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見誰挺誰

    我患抑鬱症14年多了,根據醫生的科普和我的切身感受,談一點個人看法。 應該說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過程。一般來講,如果是輕度抑鬱,第一次用藥物治療,服藥時間不是很長,而且個人感覺已經很正常,醫生也診斷為治癒的話,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停藥的。但如果有兩到三次復發,並且抑鬱加重的話,恐怕就要終身服藥了。以我為例,自2003年抑鬱以來,每年都有復發。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只能接受終身服藥這個現實了。這期間,我也曾多次嘗試停藥,但每次都會比上一次更重,用藥量更大。這麼多年了,我也積累了一點經驗。我一般在每年的4~9月份,幾乎沒有抑鬱症狀。這段時間,用藥量可以酌減,由抑鬱復發時用藥量的一半減到四分之一,沒有明顯不適的感覺就行。深秋時節,是抑鬱症復發的高危季節。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體驗自己的睡眠、食慾、體力以及情緒等各方面的變化。一旦有不適的感覺,就要及時聯絡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和加大服藥量了。 總之,我個人認為,抑鬱症雖然頑固甚至可怕,但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它,瞭解它,相信醫生,科學治療,我們還是會有多數時間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而不會終年被抑鬱的陰霾所籠罩。終身服藥並不可怕,經濟負擔也不會太大(我現在每年最多有2~3千塊錢就夠了)。最後,我想送給抑鬱症患者一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快樂的日子總比抑鬱多!

  • 2 # 盒子小白

    補充一下:抑鬱症屬於心理問題,而非精神問題!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他們之間又有聯絡,嚴重的心理問題可導致精神問題的出現!精神病必須藥物介入治療!而抑鬱症非必須藥物介入!如同感冒:可能是輕微感冒,扛一下,熬一熬就過去了;如果是一般感冒,身體素質好的也能挺過去,一般不吃藥一星期自然會好,吃藥輔助(主要作用是輔助)更好!但嚴重感冒就必須吃藥了(藥物主要起治療作用)!當然藥物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及依賴性,具體去百度,此處不在具體闡述……另外,引發抑鬱症的誘因有很多,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生理上的(遺傳基因造成的)!超過80%抑鬱過,或正在抑鬱,或即將抑鬱!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抑鬱總於一些事件相關聯;失戀抑鬱,產後抑鬱、打擊……等等,這裡大家需要走出一個誤區,:不是因為失戀、生產、受打擊……等這些事件造成的你的抑鬱,而是因為我們本事就具有抑鬱的特質,事件只是誘發因素,而非罪魁禍首!個人建議一般及輕微心理問題不推薦藥物治療,還是以心理諮詢為主!如果發現心理問題,建議及時做心理諮詢,專業心理諮詢師屬於心理學科,具備從業資質,但沒有藥物處方權,他們會透過專業量表分析你的抑鬱程度,給你合理化建議,如果是一般心理問題,他會接手;如果是嚴重心理問題,他們會主動退掉,讓你去醫院,因為大家都知道特別是抑鬱症大多數都伴隨著自殺傾向,越嚴重,這個傾向越大,有點智商的心理諮詢師都不會接,更不敢接,風險太大(除法這個人非常不專業),他也會推薦你藥物治療!醫院執業醫師屬於精神科,他們具有處方權,但不會心理諮詢,退一萬步說,就是會,他們也不會做的,一個心理諮詢1-2小時,外面還有那麼多患者排著隊呢,他會給你做諮詢嘛?就是他想給你做諮詢,現實條件允許嘛?外面排著隊掛號呢!行有餘力,而力不足!最有效的方法,最快捷的方法,效益最高的方法,開藥,走人……同時還有最重要的因素,避免法律責任:我確定了你的病症,給你開藥了,你出什麼問題(自殺),為個人因素,非藥物因素,與醫院無關,醫院只承擔診斷及藥物的責任!

    抑鬱症不需要終身用藥,甚至不需要用藥!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需要吃藥還是必須要吃的;吃一段時間好了,當然不需要在吃了;情況特殊一直不好,就需要持續藥物治療了!怎麼理解呢?!理解抑鬱可以比做感冒!感冒具有自愈性,不吃藥有時候一週之後自然就好了,有時候我們感冒吃藥,一週之後好了,很難受是吃藥吃好的,還是你自己好的!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產後抑鬱,沒見誰吃藥,甚至沒有心理諮詢,自己也好了;失戀也常伴隨著抑鬱症狀,過一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有的人失戀抑鬱比較嚴重了來做諮詢,兩三個就好了,其實很難說是這段時間自己自愈了還是心理諮詢治癒好了,也許不做諮詢,過段時間,他自己也能好!

