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布衣
-
2 # 澹奕
拼盡全力冒險去做才能用不惜一切,印度吞錫金輕而易舉,跟“不惜一切”沾不上邊。錫金被吞,只因它太弱,剛好又對了印度的胃口。
錫金王國,在中原的典籍中被稱作“哲孟雄”,也算是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與中原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淵源聯絡。早期的藏人移民將這裡稱作“登疆”,意思是稻米之谷,從公元7世紀也就是中原唐朝時期,這裡就是吐蕃帝國的一部分,9世紀雖然成為了單獨的部落,但仍舊被藏地的大寺執掌著。
18世紀晚期,尼泊爾的廓爾喀人侵入錫金,當時的錫金國君逃往西藏避難,沒想到廓爾喀人越過邊界攻入後藏,並洗劫了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最終引起了清朝與廓爾喀之間的長期戰爭,而之後錫金雖然恢復,卻喪失了大片的土地,變得非常小。
英國在近代,逐漸蠶食南亞地區之後,身居內陸的錫金也沒有幸免。在1861年時,錫金就被英國完全掌控,此後錫金被置於英屬印度總督的管轄範圍之下。
戰後,印度等紛紛脫離英國,然而英華人雖然走了,印度人卻取代了英華人在錫金的地位。印度強迫錫金簽署了《維持現狀協定》,向錫金派遣專員,而1949年就直接派駐了軍隊。
1950年,印度與錫金簽訂了所謂的《和平條約》,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派駐到錫金的首席行政官代替首相行使各項職權,全方位把持了錫金的各領域。
由於錫金終究不是印度,所以印度的做法也引起了錫金民眾的不滿,最終在1968年發生了大規模的反印示威,人們要求廢除與印度的條約,而當時錫金的第十二任國王帕爾登也提出錫金要錫金化的口號,要求印度修改條約。
沒想到,印度非但沒有答應,反而在1973年直接派遣大軍進駐幹脫殼,接管了錫金的國家機能,同年,印度與錫金簽署協定,規定印度掌握錫金的外務與防衛,這無異於就是削去了錫金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兩大主要權責。
次年,錫金在印度的操縱之下舉行了大選,最後的結果就是,錫金“主動”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而錫金的王室被印度軟禁,衛隊全部被遣散,錫金最終消失。
作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古代的印度長期都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而是像古希臘一樣呈現出碎片化,直到被英華人揉成了一個國家。雖然印度本身被殖民欺負了幾百年,但脫離英國以後的印度卻繼承了殖民者的心態,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周圍的弱小鄰居們。
印度本身的各方面實力,在南亞就佔據絕對的優勢,面積很小人口又少土地還非常貧瘠的錫金王國,根本就無法與印度相爭。
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尼赫魯等人就有建立“大印度聯邦”的幻想,其範圍幾乎囊括著當年的英屬印度的所有地盤,印度有這樣的心思,錫金註定在劫難逃。
雖然錫金的面積非常小,實力也非常弱,但有個很尷尬的問題是,錫金的所在地扼守著印度東北部的要衝地區,即西里古裡走廊。
所謂西里古裡走廊,就是印度東北六邦與印度主體之間往來的狹窄陸路部分,這個地方如同咽喉,處於錫金、尼泊爾、孟加拉國與不丹的夾縫之中,一旦被扼斷,就會使得印度東北部六個邦與印度主體之間失去聯絡,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印度的崩解。
印度想要強化西里古裡走廊的安全,那就只能將其變寬,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將矛頭對準實力最弱的錫金,吞下錫金是最直接也最好的辦法。
二戰之後,西方在全球的殖民體系紛紛崩解,所以在當時,貿然去吞掉一個國家,其實也是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很可能引起國際上的責難。但話說回來,其實也是要看具體情況來說,印度對於吞錫金這件事,拿捏就很準。
印度吞錫金的同期,土耳其吞下了北塞普勒斯,而印尼吞下了東帝汶,也就是說,印度是在渾水摸魚,時機抓得非常巧妙。
更關鍵的是,錫金是個無足輕重的地方,深居內陸,印度吞下這裡對於當時主要的國家其實都沒什麼影響,反之,若因此詰難印度,可能得罪了印度而使得自己的相關利益受損,在這種情況下,錫金只能成為犧牲品,被印度所吞,且毫無辦法。
-
3 # 唐梨樹
因為印度做賊心虛,印度的野心是被印度分出去的東巴基斯坦,他怕中國干預就先吞併了錫金,因為錫金想加入我們中國被印度知道了就把錫金國王抓到了印度逼著錫金加入了印度,然後把錫金國王流放到國外至今。
-
4 # 亢龍有悔44
阿三吞併錫金沒花多少代價,當時美蘇都不拿當回事,某國也就哼兩聲,然後沒有下文了,過幾年自己改地圖也就認了。他媽的六世達賴喇嘛的故鄉達旺丟了都不是個事,何況只是大清屬國的錫金呢?
