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天不落葉10
-
2 # 沙鷗一天地
《返老還童》用奇幻的手法講了一個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出生在美國南北戰爭年代的本傑明·巴頓,呱呱墜地時就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的樣子。於是,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開始發生並貫穿了他“年代誤植式”的一生……電影的結尾看的我淚如雨下。
-
3 # 小香包2
《素媛》,最近的紅黃藍事件引起又一次對人性的思考,這次也許罵不動了。看完《素媛》比起《熔爐》更要壓抑,更要不忍心看,裡面的小姑娘,在一次下雨天為一個大叔打傘,這個人可以說不是人了,把小女孩強暴加慘打,給小女孩的後半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小女孩說那個大叔讓我給他打傘,我想過要走,但是我有覺得應該為他打傘,沒有人認為誇讚我,還說我錯了。
她還說在以前奶奶說,哎呦,要死了,要死了。現在明白那句話的意義了,那個大概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了吧
-
4 # 我們審片
你有沒有一部電影,看過一次,因為情感太悲慟或者太深刻就不忍心再看的電影?
在我看來,一部電影如果能因為情感很悲慟或者很深刻而讓觀眾不忍心看第二次的話,那其實這已經算是對這部電影的極大褒獎了。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無論是情緒上悲慟還是意義上的深刻,都屬於電影的表現力的一種,這代表著電影在內容或題材或形式上的成功。
說到看過一次就不敢再看一次的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三十二》。我當時是吃飯的時候看的這部片子,結果看了幾分鐘飯就吃不下去了,片子也沒忍心看完。
電影講述了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韋紹蘭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兒子羅善學的故事。2012年6月,導演郭柯著手開始策劃拍攝,2014年3月3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後於2014年11月11日在中國上映。由於當時全國僅剩32位“慰安婦”倖存者,故片名定為《三十二》。
片中沒有歷史資料畫面、沒有血腥暴力鏡頭、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這些可愛老人每天的生活與心情記錄,她(他)們的哭泣和娓娓道來之言是最打動人的地方:“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這種痛苦記憶是他們的,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
2012年-2014年,短短兩年,倖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繼辭世,在《三十二》導演郭柯著手拍攝新紀錄片時,這個數字減少到22。
2017年8月14日,《二十二》在大陸上映,也就在8月起,慰安婦的數量已經進入個位數字。
相比《三十二》,《二十二》的內容更平淡,就連背景音樂的應用也都只是放在了片末。不過,也正是這樣一種對於歷史的搶救式記錄,才更讓觀眾為之動容。
回覆列表
《最好的我們》這部電視劇,越看越越想看,越看越又有點不忍心看,太傷感了,我想應該都有觸動我們的那份懵懂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