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您看過這樣的文史大餐後感想如何?
6
回覆列表
  • 1 # 中醫出版

    12 月 3 日晚 19:30 分,央視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國家寶藏》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首播," 廣電獨家 " 官方微信釋出文章開塵封鮮活 " 大國重器 ",用 " 紀錄式綜藝 " 呈現歷史與今朝,這檔節目 " 玩大了 "!》,對剛剛播出的《國家寶藏》進行了全面解析。

    全文如下

    太宗曾引言魏徵:"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我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文化征途,面對許多的文化新 " 碰撞 " 與融合,單一性的以史為鑑或許並不能讓全新一代青年人趨向統一的民族自豪感,如何用時代的 " 新 " 語言去對話青年人呢?《國家寶藏》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全新視角。

    " 以寶示國,以藏泯懷;以文鑑國,以物衍家;以史為鑑,以心愛國 " 的新文化基因恰是節目製作的初心,即用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語言,將文物人格化、年輕化、親切化,靈動的呈現一個千年神壇下的國家寶器時尚先鋒,讓國寶與青年人實現真正的互動。

    以寶示國、以藏泯懷

    揭 " 大國寶器 " 的前今密碼

    千年歲月,王朝更迭,民族融合,寶器眾多,如何讓每家博物館只能選出一件寶藏入主特展?《國家寶藏》每集以一家博物館進行主切入,每個博物館推薦 3 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全面解鎖如何將 " 看得見的歲月留痕 ",嵌入留得住的文明根脈,講述 " 大國重器 " 的前世今生,以史鑑今,啟迪後人。

    如何從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國寶徹底 " 活 " 起來,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正是《國家寶藏》高品質內容創作的根源。

    2017 年無疑是央視文化節目的創新元年,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一批製作精良、口碑頗佳的 " 品質綜藝 " 異軍突起,打破國內綜藝紛繁浮誇的 " 戰國春秋 ",將綜藝節目的主題基調從 " 口水戰 " 引向正面導向的文化品質向,形成 2017 年初文化內容穩生態新熱潮。

    正如《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所言:" 在整個的電視各種門類裡面,我覺得電視綜藝最像一個江湖,是最有市場性的一個領域。所以,當市場在某一個方面飽和的時候,它一定會出現新的動向。隨著市場的成熟,大家會創造更好的節目,用更有營養的方式來講故事。應該也不僅僅是快慢的這種變化,而應該是質量的變化。" 這一言論更加進一步揭示了,《國家寶藏》確實夯實央視綜藝頻道所提出的 " 綜藝穩生態 " 概念為製作基準。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

    如今的綜藝行業歷經多種文化的洗禮與融合,呈現出行業過度浮躁,內容陳舊翻新,抄襲模式氾濫,社會熱點瘋狂消費的不良發展走向。從源頭尊重原創,堅持內容創作細分,打破傳統粗製 " 一鍋燉 " 的行業窘態,綜藝節目的內容細分已成必然。但面對當下眾多的雷同綜藝,如何做到精緻的進行綜藝內容的細分?

    以《國家寶藏》為金鑰,輕鬆開啟恢宏的歷史之門,實現 " 以寶示國,以藏泯懷 ",揭開歷史文物背後的國家征途,感受來自國家文化深厚的歷史基準與崇敬。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播後手記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如何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深覺:" 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但一個博物館事業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真正切實做到深入受眾的日常文化生活,巧妙地引入新品類綜藝是一種十分接 " 地氣兒 " 契合形式,但這個 " 新 " 的抉擇變成了一個小機率成功事件。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斷言:" 不創新,沒有一家博物館的大門能夠開得下去。" 博物館的創新勢在必然。為此,《國家寶藏》聯合故宮和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院的行業突破,以近乎難以抉擇的篩選條件—每家博物館只能選出一件寶藏入主特展,讓 " 新 " 抓住受眾的心,踐行民族自豪 " 共 " 意識,即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用歷史品鑑前世,用文物鑄建國家的演變,和諧共生,知常達變的心態去凝聚愛國之心。

