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空之星遊戲解說

    胃部的癌症,一般起源於胃黏膜細胞

    最主要症狀即腹痛,但早期常無症狀

    最常發生於40~70歲人群,男性居多

    手術治療是胃癌最重要的治療方法

    疾病定義

    流行病學

    2018年最新統計資料表明,全球範圍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五位,其死亡率居第三位。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東亞地區是全球胃癌的“重災區”,其中尤以中國發病率最高。2019年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資料表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疾病型別

    根據胃癌的病理型別分類

    腺癌、印戒細胞癌、腺鱗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細胞癌等。

    根據胃癌發生部位分類

    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和胃食管結合部癌。

    根據病灶侵襲深度分類

    早期胃癌和區域性進展期胃癌。病灶侵襲深度達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胃癌,不論有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均為早期胃癌;侵犯深度達肌層或肌層以上的胃癌,稱為區域性進展期胃癌。

    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該分期標準是國際抗癌聯盟和美國癌症聯合會於2016年共同釋出的胃癌TNM分期法,分期的依據是原發腫瘤浸潤胃壁的深度(T)、區域淋巴結轉移情況(N)、遠處轉移情況(M),並根據TNM的不同組合可將胃癌分為Ⅰ、Ⅱ、Ⅲ、Ⅳ四種臨床分期。TNM分期對胃癌治療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義。

    原發腫瘤(T)

    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T0:無原發腫瘤的證據。

    Tis:原位癌,上皮內腫瘤,未侵及固有層,高度不典型增生。

    T1:腫瘤侵犯固有層,黏膜肌層或黏膜下層。

    T1a:腫瘤侵犯固有層或黏膜肌層。

    T1b:腫瘤侵犯黏膜下層。

    T2:腫瘤侵犯固有肌層。

    T3:腫瘤穿透漿膜下結締組織,而尚未侵犯髒層腹膜或鄰近結構。(胃的鄰近結構包括脾、橫結腸、肝臟、膈肌、胰腺、腹壁、腎上腺、腎臟、小腸以及後腹膜。注意:經胃壁內擴充套件至十二指腸或食管的腫瘤不考慮為侵犯鄰近結構,而是應用任何這些部位的最大浸潤深度進行分期。)

    T4:腫瘤侵犯漿膜(髒層腹膜)或鄰近結構。

    T4a:腫瘤侵犯漿膜(髒層腹膜)。

    T4b:腫瘤侵犯鄰近結構。

    區域淋巴結(N)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估。

    N0:區域淋巴結無轉移。

    N1:1~2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2:3~6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7 個或 7 個以上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a:7~15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b:16 個或 16 個以上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遠處轉移(M)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胃癌的臨床分期

    綜合上面的綜合評估,TNM三者之和數值越大,分期越晚,預後越差。

    原發腫瘤(T)

    區域淋巴結(N)

    遠處轉移(M)

    胃癌的發生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遺傳因素、環境和飲食因素等。

    基本病因

    已有的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病變,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健康飲食和不良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向胃癌轉變。

    誘發因素

    感染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學特點,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被認定為Ⅰ類致癌原。

    環境和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醃菜、醃製煙燻食品、黴變食品,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均可增加胃癌風險。此外,火山岩地帶、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鹽過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或化學汙染可直接或間接增加胃癌風險。

    遺傳因素

    10%的胃癌患者有遺傳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2~3倍。

    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無症狀,少數患者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等輕微不適,不容易引起重視。

    進展期胃癌可出現上腹痛、體重下降等不適,晚期患者還會出現貧血、厭食、消瘦等症狀。

    病程的終末期,患者會表現為嚴重消瘦,如皮包骨頭一樣,稱之為惡性質狀態或惡病質。

    典型症狀

    前兆

    一般無明顯先兆,但存在癌前病變(如胃潰瘍)的患者,可表現為癌前病變的症狀,如燒心、消化不良,甚至上腹痛等。

    早期症狀

    80%的早期胃癌患者無症狀,部分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上腹痛等輕微不適,常被認為普通胃炎而被忽視。

