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剛哥說教育
-
2 # 人在雲端
家教就是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啟蒙教師和人生教師,這裡的家人不單指父母雙親,而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家族所有成員
-
3 # 西北唐人
我認為的家教是什麼?謝邀請:本人認為家教很重要,一家庭是孩子成長第一愮欄,環境父親母親及長輩言語行為。二母親、父親,由其父親很重要,言傳身教,性格,愛好,修養,及時指教引導,於到問題的外理太度辦法對孩子至關要緊,應持別注義孩子人的教引,這是檢定孩子成才成事的關建。助人為樂,關心他人,講捨得哲學道理,等。謝謝。
-
4 # 題扇橋
我覺得是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也是家族成員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漸形成並言傳下去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及生活習慣。
-
5 # 十點讀書
1949年1月,由上海開往臺灣的中聯客輪“太平輪”於夜間航行,為逃避宵禁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致千人遇難,損失慘重,被稱為“中國的泰塔尼克號”。
這艘輪船的載客名單裡,有一位富商李浩民,噩耗傳到家中時,他的妻子堅持自己的丈夫有可能死裡逃生,立即僱了私人飛機到海上搜索,但夜以繼日的無果尋找後,她終於死心了。
回過頭來,面對失去經濟支柱的生活,她咬牙堅持要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位母親要獨自養大孩子已屬不易,還要將他們都個個培育成才更是難上加難。但她最終把十三個孩子個個都培養成博士,被稱讚為“偉大的母親”。
她是位大家閨秀,出身於江蘇如皋的王家,取名淑貞。
她的一生正如這個名字一般,秉持高貴的品行和家風,影響著她的每一個孩子。
而她成功的教育觀,都源於樸素的十五字家訓。
19歲那年,如皋的王家將女兒淑貞許配給了富商之子李浩民,兩人育有八女五男,丈夫經營糧行,在如皋有一半的土地。
原本出身大家的王淑貞,自然是從閨閣小姐到李家夫人都未曾吃過生活的苦頭,直到“太平輪事件”的發生,讓她獨自擔起一個家撫養子女的重任。
從一位富太太到為了維持生計變成幫傭、下人,但只要能掙到錢,王淑貞便沒日沒夜地工作。
面對這樣天堂到地獄的驟變,有的人只會自怨自艾,隨命運逐流,而有的人卻能找到生活的信念,並堅定地走下去。
莊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不管多狂的風,都不會刮一天,不管多大的雨,都不會永遠不停。
人生中,經常會遭遇狂風的打擊,大雨的侵襲,但是這個時候要相信,不管多大的風都會過去,不管多大的雨都會停下。
在那個年代,王淑貞太清楚,孩子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走上更高的臺階,改變貧困的命運,而苦日子不過是當下,熬過去,總會天亮。
搬到臺灣後,王淑貞一家定居在桃園,當時二子李昌鐸經營農業魚池,不幸魚場發生意外,一名工人掉進魚池溺死了。
有人說,這是工人失足,並非魚場主的責任,但王淑貞還是堅持要賠償對方,最後只好將魚池變賣。
王淑貞的這個決定起初連兒女們都不能理解,明明可以不用負責任,哪怕有一陣子的流言蜚語,至少生計保了下來。但生意如同做人,要賺良心錢,為客戶和給你賣力的人負責任。
正是這番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意識到但凡做事,誠信和責任最為重要。
▲與兒子李昌珏合照
後來,兒子李昌鈺在任職警察後,想離職到國外留學,結果申請報告提交上去後,久久沒有批覆下來,他只好請人把自己引見給警務處處長。
當時,處長見到他問了一句話:“那你出國唸完書之後,還要不要回來?”
李昌鈺心裡明白,長官想聽到的是他說出自願回來的話,但他還是決定誠實以對,就回答道:“如果這裡需要我,那麼我就會回來;如果這裡不需要我,我就不會回來。”
沒曾想處長一聽,便拍案道:“很好!你說的是實話!如果你跟我說,以後無論如何一定回來,那我便知道你在說謊,想要用諂媚阿諛的話來騙我批准公文!”
