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角大將軍

    漢初諸侯王跨州連郡地盤勢力那麼大,劉邦當然擔心了。不然為什麼吳王劉濞要分封的時候,劉邦一度想要改呢。

    劉邦開始分封了異性諸侯和劉姓諸侯,七個異性諸侯最後只剩下長沙王吳芮的封國沒有廢除,其他的都被劉邦想盡辦法廢除了,只剩下了劉姓諸侯。

    相比不劉姓諸侯王,劉邦更擔心漢朝重蹈秦朝的覆轍。立國初期,勳貴驕橫也讓劉邦很擔心,為了讓劉氏天下永存,劉邦必須分封諸侯國。只有讓這些劉姓諸侯作為長安的屏障,才能幫助劉邦及其子嗣的統治安全。秦朝為什麼二世而亡,就是因為沒有宗室諸侯拱衛咸陽關中。劉邦也怕漢朝二世而亡,因為其子劉盈王霸不足,不足以壓制勳貴,只能靠宗室來制衡。

    諸侯國的地方雖然很大,可實際上諸侯國和郡縣直接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制約。漢朝受皇室直接控制的直隸地區的人口和實力是遠遠大於其他諸侯國的,那麼其中幾個諸侯國聯合起來,也是和關中對抗不了的。一些諸侯國的地盤看起來大,實際上很荒蕪,人口少。劉邦還派遣了只聽命於長安的官員前往諸侯國擔任丞相,牽制監視制約諸侯國。諸侯王在諸侯國的力量並不是無窮大,而是受到了來著長安有限的限制。

    秦朝滅亡的教訓帶給劉邦的經驗是很大的,必須吸取這個教訓。哪怕劉邦再不願意,也必須去讓諸侯國夠強,這樣才能拱衛關中。

  • 2 # 小鵬友學習

    首先,肯定擔心,不然後期不會逐漸消滅異姓王次日,既然擔心,為什麼還要分?

    原因有三點。

    其一,漢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礎上的;而分封時,距秦一統天下,取代周室不過21年。一個因分封而存續了800餘年,一個因集權僅僅存在了14年。兩相對比,大家不難選擇。

    其二,此時儒家思想僅僅是眾多思想派系中的一個,大一統思想還沒有成型,人們從思想認識上對已經延續了上千年的分封制度更容易認同。

    其三,一部分異姓王是秦末項羽分封的,本身就有很大的封地,而劉邦為了對抗項羽,拉攏幫手,自然不可能降低待遇。有了異姓王,當然需要同姓王的制衡,封地範圍只能更大。

    基於諸多原因,導致了劉邦不得不進行分封。

    而且州郡概念在當時也不清晰,多是依秦舊制。秦統一全國時間尚短,對行政區劃也不規範,郡的大小有的相差數倍。因此出現諸侯國地域過大。

    至漢朝,隨著諸多封地的取消,州郡制度才伴隨著集權進一步規範。

  • 3 # 風雨中的梅雲

    他當然擔心了。比如,他就曾親口問過劉濞,你會不會造反的話。另外,劉邦對諸侯的謀反也有著最壞的心理準備。劉邦在臨死之前,曾殺馬宣誓,昭告天下,天下非劉不得稱王。也正因為劉邦的擔心。所以,彭越的大梁王被他廢了。韓信也從三齊王降成了楚王,繼而再貶為淮陰侯。直到最後被殺。還有九江王英布,最後也被逼造反,直至被殺。劉邦之所以不遺餘力的殺戮開國功臣,就是因為這些居功自傲的大臣功高蓋主。而且,他們都比劉邦年輕,而且,劉邦知道,自己死後,這些老油條是自己的兒子無法控制的。所以,他才不遺餘力的把這些隱患全都排除掉。劉邦之所以說天下非劉不得稱王。意思很簡單。這就是不論今後哪一個諸侯王造反成功。這天下之主還是姓劉。當時的格局大概是一半對一半。朝廷掌管著一半的天下。剩下的一半他分給了劉姓子孫。劉邦死後,恰恰就是他擔心的劉濞帶頭造反的。所以,說劉邦不擔心諸侯造反是假的。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立醫院值得鼓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