,公孫賀沒有明說的還有一點,漢武帝時期丞相已經成了最危險的崗位,少有人能在丞相位子上全身而退者。在公孫賀之前,已經有多位丞相死於非命!
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先後有過十三位丞相。他即位之初,政權控制在祖母竇太后之手,一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實際掌握政權。漢武帝實際掌握政權的四十八年間,他自己任命了十個丞相。除了一個丞相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其餘的九個丞相,有五個被殺,其中就包括公孫賀。
漢武帝親自任命的第一個丞相是他的舅舅田蚡,田蚡還被封為武安侯。田蚡任職三年九個月之後莫名其妙地死去。田蚡死去四年,淮南王劉安謀反案爆發,在追查的過程中牽涉到了田蚡,漢武帝知道後,說了一句:“武安侯在者,族矣!”
漢武帝任命的第二個丞相薛澤,他是功臣之後,任職期間謹小慎微,他任職這幾年正是漢武帝年富力強的幾年,但是沒有看到薛澤有任何貢獻。任職七年七個月以後被免職,漢武帝並沒有對薛澤有進一步的處分,可見薛澤並沒有得罪漢武帝,大概是年齡原因或者什麼其他的小事情,漢武帝免去了薛澤的丞相之職。
薛澤之後是公孫弘,這個人是個儒生,在任職的時候就已經七八十歲了。此人全部的聰明都被用來如何揣摩漢武帝的心思了。經常發生,他和一群大臣在低下商量好的事情,到了商朝的時候看到漢武帝的態度不對,公孫弘立即改變立場。雖然公孫弘被人們稱為“曲學阿世”,但是漢武帝卻非常欣賞,公孫弘是第一個封侯拜相的儒生,由布衣而平步青雲。
公孫弘之後的三個丞相,李蔡、莊青翟、趙周都因為種種原因面臨著漢武帝的司法懲罰之時,為了保全丞相最後的一點顏面而自殺。
漢武帝接連殺了三個丞相,自己也覺著有點不好意思了,於是就找到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子石慶來當丞相。這老頭子不來就很謹慎,年老昏聵之後,更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漢武帝也不讓他過問具體的政務,石慶也樂得當這麼一個傀儡丞相。
公孫賀雖然極力推辭,最後還是不得不接受了任命。而且,他也沒有能夠擺脫被殺的宿命。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是個紈絝子弟,少不了仗勢欺人為非作歹,是個坑爹的主兒。後來公孫敬聲貪汙軍費的事情東窗事發,被投進監獄。與此同時,漢武帝一直在追捕的一個江洋大盜朱安世一直沒有能夠抓到,公孫賀為了救兒子,就想著能夠抓到朱安世為兒子贖罪。朱安世卻在監獄之中誣陷公孫敬聲和公主私通,誣陷公孫賀詛咒皇帝。在沒有經過認真調查的情況下,漢武帝就把公孫賀投進監獄,最後被扣上了多個罪名,父子雙雙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滅族!
公孫賀之後,漢武帝任命了自己的宗室劉屈氂為丞相。後來劉屈氂被人告發詛咒皇帝,夫妻雙方被腰斬於市!
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實在也找不到可以擔任宰相的人選了,短時間內將一個小小的郎官突擊提拔為丞相,封他為富民侯,這個丞相被漢武帝留給了自己的兒子漢昭帝。
漢武帝難道和丞相有仇嗎?幹嘛非要把丞相一個個地殺掉呢?何況公孫賀和漢武帝關係密切,漢武帝任命公孫賀為丞相的時候,應該是充分信任公孫賀的。劉屈氂更是漢武帝的親人,出身宗室。這兩個人最後的罪名,其實都是難以查證的。
這裡,我們就有必要說一說丞相是幹嘛的了。丞相一職源自於秦朝,漢承秦制,西漢王朝建立以後也設定了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號稱是無所不統,天下的大事小情,丞相都是有權利過問的。
漢文帝即位之初,同時任命陳平和周勃兩個人為丞相,有一次漢文帝問左丞相周勃:“天下一年處理的案件有多少啊?”周勃一介武夫出身,當然不知道這些了。漢文帝接著又問:“天下一年的錢糧收支又有多少呢?”周勃被問的汗流浹背。右丞相陳平回到的倒是很輕鬆,他說道:“這些事情都有具體負責的部分,陛下要是問案件處理的情況,可以去問廷尉。陛下要是問錢糧的收支呢,可以找治粟內史。”陳平說完以後,漢文帝覺著很納悶,那閣下是幹什麼的呢?陳平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換句話講,陛下您管什麼,丞相就管什麼。
西漢前期的丞相,位高權重,簡直就成了副皇帝了!甚至於,丞相有先斬後奏之權。漢文帝時期,皇帝的男寵鄧通有一次惹著丞相申屠嘉,申屠嘉直接下令鄧通到丞相府報到。當時鄧通正在漢文帝身邊,漢文帝也不好直接就阻止申屠嘉,於是他對鄧通說:“別怕,你先去吧。”
鄧通一進丞相府就立即脫去帽子和鞋襪,表示謝罪。而申屠嘉則是對鄧通一通訓斥之後,威脅要殺掉鄧通。嚇得鄧通磕頭如搗蒜一般!後來還漢文帝親自派人講情,“此吾弄臣,君姑釋之”,申屠嘉才放掉了鄧通。鄧通回到宮中,見到漢文帝,痛哭流涕地說道:“丞相幾乎殺了臣!”
更有甚者,到了漢景帝時候,申屠嘉甚至為沒有先斬後奏殺掉官居內史的晁錯而後悔不已,要知道內史在當時可是位列九卿的。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就明白了,為什麼漢武帝時期丞相會成為一個高風險的崗位,就是因為丞相的權力太大了!號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怎麼可能容忍丞相對皇權的絲毫侵犯呢?早在田蚡當丞相的時候,漢武帝就表示過對丞相的不滿了。
當然,他也注意到,總是這麼殺,也不是個事兒。怎麼辦呢?乾脆,來個釜底抽薪,削弱丞相的職權。從漢武帝之後,丞相雖然名義上依然是百官之首,但是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名譽性職務,實際權力已經大不如前了。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之後,丞相一職相對安全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