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邨村通

    鬥彩和青花五彩是中國彩瓷門類中的二個彩瓷品種。他們二者的區別非常明瞭簡單。收藏界的行家一般會從如下二個方面專業的區分:

    一. 創燒時間

    1. 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器燒造出來以後,為追求更加多彩生動的瓷器畫面,景德鎮工匠們在明代朱瞻基宣德時期(1425-1435年)創燒出了青花五彩

    明《大明宣德年制》青花五彩龍鳳呈祥+鴛鴦蓮池 獸輔缽

    2. 宣德青花五彩的出現啟迪了後面的工匠們更多的創作靈感,明代朱見深成化時期(1464-1487年)創燒出了(青花)“鬥彩”。

    這二者的創燒時間前後相差40年。

    二. 青花顏色發揮的作用不同。

    1. 青花五彩

    釉下青花(高溫彩)作為一種顏色(一般作為藍色)和釉上彩(低溫彩)相結合燒製的混合彩瓷器品種。

    明萬曆青花五彩龍鳳盤(直徑17.5CM)2019年北京保利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95.5萬元

    青花五彩是先用青花鈷料把圖案中的藍色部分在泥坯上描繪出來,施釉高溫燒成瓷,先把青花圖案呈現出來。用低溫五彩彩料在瓷上再描繪圖案中的其它色彩圖案部分,再次入窯(低溫)燒造後圖案畫面完整呈現出來。如果沒有或者去掉這種青花顏色,是不能構成一幅完整圖案畫面的。其中的釉下青花只是構成彩色畫面的一種色彩而已,與紅、黃、綠等彩色處於同樣地位。

    清康熙 青花五彩月季花神杯(直徑6.6CM) 2013年北京匡時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07萬元

    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青花五彩瓷器創燒於明代宣德時期,盛行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清康熙、雍正、乾隆均有此類藝術佳作。

    2. 鬥彩(也叫青花鬥彩)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直徑8.2cm)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成交價HKD28124萬(大名鼎鼎的成化雞缸杯)

    先用青花鈷料把圖案的外輪廓和骨架在泥坯上勾勒出來,施釉高溫燒成瓷,圖案輪廓骨架完整呈現出來,可以單獨構成一幅畫面,只是沒有彩色點綴。然後用低溫五彩彩料在青花輪廓內進行填充點綴,再入窯(低溫)燒造,圖案完整呈現,而且色彩斑斕,爭相鬥妍。如果圖案沒有或者去掉這種青花輪廓骨架,填充上去的各種彩料顏色還能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只是沒有輪廓邊線和骨架,反而類似於書畫中的“沒骨法”畫面。

    清雍正鬥彩八仙圖撇口盌(直徑10.6cm)2010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成交價港幣1041萬元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鬥彩花卉紋盌

    鬥彩創燒併成名於明代成化,並一直被後世最棒和仿製,延續至今。清朝,特別是清三代燒造出了不少鬥彩佳作。

  • 2 # oldgeng5293465

    鬥彩和五彩有什麼區別?先來聽我說明什麼是鬥彩,什麼是五彩?然後你就明白了它們之間的區別。

    鬥彩,又稱逗彩。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即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施釉高溫燒成。然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依據顏色所需,填入不同的色彩,填補青花圖案預留下的輪轂線內空白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烘烤而成。因為鬥彩,有釉下彩和釉上彩爭奇鬥美之態勢,故稱“鬥彩”。最著名的鬥彩有成化鬥彩雞缸杯,成化鬥彩人物杯,成化鬥彩花蝶紋杯。

    五彩可分為“青花五彩瓷”和“五彩”瓷。青花五彩主要指以紅,黃,綠,紫和青花等五種主要色彩為主,而工藝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五彩瓷,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陶瓷。青花五彩的特徵,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 配以一定的釉下青花再以豐富的釉上彩,來裝飾圖案具有玉質般感覺的瓷器。青花五彩至宣德創燒以來,一直延續到清代,歷經200多年,燒造了許多精美佳作。明嘉靖萬曆年代是青花五彩發展最鼎盛的時期。

