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易電影
-
2 # 韓浩月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公認的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以這三個問題的角度去看《銀翼殺手2049》,會很容易破解K警官為什麼會對自己的身份,由堅定的固守發展到執著地追問。作為複製人,K警官在重走歷史上人類曾走過的漫長的困惑之路,因此,《銀翼殺手2049》可是視為是關於人類存在的又一次哲學之問。最後,K警官最終懂得了人類的愛與犧牲是多麼偉大的情感,也明白了當伸出手掌可以感受到雪花的冰涼與重量,是生而為人多麼幸福的事情,他找到了答案。
《銀翼殺手2049》的戲劇矛盾集中在K警官身上,開始他對自己的複製人身份並無任何疑問,並堅持以自己的警官職責來要求自己嚴格執行任務,中間一匹童年記憶裡的小馬被他找到,由此他開始懷疑自己是真正的人類,於是便像《人工智慧》裡的機器小男孩那樣,踏上尋找可以幫他變成真人小男孩的藍公主。遺憾地是,結局都是悲傷的,K警官在經歷一段“短暫為人”的美好錯覺後,永久地“沉睡”了過去。是的,複製人和機器人一樣,因為沒有靈魂,也就沒有死亡。他們永遠都是人類的陌生人。
《銀翼殺手2049》的娛樂看點,在於影片虛構了一個非常逼真的未來世界,發達的複製人、人工智慧、AR女友,構成了一個與人類並無二致的世界,甚至在很多時候,你會感覺到影片裡的複製人和虛擬人,才是未來世界的真正主宰,人類不過是一直受到陰暗人性支配的渺小配角。值得一提的是,K警官在故事的裡AR女友JOI,安娜-德-阿瑪斯飾演的JOI在片中的戲份不少,而且有著完整的人物成長路線,由全息投影,到借體與K警官實現親密接觸,再到走進雨中體驗自然魅力,觀眾的情感逐漸會被這個即性感又忠誠的AR女友吸引。但在JOI死於非命之後,K警官路過大街,看到又一個“JOI”對他說出深情款款的話語時,才知道,複製人與虛擬人之間的愛情,不過是大夢一場。
以複製人的故事,來折射真實人類的人生,這既是《銀翼殺手2049》製造戲劇衝突吸引觀眾的關鍵,也是它引人思考的魅力所在。影片因此產生的代入感,會讓觀眾在觀影時,時刻去體會角色的內心變化,實現與角色的共同成長,並不斷向自己發問,如果我是複製人,會在故事裡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銀翼殺手2049》的解題方向,不是針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人倫困惑,而是穿越當下,回到久遠的過去,對人類的存在價值進行一場發人深省的拷問。科技將成為未來人類的主流生活方式,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在未來,面對三大哲學終極問題,人們是更清醒了還是更混沌了?——這恐怕真的要等到時間到達那個節點,才會得到更精準一些的感受。《銀翼殺手2049》只不過是提前帶我們預習了這種感受。
-
3 # 小文匯章
小可愛們好呀~ 自從2017年最後一個小長假過去之後 小編每天都心如死灰 尤其是在那些個加班的茫茫長夜裡 恨不得蒼天派個AI來解救我 啥?你說我異想天開? 《銀翼殺手2049》即將上映 複製人都能被派去外形執行任務 憑啥不能幫我加班?! 沒錯!小編做夢都沒想到 時隔35年 小編竟然能在有生之年等到 《銀翼殺手》的續作!!!!! (請不要惡意揣測小編年齡) 1銀翼殺手 作為史上最難拍的續集 居然在北美好評滿天飛 爛番茄新鮮度83% 豆瓣評分8.4 瓦特? 如果你連科幻片的TOP1 《銀翼殺手》都沒聽過 對不起,你不配和小編做朋友… 這部片子的口碑有多高 三十多歲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 炫酷的戰鬥、混亂骯髒的街道 大型霓虹燈廣告牌 賽博朋克風幾乎是每個科幻片的標配 可論起資歷 《駭客帝國》和《攻殼機動隊》 都得管《銀翼殺手》叫爸爸!! 無圖無真相 小編這甩兩張圖讓泥萌感受一下 《銀翼殺手》劇照 《攻殼機動隊》劇照 你能看出這兩部片子差了三十多年? 就問你這樣的前瞻性泥萌服不服? 作為史上最好的續作,沒有之一 必須將賽博朋克風再次發揚光大 瞅瞅這震撼的畫面~ 光看預告片截圖就讓人各種放心 每一幀畫面都美到令人窒息 至於特效嘛小可愛們安心哈 知道泥萌英語不好 小編已經提前替你夢把北美評價看遍了 除了breathtaking就是 absolutely fantastic 用一個接地氣的字看過就是:美! 為了防止你們在電影院懵逼 小編簡單給你們科普一下知識點 分分鐘讓你從小白變殺手 由於環境被破壞 人類不得不開發外太空獲得生存空間 由於上天這件事情太危險 機智的人們研究出來仿生人去殖民星做任務 派他們來替小編上班可好? 可操著賣白粉兒的心 居然只有白菜的壽命 複製人很快就發現真相: 壽命被設定為4年 也就是說,不管業務能力出色與否 4年之後都要狗帶 於是以羅伊為首的6名複製人 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 發動了叛變,逃回地球……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哪裡有反抗,哪裡就有高薪職業 就這樣,專門負責 追捕逃逸複製人的“銀翼殺手” 就此誕生… 故事的主線就是:複製人尋找續命方法 德克追捕複製人… 除了特效震撼,內容新穎 《銀翼殺手》能成為科幻片的里程碑的原因 恐怕就是哲學核心引人深思吧… 到底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和人類一樣擁有思想? 人類是否能掌控自己製造出來的 比人類自身更高階的“物種”? 生命與價值,生命與消亡的定義是什麼? 這些小編統統不知道 小編只想知道德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 請導演在《2049》中給一句準話!
