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高馬大x小惡魔
-
2 # 邱Q_
都是史家分的,史上劉秀講自己也是“漢”,之的前未加“東”或“後”字。唐非要分也應是從“安史之亂”分,參照西周、東周對國家的控制力。之前中央集權,之後藩鎮或諸侯割踞!
-
3 # 珍視映畫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劉秀的東漢時他自己打下來的,他其實就是一介布衣。
而且王莽弄得國家大亂,可以說他的新朝是被用武力推翻的。而且王莽本人屬於外戚 可是武則天就不太一樣,她是李世民的妃子,後來成了李治的皇后,與李唐皇室關係很近,簡單說她就是李家江山的女主人。她後來雖然自己稱帝了,但是當皇帝只有十餘年,可她控制國家大權達半個世紀。也就是說她執政的大部分時間還是以大唐的名義治理國家的,最後稱帝其實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主要是一個象徵意義,本質上和她稱帝前沒啥區別 而且武則天雖然幾乎殺絕了大唐宗室,但是皇室的直系卻一直都在,後來的李顯,李旦,李隆基都是最正宗的皇室血統。這個就和劉秀不一樣,劉秀那皇室血統可以忽略不計了,他的東漢實際上時一個新的朝代 武則天統治總體上而言還是比較穩定的,制度和唐朝完全一樣,而且太子始終都是李家的人,所以在大臣們和天下人的心理天下還是李家的,只不過現在女主人說了算,暫時改了個名而已 還有,武則天自己最後去了帝號,恢復大唐皇后的身份,而且後世的唐朝皇帝都承認武周統治的合法性,人家李家人自己都承認武則天的統治,後世又何必認為大唐中斷呢 這些都是武則天周朝與王莽新朝的本質不同
-
4 # 萌果主
我覺得區別在於政府與行政系統是否遭到了全面的摧毀和重建。
王莽代漢屬於“和平演變”,中央政府的官員基本上還是那波人,站在地方州郡的角度上來看,朝廷還是那個朝廷,效忠的實體沒有改變,只是國號不同;而劉秀靠自己一城一郡地打下來,征戰中鍛煉出了自己的團隊,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這其中恐怕沒有幾個新莽時期的高階官員。
武周的事情也同理,不管是稱帝改國號,還是後面的政變,僅限於統治集團上層,行政系統得以完整保留,就不會被認為是兩個朝代。
還有個更直接的原因 武則天之前、之後的皇帝都是唐中宗李顯。如果分前後唐,那李顯豈不是同時成為了前唐亡國之君、後唐開國皇帝?
-
5 # 緘默的小丑
可能是因為,後漢開創者劉秀其實不是西漢繼承人,雖然是一個宗室,實際上算是另立一朝,而唐不一樣,李顯李隆基本就具有繼承權,雖然經歷武周,但是皇權仍然是在這一系血脈中傳承。
-
6 # 七七182632388
武周前後,皇帝的傳位邏輯沒變,還是那家人,政府系統也仍然是這波人,而王莽前後,皇帝的傳遞邏輯變了,劉秀可以說從平民打成了皇帝,政府系統主體換了人。區別很明顯啊,怎麼會有人覺得像。可以說東漢和西漢完全是兩個朝代,只是劉秀沿用了漢這個國號
-
7 # 讀史聞天下
大家肯定有疑問?為什麼有些朝代叫東晉西晉,南宋北宋,前唐後唐,這些國號好聽嗎?
武瞾稱帝可以說是異姓稱帝,在這段時期天下不是李家的天下,國號也發生改變,武瞾奪權和王莽奪權的性質是一樣的,如果武瞾統治時期被稱為唐朝時期,那麼王莽是否應該算漢?
