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創維

    師長的上級叫軍長,軍長的上級叫司令員。司令員才是軍隊的最高官。

    師部的師長又叫師部司令,軍部的軍長又叫軍部司令。

    司令員大於司令,兩者有區別。

    但是,一般情況下,師部的長官叫師長,軍部的長官叫軍長,極少有司令稱呼。

    司令員與師軍部司令的稱呼,一般是指解放戰爭年代,現在只有司令員存在了。例如,華東野戰軍總指揮是司令員陳毅,而十縱(華東野戰軍第十軍)總指揮是司令宋時輪,宋時輪實際上是十軍軍長,又稱十縱司令,不稱司令員。

    一些人搞不清這其中的道理,說司令員就是司令,兩者沒區別,有的說司令要比司令員大,要真的那麼簡單,悟空也不會問大家了!

  • 2 # 木劍溫不勝

    司令員和司令是沒有區別的,這只是一個稱呼上的不一樣,這就像民國時期的國軍一樣。有人的人稱呼正師級別的官員為師長,可有的人卻稱呼為師座一樣,只是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詞彙但當中的意思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其實就司令和司令員的叫法來說,這是在中國才有的,在國外的軍隊中,是沒有司令員的叫法,它們只有司令的叫法。

    司令除了可以叫做司令員外,還可以叫做司令官,是一種對司令的別樣叫法。

    司令是一種軍銜嗎?

    司令是一種職位,其實並不屬於一種軍銜,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軍銜中,有尉官少、中和上,有校官少、中、上和大,而就將軍來說就有少、中和上。所以在解放軍的軍銜中,上將是軍銜中的巔峰,是軍銜最高的代表。在中國剛剛建立中國的時候,還是有大將和元帥的級別,但是在後來就取消了。

    例如在一次戰役或者一次戰鬥中,有兩股軍隊交鋒,那麼這兩股軍隊的最高指揮軍事主管,便是他們分別的司令員,他們所負責的便是統籌軍隊中的軍事瑣事,例如一支軍隊的戰略、戰術,以及下一步的行動。

    綜上所述,司令員和司令只是一種稱呼上的區別,並沒有一種本質上的區別,他們都是解放軍中的一員,也都是共產主義的參與者、締造者。代表了一種人人平等,人人和諧的精神, 這也充分的將當時軍中所倡導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揮到了極致。

  • 3 # 無筆史官

    司令是國際所通用和認可的一種說法。擔任司令一職的一般情況下都是軍營內部師級及以上的單位的最高指揮官,在其歸屬的軍隊單位中擁有最終的決定權,通俗而言就是一把手。司令並不是軍銜,而是對軍銜的一種稱謂。在這裡對中國的軍銜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軍銜分為尉官、校官、將軍,前兩者有少、中、上之差別,後者只有少、中、上。因此,上將是軍官級別中的巔峰狀態,代表最高軍銜。新中國建立之初,有大將和元帥的級別,後來就都取消了。在國際上,其他國家將司令作為正式的軍隊官職稱呼,但在中國恰恰相反。司令在發展過程中最終演變為了一種口頭的用語。

    當年,劉帥從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歸國。任職成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參謀長,他將自己的所學融入到了中國的軍事體系建造中去,完善和發展了蘇聯的軍事條令,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體例。

    蘇聯軍隊內部將最高指揮員稱之為司令,劉伯承元帥認為其間帶有極為強烈的等級色彩,深覺不妥,違背了紅軍推崇官兵平等的宗旨,就在司令後面增加了一個“員”字,司令變成了稱司令員,同時為了配套實施,將“伙伕”改成“炊事員”、“護兵”改成“警衛員”等。由此,司令員的稱呼傳統也由此傳承下來。

    這裡有一問題凸顯出來了,這樣那樣的司令都被成為司令員了,他們是否職能和權力相對等呢。現實情況顯示這顯然是不對的。中國軍隊內部的司令員級別和權力是不一致的,存在差別。不要以為稱之為司令員,就一定是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即使都為司令員,各自的級別和軍銜也是不同的。這需要依據事實情況來定奪。這一般可以分為四塊不同的區域進行分析。

    兵種方面:例如陸軍司令員(設定和發展歷史不久)、海軍司令員、空軍司令員等,一般隸屬大軍區級別,一般對應上將軍銜。其間也不乏特殊情況,一些資歷豐富的中將也將擔任兵種司令員,但通常而言,這樣的任職時間不會太長,一般很快就會提拔為上將。

    大軍區方面:司令員的對號軍銜便是上將。經過調整之後,中國現在的軍區由之前的7大軍區演變為5大戰區。各個戰區的司令員,都是上將。當然也存在上面兵種方面的特殊情況。

    省軍區方面:司令員和各陸海空軍基地的司令員對應少將軍銜;下面的軍分割槽、警備區司令員為大校軍。

    海軍艦隊、衛戍區、軍區空軍、集團軍司令員對應少將軍銜。由此可見不同的分割槽,環境不同,司令員的情況也各為不同。

    總結而言,司令員和司令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最大的區別便是一個是官方專業用語,另一個則是口頭用語。

