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完後感覺是在誤導年輕人啊!
8
回覆列表
  • 1 # ChocolateCheeseCola

    個人認為《猜火車》不是關於“青少年自甘墮落”的故事,而是關於“逃避與面對”和“選擇與不選擇”的故事。

    也許本片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關於大量的吸毒場面,吸一口彷彿能昇天,全世界都與你無關,思維可以飄到任何領域,做出任何在清醒狀態下不會去做的事。為了拿一袋子藥能鑽進世界上最髒的馬桶裡。

    所以馬克和他的朋友選擇用這種方式去“不選擇”,不選擇生活、不選擇工作、不選擇家庭、不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機或者低卡路里。

    表面上看彷彿海洛因是治癒一切的良藥,有了它,你的生活只會變成“怎樣去找海洛因”,而沒有它,你的生活將會變成“怎麼找工作,怎麼面試,怎麼找女朋友,怎麼買房子買車買家電……”。這是一劑多好的寬慰迷茫和彷徨的良藥。

    然而這些都只是浮於表面的Phantom,電影也明確告訴了我們,生活並不會只因為吸幾口海洛因而變得簡單。

    去搶劫需要被人追被車撞被法官審判,吸幾口粉末醒來一看發現小女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斷了氣,馬克更因為吸食過量被送進了醫院,而戒毒過程更是將痛苦加倍償還。本來不吸毒的湯米後來因失戀破了戒,結果生活越來越糟,甚至以死亡告終。

    影片塑造了幾個性格非常鮮明的癮君子,除了處於故事核心地位的馬克,還有瘦削弱智的丹尼爾,虛張聲勢的自負西蒙以及渴望暴力的打架狂貝格比等。

    而與他們形成對照的正是那位和馬克一夜情的少女黛安,晚上濃妝豔抹去酒吧帶男孩回家,白天一身學生裝融入學校。遊刃有餘地走在頹靡和正軌的邊界,誰能想到她還是個未成年人。

    而馬克也終於看透,終於理解“你不會越來越年輕,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在變。”,所有的一切不會因為你的不選擇而靜止。

    所以馬克才離開了愛丁堡,找了份工作,開始學習融入正常生活,那感覺還不賴。有人說這是馬克在妥協,其實不是,他沒有妥協,只是明白了海洛因終是虛,生活工作房子汽車西裝電視機低卡路里才是真實。這次的選擇完全出於自己本心。

    而當他的新生活被狐朋狗友打亂,甚至他們想拽著馬克繼續下墜時,馬克忍無可忍是情理之中的。

    ​影片最後馬克拿走了所有倒賣毒品的錢(除了給丹尼爾留下的那一份)繼續行走,走在通向未來的路上,他決定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生活。在我看來,最後那抹笑並沒有悲傷或妥協意味,而是對明天充滿鬥志的展望。

    就像青春期時思想到處亂飛,彷徨失措的我們。金錢是虛偽,生活是枷鎖,我們對自己說,我不需要那些東西。我們避而不談,我們回絕一切。看不起規則秩序,看不慣大人社會。而事實上我們也想要自己的房子車,也想自己身體健康,也想談場戀愛,也想有份好工作。平淡和瑣碎才是生活的真相。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必將承認這一點,並開始選擇。

    “我為什麼這樣做?我可以提供上萬個答案,可是全部是錯誤的。事實上我本來就是一個壞人,但是我會改變,我正在改變。這是我最後一次做這種事情。我已經洗心革面,繼續前進,一直向前,選擇生活。我已經在期盼那樣的生活了。我將像你一樣:工作,家庭,他媽的大電視機,洗衣機,汽車,鐳射音響,電動開罐器,保養自己的身體、低膽固醇,牙醫保險,抵押貸款,低價住房,休閒裝,旅行包,三件套,DIY,體育節目,垃圾食品,子女,在公園散步,朝九晚五,打Golf,洗車,選擇毛衣,家庭聖誕,養老金免稅,清理下水道過日子,一直向前,直到死的那一天。”