    中期症狀

    中期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上腹痛,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貧血、厭食、上腹部觸及腫塊等。胃癌的疼痛常無明顯規律,與進食無關,主要位於左上腹,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潰瘍表現為進食痛。

    晚期症狀

    晚期主要症狀依然是上腹疼痛,不過疼痛程度加劇,並可出現嘔血、黑便、惡病質等。少量出血,表現為黑便,如果出血量較大可表現嘔吐鮮血。大多數晚期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

    伴隨症狀

    如果癌腫是長在胃的入口處(賁門),患者可伴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如果癌腫長在胃的出口位置(幽門)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症狀。胃癌轉移到肝臟,轉移灶較大時可引起右上腹脹痛;如果癌症轉移到腹膜,則表現腹水。

    胃部的癌症,一般起源於胃黏膜細胞

    最主要症狀即腹痛,但早期常無症狀

    最常發生於40~70歲人群,男性居多

    手術治療是胃癌最重要的治療方法

    疾病定義

    流行病學

    2018年最新統計資料表明,全球範圍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五位,其死亡率居第三位。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東亞地區是全球胃癌的“重災區”,其中尤以中國發病率最高。2019年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資料表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疾病型別

    根據胃癌的病理型別分類

    腺癌、印戒細胞癌、腺鱗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細胞癌等。

    根據胃癌發生部位分類

    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和胃食管結合部癌。

    根據病灶侵襲深度分類

    早期胃癌和區域性進展期胃癌。病灶侵襲深度達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胃癌,不論有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均為早期胃癌;侵犯深度達肌層或肌層以上的胃癌,稱為區域性進展期胃癌。

    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該分期標準是國際抗癌聯盟和美國癌症聯合會於2016年共同釋出的胃癌TNM分期法,分期的依據是原發腫瘤浸潤胃壁的深度(T)、區域淋巴結轉移情況(N)、遠處轉移情況(M),並根據TNM的不同組合可將胃癌分為Ⅰ、Ⅱ、Ⅲ、Ⅳ四種臨床分期。TNM分期對胃癌治療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義。

    原發腫瘤(T)

    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T0:無原發腫瘤的證據。

    Tis:原位癌,上皮內腫瘤,未侵及固有層,高度不典型增生。

    T1:腫瘤侵犯固有層,黏膜肌層或黏膜下層。

    T1a:腫瘤侵犯固有層或黏膜肌層。

    T1b:腫瘤侵犯黏膜下層。

    T2:腫瘤侵犯固有肌層。

    T3:腫瘤穿透漿膜下結締組織,而尚未侵犯髒層腹膜或鄰近結構。(胃的鄰近結構包括脾、橫結腸、肝臟、膈肌、胰腺、腹壁、腎上腺、腎臟、小腸以及後腹膜。注意:經胃壁內擴充套件至十二指腸或食管的腫瘤不考慮為侵犯鄰近結構,而是應用任何這些部位的最大浸潤深度進行分期。)

    T4:腫瘤侵犯漿膜(髒層腹膜)或鄰近結構。

    T4a:腫瘤侵犯漿膜(髒層腹膜)。

    T4b:腫瘤侵犯鄰近結構。

    區域淋巴結(N)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估。

    N0:區域淋巴結無轉移。

    N1:1~2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2:3~6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7 個或 7 個以上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a:7~15 個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N3b:16 個或 16 個以上區域淋巴結有轉移。

    遠處轉移(M)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胃癌的臨床分期

    綜合上面的綜合評估,TNM三者之和數值越大,分期越晚,預後越差。

    原發腫瘤(T)

    區域淋巴結(N)

    遠處轉移(M)

    胃癌的發生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遺傳因素、環境和飲食因素等。

    基本病因

    已有的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病變,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健康飲食和不良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向胃癌轉變。

    誘發因素

    感染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學特點,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被認定為Ⅰ類致癌原。

    環境和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醃菜、醃製煙燻食品、黴變食品,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均可增加胃癌風險。此外,火山岩地帶、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鹽過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或化學汙染可直接或間接增加胃癌風險。

    遺傳因素

    10%的胃癌患者有遺傳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2~3倍。

    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無症狀,少數患者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等輕微不適,不容易引起重視。

