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朵跳躍的浪花

    如果劉備恪守道義,不取劉璋,可能就不會有後面的三國爭霸了,劉備必取益州而不會幫助劉璋!我從三個方面論述我的觀點!

    ——漢末諸侯圖,圖片摘自傅樂城《中國通史》

    第一,荊州是四戰之地,利於進攻不利於防守,劉備實力太弱小,短期內無法組織有效的進攻!

    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佔據荊州那絕對可以爭霸天下的!可是劉備與孫權聯合戰勝了曹操!此時,劉備和孫權以及曹操都處於強弩之末!但是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超還是有實力的!而曹操佔據中原,兵強馬壯,很容易恢復實力!孫權三世佔據江東,有很厚的積累!反觀劉備,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落腳點,人生地不熟,既要鞏固政權,又要謀求發展,壓力可想而知!所以荊州不適合長久經營!

    第二,荊州是借的,早晚要還的,在道義上劉備必須找到一個真正的基地!

    由於劉備和孫權的約定,像一座大山壓在劉備身上!打不過孫權,而且還有協議,劉備時時刻刻想找到根據地!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經營荊州呢?那不是給孫權做嫁衣裳麼?

    第三,劉璋也是一代豪傑,劉備怎麼幫助劉璋給自己樹立一個政敵呢?!

    劉季玉經營益州多年,儘管能力不強,但是家底也是很厚的!劉備的實力與之相比差很多!劉季玉的文官武將也是很強的,只不過三國演義中講的很少罷了!

    綜上,劉備根本不可能幫助劉璋經營益州!

    一家之言,往事如煙而散!

  • 2 # 萊恩校尉

    如果劉備誠心輔佐劉璋,其實也是無法實現的,因為要想讓劉備能夠發揮價值,那就必須在益州給劉備設定一個合適的職位,而僅僅只有劉備有職位的話也不行,劉備手下一幫人也需要安置,職位就那麼多,該解僱誰呢?

    不解僱人新人怎麼上位,新人不能上位那又怎麼該合作呢?還是分開兩家?各幹個的?可能嗎?劉備最後最好的結果就是被派到一個邊境城市或者關口去替劉璋看門罷了!等到曹操恢復了元氣跑過來橫掃的時候劉備能怎麼樣?還不是像在荊州一樣被攆的滿地跑。

    劉璋已經是最後一個漢室宗親了,根本就沒必要再講究了,得罪了也就得罪了,成大事者為大仁而舍小義這是大仁義,如果劉備再因為小仁小義失去益州這塊最後的漢室國土,那劉備就是對不起天下人了,所以劉備不管怎麼選擇都是在恪守道義。

  • 3 # 羅賓說歷史

    一、劉備在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形勢,確定了劉備集團的戰略方向,史稱“隆中對”。裡面明確說了先取荊州為家,而後奪取益州,益州沃野千里,資源豐富且易守難攻,這是可以作為大本營的地方。而只有跨有荊益兩州之地,待天下有變,一路出荊州,劉備親自率軍出益州進行北伐,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由此可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必須要拿下的。

    二、益州這個地方不止是劉備想要,曹操和孫權同樣想要。曹操後來迅速消滅張魯拿下漢中就是為奪取益州做著準備。如果不是劉備搶先一步拿下益州,那益州有可能就是曹操的了,那個時候劉備再想佔據益州就難了。而孫權其實也有奪取益州的想法,周瑜在的時候就建議攻打益州,孫權是同意的,可惜周瑜在準備西征的過程中病逝了。所以如果劉備不及早出兵攻打劉璋奪取益州,那益州就是曹操或孫權的了,這對劉備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劉備必須快速拿下益州。

    三、劉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結束亂世,拯救黎民,統一天下,興復漢室。出道以來,幾經輾轉,顛沛流離,40多歲還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直到請出諸葛亮並且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後,才有了荊州這個立足之地。劉備奪取益州時已經50多歲了吧,如果只堅守道義幫著劉璋,那劉備怕是等不到佔據益州的時候了,沒有益州如何實現劉備心中的理想。而劉備的理想是大義,幫助劉璋是小義,很多時候小義是要遵從於大義的。

    以上可知,劉備奪取益州是蜀漢的既定戰略,劉備不奪取益州,曹操和孫權也會奪取,劉備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理想就必須以大義為重,儘快佔據益州作為統一天下的基地,這個結果應該是最好的。

  • 4 # 鳴史

    首先,劉備在幫助劉璋的過程中,確實有私心,因為拿下益州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三分天下策略的第二步。不過在前期幫助劉璋的過程中,劉備是真心的。