-
5 # 廣陵太守
這個得從地緣上找原因!眾所周知,印度東北一直都是離心主義氾濫,而印度本土連線東北通道只有狹隘的西里古裡走廊,沒有縱深,若何中國起爭端,瞬間就可以封鎖走廊,東北很大機率就會脫離印度,而錫金可以增加縱深,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一直想吞併的原因!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為了印度次大陸霸主的美夢!
-
6 #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真的非常有意思,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地理,經常對著世界地圖一看就是半天,那時候我還記得在中印交界處有三個神秘小國,分別是尼泊爾,不丹和錫金。但是目前在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再也看不到錫金的蹤影了,因為錫金早已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在古代大國強國吞併一個小國家只需要自身實力強大就可以,這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二戰結束後成立了聯合國,《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聯合國及其成員國應遵循各國主權平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關係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以及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等原則。“
雖然當前世界依舊存在很多領土紛爭,但是相對於過去,現在大國想要憑藉武力征服效果很可能會遭受國際輿論的口誅筆伐,阻力大大提高。
那麼印度是如何一步步將錫金併入自己領土的呢。
在歷史上錫金曾是吐蕃的一部分,從1642年開始錫金建立了世襲制君主國,1700年錫金和鄰國尼泊爾爆發了戰爭,錫金首都曾被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攻佔,雖然乾隆曾派兵援助,但是錫金還是丟失了大量領土,1890年英國和清政府簽訂了條約,錫金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49年,剛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不久的印度派兵進入錫金,控制了錫金的政治、經濟、外交大權,將錫金置於自己統治之下。錫金王族和印度統治者經過多年鬥爭,1975年印度軍隊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同年錫金髮動了全民投票,最終以壓倒性優勢錫金併入印度。
印度為什麼要強佔錫金這塊彈丸之地呢?
