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絡健康
-
2 # 醫學慕課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有很多種,比如臭氧溶核、射頻消融、椎間孔鏡等微創手術方法,術後及時的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鍊可以減輕水腫、防止神經粘連、下肢肌肉萎縮,更加有利於手術後的恢復。
下面就來具體的介紹一些對康復比較有幫助的動作,大家可自行練習,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出現不適立即停止
直腿抬高運動:仰臥位,下肢處於伸直位,主動或被動將下肢抬高至最大幅度。保持10秒,10次/組,2-3組/天。
下肢屈伸運動:取仰臥位,下肢髖、膝及踝關節主動進行屈伸活動。20次/組,2-3組/天。
踝關節泵背伸背屈運動:踝關節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背伸背屈活動,每個動作保持10秒,10次/組,2-3組/天。
5點支撐法:取仰臥位,屈膝後將雙腳儘可能靠近近端,頭、雙肘及雙足為支撐點,向上抬起肩部至臀部,使腰背部儘量懸空,至最高幅度。保持10秒,20次/組,2-3組/天。
3點支撐法:取仰臥位,雙上肢置於胸前固定,屈膝後將雙腳儘可能靠近近端,以頭、雙足為支撐點,全身上抬至最高幅度使背部懸空。保持10秒,20次/組,2-3組/天。
小飛燕法:取俯臥位,以腹部為著力點,雙上肢、雙下肢及頭部向後向上伸直。保持10秒,20次/組,2-3組/天。
上述每個動作可以在術後1天開始進行,10-20次/組,每天可以進行2-3組,輕度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但是腰背肌鍛鍊(第4-6方法)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鍛鍊,掌握程度適中,不能幅度過大。
康復專家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症作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一種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隨著脊柱外科技術的發展,外科治療該疾病已經非常普及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手術後患者的的康復及離院後注意事項仍是很多患者所不熟悉的問題,本文針對腰椎術後的康復訓練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講解。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方法有多種,不同的手術方法術後的康復和注意事項也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主要包括:早期的腰部支撐和保護、神經根粘連的預防訓練、腰背部肌肉功能鍛鍊、下肢肌肉功能鍛鍊和預防復發和再突出等。
早期的腰部支撐和保護
對於常規的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是開放式手術,手術需要經過腰背部肌肉的剝離才能進入,手術的操作難免對肌肉和軟組織造成損傷,手術後軟組織修復需要休息和保護,因此手術患者需要一定的臥床時間,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沒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單純的髓核摘除術的臥床時間是3周;如果有椎間融合和內固定術的話可以術後2周下床,但下床後需要腰圍保護支撐8-12周;對於採用腰椎微創手術則由於軟組織的損傷較少,可以提前下床活動,一般手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而採用微創單通道顯微椎間盤摘除術的則可以在術後麻醉甦醒1小時後下床活動。但術後8-12周需要腰圍的保護。
早期的神經根預防粘連和下肢肌力訓練
對於腰椎手術後椎管內和神經根管內的粘連仍是不可避免的,嚴重的椎管內粘連可以引起嚴重的症狀,是手術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手術後早期的直腿抬高訓練是預防神經根粘連的良好的方法,同時也是下肢肌力訓練的方法之一,一般手術後的第二天即可開始進行直腿抬高訓練,訓練的方法是每天3-4次,每次直腿抬高30-50次,雙腿交替進行,直腿抬高訓練一般要持續2-3周,尤其是在術後的早期1-2周內非常重要。
腰背部肌肉功能訓練
腰背部肌肉功能訓練是提高腰部支撐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僅可以快速的恢復腰部的力量,同時也是預防和治療術後腰痛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腰背部肌肉鍛鍊的方法包括“小燕飛”和挺腹抬臀訓練,腰背部肌肉鍛鍊一般在術後1周傷口疼痛減輕後即可進行,每天2-3次,每次5-10分鐘,一般要鍛鍊到術後12周直到腰背部肌肉強大為止。
手術後下床活動的範圍及量的控制
手術後2-3周患者下床後一般會感到腰部無力,所以活動的範圍和活動量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開始時主要是下床吃飯和大小便,隨著時間和腰背部肌肉功能鍛鍊可以逐漸增加下床活動的量和活動範圍。
腰椎術後最好的運動是什麼
良好的運動方法不僅是可以起到全身各部位器官的鍛鍊,同時也不會造成其他組織的副損傷,而游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方式,游泳不僅可以對全身各系統臟器進行鍛鍊,而且不會帶來常規岸上運動造成下肢關節的勞損,因此對於腰椎術後最好的運動是游泳。一般情況下手術後3-4周即可開始游泳運動。
腰椎間盤突出預防復發和再突出
腰椎手術後復發和再突出曾經是非常普遍的問題,那麼怎樣預防呢?那就是要減少導致再突出的誘發因素,就是要儘量減少彎腰的動作和彎腰的運動,尤其是劇烈的彎腰運動,同時要儘量減少彎腰抬或者提重物等活動,同時儘量減少扭腰的動作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