就這樣,李昌鈺拿到了他的留學申請批准,事隔多年後,他才知道,當時的處長原本是打算將他調到自己的辦公室,擔任副官。
而現在的李昌鈺,被譽為“華人第一神探”,任康乃狄克州的警政廳廳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職位最高的華裔警政人士。
▲李昌珏
李昌鈺待人處事的態度,離不開母親從小讓他耳濡目染的十五字家訓:
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六十二歲那年,王淑貞才決定隨子女到美國定居,學習一門外語並不是簡單的事,何況是對一位傳統的中國母親而言。
但過去再苦的日子都熬了過來,說英語又有什麼難的。
在王淑貞這裡,她總是能把別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當做平凡之事對待,只管認真去做便是了。最終,她透過大使館的英語面試,拿到了申請批准。
她這一生漂洋過海,先是追隨夫君,然後是跟隨子女,但她心裡有一面明鏡,始終記得生養自己的那一方土地。
所以家裡的孩子們從小到大,都和自己母親用江淮官話和如皋方言交流。
孩子需要插上翅膀,儘可能地往更廣闊的天地飛翔,但不論去往多遠,都不能忘掉自己的根。正因如此,在她的孩子們離開故土,在國外發展時,從不因歧視和不平等而感到自卑,相反,他們為自己是華人而驕傲。
正直的民族氣質,是最高貴的家庭教育。
▲與女兒李小楓兒子李昌珏合影
因為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培養了自我認可和內在自信,這是種堅定的信仰,從不因外界的攻擊而被瓦解擺弄。
別人都說社會險惡,尤其人心,它從來不是透過考試成績,來判斷打出多少惡意。相反,一個人爬得多高,所承受的颶風就有多大。
所以,王淑貞在孩子的心裡種了一把尺,教會他們自行丈量本心。
當初,康乃狄克州請李昌鈺出任警政廳廳長,他原本是不同意的。
但他聽了母親說的一句話:“你做什麼事情,不是為了自己,要為未來中國的留學生,打通一條道路。”
後來,李昌鈺成了康州唯一一個歷經七任州長,都沒有換過的警政廳廳長。
本心是有源頭的,懂得飲水思源的人,一定常懷感恩之心。否則,再優秀的孩子,也會因為失掉本心,而成為一個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在王淑貞100歲的時候,兒女們問她,想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
她毫不猶豫地說:“要為家鄉的兒童教育做點貢獻。”
於是,兒女們特地回到家鄉江蘇省如皋縣,用母親的名義捐款,替當地一所學校建立了一座運動場。
《周易》中說,君子以果行育德。
是說一個人可以透過行動、做事來培養高尚的道德。從教育的角度出發,道理亦然。王淑貞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告訴子女們,善良的意義。
她生於光緒二十三年,歷經三個世紀,於2003年3月6日,逝世於美國紐約,享年106歲。如今,她的十三個子女,分別在科研、經商、設計、工程、藝術、金融及科技等各個領域成為出色的專家。
在眾多閃光的人物畫卷裡,王淑貞如一位出身普通的女性,幼時念過女中,而後相夫教子。彷彿也是過了無數傳統中國女人的一生,但偉大在於,她是這其中最成功的母親。
在大時代的洪流中,她緊緊抓著一個念想,如其他父母那般,希望孩子有本事,有出息,而她也真正做到了。
培育一兩個孩子成才或許容易些,但她的十三個兒女,都成為了他們想要成為的人。這其中奧義,與她的教育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她言傳身教的德行。
“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這十五字,是她教育孩子的家訓,更是她做人的本心。
別人說,一位好的母親,影響一家三代。
而一位偉大的母親,影響的遠不止三代。
-
6 # 無問東西肖先生
塗磊老師在節目“婚姻保衛戰”中說起過家教是什麼。塗磊老師說:所為的家教其實就是家風。一種家族成員共同承認的家族文化,他團結著的全部家族成員。這種文化在外表現出來可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和認可,別人會認為你很有家教有涵養和禮貌處世溫和謙虛,與你相處感覺愉悅身心放鬆會向你不自覺的靠近。
如果說家教最成功的人應該說一代文人 梁啟超先生他的子女都是各個領域傑出的人才
梁啟超共有9個兒女,其中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小兒子梁思禮當選院士,分別在建築、考古和航天領域卓有建樹。他的另外6個兒女也皆是才俊,長女梁思順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次女梁思莊是著MISTRA書館學家,三女梁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三子梁思忠畢業於西點軍校,四女梁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四子梁思達是著名經濟學家。 梁氏家族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天下為己任,書寫了“少年強、則國強”的《少年中國說》,鼓勵青少年肩負起建設中國的重任。他投身革命,畢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同時以“愛國主義”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 在梁啟超良好家風的影響下,三個院士兒子皆十分愛國、心懷天下。在祖國還處於戰亂時,他們在畢業後毅然捨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國效力。回國後,他們又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發光發熱,為祖國的崛起奮鬥。 梁啟超 梁思成的一生獻給了中國建築事業。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在苦難動盪的年代,走遍大半個中國,探尋古建築,撰寫系列調查報告、學術論文以及《中國建築史》等專著,樹起了中國建築史的一個里程碑。 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永是現代考古學家,“後崗三疊層”就是他主持發掘的。這個發現確定了黃河中下游三中文化的時代順序,揭開了中國考古史光輝的一頁,轟動了中外學術界。 梁思永一家 梁思禮則肩負著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的歷史使命。他領導並參與了多種型號導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研製中首次採用新技術。由於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貢獻,梁思禮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回覆列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孟郊的一首《遊子吟》,生動地表達了中華民族深厚的家庭情結。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中國社會千千萬萬個家庭都應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以此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