  • 4 # 我的哨位

    謝誠邀!我來回答此問題。這個相當於政治委員與政委一樣,是一個稱謂,全稱與簡稱的區別,當然都是司令員但也有級別高低。

    司令員和司令是不同國家、不同部隊的稱呼,其本質和職權是一樣的,只不過司令員是我軍特有的一個名稱,而國民黨和國外部隊則稱司令官、總司令、司令長官或者司令。據說司令員一詞來自劉伯承同志的建議,1930年代他從蘇聯回國後, 與黨內、軍內其他同志一起制定、翻譯部隊條例,建議將司令一職改稱司令員。劉伯承這個建議的目的是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無高低貴賤之分,紅軍中的軍官是指揮員,戰士則是戰鬥員,所以將司令改為司令員。抗戰期間,劉伯承又建議將八路軍內部的伙伕、馬伕、衛兵、號兵、衛生兵、勤務兵等稱呼改為炊事員、飼養員、警衛員、司號員、衛生員和公務員,以體現官兵一致、官兵平等的思想。後來,這幾大員與司令員、指戰員等流行全軍,成為我軍的正式稱呼,並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在軍隊和武警編制內被稱為司令員的崗位很多,大體上有戰區司令員,各軍兵種司令員,武警總部和各總隊司令員,地方軍區、軍分割槽、警備區司令員,海軍、空軍各基地司令員,海軍三大艦隊司令員,駐港、駐澳部隊司令員等等,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

  • 5 # 四十五度軍報

    司令和司令員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說白了“司令”實際上就是“司令員”,兩個不同的名稱所說的都是一回事。

    如果非要說“司令員”和司令有什麼區別的話,“司令”和“司令員”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中國各軍、兵種流傳下來的口語之稱,而司令員是一種正式的稱謂,是一種規範的叫法。特別是在正式的場合和行文以及著書中不應該使用“司令”,要以“司令員”為規範的稱呼。不過在國外大多隻稱呼“司令”而不是“司令員”。

    “司令員”這個稱呼的由來,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因為中國軍隊的很多軍銜制度和部隊的制度都是從蘇聯那演變而來的,當時很多開國元帥和部隊將領去蘇聯軍事學校進行深造,其中就包括劉伯承元帥。後來這些開國元帥及將領學成回國後,也把蘇聯的很多軍事條例帶回了國,加以修繕後,就變成了現在中國軍隊一直在沿用的軍銜和部隊制度。

    一開始,紅軍中的最高指揮蘇聯稱之為“司令”,但是劉伯承元帥認為這個軍銜有等級之分,不符合我軍的“為人民服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宗旨,他認為司令也是部隊中普通一員,沒什麼特殊的,更不能有所謂的官僚主義,於是把司令改成了司令員,同時還把伙伕改為‘炊事員’,護兵改成了“警衛員”,方能體現人民軍隊的本質。

    所以說,“司令”和“司令員”沒什麼區別,屬於同一職位,區別就在於規範和不規範。

  • 6 # 史之策

    第1次國共合作破裂之後,我們被迫發動南昌起義,也明白了槍桿子裡面才能出政權的道理。但是拉起來隊伍,沒有系統的軍事指導可不行。於是派出了劉伯承將軍,前往蘇聯學習先進的軍事知識。

    在上世紀的30年代初,劉伯承從蘇聯學成回來。帶來了很多蘇聯的先進軍事經驗,後來又組織左權、葉劍英等人,一同翻譯從蘇聯帶回來的各種資料。

    而軍隊的主事長官司令,在後面給它加了一個員字,說明也和其他人一樣。無論你是做司令的,還是廚房掌勺的,一律都是平等對待。司令的權力再高,也只不過是革命軍隊當中普通的一“員”,只不過是分工不同。

    但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中後期,也就是在我軍百萬大裁軍之後,建立了一個個合成化集團軍。每個集團軍都是由不同數量的師或者旅組成。這個時候的司令員,對應的單位是各區或者是兵種總部。

  • 7 # 歷史控

    其實司令員和司令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只不過規範的稱呼,而司令則是口語稱呼。

    之所以在我軍中會有司令員這樣的叫法,是有歷史原因的。上世紀30年初,我軍內部的稱呼比較混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劉伯承就開始對我軍內部稱呼進行改革。

    司令員就是司令,是中國各軍、兵種流傳下來的一種特殊稱呼。指某部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司令員是規範的稱呼;司令是口語,不規範,特別是在行文或著書時不應使用“司令”。這種稱謂沿用到今天,就是“司令員”這一稱謂的來歷,因此以上也都說“司令員”是正式的職務名稱和稱謂,因為這是自紅軍以來解放軍各種條令中的正式稱呼。

    為了體現軍營裡的人人平等,所以開始進行改革,把軍營中等級森嚴的制度和對勤務人員的歧視統統改掉。所以從那時候開始,軍營中的司令就開始正式叫做司令員,勤務兵也可以叫做警衛員,伙伕也開始叫炊事員。本來就是人人平等,這個稱呼改過來之後,地位上都是沒差別的,只不過各自的分工不一樣而已。

  • 8 # 歷史好奇怪

    其實這裡邊有一個深層的寓意,我來說一說,看完之後您再看有沒有道理。

    司令,其實它是一個可以從漢語言學角度解釋的東西,司是動詞是掌握處理的意思,令則是命令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掌管命令,然後引申為掌管命令的人,所以它是個漢語詞彙。

    但軍銜和管的人數是不一定的,比如說在印度,軍區司令和艦隊司令為中將,軍分割槽司令為少將,飛行連隊司令為上校,而在美國也差類似這種情況。

    但是司令員是我軍的特有稱謂,全世界獨此一例。

    為什麼要稱呼後多加一個字呢?

    從漢語的翻譯來說,我們也應該稱司令不是嘛?

    而這就體現出性質的差別了。

    這些尊稱會表現出鮮明的上下等級意識,尊卑感非常明顯,而且一般的主官身邊還會跟隨一個就祕書性質的副官,表現的過於不接地氣。

    這就體現了我們無論職級大小,人人平等的理念,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我們只有分工的不同。

    所以其實一字之差,是內在的理念的不同,鮮明的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人人平等的精神核心。

    這就是司令和司令員的最大不同,同時也是腐朽落後的舊社會與新社會的最大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有多少銀行員工,銀行工資待遇以及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