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離婚不可避免,向未成年孩子隱瞞父母離婚對他會有什麼影響?本意希望保護孩子,但日後一旦講明是否會產生反效果呢?
22
回覆列表
  • 1 # 阿巳

    小孩子其實遠比大人以為的要善於觀察和心思敏感,也不光是小孩子,這世上大多數自以為瞞得密不透風的事情,其實被瞞的一方都只不過是在配合出演。

    如果真能做到徹底隱瞞,讓小孩子一直以為自己生活在正常的幸福家庭裡,等到他長大成人心智成熟再告知實情,也許未必是一件壞事。但問題是,落實到實際操作上,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離婚這種事不可能只有當事夫妻知道吧?你不可能不讓孩子接觸外人吧?你沒法保證沒有任何人會說漏嘴吧?

    就算真的做到百分之百不洩露天機,夫妻離婚後總不可能還正常生活在一起吧?難道孩子跟其他家庭對比,不會疑惑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不一樣嗎?即使編造一些搪塞的理由,就真的沒有破綻天衣無縫嗎?

    我根本不相信在父母根本不生活在一起這麼顯而易見的事情上可以編出什麼圓滿的謊言來解釋,能拿出來的解釋無非都是建立在以為小孩子好糊弄的心理基礎上。可實際上小孩子真的沒有那麼好糊弄!

    那麼現在回到問題本身,在想瞞又很難真正瞞得住的情況下,對小孩子會有什麼心理影響?

    不妨先問問自己,當你嚴重懷疑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向你撒謊的時候,對你會有什麼心理影響?

    公司開了個會你生病缺席,事後跟同事問起會議內容,同事吞吞吐吐、含混其詞、漏洞百出,你必然會胡思亂想,認為這個會上是不是有人說了你壞話、是不是領導對你有什麼批評、是不是做出了什麼嚴重不利於你的決定……你必然會惴惴不安、自我懷疑、草木皆兵、無限放大負面假設,直到搞清實際情況為止。

    遭遇隱瞞並能夠覺察到隱瞞的孩子也會是這種心理,而且只會更糟。

    本來小孩子就有天使情結,他們會傾向於把身邊發生的不好的事情全部歸結為自己的錯。我一個心理專家朋友曾經在汶川地震後趕赴災區做心理疏導,她說當地很多小孩都認為發生地震失去親人都是自己不聽話不乖造成的。

    所以當一個孩子覺察到父母並不和睦但又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多半會惶惶不可終日並且認為是自己造成了這種局面。而大人刻意隱瞞的態度更會讓孩子無限放大這件事的負面程度,而且不敢去詢問真相。

    雖然我不是心理專家,但可想而知當一個孩子長期處在猜疑、自責、不安全感、自我壓抑的狀態下時,必然不會對心理產生什麼積極的影響。

    回到開會那個例子上,哪怕那次會議做出決定要開除你,只要你確實知道了真相,難受一下也可以趕緊定下心來收拾殘局找新工作,好過整天疑神疑鬼不知所措。

    同理,父母離婚對孩子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訊息,但是耐心地跟他說明真相,告訴他這件事可能會帶來的影響,告訴他以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告訴他父母仍然愛他並且這不是他的錯,給他時間接受和麵對,這一切都好過讓他活在謊言中反覆猜疑。

    所有父母都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保護好他,不讓他受一點創傷,可是當創傷已然不可避免的時候,教會他勇敢面對也同樣是成長中重要的一課,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刻意迴避這一課。

  • 2 # 24幀的藝術

    一名單親孩子的作文《快樂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網上流傳,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廣州市青少年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戚元麗告訴記者,如今到醫院心理科進行諮詢和治療的單親家庭孩子數量呈上升趨勢,他們的心理困擾主要來源於社會的壓力和單親家庭的不恰當教育,其中最常見的是單親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比如隱瞞離婚、過分溺愛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等。