    兩者的決裂發生在建安212年。當年,曹操進攻東吳,孫權向劉備求救,此時還在蜀地的劉備希望劉璋能夠借給他一萬士兵,可是此時的劉璋只給了劉備四千兵力。

    無奈之下,劉備決定會荊州。而此時的張松不想讓劉備回荊州,於是勸說劉備不要回荊州。其實,這時候的劉璋非常希望劉備離開,張松不讓劉備離開這一舉動,得罪了上司劉璋,於是劉璋將張松殺死。

    劉璋的這一舉動,是非常不友好的,而且是對客人劉備的一種藐視,之後在劉備回荊州的過程中,劉璋下令守關將領不要將文書在傳遞給劉備,種種這些徹底激怒了劉備,在劉備看來,我對你有恩,而且我們還是親戚,可是你劉璋這樣對我,於是劉備直接攻打劉璋,劉備直接將涪陵侵佔,之後兩劉的關係徹底決裂了。

    更讓劉備傷心的是,劉備的軍隊在進攻雒城的過程中,龐統被亂箭射死,劉備悲痛欲絕,之後調諸葛亮、趙雲入蜀增援,公元214年,劉備將成都團團包圍,劉璋不得不投降。

    無論是電視劇新三國,還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種種的這些都能看出是劉璋先不義的,劉備雖有私心,可是在別人不仁不義的過程中,劉備再仁義,也需要亮劍了。

    所以,最後我們再回到提問者的這個問題上,不是劉備不誠心幫助劉璋,是劉璋的闇弱,不不值得劉備這樣的誠心,既然不值得,不如自己索性將蜀國攻取了。我們也可以假設一下,即便劉備和劉璋誠心合作,權力幫助他,劉璋做主人,這樣的主人也不配劉備輔佐。

    以上是筆者的看法

    讀者朋友如果有什麼觀點看法

  • 5 # 小婷談歷史

    如果劉備真心輔佐劉璋,會不會更好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分析

    劉備自身的實力

    劉備起兵之處實力孱弱,投靠過不少的人,多次被曹操追著到處跑,這樣的實力在三國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可謂是打醬油一樣的存在。可就是這樣,他的身邊依然有一批猛將和謀士追隨,武有張飛、趙雲、關羽、魏延等,文有孫乾、簡雍、糜竺、伊籍等,後來又有了徐庶,雖然最後徐庶迫不得已的離開了劉備。武將都是當時的名將,這些謀士也都是當時頂尖的人才,《三國演義》裡刻意的神話了諸葛亮,而顯得其他人都很平庸,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這些人能追隨劉備,可不僅僅是因為劉備為人寬厚心善,而是劉備自身的的確確有實力。曹操的煮酒論英雄可見,天下群雄中,唯有劉備被曹操當成了最大的對手。劉備因為夷陵之戰兵敗逝世後,魏文帝和群臣拍手稱快,認為心腹大患已去,蜀漢已不足為慮,可見劉備本人的實力不可小覷。這樣的一個人本身就不會甘於輔助別人。

    劉璋並不相信劉備

    當時的曹操獨佔天下九州之地,實力之強橫無人能比。而益州的門戶漢中卻在張魯手中,張魯和劉璋可是有著殺母之仇的,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劉璋為了自保,先是向曹操求援的,說是求援就是準備投降了,奈何曹操太過傲慢,最終劉璋才想起了劉備。劉備只是劉璋無奈之下的選擇而已,劉璋的內心並不是真的相信劉備。而且劉備本身的實力甚至要強於劉璋,只是自身的地盤沒有劉璋好而已。

    如果劉備入川后真心輔助劉璋,那麼也只有一種結局,劉備功高震主,劉璋狡兔死走狗烹。劉備手下的大將謀士是遠遠高於劉璋的,而這些人是不會聽從劉璋的指揮的,他們只會聽從於劉備,這樣就造成了,益州內被有了第二股極為強大卻不受控制的力量。劉璋雖然不是明君,但是也並不傻,一山不容二虎,在利用完劉備後,必然會想法設法的除掉劉備,兼併他的勢力。而以劉備的心性來說是絕不會坐以待斃的,屆時,不然也會起兵反攻益州。無論劉備是否真心輔助劉璋,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當時的形勢劉備不取益州,益州也會落入他人之手

    當時的天下,除了荊州是必爭之地外,益州也被視為一塊肥肉。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當時的東邊的孫吳、北邊的曹魏、還有門口的張魯都在惦記益州這塊肥肉。就算劉備真心輔助劉璋也是無力迴天,劉備作為一個輔助的話,張魯曹操根本不會把劉備當回事,東吳也不會再跟劉備結盟,劉璋必然遭受三方圍剿,而那時,劉備就是再厲害也無力迴天,只能隨著劉璋一起被消滅。

    所以劉備取益州,雖然道德上實在說不過去,但是與天下形勢及自身利益來說卻是必然之舉,有了益州,才有了繼續與東吳聯盟的資本,有了北抗曹操的基地。

  • 6 # 沉睡的天堂

    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四郡,並等待機會進圖益州。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劉璋派張松前往與曹操交好,但張松沒有受到曹操禮待,回蜀後勸諫劉璋與曹操斷絕,而與劉備交好。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

    不久之後,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進入益州後,劉備放棄了襲擊劉璋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入川后,為何放棄襲擊劉璋的機會,他到底怎麼想的?