    《國家寶藏》從讓國寶 " 活 " 起來立體切入與呈現一條全新而鮮活的長河歲月,用時尚現代的綜藝手法啟用深沉古老的國寶故事,讓青年一代真正瞭解國家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精神。《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希望 " 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以文鑑國、以物衍家

    揭 " 紀錄式綜藝 " 的品質真身

    《國家寶藏》的創作初心與 " 新文化基因密碼 " 貼合無二,何為 " 新文化基因密碼 " 呢?" 以寶示國,以藏泯懷;以文鑑國,以物衍家;以史為鑑,以心愛國 "。文物記載著我們祖先的故事,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家國的精神高牆,支撐著國家血脈的貫通。

    文物的儲存與守護呈現了民眾對於祖先文化的惜守之情,或許這是一種 " 以文鑑國,以物衍家 " 的最好體現。"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用智慧、汗水、財富、時間,甚至生命去守護、修復、傳承這些國寶。他們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換得把這些文物擺進博物館。"《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頗為感慨。

    而《國家寶藏》的播出,將這份難得的守護多維的展現而出,歷經兩年的內容嚴苛製作,以頗具親切的 "紀錄式綜藝" 手法,一幀又一幀開啟一個關於 " 歷史 " 與 " 守護 " 的歲月畫卷。

    先來看一份關於《國家寶藏》製作的明細表單。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手,九大博物館(院)強勢結盟、實景取材,27 件頂級國寶重器、27 組與之魂魄相依的 " 國寶守護人 "。包括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8 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國家話劇院常務副院長王曉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孫志新等諸多文化藝術界頂級專家、學者和明星組成顧問團……

    窺一斑而知其貌,《國家寶藏》的 " 紀錄 " 並非僅探博物館中的一二展品,而是從歷史、意義、技巧、人物等多個思考角度擇選,實現 " 精益求精 "。同時嵌入綜藝新穎的創作手法,打破傳統文物高冷、沉靜的受眾印象,以一種時尚、流行的表達手法,揭開 " 國家寶器 " 的親和麵紗,展現 " 紀錄式綜藝 " 這一全新品類背後高品質創作的不易,感受綜藝內容有在 " 溫度 " 的傳播。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期望節目 " 讓觀眾感覺文物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有其自身的性格和生命 ",透過電視這樣一種語言化的平臺讓 " 國家寶器 " 生動起來。感受《國家寶藏》中所 " 紀錄 " 的 " 寶器 " 的喜與悲、歡與淚、和與苦,拉近 " 寶器 " 與人的距離,拉近歷史與現代的關係,讓過去國家的故事不再與現代青年人那麼無關,撫今追昔我們的根是何樣,讓我們為擁有如此的家國曆史而深深自豪,建立一種文博綜藝特有的 " 新對話價值觀 "。

    以史為鑑、以心愛國

    揭文物聚攏民族的自豪 " 共 " 意識

    文物是海納百川的 " 綜合體 ",關乎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藝術、科學、自然,涉及人類學、民俗學、神話學乃至宗教、心理等諸多學科,並反映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

    文物是歷史呈現在現代的一面鏡子,展現著一個國家過了生存不息一次又一次自我革變的破局。每一件寶器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可泯滅的人與物、人與歷史的千絲聯結,追古訴今,寶器的形成孕育著國家文化意識的驚豔與守護。

    《國家寶藏》從製作品質上以用心、趣味、獨特,打破常規文物的冰冷印象壁壘,讓寶器 " 活 " 起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文物的各個小切口嵌入現實民族意識。用自祖先就引起為傲的 " 合 " 概念,激發民族自豪 " 共 " 意識,用文物鑄建國家的演變,和諧共生,知常達變的心態去凝聚華人之心。