    鬥彩和五彩的區別,其實主要是鬥彩和青花五彩的區別。區別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鬥彩是採用青花料勾勒紋樣的龍骨線,上釉燒成後,再在輪廓線內填釉上其他彩。青花在鬥彩中所佔位置很重要。而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列或很少勾列,青花只作為一種顏料來點綴圖案。但此青花是在釉下繪製。而五彩,是在已燒成的白瓷白釉上,以低溫色料,描繪圖案紋樣,然後經二次入窯燒成,主要特點是絢麗的色彩。五彩用色不一定用青花。五彩的顏色都在釉上。五彩主要使用紅,黃,綠,紫,翠。清康熙年間,又加入了藍色與黑色。由於顏色特別豔麗,所以又叫“硬彩”。清《南窯筆記》雲:“彩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黃色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石末如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這些顏料是含有鐵鈷銅錳銻等礦物元素為著色劑的低溫色料。五彩是以濃重豔麗的紅彩為主,將這些顏色巧妙搭配在一起,在釉上構圖作畫,然後低溫燒成(溫度在700/800度)。構成濃豔明麗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五彩瓷器也是在明嘉靖萬曆年間達到鼎盛。釉上五彩不一定非要青花顏色。

    所以說白了,鬥彩與五彩的區別,就是釉下還是釉上,輪廓還是不輪廓,有青花還是沒青花的區別。

  • 3 # 文藏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2.81億港元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前幾年惹人注目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重50克,在1999年曾經上拍過一次,一直到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再次拍賣,從1.6億港幣起拍,經過八口叫價,最終以2.5億港幣落錘,加上佣金,合計2.8124億港幣,1999年的成交價是3000萬,而2014年是2.8億,如果大家關注新聞都知道,這件東西的買家就是上海的劉益謙先生,這個雞缸杯之前的主人是著名的瑞士收藏機構瑞士的玫茵堂。

    “鬥彩”一詞的淵源

    清康熙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

    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顏色釉瓷,另一類就是彩繪瓷。彩繪瓷簡稱彩瓷,主要有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琺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裡紅屬於釉下彩,粉彩、琺琅彩屬於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純釉上五彩,還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結合的五彩,後者我們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鬥彩也是屬於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工藝,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麼區別呢?由於它們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結合,如何給鬥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把它跟青花五彩區別開來,這就成了我們研究鬥彩瓷器的一個前提,否則沒法進行繼續研究。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已經為世人所公認,但是鬥彩這個名稱不見於明代文獻記載,人們翻遍明代文獻找不到“鬥彩”這個詞,一些記錄瓷器的書都把鬥彩稱作五彩,或者叫青花間裝五色,比如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六)曰:“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

    鬥彩纏枝蓮託八寶紋天字蓋罐 1987年景德鎮市珠山成化地層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明代晚期的文人對於明晚期以前的瓷器的評價,最開始的時候是認為宣德瓷器的是最好的,但後來又認為成化時期的瓷器超過宣德時期的瓷器,所以又把成化瓷器奉為第一,他們對於瓷器的評價和認識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宮廷檔案中仍無“鬥彩”之稱謂,檔案中涉及成化鬥彩時使用的是“成窯五彩”一詞,比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當中記載:雍正七年五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四月十六日太監劉希文、王太平交來成窯五彩磁罐一件,無蓋。

    考察一下鬥彩這個名稱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最早見於大約成書於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這本書,書中“彩色”條曰:“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材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

    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

    明代景德鎮燒造的彩瓷品種繁多,《南窯筆記》的作者按照彩繪工藝從中劃分出鬥彩、填彩和五彩三種,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屬於難能可貴,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彩瓷奠定了基礎,然而今天看來《南窯筆記》作者的劃分缺乏嚴密性,主要表現在《南窯筆記》對鬥彩的解釋是“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從工藝上看,這個過程的實現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坯體上畫花鳥半體或區域性,其餘部分用青料雙鉤輪廓線,上釉燒成以後再按青花輪廓線來填彩,湊成圖案全體,實際上成化鬥彩瓷器使用的就是這種工藝。另一種也是先於坯體上用青花料畫花鳥半體區域性,但是不用青料雙鉤輪廓線,經施釉燒成後,再於釉上以沒骨畫法或鉤線填彩畫法湊成圖案全體。嘉靖、隆慶、萬曆時期的青花五彩瓷器使用的就是此種工藝技法。

    清雍正 鬥彩團菊紋碗 中國嘉德

    由於上述兩種彩繪的工藝技法不同,由此造成所裝飾瓷器的視覺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樣。對於第一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在畫面中起主導或骨架的作用,諸多釉上彩色附麗於釉下青花,遂使整個畫面呈現鮮麗清雅之美感。而對於第二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只是被用作畫面中的一種顏色,同時為擬裝飾的圖案定好位置,因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的作用處於同等地位,致使釉下青花對整個畫面所呈現的繽紛華麗的藝術效果影響不大。