先看史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實為“周”,為了區別周朝,故稱“武周”。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獲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前後正式掌權二十三年。武曌是該朝代唯一的皇帝。因此,歷史學上是以“武周”來稱呼他的朝代,並沒有完全與唐朝混同。
武曌是之前唐朝兩代皇帝的女人,李治的皇后,又是後來倆皇帝的媽,這關係不是王莽一個外戚能比的。王莽當了皇帝,繼承人血緣上和劉家沒半毛錢關係。武曌當了皇帝,即便最後沒發生神龍政變而是由她本人和平過渡完成權力交接,接過權杖的也不會讓她武姓的孃家人而是她自己的兒子。武曌是以李唐兒媳的身份奪權,並且所用的體制大多延續了唐朝“貞觀盛世”的體制,史稱“貞觀遺風”。儘管其想用“周曆”取代唐朝曆法等多種變革措施,但終究沒有脫離原本的政治體制。最重要一點,武則天晚年被宰相張柬之挾太子李顯發動“神龍政變”逼其退位。武則天臨終前表示“去帝號,稱則天大顯皇后”(一代女皇不叫武則天 也不叫武曌更不叫武媚娘),等於自行否定了武周存在的客觀獨立性,認為自己仍是代李唐執政。所以,之後的歷史才沒有像王莽的新朝與漢朝的關係那樣將武周完全獨立於唐朝之外。
至於有一種說法是區別在於政府與行政系統是否遭到了全面的摧毀和重建。王莽代漢屬於“和平演變”,中央政府的官員基本上還是那波人,站在地方州郡的角度上來看,朝廷還是那個朝廷,效忠的實體沒有改變,只是國號不同;而劉秀靠自己一城一郡地打下來,征戰中鍛煉出了自己的團隊,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這其中恐怕沒有幾個新莽時期的高階官員。武周的事情也同理,不管是稱帝改國號,還是後面的政變,僅限於統治集團上層,行政系統得以完整保留,就不會被認為是兩個朝代。但是這樣的說法顯然無法解釋蕭齊與蕭梁仍然是兩朝?也無法解釋明朝靖難之役如何解釋燕賊朱棣篡位後,行政班底改變,而且帝系由朱標系改為燕王系。
另外把一個王朝分為兩截,以都城位置為標誌說法並不準確,雖然有西周東周,西漢東漢等例子。但是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北京,也沒人把明朝之前成為“南明”,後面的稱之位“北明”。所以一個王朝是否分為兩截,要看是否有本質上的變更。一般來講,前一段的末端會有較大的動亂,使得前一階段的政府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後一段的開創者則是重新再造。比如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攻殺,鎬京被攻破摧毀,繼位的周平王東遷洛邑,重建了周王朝,因此有了西周和東周的區分。比如,東漢滅亡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雖然自稱繼承了東漢,也是在區域性地區(巴蜀)延續了漢朝,因此也和東漢分離開來被稱之為蜀漢。
這樣來看,西周末年王莽篡位,舊有的西漢王朝發生了大規模的動亂,赤眉綠林等起義軍橫行,原有的政權被徹底打破,劉秀重新再造了漢朝。雖然都是漢朝,但是後世仍然將兩者區分為西漢和東漢。比如范曄在編撰東漢史書的時候就取名叫《後漢書》,而其引用的東晉時期的一本史書叫《後漢紀》,因此在晉代就已經將西漢和東漢區分開來稱前漢和後漢了。
但是前後漢的說法要看語境,一般我們說後漢都是指的五代十國的後漢,而只在稱西漢為前漢的時候才稱東漢為後漢,為了避免混淆,現在很少使用。
歷史上避免麻煩所以就把她這個“周朝”和唐朝合併在一起了,把武曌風風火火建立的“周”也算是沒有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武周算一個朝代,並且把李唐隔成了兩個朝代,那李顯李旦兄弟倆就碉堡了:不僅是少有的梅開二度的皇帝,更是僅有的梅開二朝的皇帝,還都在第三個朝代裡面做過“太子”,這樣的“六味帝王丸”中國歷史上就這麼一對……乾陵也碉堡了:不僅埋著倆皇帝,還埋著兩朝皇帝……武曌也想過立武三思為太子,結果被人勸:立了他,以後太廟就沒你的位子了。武曌腦子立馬就轉過這個彎了:有TM侄子當了皇帝讓姑媽進宗廟的嗎?所以基本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所以武周名為周,實為唐。古代的女性就這樣,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夫家。她是中國帝王裡唯一一個立一個無字碑的,或許她希望自己的功過由後人評價吧。