  • 2 # 影視口碑榜

    說到青春電影,許多人會想到國內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國外的《怦然心動》、《初戀這件小事》等等。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部從鏡頭到情節、從內容到形式都堪稱奇葩的電影,這就是1996年丹尼·博伊爾導演的代表作——《猜火車》。

    ◎片名:猜火車

    ◎導演:丹尼·博伊爾

    ◎上映時間:1996年

    ◎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艾文·布萊納

    ◎故事梗概:馬克是個癮君子,成天和一幫狐朋狗友在一起吸毒搶劫混日子。他曾嘗試過戒毒,但困難重重,每一次都不得不向毒品妥協。有一次父母為了幫助他戒毒把他鎖在家裡,在於毒品的鬥爭中,馬克漸漸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準備開始新的生活。他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工作,誰知新生活剛開始就被打斷了,舊日的三個“異類”接連找上門來。

    “猜火車”本是一種遊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電影以此為名有其深意。火車呼嘯而過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向何方,展現了青春期少年的迷茫。

    那麼這部電影好在哪裡?為什麼說會讓你high到極點呢?

    1、首先這是一部寫實性質的電影。呈現了蘇格蘭愛丁堡最真實的社會面貌,反映了絕對真實的社會面貌。有許多青少年看完此片大呼過癮,又無比震撼,覺得自己或多或少都按照影片中的方式生活過。酗酒、吸菸、打架、濫交,總有一點會引起眾多青少年的共鳴。但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引起共鳴,而在於引發深思。你能在墮落中活一輩子嗎?“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也在變,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車的青春,終會完結。

    2、音樂

    片中有很多鏡頭都跟披頭士樂隊有關。其中當四個好朋友看火車經過時,他們的姿勢跟披頭士樂隊在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封底照片上的姿勢一樣。他們穿過馬路走進旅館的場景是對《Abbey Road》這張專輯封面的模仿。不僅如此,影片的原聲音樂更是讓人入迷,像是在一場電子音樂派對中狂歡,無法自拔。不得不說,英倫搖滾像一劑持久的興奮劑,根本停不下來!

    3、炫目的鏡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電影的話,那就是迷幻。在此不得不向導演鞠一個大躬,只有絕對叛逆的導演才能拍出這樣叛逆的電影。電影中的高速攝影鏡頭不僅讓人頭暈目眩,更讓人興奮不已。尤其是最經典的馬桶中找栓塞的那一段,給人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

    4、黑色幽默

    各種幽默的對白,誇張搞笑的動作,更是為這部電影加了不少分。

    總而言之,這不是一部勵志片,也不是什麼爛俗言情片。在我看來,管他什麼型別的電影呢,這就是一針比炫邁還要持久的興奮劑,high到不能自已。英國衛報這樣評價:《猜火車》就像反常的詭異天氣,它顛覆了傳統,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從表演到導演都散發出新新人類的叛逆氣質,此前從未有一部英國電影像這樣表現過。

    再說一件讓人興奮的事,《猜火車2》已於2017年年初在英國上映,20年後原班人馬再度齊聚。然而由於各種方面的原因,似乎將無緣內地。

  • 3 # 英皇娛樂經紀人

    很多人說朋克精神是糟粕文化,是流氓,是無政府主義者宣洩憤怒的藉口,二十年前的猜火車傳達給觀眾的價值觀的確如此,所以導演試圖在第二部作品中為朋克人平反,畢竟時代變了,社會的包容程度也在改變,即使四個主角已不再年輕,但他們依然想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還活著,哪怕是最後的瘋狂,可是與年少輕狂不同之處在於底線的提升,面對當年朋友間的背叛,在憤怒過後多了一分釋然,少了一絲衝動,面對毒品,金錢的誘惑,學會了放棄。或被動或主動,總有人站出來為當初的自我迷失埋單,懺悔,幫助多年舊友走出陰霾,影片最後,當男主角雷登回到家人身邊,在臥室裡開啟老唱片,伴著重金屬音樂的轟鳴,彷彿回到二十年前,抽著大麻,跟著旋律舞動身體,只是這一刻,大麻戒了,舞步慢了,青春已逝,不變的是情懷,同時也象徵著朋克精神的延續,原始朋克向流行朋克的完美銜接。四星佳作!

