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主要是興。比是相似,興是相關。在漢語修辭中,明丶暗喻都是比,象徵也是比。借代丶舉隅是興。上古詩多用比,漢魏六朝後多用興,比如李白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人們爭論柳花是不是香的。這無意義。因為一寫別,楊柳就常常出現,即使當場沒柳,詩也要寫柳,因為柳者留也,諧音,古人折柳贈別,詩中寫柳是一種興,而不是比。

    青青子衿丶子佩,就是興,興在詩中寬泛丶活躍得多。山光水色的描寫往往都是興。

  • 2 # 簡簡單單就是快樂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黨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詩經鄭風子衿》中比的運用也很廣泛,表明詩人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再現異彩紛呈的物象

    《詩經鄭風·子衿》中“興”的運用情況比較複雜,有的只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起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絡並不明顯。這種與本意無關,只在詩歌開頭協調音韻,引起下文的起興,是《詩經鄭風子衿》興句中較簡單的一種

    《詩經》中更多的興句,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絡。或烘托渲染環境氣氛,或比附象徵中心題旨,構成詩歌藝術境界不可缺的部分

    《詩經鄭風,子衿》中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熟的作品,已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對後世詩歌意境的創造,有直接的啟發意義。

  • 3 # 清風明月品國學

    我們先看一下作品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簡單翻譯一下,是這樣的: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思念的是我的心;縱然我不能去找你,你就不能捎來一點音信嗎?青青的是你的玉佩,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能去找你,你就不能主動過來找我嗎?我在城牆的門樓上,不停地走來走去,就是為了看到你啊!一天不見你,就彷彿過了三個月一樣。

    所謂《詩經》中的"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詩經·鄭風·子衿》是“風”,是對於普通人生活的描寫。至於三種表現手法,這首詩裡面,“賦”是用的最多的,主人公通篇都是直接描述對於愛人的思念之情。“比”就是看到衣服、或者玉佩的時候,就好像看到了對方這個人,屬於隱喻。“興”就是先用“衿”和“佩”這兩種具體的物品,引出對方這個人,再去描繪心理和感情。

    應該講,這首詩在那個久遠的年代,已經將思念情人的心理,表達的非常細緻入微和情真意切了。看到青青的顏色,就會想到對方;看到衣服和飾物,就會想到對方。心裡焦急的要看到對方,就不斷地埋怨,為什麼對方不知道捎來訊息、或者直接來找自己呢?實在忍受不了相思的煎熬,就去城樓上等,期待突然間能夠看到心上人,但是沒有奇蹟發生。最後以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總結,形神並茂、真摯感人。

    這種表達男女之情的詩歌,歷經幾千年,未曾減弱和消散,一直是詩人筆下的重點和常客,而這首《詩經·鄭風·子衿》,無疑就是此類題材的開篇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怎麼樣去完成你的人生使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