一、優良的家教家風,有利於促進家庭幸福和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隨著當今中國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現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更多的是重視學習成績,看重選擇一個好學校、好老師,在教育投資方面競相攀比,給孩子報各種校外輔導班,但是往往對家庭教育往往重視不夠。如果一個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品德教育不夠,學習成績再好,也無法成為一個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有益的人。
家風就是家庭的風氣,是一種家庭成員共有的學習生活習慣,這習慣像鄉音一樣,銘刻在了人們心裡。家風奢靡懶惰,則一家人都會飽食終日、好逸惡勞;家風勤儉樸素,則一家人都會勤勉工作、厲行節儉。家風一旦形成,就會讓家庭人員相互學習效仿,會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行勝於言”,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告誡孩子要從小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做到自立、自律、自強。在家教家風培養中,父母的以身作則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就需要為人父母者首先重視家教家風,從加強自身修養做起,熱愛家庭、勤於勞動、注重學習、誠信友善,透過具體的家庭活動和共同生活,相互學習,用實際行動去塑造良好的家教家風。像這次中國全民抗疫新冠疫情過程中,社會中就湧現出很多好的事例,包括醫務人員、軍人、社群、公安等等各條戰線的家庭,體現出他們不畏困難、心懷大愛、逆行而上的良好家教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學習的榜樣。
二、優良的家教家風,有利於教育孩子是非分明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家風連著民風社風,對社會風氣的轉變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段時期以來,很多人都會抱怨,當今社會風氣不好,物慾橫流、人情淡漠、趨炎附勢,等等。這其中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失太嚴重了。其實社會風氣也是由每一個家庭和個人來影響的,要想讓我們的社會風氣重新變好起來,其實很簡單,家家都抓好家教,戶戶都建好家風,人人都做好自己就行了。
家風是可以代代傳承的,最好的家風傳承就是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家風不一定是非得給孩子講很多大道理,不一定非要樹立多麼高的目標。家長首先要自己能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孩子跟著學,長大了,讓他們自覺地明白應該怎麼做。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做到是非分明,崇尚真善美,那麼整個社會也會風清氣正,減少假惡醜。
試想,如果一個家庭,家長下班後不是追劇就是玩手機,孩子學習恐怕也很難靜下心來;如果晚飯後一家人閱讀交流、外出鍛鍊健身,孩子也能從小就學會利用課餘時間,做一些更加健康,有意義的事情,長大後就不會孤獨,能文能武。
三、優良的家教家風,有利於促進孩子求學上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注重家國情懷的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孵化和生成了中國的“君子”文化,並使君子人格成為人們追求和嚮往的理想人格。當下,人們呼喚家國情懷、呼喚君子人格,可以說是對當今社會缺失信念夢想和道義擔當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映。人們重新呼喚謙謙君子,呼喚“在外能擋千軍萬馬,在內能孝親持家”的真性情男兒,呼喚“誠實守信、仁心宅厚、忠孝節義、克己復禮、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情懷和人格的迴歸。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追求平安、幸福、團圓,每個家庭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託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有的家庭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孩子追求一個好的前途,教育孩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是到了關鍵的考試、競爭、選拔的時候,卻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託門子,找關係,走捷徑,如此“奮鬥”,或許也能有一個現實的結果,但是這就給孩子一個觀念,萬事不如求人,花錢擺平一切。長此以往,孩子還會去憑藉自己的真本事,去努力奮鬥嗎?
反過來說,如果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不要把社會上一些庸俗關係學、爭求名利、趨炎附勢的做法沾染給孩子,讓他們從小就懂得自立自強自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必須自己努力去爭取,去奮鬥——想長高,變強壯,就去打球運動鍛鍊;想考試得第一名,就努力學習做功課;想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就自己攢錢,節約……
如此,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