  • 4 # 影動隨動

    猜火車。

    什麼都要做選擇,我要選擇自己的人生、家庭;選擇一個超大的電視;選擇各種福利;選擇人際關係……一系列長大了的、成熟的人教給我們的規則,所以我選擇不做選擇,我們追求“爽”,海洛因爽吧,“爽”需要什麼狗屁理由?

    這與迷幻、朋克、電子——搖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們以及這種人的精神是一種文化。性、酒、毒,他們類似於垮掉的一代,那無處可安放的激情澎湃著從黝黑、空虛的礁石裡鑽出,卻暗潮湧動在沒有電話只有廣告牌的公路上。這是一群叛逆卻找不到什麼思想或者主義適合自己的年輕人,他們是麥田上的守望者——也許你想從我身上知道些故事,可我TM沒有,我從我所在的這所學校說起,我身邊只有一群混蛋。

    垮掉的、迷茫的、搖滾的,那些所謂的好人、知識分子是這樣評價那種氛圍,彷彿他們賜予我們群體標籤與存在意義。大多數人出生就被社會與大人以經驗主義送上履行帶,我不正常、我墮落無比、我是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於是我們所有人都朝一個目標努力著,為規則做貢獻——這是最後一次,接下來我會迎接我人生的曙光,我會有大房子、妻子、家庭、朝九晚五、各種自動傢俱、大沙發、福利保險,然後好好的等待老去追憶似水年華,安靜死去。

    大家都沒有靈魂,你憑什麼叫我停下來去爽。

    漫無目的卻又憑空憤怒的情緒依舊盤旋著,最後丟棄在那個被稱為“家”的廊道外打包好的垃圾袋裡。

    近來總自認為自己聽了許多“真正”的搖滾【笑】,但我想那引起內心躁動起來卻無處安放的搖滾音樂,讓我保持一種天性活躍著,如此真摯的撼動著我的耳膜。我還想到電影:發條橙、好傢伙、謀殺綠腳趾,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缺席的人,想到導演吉姆賈木許、維姆文德斯,想到那些起床聽的搖滾樂:My Bonnie、Piece of My Heart 、Jailhouse Rock、You Never Can Tell直接躁動起來或者如加州旅館、Angie、Bridgeburner迷人的前奏

    沒有目的地卻在茫然堅定著,如貓王唱的【My way】。

    一首爵士樂的歌詞:我有一些習慣,甚至我自己也無法解釋,本來只是想著去轉角處,結果卻發現到了西班牙,為什麼現在要勉強我改變呢,我坐著 做白日夢,我有一大堆未能實現的美夢,香菸的灰啊,它們就這樣朝地板飄落,週末一個人在家頹著,把鑰匙忘在門上,為什麼現在 要勉強我改變呢,為什麼我就不能守舊呢,人們議論,人們再觀望(我有多格格不入),所以我試著去融入,但是那依舊行不通,因為你看不見,我陌生而渺小的世界,就這樣與我擦身而過,就讓人們去猜測吧,讓他們嘲笑,讓他們蹙眉。

    如果我有能力追尋一些東西,那第一不要婚姻,第二不要家庭,第三儘量不要 除音樂、電影、文字……各種表達方式影響 之外虛偽的人際關係;沒有能力就待在泥土中直到慘白的光束刺到麻木。以前我喜歡一個人就是喜歡的很,但現在我喜歡一個人但那個人不拿靈魂熱愛音樂……或其它表達方式的話,那麼感情立馬會消失。世人認為我是什麼樣子我就給你什麼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欠我500塊錢,我應該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