    所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字一個字打的,真TMD的累)

    【僅供大家參考】

  • 3 # 鳳海平

    我重度抑鬱症多年,生不如死,在大醫看了四年沒有用,後來我發現抑鬱症是內火太旺穿鞋熱的,我現在完全好了已經五六年了。抑鬱症發病的原因和發高燒說胡話原因可能是一樣的。

  • 4 # 心泉叮咚

    分清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大多數人尤其面臨某些特殊情境或事件時都有心情低落的時候,短時間的抑鬱情緒不會給我們造成大的問題。

    抑鬱症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說一個人有沒有抑鬱症需要精神專科大夫的診斷。目前的診斷依據是大夫的主觀判斷和心理測查,有些醫院可能開展了腦遞質檢測。

    如果被診斷為抑鬱症首選藥物治療,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藥物更像是柺杖,透過直接進入體內進行生化反應使腦遞質達到穩定狀態快速改善情緒,尤其是控制自殺念頭。症狀改善鞏固期後可以停藥。隨著情緒的提升,期間可以進行心理疏導,瞭解我們的性格、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來訪者發現自己新的個人面向。當再面臨容易造成抑鬱的情境時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抑鬱症可以自愈,但抑鬱症可怕之處在於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和行為。不要排斥藥物同時進行心理治療。另外家庭等社會支援系統對抑鬱症患者很重要,同時不要放棄自己本來就具備的力量。

  • 5 # 三甲醫院網

    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表明:抑鬱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全球現有1%的人遭受此病折磨。

    中國抑鬱症發病率為3.02%,目前已經有超過4000萬抑鬱症患者。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就診率不足10%,90%以上患者沒有接受專業的治療。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施慎遜教授指出:“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最廣為人知,卻也最容易被誤解。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確切的說是抑鬱障礙的一種。我們通常所說的“抑鬱症”在臨床上也並不是指一種單一疾病。日常語境裡的抑鬱症往往對應的是過去的“心境障礙”,但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已經將其中“雙相障礙”和“抑鬱障礙”分開,臨床上的抑鬱症只指後者。

    抑鬱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臨床表現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什麼導致了抑鬱症?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剛指出,抑鬱症的發生,遺傳佔近50%,屬於內因;剩下的是外界因素,包括壓力等。抑鬱症患者患病是內因和外因互動作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對壓力的承受能力。王剛說,判斷壓力是不是太大了、是不是無法承受,其實很簡單:“你感覺不到快樂,你感覺到痛苦,這種壓力就是你不能承受的。”

    抑鬱症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抑鬱情緒

    所謂的抑鬱情緒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好像這個世界也是一片灰色的。不過,並不是說一個人一有抑鬱情緒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要知道,抑鬱情緒是每個人都可能會體驗到的情緒。

    第二個階段是抑鬱狀態

    所謂的抑鬱狀態就是比較長時間地陷入情緒低落的狀態裡,譬如連續幾個星期。在一個人遭遇親人去世或突然失業之類的重大事件時,都很有可能會陷入抑鬱狀態裡。

    第三個階段就是抑鬱症

    抑鬱狀態可以分不同的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如果抑鬱狀態是比較輕的,那多半還是可以勉強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但如果到了重度,就會影響到社會功能,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來——學生不能上課、上班族無法工作,在社會功能受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此外,抑鬱症發病有兩個高峰年齡段:20歲左右和40歲左右,在生理上,這是從青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變化;在心理上,需要面對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變大等情況,更容易出現抑鬱的症狀。

    秋季是抑鬱症的高發季

    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諮詢部主任張海音教授表示,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疾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初次發病的年齡大多集中在20歲至40歲。國外統計表明,抑鬱症一生中的發病率為5%,其中15%的病人在秋冬季節初次發玻因此,秋冬季是抑鬱症的高發季節。

    “宅人”成新的高發人群

    通常,宅人們沒有上班或學習的時間限制,常常想睡就睡,睡夠就醒,沒有固定的生物鐘;容易出現頭暈、情緒波動大等症狀。除此之外,由於長期三餐不定,經常以快餐食品、零食充飢,缺乏運動和社會活動,不僅胃腸容易受傷,出現營養不良症狀,還容易形成社交恐懼症,最後造成焦慮抑鬱症,產生情感障礙。

    抑鬱症的這些苗頭要提供警惕

    情感症狀

    情感低落是核心症狀,抑鬱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滿了無助和絕望。如果讓抑鬱症患者描述自己的心情,他們往往會說:“悲哀、無助、絕望、孤單、不幸、垂頭喪氣、無價值、丟臉、慚愧、悶悶不樂、羞愧…..”雖然抑鬱症患者的基本情緒是抑鬱,但他們的心情,或者說他們的抑鬱情緒隨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時間裡也會有所變化。一般來說,抑鬱症狀在早晨最明顯,患者往往覺得幾乎沒有力量從床上起來,隨著一天的推移,情緒會慢慢好轉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對最好。

    幾乎和抑鬱一樣普遍的另外一個情緒症狀是興趣的消失:抑鬱症患者往往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過去感興趣的事物,喜歡參加的活動,現在一點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的喪失往往是從某一些活動開始的,比如工作。但是,隨著抑鬱症狀的發展,慢慢病人對幾乎所有東西都失去了興趣。

    軀體症狀

    隱藏得最深的是抑鬱症的軀體症狀,食慾或體重改變是抑鬱症的另一個標誌。一些患者的胃口會異常大增,而另外一些人會完全失去胃口。很多抑鬱症患者都經歷過持續的噁心、腹瀉或便秘。睡眠也出現各種問題,晚上難入睡、早上又早早醒了,即使睡著了,睡眠的質量也很差。胃口不佳,睡眠不好,漸漸病人就會變得虛弱、疲勞。