最關鍵的原因就是錫金的地理位置,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錫金雖是彈丸小國但是卻扼住了印度的咽喉,決定了印度和阿薩姆邦的聯絡。
阿薩姆,這個盛產紅茶,土地肥沃的位於印度東北的邦國直到1947年才被獨立後的印度佔領,如果錫金以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存在,那麼印度和阿薩姆邦的聯絡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印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錫金,從而打通和阿薩姆邦之間的聯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曾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承認錫金為主權國家的政府,目前錫金已經被世界遺忘,錫金王室已經不被世界上任何國家承認。
-
7 # 北玄武
印度吃掉錫金,並沒有啥代價,更沒有不惜一切代價。
首先,印度吞併錫金,是延續了大英帝國的靈魂,將擴張繼續進行下去。英印時代,已經對錫金進行了全方位控制,內政外交都受制於英印政府,印度獨立後,繼承並繼續擴大了對錫金的控制。最終吞併錫金,只是控制發展到巔峰的“水到渠成”,就連錫金民眾,都沒有覺得啥,也就在無感之下成了印度人。而且,為了收買人心,印度吞掉錫金之後,還大力發展當地經濟,當地過的其實比印度很多地區好得多,如此一來,本就米有的反叛就更沒有了。只有錫金王室不甘心,流亡在外,妄圖復國,不過,其實已經沒有了復國的根基。
其次,當今時代,吞併個主權國家那可是大事,必然引來各國制裁,再那啥點就是軍事打擊,比如薩達姆的下場。而印度趕上了好時候,當時冷戰正酣,印度所在的南亞根本不是美蘇關注的重點,相反印度還是美蘇共同爭取的大國,同時當時世界政治版圖變化頻繁,主權觀念也相對沒有現在這樣強大,印度恰巧在那個檔口吞了錫金,要是現在,事兒可就大了去了。
也就因為當今主權觀念深入人心,印度再吞併不丹的話,勢必引來各方的制裁,現在印度幹這種事兒,那才叫不惜一切代價。
-
8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額國家,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古老國度,也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只是到了近代,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從此衰弱,直到二戰以後才取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所以,在印度的內心中也有一個“印度夢”,也十分渴望實現印度的復興,希望成為印度洋的霸主,為此,印度必然視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以施加自身的影響力。
我們觀察印度的國土發現印度除了德干高原所在的主體部分外,還有一部分位於印度的東部,總共有六個邦,兩部分之間透過狹長的“西里古裡走廊”相連。之所以產生這種國土分佈,主要是由於英國殖民地統治時期留下的後遺症,也就是說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當年都是英國殖民地,後來印度獨立時由於宗教等問題,發生了“印巴分治”事件,分成了兩個國家(孟加拉國之前為東巴基斯坦),從而就產生了“西里古裡走廊”。印度泰姬陵
“西里古裡走廊”長約22千米,東部寬約33千米,而西部寬約21千米,這一走廊東西連線印度的兩片國土,走廊北部為“錫金”,走廊南部為“孟加拉國(東巴基斯坦)”。為此,印度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肯定會竭力保證該走廊的周邊安全。而走廊北部的錫金,人口約為60多萬人,多是尼泊爾族,在1642年建立錫金王國,不過到了1890年就淪為了英國的保護國,後來英國殖民者退出後,印度就取代了英國的地位,成為了錫金的保護國。
為了印度的戰略目的,印度對於西里古裡走廊南北都施加影響,對於南部的“東巴基斯坦”,利用其和巴基斯坦本土分離,相距很遠,聯絡不便的優勢,挑動雙方矛盾,支援其獨立,最終在1972年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解決了南邊的威脅之後,印度在1973年4月派軍隊開進了西里古裡走廊北部的錫金,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並在1975年廢黜了錫金國王,錫金從此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
9 # 大正看世界
印度吞併南亞小國錫金還算不上不惜一切代價。可以說,印度吞併錫金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沒有花多大力氣,而且根本沒有遭到世界其他大國勢力的干涉,可以說印度是賺大了。
可能早年間我們學習地理教科書的時候都知道,中國有15個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但是現在的地理教科書卻變了,現在的中國周邊只有14個鄰國,少了一個,這個少的一個國家就是南亞小國錫金。
