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老闆說投資
-
2 # 青島一哥李成國
工作靠送禮能長遠嗎?,初非是機關單位,就算是機關單位靠送禮,沒有能力恐怕也不行吧?在我看來不管什麼地方上班。只要腳踏實地領導肯定的喜歡
-
3 # 心容乃大
現在的老闆或領導,都是喜歡拍馬屁溜鬚的人。特別在私人企業上班打工的人,腳踏實地認真幹事的員工,錢拿的少,活做的多,形成幹活多的不掙錢,拿錢多的不幹活。如果你不會送禮又遇上這樣的老闆,只有一句話,要麼走人,要麼認命,權當自己作奉獻!
-
4 # 小范影視匯
在單位的每個人都不想送禮,可偏偏有哪麼幾個人,不踏實工作,儘想坐享其成,幹這不正之風的事,逼的我們每天勤勞工作的人反而都不能提拔,
首先,還是回答我一直講的本質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送禮?
無非有下面兩種情況:
1.維護:維護關係,領導,親友,愛人,一部分熟人,是你長期需要維護的物件,他們心中的你,形象也值得維護。
在合適的日子送恰當的禮物是維護的最佳手段,沒有之一。
2.表達:表達謝意,表達喜歡,表達惦記,表達善意等等。
你要送禮的人太多,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職場中送禮的場景,也就是如何送領導客戶和同事。
一個大的原則就是,低價高配,平時送禮,零存整取。
1.送禮人的三觀要正我教你送禮,不是教你行賄。因此送禮的尺度要以法律規定和公司制度為紅線,在職場上肯定不能送重禮,否則可能成為商業賄賂。雖然一些跨國公司、外企,包括國企,都有規定,禮品價格不能超過幾百塊,我們國外客戶甚至規定不超過20美金。但,既然都選擇了送禮,那就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裡還是有灰色地帶的,一般來說幾千塊,不超過5000塊的禮品,領導收下也問題不大。
2.如何選擇送禮時機?送禮前請默唸這幾句,領導和客戶不差錢,也不缺你這點禮物,差的是尊重、體貼、佩服和忠誠。本質上送禮和喝酒一樣都是忠誠度測試。不同的是一個花錢,另一個花健康來博取博取。
那送禮的時機一定是重大節假日的時候,這個節日可以是領導和客戶的生日,傳統節假日也可以是兩個公司戰略合作的時刻。
3.禮不一定要很重,但是要有專屬感。既然是送禮,那就要有儀式感,最好還有專屬感,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相比之下直接送客戶購物卡,就比不上再順帶一本書,封面上訂製有客戶的名字。知名和尚開光的珠串、手抄佛經,當然可以送,而且專屬感很強,但你要確認他喜歡。
4.善於用創意來拉近關係,事先做足功課,投其所好客戶的兒子最喜歡某個明星,那就是弄一個明星簽名的照片來。比如說是喬丹,也可以送一個鑲裱好,可以擺在桌子上的鏡框,裡面有一句喬丹勵志金句等等。
我們在搞定國內客戶的時候,一般善於利用暑假,因為暑期大家都親子旅遊的需求,那就把會議地點安排在度假勝地,既能把會開了,還解決了客戶親子游的難題,可謂一舉多得。
我在本地有些醫療資源,有意無意就跟領導提起,後來真的幫幾位領導家屬掛上了知名專家的號,他們對我也很感激。
另外,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創造機會去領導家坐坐,轉一圈你就知道領導家人的基本情況和喜好了,再對症下藥。我們不是送禮,而是尋找去領導家客廳閒談的機會。
喜歡白酒瓶子的,那就送好酒,同樣是送茅臺,今年的茅臺就比不上10年前你珍藏的茅臺。再如果是剛喬遷新居不久,那麼送一個空氣清淨機或淨水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兩樣東西還需要經常換濾芯,中秋送禮,正好過年再去換新的。
這就跟年輕男女為啥喜歡借書一樣,一借一還那就是兩次的接觸機會呀。
5.最好的禮物,不是最貴的,是最有二次社交功能的什麼叫二次社交呢?翻譯一下就是對方好“得瑟”的。剛剛講的十年茅臺就是一個得瑟點,有意識地在家每年存兩瓶好酒是有意義的。還有一次為了看望我非常敬重的長輩,他好點紅酒,我從法國機場中轉的時候特地挑了兩瓶有紀念意義,同時國內又不太好買的紅酒,沒多貴,可以想象老爺子收到酒那一刻真的高興,逢人就說這是小斌送的,從法國特地揹回來的紅酒,國內買不到,好像現在還沒捨得喝。
同樣,送同事或親朋的話。一些網紅單品,比如,對方有孩子的家庭,買一隻全城流行、咬一口滿臉巧克力粉的髒髒包,再有趣不過。比如,改進一點點,體驗完全不同的新科技,全景相機。
生活用品中的輕奢。一些生活用品,它的頂配版本絕對價格不一定很高,但一般人未必捨得花這個錢,這種輕奢品,作為禮物,送的人,收的人都不會有負擔,但出場率極高,能切實提高生活質量,給人印象深刻。比如質地特別柔軟的毛巾,浴巾禮盒,或者300塊一雙的襪子。
我遇到合適的書或課程不僅自己買,還買好幾個直接送朋友。
6.說幾個反面教材,要是能別犯錯四捨五入,也算得分了。送禮要有眼力見兒,充分考慮對方的便利和體驗。
比如,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熱情的主人,給臨別的客人送一大堆淘寶上都能買到的當地特產,叮叮噹噹一大堆,客人根本沒法帶上火車。送禮不僅沒讓對方開心,還製造了麻煩。像這種情況,你完全可以用快遞傳送給對方,或者儘量別送這種低價值感的淘寶土特產。
還有的公司熱衷於送自己的紀念冊,還是大開本、厚精裝那種。對方收到實在為難,咋整?
扔?華人有愛惜字紙的傳統,扔人一本書,和一盒紀念品,心理壓力完全不一樣。不扔,好端端的,我在家裡存著你一本廣告幹啥?
所以我特別就送禮的眼力見兒這一點提個醒:現在啥禮物也沒有別人家的房貴,斷舍離這麼流行,送禮千萬別送給別人增加空間負擔的那種,少送實體的,多送體驗的。
說了這麼多送禮的事兒,我敲個黑板,請注意,實質上不是在教送禮,而是在教洞察人心的能力。只有善於觀察、體貼他人、發現對方的隱性需求,才能成為一個送禮的高手,讓一份小小的禮物能夠成為你暢行天下的社交貨幣。
最後,做事的人,不是非黑即白,而有點灰度,最好是有點清澈的灰,水之清則無魚呀。這條有利於你改正不送你的心態。
會不會送禮那是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
在世上歷練自己,送禮是必經的環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