    認知症狀

    認知症狀是抑鬱症的另外一大症狀,主要體現在無端地自罪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表現了一種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和不切實際性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消極的。這種消極的思維,為他們眼中的自己和未來,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他們常常堅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並且失敗的原因全在於自己。抑鬱症患者的這些觀點常常是扭曲的,與現實不相符合的。一旦有挫折發生,抑鬱症患者就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於他們自己。

    抑鬱症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殺

    自殺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之一,是導致抑鬱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國,和抑鬱障礙相關者佔自殺的40-70%左右。六成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有過自殺觀念或行為,15%的抑鬱病人最終以自殺死亡。抑鬱症患者出現自殺訊號通常包括談論死亡或談論自殺,威脅要傷害他人,或者變得好鬥,出現冒險行為。任何有自殺情緒的人都需要額外予以關注。

    持續2周壞心情要自測

    如果懷疑自己出現了抑鬱的症狀,又不願意直接來醫院,最好做一下抑鬱自測量表,如PHQ-9抑鬱症篩查量表。如果達到中度及以上,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

    附:PHQ-9抑鬱症篩查量表

    評分規則:

    ①完全不會=0分

    ②好幾天=1分

    ④幾乎每天=3分

    總分0-27分

    PHQ-9量表的評分規則及治療建議

    抑鬱症≠抑鬱

    很多人常常把抑鬱和抑鬱症相混淆——這導致當人們想到抑鬱症時,腦中浮現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難過悲傷情緒,卻不理解抑鬱症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症,是眾多情緒感受失常的併發狀態;它包含的不僅僅是絕望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因素。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006年)有關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條: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減退。

    只要同時滿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種症狀,並且抑鬱症發作持續兩週以上,即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

    抑鬱症要怎麼治?

    抑鬱症首次發作的自然病程大約為半年至兩年,不經治療即使緩解,復發的危險性也高達50%,兩次發作病人的複發率達70%,3次發作病人的複發率達90%。

    治療抑鬱症最方便快速的手段依然是藥物治療

    在抑鬱症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是基礎、至關重要。人們普遍對抗抑鬱治療存在誤區,認為情緒問題可以自己調節,不必用藥,甚至有些人會舉出親身經歷的例項,證實抑鬱症狀完全可以自行緩解。其實從整體來看,發作頻率是在增加的。

    抗抑鬱藥物的種類很多,大多是針對體內化學系統的。傳統的抗抑鬱藥物基本都是針對大腦內單胺類遞質,比如5-羥色胺或者去甲腎上腺素。注意,這些藥物都是處方藥,請務必嚴格遵循醫囑、在確診的前提下服用,不要自己覺得“心情不好”就去吃!

    由於抗抑鬱藥一般需2-3周時間才起效,病人在這段時間裡,患者和家屬一定要耐心堅持,不能因為暫時的療效不明顯而自行停藥。病情好轉、治癒後也不能過早減藥或自行停藥,應該堅持定期複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入繼續鞏固、維持治療,防止病情復發。

    通常鞏固治療需要3-6個月時間。如果病情復發,再次治療起來難度將會加大,緩解後需要進行鞏固治療的時間也會更長。

    特別提醒:合理用藥不會產生藥物依賴

    從臨床上看,在治療早期,抑鬱症藥物需要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起效,所以在用藥的第一個星期或者是頭兩個星期可能會輔助用一點安定類的藥物幫助改善睡眠。要明確的是,藥物是補充腦內缺乏的神經遞質,經驗豐富的醫生在用量上會有把握,不會產生依賴性。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也是獨立於藥物治療以外或者和藥物治療配合使用的方法,其原理就是直接向患者的認知偏見出擊。對於抑鬱障礙患者可採用的心理治療種類較多,常用的主要有:支援性心理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等。

    在臨床實踐中,雖然並不推薦對大部分病人使用藥物和心理治療聯合的方案,但是對有些病人來說聯合的手段更有效果。

    電痙攣療法

    對於很多嚴重抑鬱症患者,藥物無法改善症狀,心理治療也無法消除消極思維,這時就只能採取一種較為激烈但卻非常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電痙攣療法。電痙攣療法又稱電休克治療,是以一定量的電流透過大腦,引起意識喪失和痙攣發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大量的臨床研究和觀察證實電痙攣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症治療方法,它能使病情迅速得到緩解,有效率可高達70%~90%。然而電痙攣療法的禁忌也比較多,例如不能對老人和小孩使用,患者不能有腦器質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呼吸性疾病等,並且伴隨有頭痛、噁心、嘔吐、焦慮、可逆性的記憶減退、全身肌肉痠痛等併發症。

    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一類非侵入性治療儀器已經被證實對於抑鬱症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療效,有望在臨床上得到大量應用。經顱磁刺激(簡稱TMS)就是其中的一種,它透過在頭皮部位施加磁脈衝刺激腦部相應功能腦區的神經來治療抑鬱症,對於部分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有不錯的療效。不過目前這種儀器用於抗抑鬱療效仍在研究和反覆確認中,尚未正式進入臨床治療使用。