    而為了《國家寶藏》的推出,九家博物館館長特此組成 " 國寶守護聯盟 ",親筆簽名了 99 套 9 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熱心觀眾。這組套票實屬 " 絕版 ",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製紙質門票;新館在建即將年底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製了專屬新館門票,節目以最大的誠意為觀眾準備了這份稀有的特別禮物,只為讓 " 國家寶器 " 真正 " 對話 " 青年一代,只為破冰 " 高冷 " 歷史,融合古今變遷,用 " 大國寶器 " 厚重的文化核心,推動這檔 " 綜藝清流 " 潤物細無聲的滋養青年文化,提升民族愛國的 " 守護 " 意識。

    2017 年 12 月 3 日起,《國家寶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CCTV-3)週日晚間 19:30 黃金檔首播。一場關於 " 大國重器 " 的歷史演變,一個關於國家守護的故事正式開啟。

  • 2 # 園礫

    這兩天《國家寶藏》的熱度居高不下,節目中的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一件件歷史悠久的國寶!透過明星守護人的講解和演繹,我們看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看到了文物寶藏是怎樣傳承下來的!節目更是嚴肅不失風趣,在“吐槽”乾隆皇帝農家樂般的審美之後,告訴大家其實這正是乾隆盛世的表現!可以說非常有看點了!其實這是一種全新的探索,讓明星以小劇場的形式講述"大國重器"的前世今生,節目一播出就火了,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3,網友看完紛紛表示笑岔了氣,但笑完之後卻是真的自豪!網友:為"農家樂審美"乾隆帝打call,讓我們看到種種奇蹟!

  • 3 # 隨心而動隨力而行

    真正的做到了讓國寶“活”起來,小劇場寓教娛樂一體化,增長了解很多國寶的知識,又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知道傳播。例如,王凱演繹的乾隆皇帝被愛豆和老爹360度環繞diss,這個吐槽風趣詼諧,同時相映襯出盛世強國的文化自信!讓人看了特別的自豪振奮,正所謂盛世就是要炫,炫匠人的智慧和工藝技能,炫強國的財富和實力!

  • 4 # 沉默的歌

    這部綜藝由央媽製作,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湖南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聯袂出演,攜手將文物國寶搬上綜藝舞臺,9位館長組成國寶點評天團,當紅明星擔任文物守護人,在舞臺上以小劇場的形式演繹文物的前世故事,更有素人出鏡為你帶來文物的今生。

    李晨 《千里江山圖》守護者

    扮演宋徽宗的李晨,和助演演員一起演繹了這幅畫作誕生的過程,作者王希孟創作此畫時只有18歲,由於皇帝的足夠信任和支援,才有了這幅堪稱宋朝版航拍中國的問世。

    這幅《千里江山圖》,曾在故宮裡辦過展覽,當時參觀隊伍從武英殿一直排到午門外。在整個青綠山水畫史上,它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比《清明上河圖》還長,兩者合稱“故宮雙絕”。

    王凱 《瓷母》守護者

    凱凱王演繹的這一部劇集,也是首期裡最歡樂,最圈粉的一段,他飾演一個有著“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皇帝,提出了把所有制瓷工藝展現在一個器物上的想法,遭受到了來自王羲之、黃公望,以及他爹雍正的聯合吐槽。

    這件瓷器之所以被稱為瓷母,是因為整個器物從上到下用了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基本把所有制瓷工藝都囊括在內,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工藝,至今仍無法複製。

    梁家輝 《石鼓》守護者

    故宮對於影帝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他當年《垂簾聽政》的拍攝地。此次演繹,他用萌萌噠的港普,高超的演技,講述了司馬池和司馬光父子,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

    這件文物看上去最不出彩,歷史卻最悠久,號稱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康有為稱其為“中華第一古物”。它記錄了秦始皇統一的一段歷史,上面的文字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

    這些故事都是基於歷史大背景下,做出的合理藝術改編,劇集最後素人演員的出現,也讓我們瞭解到每個文物的背後,都有這樣的一群人在默默守護:全國各地尋找顏料礦石,只為還原《千里江山圖》的顏料工匠馮師傅;一直代替“瓷母”說話的故宮講解志願者們;還有傳承父輩責任,炮火中護送石鼓的守護家族;他們都被請到節目中,也成為了聚光燈下的主角。