-
4 # 影動隨動
銀翼殺手2049。
賽博朋克視覺上的盛餐。雨絲纏繞於廢土似的城市上,陰暗潮溼的路上充斥著霓虹燈與日文,前衛造型的人群卻使街道成了真空般的孤寂。頭頂上再無太陽或月亮,一夜的黑鋪天蓋地般籠罩下來,不過還有巨大的廣告銀幕宣示著新舊文化的融合。色調平鋪在黃土之上的橘黃色、割裂在玻璃之中的冷清色,終究歸於黑白亮堂的人物剪影。音樂如穿越黑洞的過程、雨滴落在樓頂上的無聲,在電子毒品樣的迷幻後只有虛無。
你有了落敗之美的視聽體驗,卻依然不知道真正的奇蹟(這裡不指女孩),也許它在作品中的想象被無限擴大,但我知曉宇宙之中星座之上燃燒著不知名的物質是末世盛景,極具死亡的高潮,窒息的快感。那終究是想象力無法穿透的美感。
當我質疑自己的記憶是否屬實,存在便成了不可避免的問題。情感被科學用手術刀分析,依舊無法釋懷的感傷便和冷靜注視的理智開始爭鬥。
飄落的雪花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殊不知天空皆是按照你想要的樣子所創作。龐大集體中抽屜似得居住地,我們總想奔離理不斷的絲線,自我意識的燭光卻遊離於風中。不時看向好像唯一有質感的手掌,仔細觀察熟悉的人與房間,虛擬卻給予你所要的現實,可是,這是真實嗎?這是真實?『借用菅野洋子的is it real歌詞:
我想我擁有的已經足夠,思緒飛揚,墜落 連線 斷開,把我的精神放在廣闊天空 卻無法飛翔,如此悲哀,我是什麼 我算什麼,陰鬱的眼中留下欺騙的淚水 然後指責,如今大笑著,這一切真的耗費太多了,我不確定應該作何感受,我想我終於獲得滿足,我不知道這是否真實,崩潰 連線 斷開,誰能解釋呢。』
我從來不是獨一的,總以為是星辰掉落下成了雪花,卻只是水凝固了實體。不過,這時那大片大片的雪下來了,如果將自己假設為其中一片,就算是我還是分辨不出來吧。突然身體也許是敏感了起來,我感到雪花與眉毛肌膚之親,張開手掌便知曉手心像是落入了羽毛,於是我決定不想那麼多了,這一刻即是永恆。
我對賽博朋克神馳嚮往,可是內心還是如amazarashi唱的那樣:
比起柏油路更愛泥土、比起鋼鐵更愛面板,比起寒冷更愛溫暖的話,才正與生命相符。
但在銀翼殺手第一部中最後複製人說了句話:“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戰艦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色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但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消失於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我覺得這是頹廢焦土中與生命相符的告白。
回覆列表
看完了,談不上是偉大的神作,但肯定是一部質量上佳的電影,我個人很喜歡。只是,它可能不會有太高的票房,為什麼呢?
首先,作為《銀翼殺手》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本身就會賦予和前作的大量對比。無論是故事啊、人物啊、畫面啊等等,都會拿來和拍攝於1982年的《銀翼殺手》相比較。這種比較的前提,多半都建立在對《銀翼殺手》很喜歡的基礎之上,並且認為82版的前作屬於經典電影。
這樣一來,難免就會對《銀翼殺手2049》產生高期待,會對它往經典影片的標準上套。但在看完之後,肯定會存在一些預想之外的感受,甚至會形成落差,導致觀影體驗就是“不如期待中那麼好”。由此產生的口碑,就會影響到影片的票房成績。
其次,《銀翼殺手2049》的陣容配置,放在當下這個電影環境下,其實是算得上豪華了。單是瑞恩·高斯林和哈里森·福特這對新老演員的銀幕相聚,就能引起不少影迷的期待。只是,我們要承認的一點是,瑞恩·高斯林也好,哈里森·福特也好,他們的票房號召力並不強,無法真正地一下子就吸引大量觀眾去觀看。
此外,片中的瑞恩·高斯林雖然角色上比較有特點,但表演上並沒有什麼亮點。幾乎全程冷漠臉,帥是很帥的,但卻沒有太多層次感,也不夠豐富。哈里森·福特出來得很晚,其實都算不上主角了。不過他演得還不錯,並且自身所帶的情懷元素,很能引起觀眾感動。
最後,影片的節奏很舒緩,需要耐心去品味。但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這種緩慢的節奏,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沉悶,甚至覺得很乏味。尤其是影片本身想要傳遞的,其實還是關於“我是誰”的身份追問,還有關於記憶、個體、自由等哲學內容的探討,很難說會讓大眾喜歡。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畫面是很棒的,色彩啊、光陰啊、場景佈置啊等等,都很好看。但如果是看3D版本,可能效果沒那麼突出。建議還是看2D版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