    如何預防抑鬱症?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各個年齡的軀體疾病、酗酒、吸毒、亂用藥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導致抑鬱發病,應自覺防止這些“體因性”的因素侵害自己。要均衡飲食,保持戶外運動。

    肯定自己

    每天早上睡覺以前,肯定自己一天的成績和進步,儘量少想消極的東西。最好能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美女的體驗,進步和成績。這樣能保持對生活的新鮮感,並能檢視自己的情緒變化。

    學會傾訴

    不要把不如意的事情,心中的憤怒堆積下來,而要選擇可以信任的物件傾訴,或者選擇其他適合自己的方式發洩,比如有氧運動、逛街、看書,在這些活動中放鬆自我。

    家人支援不可或缺

    保持家人之間日常的良好溝通,遇到煩心事或者工作,生活上的難題要向家人傾訴或尋求家人的幫助;有抑鬱傾向的人,在家人親情的滋潤下,或許很快就可以擺脫抑鬱困擾。

  • 6 # 蘋果很可愛

    心情壓抑,一定是有事影響你.要想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建議你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做做嘗試:1.採用發洩法.不要讓自己被煩惱充滿,留一些時間讓自己徹底忘掉不快.去做一件你很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看電影,聽歌,逛街,K歌,玩遊戲--------意在分散注意力;或者週末時爬山,攀巖,游泳,打球,徒步......出大汗就好,運動能促進腦內分泌一種能令人愉快的物質;再或者去個空曠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意在發洩體內不良物質.這些都可以算是發洩情緒的方式方法.2.直面問題.仔細分析心情不好的原因,想辦法解決或改善它.也許不能很快消除,但只要有心改善並做出實際行動,你一定會朝成功的方向越走越近.如果是生理週期引起的情緒低落,沒關係,過兩天自然就好了.試試看吧,你一定會慢慢好起來

  • 7 # 康馨心理諮詢

    不同年齡、不同程度情況不一樣,一般老年性抑鬱是需要終身服藥的。

    抗抑鬱藥物的一個療程至少是三到六個月。而且要逐漸減量停藥,否則會引起停藥反應,打個比方,這就好像腳踏車的車閘,慢慢捏,車會安全平穩的停下;突然使勁捏到底,車可能會帶著你來個前空翻。停藥反應也是這樣,突然停藥,各種抑鬱症狀可能會重新出現,甚至比原先更嚴重。因此,如果感覺症狀有所好轉,千萬別自說自話自己停藥,跟醫生商量,讓他來評估你是否可以停藥,以多快的速度停(一般這個過程需要兩到三個月),停藥中間注意什麼。

    朋友和家人是最觸手可及的支援,也是減少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的保護因素。抑鬱症總有“一個人獨自悲傷”的傾向,這時候儘量主動讓別人來服自己一把,或者至少別推開伸過來的手。如果你身邊有朋友親人有抑鬱傾向或者抑鬱症,也請儘量找時間陪陪他們,聽他們說點什麼。哪怕你什麼心理學背景都沒有,對他的生活和想法也一無所知,善意本身就是一種治癒的力量。

    抑鬱心境(depressive state)或者情緒障礙(mood disorder)常見,而只有嚴重到一定程度才會被診斷為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真正符合診斷標準的MDD患者大概只有2.2%,平均發病時間在20-30歲之間,一輩子遭遇它的可能性(life time prevalence)也不過5.8%。

    如果你覺得抑鬱,你並不孤獨。全世界大概12%-25%的人在一生中會面臨抑鬱問題,發病時間以40-50歲為多(所謂中年危機),但並不是說未到中年的你和已經跨過中年的他們就對抑鬱絕緣。女性,低收入群體,生活境遇不佳,面臨應激狀況和焦慮,甚至是冬季陰沉,夜班頻繁和缺乏Sunny照射皆可能是抑鬱入侵的薄弱缺口。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希望所有抑鬱症患者都能夠早日接受專業治療,走出抑鬱。

  • 8 # 四葉流雲

    我在精神病醫院蹲過幾次,每次一個多月,當然不是我生病,是照顧病人,見過各種病人,各年齡段都有,小到十五六歲,老到六,七十歲,各種症狀,基本上燥狂重症第一個星期都會被綁在病床上,很慘,用強鎮定劑,抑鬱症一夜醒來發病很正常,變成另外一個人,自己卻渾然不知,說抑鬱症不可怕的根本不瞭解這種病,抑鬱和抑鬱症是兩回事,一旦成抑鬱症是要進醫院的,如果年紀小,冶愈後二三年不復發,甚至更長點,不需要吃藥,但如果復發二次就危險了,三次基本上終身吃藥,停藥後果很嚴重,如果復發一次比一次難治,治療時期和恢復時間也會加長,也會產生抗藥性,換藥治療等於重新冶,當然吃維持量的藥也會對肝,腎有傷害,相對冶療用藥少的很多了,奉勸有此病的朋友一定要聽醫囑,適當可選擇性聽,醫生往往保守點,但也不能自以為是,一點不在乎,吃虧是自己!畢竟這種醫院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 9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抑鬱症患者是否需要一輩子吃藥?從醫學角度講是不用的,因為這種疾病在短期內經過正規的治療是可以康復的,在抑鬱症狀緩解後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慢慢減量、停藥,最終就是痊癒,但是臨床上會見到經常有人抑鬱症反覆發作,導致這些患者對抑鬱症的看法就是:需要一輩子服藥,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缺乏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對其治療以及預後的康復治療理解不夠完善。