所以大部分史學家將武周和唐朝仍算作一個王朝,武曌雖篡位改國號為周,但她是唐皇后,政治上還是沿襲了唐朝的一些做法,這個“周朝”只有她一位皇帝,最關鍵的原因是武曌去世的時候廢除了自己的國號,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又恢復了李氏唐朝的統治,並沒有傳給她的武氏。
王莽和楊堅“篡位”一個性質,而武曌“篡位”雖改朝換代,最終傳位兒子李顯,兒子並沒有改姓武,還政於李家,最重要的是武曌在遺詔中也對自己的歷史進行了先行的“清算”,放棄了帝位,要求以大唐皇后的身份與李治合葬乾陵,進入李家宗廟,拋棄了大周的旗幟,否定了大周的地位,這是對兒子復辟大唐的承認。雖然李顯是透過政變上位的,但是之前皇太子的地位是武曌親自確立的,本質上是和平演變,而不是劇烈的動亂,政府也沒有毀滅性打擊,後繼者也不是再造。神龍政變是當時的宰相等趁著皇帝武則天重病,擁立太子李顯提前登基。而李顯登基後改變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雖然是改弦易張,但是並沒有一個打破再造的過程。同時,李顯上位的時候武曌已經82歲了,滿朝文武也都支援李顯提前登基,因此李顯並不需要透過清算自己的母親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李顯是李治與武曌的親兒子,因此帝系並沒有發生轉移,透過復辟李顯本質上皇位繼承自父親李治,因此唐朝的延續性並未中斷。武周只算是唐朝的一個小插曲,唐朝並不算兩截。因此與其曾祖、祖父、父親的唐朝不予割裂,統一仍然稱之為唐朝。
而王莽和劉秀則完全不同。王莽和劉秀之間並無親密關係,相反兩者是不同陣營的仇敵。劉秀上位後對王莽進行了大清算。另外劉秀是漢高帝劉邦九世孫,西漢景帝子長沙王劉發之子舂陵節侯劉買的玄孫,和西漢後來的皇帝關係極為疏遠,根本不是一個譜系了。因此劉秀也是草莽起家,打下來的天下,而不是繼承而來。重建的東漢在典章制度,都城等方面與西漢都有了很多不同,因此被後世視為兩個政權。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已經區分前漢和後漢了。
總結:最關鍵的是武曌是李家的媳婦,算是李家人,最後去世前自廢國號,且還政李氏,傳位給了兒子李旦,還是李家,以皇后禮下葬,雖然改過國號,武周就是唐朝的小插曲,就這麼簡單。
第一、高宗在世時就已經是武則天執政了,也算是唐的一分子,政策上也延續了唐的政策;
第二、武則天始終沒有同意把位子傳給武姓後人;
第三、武則天在世時就已經恢復唐的國號;
第四、讓位給李顯的武則天去帝號,稱自己是則天皇后,死後,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乾陵,進入李家宗廟;
-
8 # 路衛兵
如果用打麻將比喻的話,王莽屬於“截胡”,之後碼牌重來;武則天是“開槓”卻沒“槓上開花”,牌局仍在繼續。
王莽的身份是外戚,也就是外人,建“新”標誌著漢朝的落幕。劉秀作為皇室遠親,充其量是個“祖上也闊過”的劉姓百姓,本沒有任何機會當皇帝,結果王莽插一槓子就有了機會。他定國號為“漢”是為了抱漢朝大腿,因為認證為皇親的“大V”才好吸粉,但本質上屬於另起爐灶。也就是說,王莽前後加上王莽是三個不同的朝代,所以“兩漢”也就有了東、西或前、後之別。
武則天稱帝前的身份是太后,再早是高宗皇后,更早是太宗才人,總之都是老李家的媳婦。媳婦說了算屬於老李家內部出了狀況,並沒有外人攪和。況且武則天過完皇帝癮又把龍椅交還了李家,繼位的仍然是在她之前當過皇帝的兒子李顯,等於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換句話說,武則天建“周”更像一個插曲,並不影響唐朝的主旋律,所以沒必要分前、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東漢西漢,一個在洛陽一個在長安,南宋北宋,一個在臨安一個在開封!不用我說你也知道為什麼唐朝還是唐朝,漢朝卻要分東漢西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