事實上這個南亞小國早已經消失了40多年,只不過我們在2003年才承認錫金歸屬印度的事實,目前再也沒有國家承認錫金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存在了,錫金國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封塵的歷史和消失的國家,雖然錫金王室還在海外流亡,但已經失去了基礎。
現在的錫金已經是印度的一個邦——錫金邦,這個曾經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國家,面積70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過1500米,人口60萬人。在清朝前期,還是中國的屬國之一,但在近代,中國國力衰弱,無暇顧及這些屬國們,最終錫金淪為盤踞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的保護國。
1947年英屬印度殖民地脫離英國殖民者獨立,分成兩個獨立國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自認為繼承了英屬印度的特權,1949年,錫金在印度的軍事壓力下也成為印度的保護國。直到1974年印度直接出兵佔領錫金,第2年直接吞併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當然印度吞併錫金也是有巨大的戰略考慮的,這個從印度的地圖上也能看出。印度的東北部地區與印度主體部分連結有一個很窄的地方,這個地方被稱之為西里古裡走廊,最窄處只有20公里。如果印度不控制錫金的話,一旦發生與周邊大國的軍事衝突,印度將會非常被動,極有可能失去對東北部地區的控制,所以印度對吞併錫金也算是先下手為強。
好巧不巧的事,印度人十分幸運,印度在吞併錫金,正處於美蘇冷戰時期,由於印度本身有點實力,是南亞最強的國家,加上印度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國和蘇聯都爭相拉攏印度加入自己這一方陣營,從而壯大這一方陣營的實力。
所以對於印度吞併錫金,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在國際上就沒有掀起波瀾。當然印度人幸運,而錫金人則倒了大黴了,迄今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印度吞併,在國際上連一聲響都沒有聽到。
-
10 # 孤獨的人209381559
這可以印度的政區圖上看得出來的。從印度的政區圖來看,印度的西部、中部、南部和它的東北部的連線處,是一條狹窄的西里古裡走廊,據說最窄處只有二十公里。西里古裡走廊的南端,是曾經的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而西里古裡走廊的北端,就是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還在保持著獨立地位的國家。
因此,印度人就擔心,如果它的北方鄰國在和它發生爭執時,派出一支精銳部隊,取道錫金南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西里古裡走廊切斷,讓它的東北部成為和它的本土互相隔絕的孤島!所以,與尼泊爾和不丹不同,印度對錫金是抱定了必須要加以吞併的決心的。因為只有吞併了錫金,狹窄的西里古裡走廊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障,印度的東北部才不會有淪為孤島的危險。
正因為是抱定了對錫金志在必得的決心,錫金就在印度的淫威之下,失去了加入各種型別的國際組織,並利用這些國際組織,向國際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機會和可能。而印度也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並最後把錫金加以吞併,從而保障了南亞孫小果東北部的安全。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錫金,原名哲孟雄,面積771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具有300多年的獨立國家歷史。
1975年,身為南亞大國的印度,冒天下大不諱,悍然入侵吞併錫金,將其列為印度的下屬邦。從此以後,錫金王國徹底從世界地圖上消失。
(錫金地圖)
擁有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和13億人口的印度,為何一定要通過幾十年的滲透,冒著被國際制裁的風險,不惜一切代價,要將錫金這個彈丸之地納入懷中呢?
一、 印度繼承英國殖民統治多年後,已視錫金為囊中之物。其實,錫金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備受欺凌。早在1861年,在東南亞推行殖民統治的英國,就強行派兵佔領了錫金,囚禁了錫金國王,強迫他與英國官員伊登簽訂受保護國條約,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和軍事。