    給你講一個人物的經歷,你就會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最早接觸到名人患有抑鬱症的時候,記得又一次看電視崔永元說自己是個抑鬱症患者,當時我很驚訝,我覺得像他這樣的名人怎麼會患有抑鬱症呢?他又不缺錢,還很出名,這是我一個平頭老百姓的想法。

    但是其實就是名聲太大,想得事情太多,而且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壓力,所以導致了抑鬱症,他說自己抑鬱症的時候,成宿成宿睡不著覺,最嚴重的時候就不吃、不喝、不睡、一動不動的,我猜很可能已經達到抑鬱性木僵的狀態了,沒辦法被送到醫院治療了,最後經過治療好了,好了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復發過,最後有一個醫生跟他講,小崔呀,如果你想徹底告別抑鬱症,你就必須培養一種一生的興趣,好像最後他就開始弄了個什麼博物館,收藏還是展示什麼東西,正是這種濃烈的興趣、愛好讓他逐漸遠離了抑鬱症(以上我可能記憶不太全面,或者記混了,沒有捏造事實的意思)。

    什麼意思呢?套用別人的一句話,“抑鬱症就像感冒,誰都有可能抑鬱,感冒也能看好,但誰也不能保證一生只得一次感冒!”之所以抑鬱症會復發,就是人們在經過治療後當抑鬱症狀消失後忽略了康復治療,要知道患有抑鬱症,或者說達到重度抑鬱症的人其實都是抑鬱症這種病的“易感人群”,那麼記住我這句話“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應該從開始貫穿到整個病程,包括康復以後也應該定期做一些心理治療”。尤其是在遇到心理刺激的時候找心理醫生及時疏導也是很關鍵的,再者,就像那位醫生跟崔永元說的一樣,起碼應該培養一種遠期的愛好,這樣可以讓你遠離抑鬱,而不是終身服藥!

  • 10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抑鬱症是常見的心理疾病,發病率高達3%左右,也就是100個成年人中,就有3個抑鬱症患者,被世界衛生組織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他的主要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做事沒有動力和疲乏感。對自己沒有信心,始終覺得自己連累家人,嚴重者有自殺行為,具有高度的危害性。

    以目前的臨床證據來看,抑鬱症是有一定的自愈傾向的。與普通感冒一樣,被稱為“心靈感冒”的抑鬱症也有自己的自然病程,一般是3年左右。但因為抑鬱症是擁有高自殺風險、高復發風險及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傷的疾病,所以,雖然大部分的抑鬱症可以在起病三年後逐漸自行好轉,但臨床上依然建議儘早的進行藥物及心理干預,以防意外的發生。

    目前對於抑鬱症的藥物治療,目前主要是SSRIs類藥物或新型多通道抗抑鬱藥(文拉法辛、米氮平等),對於產生幻覺或妄想的嚴重抑鬱症患者,還會合並使用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比如利培酮、奧氮平等等。一般藥物治療起效時間在2-4周,急性期治療需8-12周,鞏固期治療需4-9個月,維持期治療需2-3年,所以抑鬱症是可以不用終身服藥的。

    但因為抑鬱症是高複發性疾病,在痊癒後6個月,仍會有20%的患者復發。終身複發率是50%-85%,也就是說有大半的抑鬱症患者在一生中至少會出現一次復發。每次復發後,均要重新計算服藥時間。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雖然不用終身服藥大,但服藥的時間也會很漫長,是一個長期的戰鬥。

  • 11 # 小李說影娛

    一直接觸的有抑鬱症的患者,自己作為心理諮詢師,對於換抑鬱症的說一下:

    1、一定要去大型的正規醫院做檢查,現在大型的醫院公立的,都有精神醫學科,或者精神心理科。

    2.遵循醫囑,醫生開的藥以後,一般都會告訴多長時間再來一趟,我們一定要按照要求來。

    3、不要私自停藥,因為私自停藥以後,後續再復發的話,吃藥治療的時間會更長。

    4、不要一直吃一種藥物,有的人告訴我,這個要很管用,就一直吃,最後結果這個藥也不行了。

    5,記得在吃藥的時候,配合心理諮詢,醫院的心理諮詢比較便宜,但是都不願意去做1,畢竟心理諮詢是比較累的。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在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配合心理輔導。

  • 12 # 心晴頻道告別抑鬱失眠

    抑鬱症能不能好一半看命,一半靠自己。能不能停藥,80%靠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不用一直吃藥,但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只發作過一次,症狀輕的抑鬱症患者,如果間歇期長超過五年,一般可不維持治療,也就是可以停藥!否則,請按時吃藥,藥別停,至少吃兩三年,甚至終身用藥,像吃降壓藥,習慣就好,總比復發的痛苦強!能不能停藥取決於自己!