    單親孩子作文令人心酸

    在某小學六年級的一次命題作文《快樂是 》中,11歲的小明以《快樂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為題,記述了自己希望與失望交織的複雜情緒。文中寫道:“快樂其實就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天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吃晚飯。我經常在夢裡夢到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歡聲笑語地玩耍,可是,這對我來說是可想而不可做的事。”“如果,老天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出生在一個沒有母愛或者缺少父愛的家庭。”

    隨著中國離婚率的逐年升高,如今單親家庭的數目愈來愈多。“像小明這樣的單親家庭孩子可能需要承受來自生活、學習環境中的一些偏見和歧視,因此不少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揹負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憂鬱、焦慮、自私、膽小、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戚元麗說。

    專家建議

    讓孩子真實面對父母離婚

    戚元麗說:“不少父母為了 保護 孩子,不想孩子受到傷害而向孩子隱瞞了離婚的事實,或者當孩子詢問時也是遮遮掩掩、敷衍推搪過去,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孩子將來知道真實情況後,可能受到的傷害會更大。”戚元麗建議,單親家庭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靜、真誠、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異的原因,爭取他們的理解,教會孩子應付來自外界的各種詢問,並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西方國家離婚夫妻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鑑,離婚夫妻認為離婚或者再婚的原因一般都和孩子無關。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並明確地把夫婦兩人之間的事和孩子分開,讓孩子知道雙親感情不和或離合與子女的存在無關。這種做法也更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讓他們從思想上減少依賴。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西方國家的父母們會經常這樣告訴他們的孩子:“你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自己保護自己!”他們認為保護孩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多傾聽孩子心聲

    經歷婚姻失敗的家長自己首先要堅強,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軟弱,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哭,孩子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恐懼。在父母離婚的最初的一段時間裡,孩子肯定都非常不適應,這時候,家長不僅自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充實生活。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單親家庭的生活比較單調,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虛與寂寞。為此父母每天再忙,也應抽時間多陪陪孩子,聊聊天,傾聽孩子的心聲。

    此外,由於日常生活中缺少了父親或母親,相對於其他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也相對減少,社會知識也不夠豐富,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擴大社交圈,多認識一些朋友,多讀書,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發動身邊性別資源進行角色教育

    在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對於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單親家庭中,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的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以免造成兩性角色上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例如,對缺少父愛的子女,母親要加強他們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等方面的人格教育,有意識地帶他們多接觸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責任心的成年男子。與此同時離婚父母也應當保持正常的接觸關係,不應在孩子面前醜化另一方,破壞他們的親情,使子女儘可能地享受父母的關愛。

    教育誤區:

    把孩子當成報復的工具:很多夫妻離異後,帶著孩子的一方,錯誤地認為子女歸誰撫養,就是歸誰所有,不願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甚至拒絕對方探望子女,以此方式來發洩私憤;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自責而過分溺愛孩子:單親家長往往覺得婚姻失敗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久而久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鍊,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情感暗示過多:很多單親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的生活和成長是不正常的。

    期望值太高:有的單親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

    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準備:不少離異的父母,想避免產生不愉快的情緒,不願和孩子解釋離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應付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詢問。孩子由於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往往不知所措。

    國外童書教導孩子如何面對父母離婚

    在法國著名幼兒讀物《小兔湯姆成長的煩惱圖畫書》系列中,其中一本講述了湯姆的好朋友魯魯因為父母要離婚而傷心不已的故事,故事中湯姆的爸爸是這樣開解魯魯的:

    爸爸輕聲對魯魯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有時候會不再相愛了,但是,你永遠是他們的兒子。爸爸愛你,媽媽也愛你,他們永遠愛你。”

    “我希望爸爸媽媽永遠相愛!”魯魯回答。

    “你爸爸媽媽曾經非常地相愛,正因為這樣,才有了你。但是,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不能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分開。”

    “可是,我,”魯魯問道,“我不能分成兩半啊?”