這樣,名義上獨立的錫金王國,實際已納入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1947年,作為殖民統治歷史更加久遠的印度,終於擺脫了英國的控制,宣佈獨立。揚眉吐氣之餘,開始謀劃它當南亞印度洋霸主的夢想。透過不斷擴張在南亞地區的勢力範圍,提高自身影響力。
印度把目標指向了錫金,這是個和印度一樣,才擺脫殖民統治的小國家。
印度藉口對英屬殖民地的繼承性,脅迫還沒自由幾天的錫金王室,再次簽訂《維持現狀協定》,將英國在錫金當年的殖民利益收為已有。
1975年2月,印度軍隊軟禁了錫金國王,操控議會透過錫金成為印度一個邦的決議,同時舉行所謂公投,最終吞併錫金成為轄下一個邦。
(錫金王室)
二、英國的殖民遺毒,造就西里古裡走廊這一印度軟肋。1947年印度獨立,英國殖民者在退出前,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即孟加拉西部歸印度,稱為孟加拉邦;東部歸巴基斯坦,稱東巴基斯坦。這樣的分配方案,其實等於把印度東部的六個邦置於巴基斯坦的合圍境地,而印度中部和東部六邦間的紐帶,只能靠南臨東巴基斯坦,北倚錫金不丹,長22公里的西里古裡走廊聯絡。
如果把東部六邦看成雞頭,西里古裡走廊,就是整隻雞的咽喉要道。
因此,西里古裡走廊戰略位置相當重要,它的安全直接決定了印度國家的命運,稱得上是印度最薄弱的軟肋。
再加上西里古裡走廊身處平原,難於防守,而且地形狹長,非常容易切斷。一旦開戰,只需要少量的軍隊,控制走廊中部,即可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鬥效果。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揣測,當年英華人這樣劃分孟加拉歸屬,是何目的。如果當年把東巴基斯坦劃給印度,那麼印度東部六邦和印度整個國家就連成了一個整體,西里古裡走廊將不復存在。那樣既有利於印度的統治,對於印度東部六邦的國家意識和歸屬感,又有較大的提升。
為了消除巴基斯坦的合圍態勢,從分家以來,印巴兩國先後發動過三次印巴戰爭。在印度的全力支援下,東巴基斯坦最終脫離了巴基斯坦,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並和印度保持友好關係。
這樣一來,雖然西里古裡走廊還在,但是巴基斯坦對印度東部六邦的合圍危險,已經得以瓦解。
(印巴戰爭)
三、來自北部的威脅,堅定了印度將錫金收為已有的決心。西里古裡走廊南邊的警報雖然已經解除,但北部的危險仍然存在。特別是錫金和不丹之間一片楔形地帶,中國洞朗距離西里古裡走廊,直線距離僅有50公里。
1962年中印衝突時,中方部隊正是從這一地帶迂迴穿插,從側翼兩面夾擊,打得印度軍隊潰敗後撤。
事後,印度上下談華色變,對於錫金和不丹之間的這片
楔形地帶,有印度專家提出,如果中國軍隊不是自衛反擊,只需兩小時就能切斷西里古裡走廊,把印度一分為二。東部的阿薩姆等幾個邦,將不戰自亂。
正是基於對西里古裡走廊的擔憂,中印衝突後,印度一改對錫金的殖民統治,轉而不惜一切代價將錫金吞併,作為其對抗中國的重要戰略防禦支點。
正所謂弱國無外交,數百年來一直飽受殖民統治的錫金,被印度徹底吞併後,並未在當時引起國際上的關注和聲援。這是因為七十年代中期,美蘇兩國正處於冷戰時代,都想將印度這個南亞最大的勢力國,拉入自己陣營,因此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錫金也就走到它悲劇的結局。
(參考資料:《頓珠南傑和他失落的錫金王國》)
-
12 # 世界人文通史
印度這個國家自從1947年獨立以來,不但沒有好好反思自己長期被英國殖民的那段屈辱歷史,然後好好學會與周邊的鄰居和睦共處,反而有樣學樣地走上了另一條擴張之路。
錫金君主國已經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已經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
印度之所以執著於吞併錫金,一來是因為錫金國力弱小,二來是因為錫金的地理位置太重要。
錫金原本是一個君主制國家,擁有本國的君主和王室,可是錫金的國力太弱了,只有幾十萬人口,而且國土封閉、經濟落後。
相比於印度這個面積、人口都處於絕對優勢的大國,錫金的體量簡直渺小得不值一提。更形象地對此兩國的體量,可以說在“印度象”面前,錫金的體量就像是一隻“螞蟻”。
印度、錫金在歷史上都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印度建國以後自認為應該接管英華人過去在南亞的所有勢力範圍,所以把自己的擴張目光盯在了又弱又小的錫金君主國身上。
1947年是印度獨立的時間,而1949年就是印度出兵錫金的時間,前後才不過兩年。一個曾經飽受西方殖民國家欺負的弱者,站起來之後卻繼續欺負身邊的其他弱者,這就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
此後,印度把部隊源源不斷地開進錫金,逐步控制了錫金的外交、軍事、政治,最後僅差“吞併”這最後一步了。
在1975年,印度正式廢除了錫金君主,然後透過“全民公投”的把戲把錫金收入了自己囊中。錫金的流亡政府逃到美國,早已經失去了復國的能力。而錫金之所以對印度這麼重要,就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印度的東部領土與西部“大本營”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西里古裡走廊,最窄的地方僅有20公里寬。