    抑鬱症能否停藥是一個讓患者揪心的話題,誰都不想一輩子吃藥,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想停藥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什麼停藥難呢?我們來看下:

    首先,看抑鬱症的治療有效率,目前的治療主要是抗抑鬱劑,主要是SSRI比如艾司西酞蘭,舍曲林,帕羅西汀,和SNRI類比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是不是管用的標準一般認為是抑鬱症測評量表比如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的減分率達到50%,比如從從17分減到了8分,這就是有效。臨床痊癒呢?就是症狀完全緩解,HAMD要小於7分。

    事實上,藥物並不是對每個患者都有效,有效率挺低,僅有約50%的患者有效,只有30%的患者可獲得痊癒。無效率幾乎高達一半,40-50%的患者為難治性抑鬱症,也就是說藥物對這些人沒用。

    那麼對於痊癒的那30%是不是意味著就能停藥呢?來看,

    60%的患者在停藥後的第1年內復發,約30%第2~3年復發,復發次數>3次的高達90%會再次復發。所以,抑鬱症有驚人的複發率。

    為什麼複發率這麼高!?是因為自己,擅自停藥,不按時吃藥!

    有研究跟蹤了抑鬱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發現抑鬱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遠比精神分裂症差,平均治療時間才為3個月。能不復發嗎!?

    抑鬱症的治療應該足量足療程!

    急性期治療8-12周,這是患者能不好的關鍵治療時期,有研究表明急性期治療的好壞關乎整個治療的成敗。如果急性期能痊癒,那麼還能治療成功,有停藥的可能。如果不能痊癒往往意味著以後再怎麼治都不會有太好的收穫。這個時期必須足量組療程,千萬別停!4-9個月的鞏固期治療,預防復燃 ,也別停藥!

    什麼時候能停藥?!

    對那些只發作一次症狀輕的抑鬱症患者,間歇期長超過五年,一般可不維持治療,也就是可以停藥!

    如果不是這樣的,建議繼續進行2到3年的維持期治療。多次復發超過三次的,以及有明顯殘留症狀者主張長期治療,甚至終身用藥。

    抑鬱症患者停藥很難,千萬別覺得好多了就不吃了,太容易復發,復發了太痛苦。不擅自停藥還有停藥的可能!

    祝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能快樂生活!

  • 13 # 暖心理

    一般來說,抑鬱症是不需要一輩子吃藥的。

    抑鬱症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心理學上把抑鬱症叫情緒障礙或者心境障礙,指的是持續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其核心症狀是自我價值降低,認為自己的活的沒有意義,整個人缺乏活力。一般來講,這些症狀連續出現15天以上,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臨床上把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段都會體驗到抑鬱症狀,尤其是年輕時,遇到重大的失去性事件時,比如被失戀、失去工作、高考失敗、失去生活中的重要的親人等等。通常,抑鬱症會自愈,一般的症狀週期是2-6個月。所以心理學也叫抑鬱症通俗地稱為情緒感冒,也就是說,它如我們的感冒一樣,身體可以自我調整。

    關於抑鬱症的治療,中度以下的抑鬱症,可以透過心理諮詢、寫日記、和親人、朋友聊天、旅遊、有氧鍛鍊,瑜珈冥想訓練等方法治療,都會有效的緩解抑鬱情緒。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所說的抑鬱症,主要指的是臨床上的重度抑鬱症。患有重度抑鬱的患者通常會有自殺的念頭,有的已經開始著手做自殺的計劃,所以非常危險。他們的治療,一般需要住院就診,服藥、電休克療法、經顱刺激法,認知-行為療法等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抑鬱症的口服藥的主要是五羥色胺再攝取劑(氟西汀即百憂解、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蘭、左旋西酞普蘭),它們都是按照症狀和療法服藥的。

    所以不用擔心終生服藥的問題。但是抑鬱症容易復發,如果在平穩期,建立運用認識-行為療法(CBT)改變思維模式,這樣有利於減少抑鬱症的復發。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 14 # Hong龍

    抑鬱症可以吃藥,也可以不吃藥,不需要一輩子吃藥的。我曾經是抑鬱症,在老公突然過逝,父親晚期肺癌,生意失敗,婚姻失敗,爆發了抑鬱症,我嚴重抑鬱,我選擇不吃藥,我吃保健品調理,但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最後無路可走,走到了絕境。我認識了基督教,透過信仰上帝,完全治癒了我的抑鬱。如果吃藥也可以,調理好了,可以停藥。主要不能有負面情緒,要保持好心態穩定,不受刺激,多運動,充實自己,放下一切。抑鬱沒什麼可怕,信仰上帝是最沒副作用的藥品,靠著神就可以完全的治癒。有問題可以諮詢我,我可以幫助走出抑鬱。

  • 15 # 安慰記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只是病因和主要表現與其他的疾病有所不同,既然能用藥物應對,就說明在患者的身體上同樣有病變的地方。換句話說,抑鬱症和感冒其實是一樣的,感冒的患者會頭暈發燒、喉嚨腫痛,醫生就會開藥消炎退燒,針對的是你身體上的病變,症狀消失了基本就可以停藥了。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因為病毒尚未完全清除,為了鞏固一下療效多吃一兩天藥。抑鬱症用藥的道理是一樣的,當醫生確定你的器官病變已經恢復的時候,用藥就主要是為了避免復發,但因為抑鬱症由心理因素誘發較容易復發,所以一般醫生會建議再用藥半年左右,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前邊所說的這些一般醫生在開藥以及寫醫囑的時候都會向患者說明,但還是有很多患者擔心要一輩子用藥,這種想法的出現一般有兩種可能:

    其一,抑鬱症的症狀之一就是會激發患者的過度憂慮和災難化思維。抑鬱症的患者會不可控制地去想事情的負面結果,而且往往是反覆去想,把自己困在負性結果帶來的不良情緒中,惡性迴圈。這種情況下,勸說安慰往往不會奏效,這正說明應該服藥緩解了。

    其二,抑鬱症因為它與心理活動的密切聯絡,更有可能形成心理上的藥物依賴。和上一種想法不同,患者不是認為自己得了抑鬱症就必須終生服藥,而是在不服藥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狀態十分不好,進而沒有辦法斷藥。這常見於抑鬱症治療的後期,醫生往往會提供心理支援,或者建議患者尋求心理諮詢師調整藥物依賴心理。

    還有一種可能,是客觀上需要患者終身服藥的,就是患者不遵醫囑擅自停藥導致的頻繁複發。因此不論是病症引起的心理上的焦慮和依賴,還是生理上治療的需求,遵循醫囑都是作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最應該做的。

  • 16 # 鵜鶘心理

    對於終身用藥我是比較反感的。常言道是藥三分毒,精神類藥物依賴性和副作用是比較大的,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目光呆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感淡漠等情況的發生。雖說是這樣,兩者相害取其輕,所以有的該終身服藥還只得終身用藥了。不過抑鬱症這類疾病我認為是不需要終身吃藥的吧。

    我們知道形成抑鬱症的重要因素是心理原因。有的還有遺傳因素,當然這只不過是增加患病機率的原因而已,並不是說必然的。抑鬱症的治療在不同的階段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決定是以吃藥為主還是以心理治療為主。所以也並不是說心理治療就可以包打天下了。之所以吃藥,在傳統中國的哲學思想中,人的身心是合一的,當身體和心理無論哪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在另外一方找到相應的症狀表現在。抑鬱症患者是對應著身體的神經單元產生問題,所以透過改善身體神經遞質,來激發其活性從而影響到人的行為活動的目的。可能在輕度抑鬱時,我們還不需要藥物改善,只是因為華人的思想尚未完全接納到心理諮詢,所以通常我們到了重度才會引起重視,導致必須有藥物治療。

    我還是贊成專業的事情給專業的人士去做。就像抑鬱症患者,既然參加了治療,就把治療這件事交給自己的醫生去思考。如何配合他們積極去治療,才是患者應做的事情了。同時,我認為適當的質疑還是有必要的,現在網路資訊發達,無論是什麼病,網上都會有很多的治療經驗分享,醫生也不是萬能的,也有自己不能掌握到的資訊或者技術。所以,你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疑問向醫生表達出來,可能會引起他的重視,從而會以更嚴謹的態度去對待了。就像這個抑鬱症用藥問題,何時吃藥,用量多少,是否可以停藥等等,這些可能主治醫生的回答可能會更讓你滿意些。

  • 17 # 周小鵬

    首先,藥物治療只是抑鬱症治療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每一位抑鬱症患者都在服藥治療。

    其次,一些已經達到診斷標準的抑鬱症患者並未按醫囑服藥,而是透過別的方式恢復。但這並不是說不遵從醫囑。為了更好的幫助患者,請務必仔細看下面的回答。

    有不少患者對藥物治療有牴觸心理,擔心藥物依賴,或者副作用。所以被確診為抑鬱症後,他們會把醫生開的處方單扔掉,或者開了藥之後,服用了一段時間自行停藥,也不再去醫院複診。在我的經驗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抑鬱症是存在風險的。當患者情緒極其低落時,可能無法正常生活,比如成天躺在床上不動,以淚洗面。或者伴隨自殺想法,甚至有自殺衝動或嘗試。這些都是抑鬱症可能存在的風險。而這個風險,我們很難進行預估,所以如果按照醫囑服藥,在某種程度可以降低風險。

    但是不少被確診為抑鬱症的患者,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透過家人的支援和關懷,或者向朋友傾訴,或者心理治療或諮詢,等等,逐漸恢復了心理健康。甚至,有些抑鬱症患者透過服用中藥,進行針灸等傳統中醫的治療,也恢復了心理健康。所以,可見抗抑鬱藥並非是治療抑鬱症的唯一途徑。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從現代科學來看,與大腦神經遞質五羥色胺有關。而抗抑鬱藥發揮效力的原理是調劑大腦內的神經遞質,進而讓人在心理上恢復正常。但是,如果純粹的把抑鬱症看作神經遞質的失調,只能透過藥物控制,那就是一種機械而僵化的觀點。

    大家需要記住的是,人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抗抑鬱藥物,甚至是抑鬱症這種病,都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迷信任何一種方法。抑鬱症完全可以透過心理諮詢,甚至人際關係,運動等各種方式來調節。但我要建議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最好找到專業的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需求幫助。至少在他們的建議下進行調整。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就必須按醫囑服藥。醫生會建議患者定期複診,並根據恢復的情況減少藥物的服用,適時停藥。

  • 18 # 安肯心理

    抑鬱症是否需要一輩子吃藥?