    “你可以 有時候到媽媽家,有時候到爸爸家。你會有兩個家,像我一樣,不是也挺好的嗎?”湯姆的鄰居寶麗娜說。寶麗娜的父母也離婚了。

  • 3 # ds005672

    很多離婚後的父母們都在掩蓋他們離婚的事實,他們都在擔心孩子們的承受能力,但實際上,即便是他們從來不說,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關係的變化,但可怕的是他們會把這種變化歸咎於自己,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自我認知,也會影響他們成人後的生活,我到認為父母們應該實情相告,並告訴他這件事不是他的錯,你們對他的不會改變,這樣可能會有激烈的反抗,但最終他們也會接受,對他們心理的影響會小,並且要創造足夠的探視機會,要讓他知道愛

  • 4 # 光醬語言研究所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考慮,不能一拍腦袋就說或者是隱瞞,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家庭因素,如果家裡父母之中有一方有家庭暴力傾向,或者有著不良嗜好的,如黃賭毒等,我是建議離婚,說也沒關係,因為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不如離婚之後,給予寶寶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樣對於寶寶對於你自己都好。但是這裡要向孩子說明,這是因為說明說明是因為你和伴侶的關係破裂而離的婚,切忌說我離婚都是為了你好,這樣的話對寶寶容易產生心理陰影。

    如果只是過不下去了,沒有感情了,那就要看寶寶的接受程度,畢竟每個寶寶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可以向試探性的詢問一些小問題,來揣測寶寶的可以接受到那個程度,比如孩子已經上了初中和高中了,其實他們也可以理解你的行為了,這個時候,你只要如實的說,其實他們也不會怪你的,像我父母,就在我高中的時候分居兩地到現在,和離婚無異。如果寶寶還在幼兒期到小學畢業這個階段,那我還是建議你可以隱瞞一下,待到孩子能夠理解這樣一件事情的時候再去說。

    只要你是愛孩子的,把對他的傷害降到最低其實就可以說了,所以我的觀點是沒必要隱瞞,如果小夥伴們有異議,也可以回覆我

  • 5 # 糖果媽媽愛孩子

    大家都知道,父母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因此,很多父母離婚了會選擇對孩子隱瞞,殊不知這樣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比讓孩子知情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孩子會因經常見不到爸爸或媽媽而產生困惑。

    既然離婚了,父母雙方肯定不會再生活在一起,不管孩子跟哪一方,勢必會經常見不到另一方,孩子肯定就會問起,當然,你也可以撒謊,可是一旦開了撒謊的頭,你就要不斷地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

    而且,孩子未必會信。孩子的感覺要比我們想象的敏銳的多,他/她感覺到你不願意回答,可能不會再問了,但心裡的疑問不可能消失。而且見你撒謊,困惑就會加倍,甚至會恐懼,產生不安全感。二、孩子知道真相後會感覺受到了欺騙,從而對他人對世界都產生不信任感。

    紙是包不住火的,有時可能孩子還小,你們可能會暫時瞞過他/她,可是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會知道真相。到那時,發現自己最親最愛的爸爸媽媽都會騙自己,孩子會是什麼心情?又怎麼能對別人產生信任呢?三、有的孩子還會產生自責內疚,以為爸爸或媽媽的不出現,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哪兒表現得不好,惹得爸爸或媽媽生氣了。

    尤其是比較膽小內向的孩子,嘴上不敢說不敢問,但心裡會一直胡思亂想,把父母的問題歸咎於自己,產生強烈的自責,甚者自我厭棄。婚姻出現問題了,先認真冷靜地分析,看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哪兒,還有沒有挽救的可能。如果實在走不下去了要離婚,也要如實告訴孩子,孩子會受到傷害是肯定的,關鍵你們要用坦誠理性的態度讓孩子的受傷害程度降到最低。

    育兒是門技術活,不能死磕,要不斷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允炆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卻輸給了僅有幾百親兵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