錫金處於西里古裡走廊的北部,也就是西里古裡走廊的屏障。印度吞併錫金之後,相當於擴寬了西里古裡走廊的東段部分,可以防止在戰時被他國軍隊切斷,這就是印度人的小算盤。
錫金這個可憐的國家,因為自己國力太弱、人口稀少,最後成為了南亞大國印度口中的獵物。反觀南亞其他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印度的欺負,哪怕是要比錫金強大得多的巴基斯坦共和國。
不難發現,印度的國土和人口數量在南亞次大陸上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因為周邊沒有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南亞諸國之中僅有巴基斯坦相對強大一點,但也遠不如印度的國力,其他的國家比如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更是懼怕印度如虎,所以才助長了印度在南亞的霸權主義和有恃無恐。
回覆列表
錫金是南亞的山地小國,於1975年4月被印度吞併,印度吞併錫金,屬於典型的弱肉強食,錫金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印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吞併這個小國家的主要原因。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面積7096平方公里,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人口約60.76萬人。錫金古稱哲孟雄,長期以來都是中國西藏的藩屬國,十九世紀末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印度獨立後轉而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此後印度透過各種手段逐漸控制錫金的內政外交。1973年4月印度政府軍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利。次年操控錫金議會透過錫金成為印度“聯絡邦”的決議。1975年4月,印度政府軍解散錫金王宮衛隊,廢黜錫金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錫金正式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吞併錫金也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而是經過了長遠的謀劃和滲透,印度吞併錫金又是在美蘇爭霸這一冷戰時期,實際上吞併錫金只是印度稱霸南亞的一部分,然而,吞併錫金對印度的大國策略又是最重要的,正是透過吞併錫金,印度達到了控制不丹和尼泊爾的目的,並把影響力擴大到緬甸。
錫金北部與中國西藏接壤,東鄰不丹西接尼泊爾,南部是印度的西里古裡走廊和東巴基斯坦(後獨立為孟加拉國)。印度吞併錫金,把西里古裡走廊擴寬了好幾倍,使得印度與東北部地區的聯絡得到大大加強,可見錫金戰略地位之重要。
西里古裡走廊,是印度本土與偏遠的東北部地區重要的連線通道,然而這條通道非常之狹窄,假如一旦孟加拉和印度產生軍事衝突,就很容易透過佔領西里古裡走廊切斷印度本土與東北部地區的陸路聯絡。再者,印度在這一地區已經實現了對尼泊爾和不丹內政外交上的控制,夾在中間的錫金,印度必須要將其拿下,這樣才能使西里古裡走廊向北擴大,使印度與東北部地區的聯絡更加緊密,這樣,透過軍事震懾,就能大大減少孟加拉國對西里古裡走廊的威脅。
而從軍事角度看,印度吞併錫金,實現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其實是為了更好的防範和鉗制錫金背後的東方大國,在上一世紀著名的區域性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錫金成為了當時這場戰爭的戰略重點,透過借道錫金迂迴穿梭,打的印軍猝不及防,接連潰敗,印度對錫金自然是懷恨在心,深知錫金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錫金,在印度的武力威懾下,錫金這個彈丸小國註定免不了被吞併的悲劇。
都說弱國無外交,錫金在印度的明目張膽下被印度吞併,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美國操縱下的聯合國居然無動於衷,採取了默許縱容的態度,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在當時,印度作為南亞頭號大國,正是蘇聯和俄羅斯的重要拉攏物件,犧牲一個對他們來說無足輕重的錫金,卻能爭取到印度這個大國投入到自己的陣營,對於印度來說,錫金的重要戰略價值就是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要拿下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