    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有這個疑惑,我得了抑鬱症,是不是得吃一輩子的藥。

    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科普,關於抑鬱症患者對吃藥的幾個常見問題。

    問題一:藥物治療對抑鬱症有效嗎?

    答案是:肯定的。

    從醫學角度講,抑鬱症患者神經系統的相互傳遞有三種物質在減少,分別是: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

    那麼藥物治療,就是透過精神類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相應提高或降低相應遞質在中樞神經纖維的突觸間隙間的濃度,從而有效緩解抑鬱症狀。

    問題二:為什麼我吃了抗抑鬱藥卻沒有效果?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不同的抗抑鬱藥在你身上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很有可能存在這種藥對你起效慢或無效,而另一種藥有效的狀況。

    畢竟現在的醫學還沒有發展到能精確地找到你的哪根神經出了問題,醫生也不能百分百的確定哪一種藥對你有效。

    就像人的身體生病了,有人吃了這種藥沒用,吃了另一種藥就有用了一樣,只有經過你對藥效的及時反饋以及醫生的治療和調整,才能找到適合你的“最優方案”。

    所以,當你覺得藥物“屁用沒有”的時候,請不要放棄,總會有一款藥物“有點屁用”,然後在特定時間起效,拉你重回開懷世界。

    問題三:等待的時間太漫長?

    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擺正心態。你在等待自己滿血復活的一天,就要表現出最大的耐性。所有抗抑鬱藥見效相對都很緩慢,因個體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和用藥量不同,一般得用2-4周才能看到作用。

    所以你要跟命運捱時間,雖然一開始,抑鬱會對藥物表現得不痛不癢,依舊傲然挺立,但不久你就會發現,抑鬱它節節敗退了。

    等到藥物起效,你自然會慢慢好起來。到時候你會慶幸:還好你夠耐心,在黑暗來臨之前,你等了藥片兒一程。

    問題四:會不會有副作用,比如頭暈、噁心、腹瀉怎麼辦?

    你要相信,與抑鬱症帶來的心理與軀體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鬱藥物明顯是利大於弊。

    大部分抗抑鬱藥物在開始服藥後1~2周副作用較明顯,但它會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而減輕。

    臨床上存在許多處理抗抑鬱藥副作用的基本方法,例如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睡前服藥、飯後服藥等等。

    對於實在無法忍受的副作用,應該及時與醫生溝通,醫生將會減少劑量或改變藥物種類。

    千萬不要因為出現了副作用而擅自停藥,一定要與醫生溝通後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如果擅自停藥很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狀復發或誘發“停藥綜合徵”。

    問題五:我能徹底恢復嗎?

    抑鬱症是可治癒的,可康復的。科學治療、堅持服藥、自我疏導三管齊下,這就是對抗抑鬱症的法寶。

    問題六:我還能做些什麼?

    健康飲食

    避免飲用酒、濃茶、含咖啡因的飲料

    以免影響睡眠

    健身

    幫助促進血液迴圈

    讓身體分泌更多的內啡肽和5-羥色胺

    閱讀、聽音樂、曬太陽...

    這些都大有好處

    但抑鬱症容易復發

    除了積極配合治療

    更需要堅強的毅力

    要學會與它共處

    並勇敢面對

    問題七:痊癒時會出現的跡象?

    孤獨感、絕望感明顯的消失

    認知上的一些改變

    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不再排斥社交活動

    身體上那些不適的感覺也消失了

    不再盲目否定自己

    不再有自殺的念頭

    最後我相對那些在糾結要不要堅持吃藥的朋友們說,抑鬱症並不可怕,一定要積極治療,切莫諱疾忌醫。

    如果你正在被抑鬱折磨,對生活喪失了熱情和興趣,那麼我建議你還是要聽醫生的指導,該吃藥還是要吃藥,因為比起喪失生活樂趣帶來的傷害,那些你糾結的副作用真的不算什麼。

  • 19 # 楊炳如醫生

    抑鬱症治療有三個階段:

    急性期:治療的目標是徹底消除抑鬱症狀

    鞏固期:治療的目標是保持已經獲得的良好治療效果

    維持期:治療的目標是預防復發,恢復社會功能,成功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刺激和壓力。

    前一個階段目標的達成是後一個階段的基礎

      抗抑鬱藥物有多種,包括比較新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鬱藥物等。這些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有噁心、便秘、睡眠問題、性功能方面的問題,可以透過減少劑量、增加對抗不良反應的藥、換用其他藥物等手段來處理。

    抑鬱症患者需要長期吃藥嗎?

      抑鬱症是一個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在首次發作抑鬱症,抑鬱症狀消除後還應該繼續服藥6個月~1年。如果已經發作了兩次,最好能在治好後堅持服藥1~2年。如果反覆發作3次以上,建議長期服藥。

      如果過早停藥,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再次發作。此時用以前相同的治療方法,達到的效果可能沒有以前好。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停藥反應,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表現,如頭痛、失眠、噁心、焦慮等。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停藥可以降低復發風險、預防和減少停藥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紂王為何落得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