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儲存隨筆
-
2 # real基哥
SSD對比機械硬碟,除了速度之外,最大的優勢是體積。一些普通的sata3介面的固態看上去和2.5寸機械硬碟一樣大,其實不然。拆開外殼,你會發現裡面就是一張卡片,構造很像記憶體。外殼只是為了相容,這也方便了老筆記本的升級。很多新筆記本都有固態,甚至是固態+機械。如果不是固態的體積有那麼好的優勢,估計很多筆記本玩家都要配一個外接硬碟。
-
3 # 金大仙人
SSD比機械硬碟優點是速度快,發熱量小,缺點是確是無法改變,最大的缺點就是技術專利就在幾家手裡,尤其是三星,這個就尷尬了。
再就是壽命了,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加長,會慢慢的降速,這就更加尷尬了,所以,雖然SSD是未來,但是這幾個壁壘搞定不了,是不行的
電腦發展的近二十年來,三大件的升級幅度呈數百倍增長,唯獨硬碟發展緩慢。直到SSD的出現獲得眾多讚譽,因其比傳統HDD硬碟的提升明顯,有比較才知道SSD的真正優勢在哪?
大家都知道HDD硬碟是一種機械結構,影響效能的主要是馬達轉速、碟片密度、磁頭數、快取容量等,不過這對SSD來說,都是無需存在的。
HDD效能提升主要靠轉速,7200RPM已成為主流已有十年了,而更高的10000-15000RPM,因高轉速意味著噪音、功耗的增加,對馬達的設計非常苛刻,遲遲不能難成為民用主流。
碟片密度也是提高效能的一個方法,從祖宗級的IBM Winchester(溫氏)硬碟開始一直用的都是磁阻效應,最新的則是從GMR到垂直記錄的PMR變化而已。
HDD的機械架構決定了它不可能有質變,HDD硬碟持續讀寫接近200MB/s,就已經是極限了,何況4KB隨機效能更是慘不忍睹。
SSD的物理組成基本上就是快閃記憶體+主控+快取+PCB+介面,沒有機械部件,資料讀寫都是電子訊號,不存在馬達轉速這樣的瓶頸因素,效能自然就上來了。
在小檔案隨機效能上,SSD的隨機讀取延遲只有零點幾毫秒,而7200RPM的隨機讀取延遲有7毫秒左右,5400RPM硬碟更是高達9毫秒之多,反應在效能上就是隨機讀取能力遠遠不如SSD,這一點在開關機速度上最有體現。
效能上只舉一個隨機效能的例子就可以秒殺HDD硬碟了,此外SSD在其他方面也要比HDD有優勢,但是在容量與價格上SSD是完全處於劣勢的:
1. 體積和重量:SSD完勝
2. 噪音和震動:SSD再次完勝,絕對靜音,而HDD的噪音可高可低,有的足以會讓人抓狂,而且震動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3. 溫度:HDD工作時的最高溫度在四五十度左右,SSD要低,不過這個問題影響不大。
4. 功耗:HDD最大功耗約為5-10W左右,而SSD通常是3W以內,同樣地這個問題影響也不算大,企業級使用者就另算了。
5. 容量:HDD勝出,民用級SSD普遍沒有超過1TB的,而HDD最大已有4TB了。
6. 價格:HDD勝,而且容量越大,HDD優勢越明顯。
隨著SSD價格日趨合理,對效能的提升許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在未來NAND緊缺問題解決後,價格也將很難成為阻礙SSD普及的障礙。開關機速度變快、應用程式秒響應,有了這樣的優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