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端午節,就是想到吃粽子,看賽龍舟。其實,我的小時候的印象,只有吃粽子,真的沒見過賽龍舟,好尷尬!好尷尬! 但是,那個時候粽子又有兩個餡的,一個就是純耨米加鹼,一種是肉餡粽子,可是家裡窮,只有純耨米加鹼的那樣的粽子,特別討厭吃,好羨慕那些富人家的肉粽子,有花生、香菇、五花肉,現在想想都流口水!那個時候就是嫉妒羨慕恨! 但是,還是有開心的,就是總有香包包!那種包了很多種香料的小包包,每個小孩都有的! 長大後,才知道有包棗的粽子,但是,一樣不喜歡吃,還是喜歡肉粽子,看來小時候的那個坑一直在腦子裡。 大家說說,小時候喜歡什麼餡的餃子?
12
回覆列表
  • 1 # 浮生三月初030603

    每到端午節,就想到爸爸做的粽子,裡面紅棗,蜜棗,花生,芸豆,煮的軟軟糯糯的,每次爸爸都要煮整整一晚上,一宿起來好多次檢視,早晨,在爸爸呼喚中,在粽子濃濃的清香中醒來,寫到這裡,我眼淚珠子一樣落下來,去年親愛的爸爸走了,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對端午節的期盼。

  • 2 # 馮琳30

    我小時候姥姥包的粽子就是放紅豆,紅棗,花生米。到現在我還是喜歡吃這種餡的粽子,那是童年時的味道我一直難忘。

  • 3 # 長河入夢

    我小時候的粽子是麥豆夾五花肉餡的,麥豆是農村生產隊種的當時感覺很好吃了,現在都是用綠豆瓣夾五花肉做餡比麥豆餡口感好多了。不過兒時的口味很難吃到了,只在記憶中回味了。。。

  • 4 # AUV原色尚

    北京派·甜粽

    以北京粽子為代表的甜粽,個頭較大,多為三角形或四角形。最常見的餡料是蜜棗和紅豆,也有少數以果脯為餡,軟糯微甜的糯米包裹著一片丹心。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

    嘉興派·肉粽

    作為魚米之鄉,嘉興出產的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餡料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等品種。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上等白糯裹著大塊的上好豬後腿肉,煮熟的粽子,糯而不爛,肥而不膩,鮮香適口。肉粽也是鹹粽中的經典之作。

    廣東派·裹蒸粽/梘水粽/鹹肉粽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除常見的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西安派·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是陝西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漢族夏令小吃。吃多了餡多料足的大粽子,可以試試這種清新的蜂蜜涼粽。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不加任何餡料,簡單的糯米加蜂蜜,裹成精巧的菱角,蒸好後依然白瑩如玉。最經典的吃法是放涼後切片,淋上糖桂花或玫瑰露,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

    四川派·辣粽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當然也要吃辣的~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山東派·黃米粽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裡,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貴州派·草木灰粽

    盛產奇香異草的貴州,也特產一種用特殊香草製成的粽子——草木灰粽。雖然看上去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但內含異香。灰色的成分是由一種類似香茅草的植物燒成灰後拌入糯米,不僅讓粽子沾染上獨特清香,對於消化也有促進和改善。

    海南派·煎粽

    海南人吃粽子,也時刻少不了海味,乾貝、蝦米是標配。煎粽與普通粽子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是不用粽葉包裹;二是先蒸熱糯米後入配料調配而煎之,所以不受節令限制,可長年製作與食用。包好餡料的糯米糰子蒸熟後直接切片炸至金黃,口感近似鹹中帶鮮的焦脆餈粑——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香滑可口,耐人尋味。沒想到粽子還能這麼吃吧?

    臺灣派·燒肉粽/八寶粽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乾貝、芋頭、蛤幹、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蘿蔔乾、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後,裹紮蒸熟,香味濃郁。

  • 5 # 飯醉分子閆濤

    在雲南,少數民族基本上沒有吃粽子這回事兒。我老家也算是一個漢族人聚居的地方,雖然不劃龍船,但也會包粽子,但是跟很多地方的豐富多彩不一樣,我小時候所接觸的粽子,裡面完全是白米做成,不放任何調料,也沒有任何內餡,相當於就是一個飯糰。通常除了蒸熟直接吃以外,人們會把這個“飯糰”切成塊狀然後用油炸,就跟廣州煎粽的做法差不多,在這寡淡無味的油炸飯糰塊上面撒上一些糖漿豆麵。

    像這樣的白米粽子,味道雖然跟現在各式鹹粽子甜粽子沒辦法比。但是據說這是比較接近古代粽子的形式。

    據我所知,屈原也是過端午節的,那時的端午節主要祭龍神,一樣劃龍船、包粽子....那麼屈原為何要選擇在這麼特殊的日子投江呢?有人說是因為他老人家愛吃粽子(粽子本來是給龍神吃的,後來為了突出正面報道,就從封建思想變愛國主義教育了)。於是真正有了一個千古之謎:屈原到底愛吃鹹粽子還是甜粽子?還是潮汕人聰明,製作出“雙拼粽”,裡面包含有咸和甜兩個味道。如果問我愛吃鹹粽子還是甜粽子?我會說,愛吃雙拼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張紙怎麼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