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阿甘哥
-
2 # 張sir電影
1993年,有一部引人注目的電影,在北美上映。
這雖是一部家庭倫理片,卻能在北美600多家影院上映,收穫了3290萬美元的可觀票房。
片中的演職員,95%都是華人,來頭都不小:俞飛鴻、鄔君梅、盧燕、奚美娟、溫明娜…
時隔26年,這樣的電影,放在今天,依然彌足珍貴:《喜福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舊金山。
每個月,在舊金山的華人住宅區裡,都會有一次聚會。
聚會由幾個中國太太發起。幾十年前,這四位中國太太與家人一起移民,在美國落地生根。
太太們給這個華人組織,取了一個吉祥又貴氣的名字:喜福會。
太太們總說:喜福會,是我們獲得安寧的地方。
精美,是喜福會“發起人”的女兒,移民二代,她一直都不懂,媽媽和這些阿姨們,為什麼需要忘記過去?
直到四個月前,精美的媽媽病逝,精美代替媽媽,成了幾位阿姨的牌友。
牌桌上,幾位太太混雜著中英文閒談,一點點拼湊出她們各自的人生軌跡...
精美這才發現,原來,幾代中國女性漂亮的臉龐下,藏著許多心酸、痛苦、驕傲…
壹 | 林多
上世紀二十年代,北方某小鎮。
這天,四歲的林多放完風箏回家,聽到媽媽和媒婆向她招手:快過來,見過你婆婆!
小小的林多,已經懵懂地知道,媽媽已經把自己,賣給了富紳家。
那年頭,儘管在許多大城市,人們已經自由戀愛,但在這個落後的小鎮,婚姻,依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從被指婚那天起,媽媽就對林多說:飯要少吃,脾氣要小,幹活要利索,嫁到別人家,才不會被說閒話…
林多回憶:媽媽這樣說,並不是因為她不愛我,她只是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再心存奢望。
15歲時,林多嫁進了黃家。
出嫁前一晚,母親給她梳妝。她看著鏡子裡的女兒,囑咐說:答應媽媽,遇到任何事,都要把日子過好…
新郎是個比她小一歲的熊孩子,嫁過來第一天,新郎就喜歡拿蜥蜴瓢蟲嚇唬她,還把林多趕下床睡…
不知道是新郎性無能,還是小孩心性,圓房過了一年多,夫妻倆仍然只是名義上的夫妻。
婆婆給了林多幾耳光:你個不下蛋的母雞!浪費我兒子的種!從今天開始,你不許出門,直到懷上孩子為止!
被禁足的林多,痛苦萬分…她忽然記起母親的話:遇到事兒,要靠自己。
一個大膽的計謀,突然從心底裡冒了出來…
貳 | 鶯鶯
林多在黃家受苦的日子裡,遠在無錫的大戶人家,16歲的鶯鶯,待字閨中。
那一年,鶯鶯認識了一位富家公子。
他是久經情場的浪蕩子,她是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眉來眼去,互生情愫,結成夫妻,生下了個大胖小子。
然而,孩子還沒滿月,丈夫就花天酒地、到處留情…
鶯鶯被折磨得心神不寧,可是從小的教育告訴她,遇人不淑,最好的方法,就是忍氣吞聲…
可她忍來的,卻是丈夫帶妓女回家,夜夜淫樂…
渣男指著鶯鶯辱罵:看看你,一臉賤相,讓我噁心!
心如死灰的鶯鶯,從此不再梳妝打扮,整天披頭散髮,心神恍惚…
一天,心不在焉的她,不慎將兒子淹死在浴盆…
叄 | 蘿絲
蘿絲,是華裔移民二代。
大學快畢業時,她遇到了後來的丈夫:泰德。
泰德是富二代,家裡有酒莊和酒店,還是校草,而蘿絲,只是個平民華裔。
她問他:我沒有漂亮的臉蛋、魔鬼的身材、沒有顯赫的家世,你到底喜歡我什麼?
泰德笑著說:喜歡你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學識。
婚後,蘿絲從獨立的知識女性,轉型成圍著丈夫轉的家庭主婦。為了成為賢妻良母,她甚至主動放棄了碩士進修…
蘿絲很糾結: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那個小三,是不是很漂亮?
這時,母親提醒她:你讀過書,你有頭腦,你會思考,你的價值,遠高於在家裡陪老公…
這部《喜福會》1993年在美國上映,豆瓣得分8.4。電影根據華裔作家譚恩美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被翻譯成25種語言,屢獲大獎。
導演王穎,憑藉此片,打入了好萊塢。
必須一提的是,電影裡的華裔演員,尤其是飾演太太們的周采芹、盧燕、俞飛鴻,顏值驚豔…
在當時的美國,這部電影是破天荒的創舉:此前,好萊塢是西方人的天下,華人面孔,要麼是跑龍套的,要麼是大反派…
電影的開頭,是媽媽給小孩的故事:
多年前在上海,一個老婦人買下一隻天鵝。她抱著天鵝,飄洋過海,滿懷期盼地來到美國…
她說:在美國,我有個像我的女兒,在那兒,她無需仰仗丈夫鼻息度日;沒人會看低她,因為她將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我要她成為一隻美麗天鵝。
但當她抵達美國,移民官奪走她的鵝,婦人驚惶地揮舞手臂,只留得一片羽毛作紀念。
很久以後的現在,這婦人想給她女兒這羽毛,並告訴她,這羽毛雖不值錢,但它遠從千里而來,承載著我的一片心。
電影中,動盪年代的四個女人,就和這個婦人一樣,從不堪的境遇中掙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洋彼岸求生,只為了她們的孩子,能夠一世安穩…
然而,美國長大的女兒們不明白,這片羽毛,對母親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這些第一代移民和她們女兒的相處中,我們可以看到,華人非常熟悉,無比糾結的親子關係。
比如,好不容易過上安穩生活的母親,一心要把女兒培養成材,她要求女兒乖乖聽話、練習鋼琴…
女兒被逼急了,放狠話:我希望你不是我媽,我想去死!