    首先,眾所周知,擒賊先擒王,在劉備入川后,完全可以在宴席中挾持甚至除掉劉璋。在此基礎上,益州上下將群龍無首,劉備也不用經過數年的苦戰才拿下巴蜀之地了。在劉備之前,項羽正是因為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這才失去了除掉劉邦的最好機會,從而最終被劉邦消滅。正是因為項羽的前車之鑑,所以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是,這一計策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對此,可能很多人要問了,既然劉備不肯襲擊劉璋,那他入川的目的是什麼?

    在筆者看來,劉備入川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開疆擴土,雖然劉備當時擁有了荊州的數郡之地,不過,劉備的地盤,依然和曹操、孫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更何況,按照諸葛亮《隆中對》中的構想,劉備想要成就帝王之業,必須要擁有荊州、益州這兩個州,尤其是天府之國的益州,更是不容錯失的地盤。因此,對於劉備來說,想要奪取益州的態度,無疑是十分明確的。當然,因為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所以劉備拒絕襲擊劉璋。

    《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劉璋迎接劉備入川,並於涪城招待劉備,張松、法正、法正都建議劉備在宴會上襲擊劉璋。拿下劉璋之後,劉備就可以不用過多的使用兵將一城一池的攻打,輕而易舉的就能佔據益州,但劉備並沒有選擇這麼做。

    按《三國志·劉備傳》中記載:“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張)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對於劉備來說,進入益州的當務之急,不是立即奪取益州,更不是討伐漢中張魯,而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自東漢末年以來,劉備經歷了數十年的拼搏,深刻明白一個道理,攻城略地容易,但是,想要長期佔據一個地區,就必須獲得百姓和士族的支援,也即讓大家心悅誠服。徐州牧陶謙臨終之際,將徐州讓給了劉備。但是,劉備在徐州沒有什麼根基,只是因為機緣巧合,這才不費吹灰之力擁有一州之地,可是,等到呂布到來後,缺乏根基的劉備,可謂不堪一擊,只能去投奔曹操。

    同樣的道理,如果劉備突然襲擊劉璋,確實有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奪取益州的目的。但是,對於劉璋的手下,尤其是益州的百姓和將士,顯然難以會對劉備心悅誠服,如果曹操之後進攻益州的話,那麼缺乏根基的劉備,很可能重蹈徐州的覆轍。正是因為之前的經驗教訓,促使劉備沒有急於求成,而是穩紮穩打,現在益州樹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以此獲得更多益州士族和百姓的支援,如果可以獲得這些人的支援,那麼不襲擊劉璋,同樣可以實現攻佔巴蜀之地的目的。

    另一方面,對於一向仁義的劉備,也不願意為了縮短奪取益州的過程,就做出襲擊劉璋的行為,這無疑會讓劉備因小失大的。東漢末年,孔融遇到困難時,竟會想到求救於當時只是個平原令的劉備,在感嘆“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乎”後,劉備便傾力救孔融,救陶謙。

    最後,來到荊州後,劉備同樣堅持以仁義立身,比如面對曹操大軍的追擊,劉備就不願意放棄跟隨自己的百姓。正是因為劉備的這一品質,他的身邊才能獲得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龐統等文臣武將的輔佐。在此基礎上,如果劉備剛進入益州就襲擊劉璋,不僅會遭到天下仁人志士的攻擊,也會引起自己手下的不滿。換而言之,劉備雖然想要得到益州,但他要的,不僅僅將益州佔領,劉備更想要的,是益州百姓以及各個士族心悅誠服的擁戴,比起襲殺劉璋得來的益州,這樣更能使益州趨向於穩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攻打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於是向劉璋請求增兵一萬,但劉璋只答應給劉備兵四千。張松見劉備要回荊州,寫信勸劉備留下,但被哥哥張肅發現,張肅將張松舉報後,劉璋將張松處死,劉璋下令守關將領之文書不要再送達劉備。在益州牧劉璋率先發難的背景下,劉備才正式起兵。

    對於劉璋來說,處死張松等人的行為,無疑給了劉備發兵的口實。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召白水督楊懷、高沛,責備他們對客人無禮,把這兩人處斬。劉備率領軍隊直接進駐關頭,吞併了楊懷、高沛的部隊。繼續進軍,佔領涪城,這意味著益州之戰的爆發。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劉備於公元211年入川后,先“厚樹恩德,以收眾心”,等了一年後,劉備才正式起兵攻打益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老婆一餐飯都不做,為什麼還要求我媽做飯帶小孩,心累了,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