    我們經常被說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這些文字、書畫、工藝的傳承恰恰就是精神所在;當古老的文物開始煥發新顏,也希望每一個人可以放下現世浮躁的心態,跟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起去重現大國風采,巨匠精神

  • 5 # 2016願你一切安好

    隨著生活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對文化,傳承歷史,充滿急迫的瞭解慾望。中國上下5000年曆史,文物承載著歷代人民的智慧。

    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旅遊的必遊之地。多是走馬觀花,並不瞭解真正的內涵,這個節目,透過,前生今世用小劇場的形式和明星效應,讓文物,活了起來,讓觀看的人不再感覺枯燥無味更容易走進博物館不再是觀光,而是深深體會中華文明。寓教於樂,生動有趣。

  • 6 # 崇軍尚禮

    文化復興全面開花的步伐,更是文化自信的昇華,如果說臺北故宮掀起了小文創高潮,央視就是文創事業的升級版。文創不能僅停留在文物洐生文創產品來吸引遊客,《國家寶藏》更是透過寬廣的央視平臺走進千家萬戶,用了最接地氣最受人們喜歡看明星臉為國寶站臺演義。寓教娛樂,深入淺出,把曾經嚴肅的國寶形象,盤活盤火起來了。

  • 7 # 電影爛番茄

    這個節目值得安利的點不外於三。

    一, 該節目專業性很強。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長坐鎮。

    《國家寶藏》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牽頭,用了兩年的時間籌劃的節目。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二, 寓教於樂,接近年輕人的世界觀。

    為了吸引年輕群體對國家珍寶的注意力,單院長從開專坑吃土少女錢的故宮周邊淘寶店到與b站合作拍攝記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

    每次舉動都能吸引一批年輕血液加入故宮,使得珍寶守護人有了傳承。

    這次的節目也不外如此,節目形式採取明星作為守護人演繹寶藏的前世今生的形式,使得一批粉絲剛開始因為偶像關注了這個節目,到後面直接成為這個節目的死忠粉。

    而且節目內容專業性與娛樂性兼顧,使得年輕群體更加能夠接受。

    三, 多年齡觀眾群體受眾。

    內容上可以吸引中老年喜歡看文物收藏的觀眾,形式上和節目嘉賓可以吸引更多小年輕們觀看。

    總的來說,該節目的紅火說明只要製作者認真製作節目,會有很多觀眾喜愛的~

  • 8 # Nostalgia小仙女

    說真的,國家寶藏一出來,我腦子裡只有一句話:央視爸爸果然是爸爸(๑•̀ㅂ•́)و✧你看看,之前的《朗讀者》就讓我們好好的驚豔了一把,我記得去年我們高三,做的試卷上都有接連不斷的以朗讀者為背景的題~現在呢,又是國家寶藏(。・ω・。)ノ♡出現了

    熬著夜刷完以後內心有點不能平靜,本來我喜歡中國傳統的東西,尤其是文物這方面,所以開播之前我對這個節目的期待值其實挺高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被狠狠地驚豔了一把(有朋友跟我說他看到淚目,畢竟已經出國兩年有餘,對國家的傳統文化這些格外關注,我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差不多)。

    為什麼?

    因為我們發現這個綜藝很良心,從節目的環節設計,音樂,等等各個方面來看都堪稱完美,人員上不論是很吸引眼球的小鮮肉還是請來的專家,無一不體現出央視的用心良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大家也沒有忽視的一點:對於我們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技藝也好,文化也罷,透過文物,細緻詳盡的表現了出來,高中政治書上老是講文化自信,我們有時難免會問:文化自信從哪來?這個節目完美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身為泱泱大國,文化自信的來源,就來自於我們傳承千年,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的精髓~

    所以,對於國家寶藏一夜火遍全國我一點都不驚訝,就像他們製作人說的,這個節目做的很極致,除了齊聚最為頂級的國寶,力圖用所有頂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援,確保節目的一流質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王城之內的真紅眼黑龍卡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