    清順治 青花五彩人物詩文筒瓶 成交價:28.75萬元

    今天絕大多數古陶瓷研究者都同意把第一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鬥彩,而對以第二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青花五彩,按照上述說法,《南窯筆記》中所說的填彩應該歸到鬥彩的範圍內,而《南窯筆記》所說的五彩的概念應該進一步擴大,其中包括純釉上五彩與青花五彩兩種,從實物資料看,“雙鉤填彩”是鬥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藝技法,根據所繪的物象不用,再輔以“點彩”、“染彩”、“覆彩”等技法。實際上,只用“雙鉤填彩”一種技法的鬥彩瓷器很少見,大多數鬥彩瓷器則是在雙鉤填彩的基礎上諸法並用。

    清乾隆 鬥彩團菊紋蓋罐 中國嘉德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為“鬥彩”做出新的定義和詮釋:鬥彩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合、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瓷器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雙鉤圖案輪廓線,或在此基礎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的區域性。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填塗技法,或在此基礎上輔以染、覆、點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從而產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鬥妍的藝術效果。在鬥彩定義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釉下青花雙鉤圖案輪廓線的瓷器才能叫鬥彩。

    鬥彩雞缸杯半成品 1990年景德鎮市珠山成化地層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鬥彩與青花五彩的主要區別是:在鬥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導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經構成了整個圖案的框架,或者說是白描樣稿,鬥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為一種顏色使用,同時為釉上繪畫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 4 # 輕輕江

    我也曾被這個“鬥彩”給糾結了好多年,以上諸君的考證中有一個乾隆年間的典籍說到了一個“湊”字,這就說到點子上了:“鬥彩”就是“湊彩”!具體工藝就不贅述了,上面諸君講的已經很詳細了!

    景德鎮的口音講“湊”為“鬥”。比如:今天下班後我們湊錢去喝酒……這句話聽著就成了“今天下班後我們鬥錢去喝酒!後來這個窯工的“湊彩”工藝

    就被叫成了“鬥彩”,這是我的景德鎮與陶瓷有染的朋友告訴我的。

  • 5 # 小逸說茶器

    五彩,鬥彩皆為硬彩。所謂硬彩就是顏色不猶豫、不曖昧。粉彩與其它彩瓷最大的區別便是釉面髮色變化,產生一種米湯色的朦朧感,色料按照需要由深到淺進行渲染,過渡漸變,得到的效果是圖案紋飾由濃到淡的變化層次感,給人鮮活靈動的真實感。

    五彩,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泛指各種顏色,直接用彩塗上去,屬於硬彩,顏色豐富強烈,幾乎沒有過渡,清亮潔靜。

    鬥彩,是先勾勒好輪廓,再把彩填進去。從感覺上區分,五彩熱烈,鬥彩柔和;從技術上區分,五彩是平塗的,鬥彩是勾勒的。鬥彩最大的特點便是圖案有明顯的輪廓。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 6 # 大億談經濟

    所有歷史檔案裡明代沒有鬥彩這個稱謂,明代工匠們也沒想到後人會發明鬥彩這個詞來把明代統稱為五彩瓷器的類別來細分成為兩個類別。

    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的區別,很多學者都已經陳述,我做了以下總結:最大區別是看主圖,如果主圖90%以上是用青花細線勾勒出的圖案,包括一些填充的青花底色的圖案,這部分也是先深色青花細線勾輪廓,再填的淡青花色,然後釉上彩再部分釉上填色,或全部釉上填色,這都是鬥彩的特點做法。青花五彩的特點是,釉下青花只是繪畫了少部分不完整的主圖案,這部分青花不構成很完整的一副主圖,有些五彩瓷器青花描繪部分只有主圖案的30%左右,大部分是釉上五彩畫出的主圖案,這就是青花五彩瓷器。

    大家可以參閱故宮的正德阿拉伯文鬥彩出戟瓶,主圖是青花勾線畫雲紋,釉上填綠彩,圓圈阿拉伯文是青花勾線,有幾朵紅花單獨繪畫在透明釉上,這幾朵紅花沒有青花勾線,輔助的蕉葉紋和瓶口紋飾為深色青花勾線,淡色青花填色,所以從此件出戟瓶可以得出結論,主圖大部分90%以上圖案都用青花勾線出來的,再有釉上彩填色便是鬥彩器了。這種情況只有明代鬥彩器上有,到了清代的鬥彩器刻意的模仿鬥彩匠氣較重,主圖就是百分百的青花勾線打底了。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特點,明代各朝代和清朝的各朝代都有些小的區別,只要細看主圖就很容易區分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一天飲食包含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