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天論娛樂

    2006年郭德綱天津省親演出,創造了這個25次返場的記錄。當時正是德雲社創辦十週年,是德雲社剛剛大火起來的時候,也是郭德綱成名之後第一次回到天津演出。天津觀眾給出了超級高的熱情,郭德綱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演出前,郭德綱也並沒有準備如此多的返場,可以說絕大部分的返場節目都是臨時砸掛。也正是因為郭德綱超乎尋常的實力,獲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才創下如此高的返場記錄。

    郭德綱的返場是在德雲社自己的專場上,他自己作為大軸出場本身也不需要顧忌其他演員。這本身也並不能算是破壞規矩。而且就算是破壞規矩,那也是觀眾要求的。為什麼謝謝相聲演員自己不去破這個返場記錄呢?正常演出觀眾都不樂意看呢,怎麼會讓你返場!

  • 2 # 草根說電影

    說到這裡,“返場不過三”和藝德也沒有多大關係啊,且聽小編繼續道來,當某個相聲藝人在一場演出中不是最後一個出場表演時返場超過三次就是沒有藝德了,因為這樣會耽誤後面演員的表演,這就是相聲藝人“返場不過三”沒有藝德的由來。

    其次,郭德綱返場基本都是在壓軸演出時返場,後面根本沒有要表演節目的演員了,所以郭德綱返場超過三次也不能被稱為沒有藝德,再者,就算郭德綱不是壓軸演出,他返場超過三次也不算沒有藝德吧,後面要演出節目的演員都是德雲社的人,他們都是一家人,沒有藝德應該是針對於外人的吧。

    在此,小編相對那些批評郭德綱的相聲藝人們說一句,你們真是該堅守的東西不堅守,不該堅守的東西瞎堅守,“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你們摒棄了,“返場不過三”你們倒是記住了,你們還要不要face啊?

  • 3 # 耳得生目遇色

    返場不過三,在過去是被演藝界所尊循的,不僅僅是相聲,還有很多其它的演出。但大多數返場都是很免強的,當觀眾有一些掌聲時,主持人馬上就把演員圈回來。不過這些演員都是主流界有點名望的,有點要求返場的掌聲,主持人為了給他們面子,就讓他們返場,真的很免強。

    但郭德綱就不同了,那是真的受歡迎,而且返場也是真有玩意兒,越返場越有樂。所以遭到同行的垢病,主要還是忌妒。過去的相聲演員都是墨守成規,會十來段相段子,就能吃一輩子,永遠是這幾個段子,直到你聽到吐。過去電臺經常就是從50年代至2000年的段子年年月月的迴圈播放,有些段子已經嚴重脫離現代了,還來回來去的播,播到你都要吐了。直到出現了郭德綱,相才有了轉機,才有了發展,才使得相聲日新月異。有人說姜昆的相聲比郭德綱的相聲高雅,那沒關係,你就抱著姜昆的相聲迴圈去聽就好,也沒必要再去罵郭德綱。

  • 4 # 網遊魅力達人

    當然了,有的相聲演員,對於26次返場這個數字可能都不敢想象。3次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到極限了,一個是自己肚子裡沒東西,表演幾個返場就沒包袱了,臺下沒做多餘得準備,臺上沒得演,本來也沒什麼文化底蘊,說的相聲沒人愛聽,觀眾都往臺上扔板磚,更別說有人要求他返場了。大家知道,聽相聲的票錢,雖然不是昂貴,但是也並不便宜,很多人來聽相聲就是為了玩個盡興,很多人認為不好玩以後肯定就不會來了,這麼多娛樂方式為什麼要單單聽段相聲呢,這本來就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了!

  • 5 # 死猴子jy

    其實相聲最開始的初衷,應該就是祖師爺為大家創造一門混飯吃的手藝吧。

    相聲創始於道光年間,立下這些規矩估計怕是清朝末年到民國年間吧?那會兒本來就沒什麼人有錢聽相聲,才立下這些規矩,為了讓同行有口飯吃。而現在,你只要有本事,我可以從新疆飛海南去聽你說個相聲,還在乎這個規律麼?

    我絕對不相信,當年祖師爺會說過這些話,什麼返場不過三的。明明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的規矩,為何還要繼續保留下去而不做更改呢?

  • 6 # 影視巨能聊

    有些人總喜歡把順應民意說成沒有藝德;

    2005年,德雲社異軍突起,郭德綱風頭正盛,也是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會在天津舉辦省親演出,而“最高返場25次”的記錄,是在2006年創下的,至今無人打破,針對這件事,郭德綱被大家說成違背傳統、沒有藝德,但到底是順應民意還是沒有藝德,只能是仁者見仁;

    相聲傳統“返場不過三”;

    一般相聲演員在臺上表演都會說一段標準相聲,所謂的標準相聲就是事先捧哏和逗哏二人對好臺詞、講好包袱之後上臺表演,這段表演大多都平平無奇,因為是把很多相聲中的包袱揉到一起,創新出來的“老梗新說”,很少能真正演出理想的效果;下臺之後,一些名氣高的相聲演員就會被觀眾要求“返場”;

    相聲中的“返場”,通俗點說就是應觀眾的要求“再加演一段”而已,但返場之後的演員就不是單純表演了,而是時不時的和臺下觀眾互動、時不時的和逗哏現掛,而傳統所說的“返場不過三”也是出於兩點原因:

    郭德綱是順應民意還是沒有藝德?

    郭德綱和于謙二人可以說是相聲界的“天作之合”,二人已經到了可以用眼神講段子的地步,他們的每次返場,都能說出新段子,就拿“返場25次”的記錄來說,他們當時最少要臨時說出至少25個段子,反反覆覆的下臺、出場,觀眾的呼聲不減,這是沒有藝德的表現嗎?難道相聲傳統有規定要“收斂才氣,餓死衣食父母”嗎?

    其次,郭德綱就是因為敢於打破傳統,才能把相聲發揚光大,更何況,郭德綱和于謙演出都是最後壓軸出場,不存在佔用他人的表演時間,為什麼就被“某些人”說成了沒有藝德的表現了呢?而且從他每年省親都會被要求返場至少10次的情況來看,這根本就是民心所向!

  • 7 # 小瘋瘋34

    那個……我想問一下,出現“返場”是因為什麼呢?觀眾呼聲太高,不“返場”不合適對吧。

    相聲與京劇或者其他傳統藝術最大的區別是,相聲需要真真正正的貫徹“觀眾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相聲人相信“父母都有疼兒疼女的心”。所以相聲規矩:捧的是觀眾,砸的是搭檔。

    返場不過三,歸根結底是能力不到……請原諒我使用能力不到這種委婉說法。你買票進場,你是衣食父母,我盡心盡力,都您一笑。很多人都理解,但是做的時候為什麼就變成了“掌聲規矩”大於觀眾呢?不矛盾嗎!

  • 8 # 南陸堂堂主

    相聲的衰落,跟相聲界存在的一些陳規陋習有直接的關係。說實話,這個所謂的“返場不過三”的規矩我還真沒聽過,如果存在的話,那就又是一個陋習。只要觀眾愛聽,你就是返場100次又能怎樣?觀眾不愛聽的話,興許中途就把你轟出去。

    返場25次,不是沒有藝德。恰恰相反,這才是真正的尊重觀眾,把觀眾當衣食父母的表現。在相聲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德雲社能一枝獨秀,除了自身實力之外,真正地把觀眾當上帝是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女人對於衣服沒有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