    進展期胃癌可出現上腹痛、體重下降等不適,晚期患者還會出現貧血、厭食、消瘦等症狀。

    病程的終末期,患者會表現為嚴重消瘦,如皮包骨頭一樣,稱之為惡性質狀態或惡病質。

    典型症狀

    前兆

    一般無明顯先兆,但存在癌前病變(如胃潰瘍)的患者,可表現為癌前病變的症狀,如燒心、消化不良,甚至上腹痛等。

    早期症狀

    80%的早期胃癌患者無症狀,部分可有飽脹不適、消化不良、上腹痛等輕微不適,常被認為普通胃炎而被忽視。

    中期症狀

    中期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上腹痛,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貧血、厭食、上腹部觸及腫塊等。胃癌的疼痛常無明顯規律,與進食無關,主要位於左上腹,少部分可因伴有胃潰瘍表現為進食痛。

    晚期症狀

    晚期主要症狀依然是上腹疼痛,不過疼痛程度加劇,並可出現嘔血、黑便、惡病質等。少量出血,表現為黑便,如果出血量較大可表現嘔吐鮮血。大多數晚期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

    伴隨症狀

    如果癌腫是長在胃的入口處(賁門),患者可伴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如果癌腫長在胃的出口位置(幽門)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症狀。胃癌轉移到肝臟,轉移灶較大時可引起右上腹脹痛;如果癌症轉移到腹膜,則表現腹水。

  • 2 # 胃腸病科普

    先說結論:

    “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早期胃癌是沒有症狀的,或者說症狀非常輕微、也非常不典型。

    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不會把一些看似消化不良、胃炎的小毛病,想成胃癌的表現,所以,憑症狀去判斷是否有早期胃癌,基本不可能!

    再說,什麼是早期胃癌?

    胃癌就是起源於胃粘膜上的惡性腫瘤。

    我們的胃壁分為四層:依次為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

    我們說的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細胞僅僅侵犯了粘膜層或粘膜下層,非常容易治癒,不用開刀,在胃鏡下,就可以吧癌變的組織剝離,達到根治的目的;

    一旦就侵入到肌肉層,這裡因為有血管和淋巴管,很容易發生脈管浸潤;這叫進展期;

    一旦穿透最後一層,就有可能造成遠端轉移,這叫中晚期。

    為什麼早期沒有症狀呢?

    早期胃癌對胃粘膜的損傷非常輕微,甚至還沒有胃潰瘍深,所以,對胃功能的影響很小,所以80%以上的早期病人,並沒有任何不適。

    據可靠資料,中國發現的早期胃癌只有10%左右;這些人幾乎全是在無症狀情況下,或者無意中發現的;

    而其餘的85-90%的胃癌患者,都是出現了所謂的“早期訊號”,不得已被動來檢查的!

    結論:胃癌沒有早期訊號

    既然沒有早期訊號,我們如何發現呢?

    很簡單,做兩個檢查:

    第一,儘早地做碳14呼氣試驗,看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有的話,就殺掉它,因為它是胃癌的元兇之一;

    第二,最遲,要在40歲前做第一次胃鏡,然後根據檢查的結果,決定下次複查胃鏡的時間;

    第三,有家族史、高發地區的人們、有不良嗜好的,要提前胃鏡檢查。

  • 3 # 小荷醫典

    女性胃癌早期訊號有哪些?

    女性胃癌早期常無特異性症狀,如上腹痛、上腹部不適、上腹脹、反酸、燒心、噯氣等,甚至沒有症狀。患者多因非特異性症狀行胃鏡檢查時發現病變。

    胃癌是指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胃癌佔胃部惡性腫瘤的95%以上。一般認為患胃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腺瘤、殘胃等,胃癌高發區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複查胃鏡,以發現早期胃癌。

    胃癌的表現沒有性別差異,部分患者會有上腹痛、上腹部不適、上腹脹、反酸、燒心、噯氣等非特異性症狀,需要行胃鏡檢查,以發現早期胃癌。

    本內容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薛豔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放之路老玩家要換電腦了,換個什麼樣的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