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教育人
-
2 # 為Gd
我認為最正確的智育觀是沒有量變,就無質變。量變的積累最終形成質變,這是哲學最著名的論點之一。而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同樣適用於教育小孩上。
人的天性有善有惡,區別就在於他們在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是否表現過於蠻橫無理。但這些只是天性,而天性如何形成的?依賴於家族先人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的看法,而他們會形成什麼樣的看法又取決於環境!最終我們會看到,環境才是性格形成的根本因素。遺傳決定天性。環境塑造人性。故而父母在教育小孩時,不必因為天性頑劣而沮喪,也不要因為天性溫順而粗心,畢竟都可能會改變的,而如何呢?不可能是三言兩語就改變的,而是平時日常對小孩的關心和有意去培養小孩的善心,前者可以保證孩子不被過多的負面情緒(比如無人陪伴的失落痛苦和無安全感、無人可訴的無奈與困惑)所困擾。人只要不經歷悲傷過往或者悲傷往事已被化解(也稱心理疏導)那麼他就不會有關於反社會任何念頭甚至不會下意識往反社會那邊去想。教育小孩就像是在一本課本上做修改一樣,每個人天生就具有一本課本,這是他們生存所執行的“指令碼”,每個人的課本都各不相同,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抹去原本頑劣的思想文字,但不可能完全抹去;你最應做的是為他寫入善的思想筆記,寫得多了,他在執行課本上的語句(思考)時就會更多地往善那方面走。
培養孩子的體力和智力也不能急於求成。人是一種多細胞生物,這就決定了人在做某件事時不可能是全體數萬億細胞勞動一模一樣、持續不斷,而是分批、交替進行的。這個理念的意義就在於指導我們如何去鍛鍊身體和大腦!鍛鍊身體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從細胞層面上講,劇烈運動會有一些細胞得不到鍛鍊,而有一些細胞卻是鍛鍊過度,不但沒有量變還會造成不適感。再如鍛鍊大腦,做一類題可能只是鍛鍊到部分腦細胞所以不能偏科;一次思維活動不一定會是所有腦細胞都參與,所以孩子可能不會舉一反三。只有經常思考感悟才會使自己的“常用思維”與“未活化思維”以及“外界思維”有效溝通起來,那樣子才是一個會思考有智慧的人。同時,平時的知識積累不一定能立馬看到成效,到至少它曾作為一種刺激刺激了部分腦細胞,雁過留痕,量積而質變!
-
3 # yi顆大白菜
智育是教育者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物件的智慧水平為目標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透過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發展智力的教育,如何樹立正確的智育觀。
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增強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熱愛科學的精神。正確的智育觀必須遵循
1.尊循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2.直觀性的原則
3.活動性的原則
4.積極性的原則
5.因材施教的原則
6.發展性的原則。
透過樹立正確的智育觀使學生形成事實求是的態度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
回覆列表
社會以教學質量衡量學校,學校工作一切以教學質量為中心,“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智育被如此重視,那智育的成果是否越來越璀璨?圍繞智育的人的獲得感是否越來越強?答案是否定的。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樂教的老師越來越少,家長的思緒越來越焦慮。
理想的智育是什麼呢?其實孔聖人早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新;就是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就是尊重個性,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就是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要重視實踐,使學生關注生活和社會;就是要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就是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拓寬智育途徑。為什麼目標明確,而又如此重視的事反而走向了死衚衕呢?究其原因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理想的智育碰到了“一卷定終身”的高考選拔制度,就好比封建時代用“八股文”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一樣。其實這兩種制度在初期是科學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選拔制度滯後了而已。
為什麼“填鴨式”“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苦學苦練”“題山書海”的訓練模式大行其道呢?主要是其有簡單實用的功能,實用是它適用於批次訓練人才,也具備迅速提高成績的可能,簡單是一支粉筆、一本 書,一摞卷子即可,老師簡單學校省事。如此簡單實用,幾十年形成了定勢的事想憑著一個理想,一腔熱血,一朝一夕去更改變它是難上加難的。
在長均小學當校長時,我試著推行了“杜郎口教學法”;在青湖學校當校長時,我很認真的在推行“自主式五步教學法”,希望學生們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喬樂學校當校長時,我更是主動而為,推行了“跨班選課,分層走班”的教學改革,希望達到讓小草和大樹同享Sunny雨露,希望每個孩子能有一技之長的目標,最後基本都以失敗告終,基本回到了“滿堂灌”的模式,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智育願景最終沒有實現。
回想自己從教26年來,從小學教到初中,再到現在的高中,一直站在教學一線,教過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生物等多門學科,深受學生喜愛,教學成績也還好!感悟到了一個“四有在手,質量無憂”的教學心得,應邀在南昌市內外多所學校談談體會,也能得到一些同仁們的共鳴。具體是:有情懷,把教書當事業;有愛心,把學生當孩子;有常規,把教學當法規;有學識,把學習當享受做到“四有”,質量無憂!
理想的智育永遠在前方,追尋的腳步永遠在路上。相信隨著國家高考制度的改革,評價體系日臻科學完善;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優秀人才充實到教育隊伍,樂教的老師越來越多;隨著VR,人工智慧化等現代化技術用於教育,樂學的學生也會越來越多。不久的將來,理想的智育必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