結果,女兒彈琴不行,學習不行,工作也不上不下…
女兒很沮喪:我就是母親要強的人生中,最大的失意。
比如,受盡了苦難,嚮往出人頭地的母親,總在熟人面前炫耀女兒的聰明才智:冠軍只有一個,每次都是我女兒,我陪她去拿獎都拿到手軟咧!
次數多了,女兒生氣了:既然你那麼喜歡吹噓,為什麼你小時候不學好?要來沾我的光?
看到女兒在婚姻中唯唯諾諾、逆來順受,恨鐵不成鋼的母親,又生氣又心疼。
這個大家閨秀,第一次說了髒話:不要害怕沒人愛你,去告訴他,如果沒有尊重,就給老孃滾蛋!
搞不清是母親不講理,還是女兒太倔強,只要是母女,似乎就會有嫌隙…
但所有深愛女兒的母親,都無一例外的期盼,女兒不再承受自己曾經受過的苦。
正如片中一位母親所說:沒有人比我,更想你過得好。
第一代移民生於亂世,受過的苦,各不相同…
有人在戰火紛飛中,帶著孩子逃難,結果痛失至親骨肉;
有人飽受虐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逃離愚昧落後的封建家庭;
有人為了忘卻不堪的過去,遠離故土,卻發現,纏繞一生的夢魘,始終揮之不去…
難怪有人說:這簡直就是一部中國女性苦逼史。
她們曾對命運逆來順受、言聽計從…
她們曾經被家族唾棄、沒有機會讀書、任父母宗親擺佈…
她們經歷過無盡的絕望,奮起抗爭,最終看見自己的價值,不止柴米油鹽、灶臺鍋邊。
她們經過兩三代的努力,才發現,那個女人只能依靠男人,沒有男人就活不下去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百年之後的人們,很難想象她們所承受的痛苦,但我們必須明白:公平與正義、尊重與幸福,從來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了,是靠努力爭取,甚至流血犧牲,才獲得的...
也正因為如此,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女性,請珍惜並享受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人格獨立,精神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度過一生。
回覆列表
你要知道,所有的母親,都是這世間最珍貴的一種種族。——席慕容
電影講述的是四個家庭裡母親和女兒的故事。世間母女的關係既是微妙的,又是美妙的。女兒從小就仰望著母親望女成鳳的要求,如高山仰止。女兒一方面氣惱甚至怨恨過母親近乎固執的培養方法,另一方面卻又在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期待著看到母親眼中欣慰的笑意和讚賞。但現實生活中,雙方的不理解卻在彼此中間劃出一道傷痕。此端,彼端,不可抑制地疼痛。直至多年之後,女兒長大,才深刻明白:彼此,是如此的相愛。
我也是母親的女兒。成長,曾無數次怨過母親。小時候不懂事,母親總是高高舉起細細的竹條,毫不留情地甩向我。鞭打聲和我聲嘶力竭的哭喊聲混在一起。那時候總是恨著母親的,把所有的疼痛都一股腦歸結於母親。上中學後,母親不再使用竹條了。我們轉向了“口戰”,動口不動手。厭煩了母親的說教,不耐之意屢屢現於言表,甚至不知好歹地反唇相爭,往往讓母親氣得臉色鐵青。其實心裡是極明白的,母親說的話都很有道理,也是真心為我好,可我就是不想順從地接受,似乎與母親反其道而行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現在想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青春叛逆吧。
而愈來愈長大,似乎也愈來愈明白這成長道路母親一路陪伴的艱辛和苦心。小時的鞭打,是要讓我銘記疼痛才能深刻認知錯誤並進而改之不犯。不厭其煩的說教,是心裡的擔憂和關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似乎發牢騷的總是我,無限放大自己認為的委屈,卻不曾易地處之,不曾知曉母親的疼痛和苦澀。
其實又哪裡不知道母親的愛呢?只是那些細微的瑣事之中的關懷擔憂被我自作聰明地忽略了。驀然回首,才驚覺原來所有的愛都在記憶深處沉澱、積累。無數個週末下午趕著時間為我煮起香噴噴的飯菜只為讓住校的我在家裡能吃到一頓可口的飯;無數回電話中那個熟悉的聲音一層不變地詢問我的學習和生活,為我歡喜為我憂;無數次為了讓在家的我有個安心學習的環境而刻意放輕的聲音;無數個夜晚燈下為我補衣的略微駝彎的背影,這種安靜的家務活在夜晚的靜謐中越發顯得高貴……所有的事情,母親習慣了在看不見的角落裡安靜地看著,默默地關懷。
當我終於長大,也同時心酸地發現,母親已不再是幼年時我只能抬頭仰望的存在,我不得不承認,母親老了,歲月帶來了我的青春年華,一個迴旋,就帶走了母親的鬢上青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還有研究生,從村裡到鎮裡到市裡再到省外,我一步一步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母親就這樣一直看著我飛,眼裡是欣慰和笑意。但我明白她的不知所措和小心翼翼,一輩子在鄉下,一輩子與土地為伍文化水平不高的母親,總是擔心跟不上我的成長。其實這有什麼呢?就像那風箏,飛得再高再遠,始終要有一根細細的線牽著,線的這一頭,叫母親。藍天之上,女兒是母親放飛的五彩的夢。藍天之下,母親始終是女兒一回頭就能找到的依靠。
母親是什麼?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所有的女兒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