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美女
-
2 # 凝望夕陽終是淚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秦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3 # 老王說文化
秦孝公講其事蹟,便可知其人。
公元前361年,年僅21歲的秦孝公(前381—前338)嬴渠梁正式登基,他所面對的是一個沒有任何生機、正在加速滑向墳墓的王國。
這是一位責任心非常強烈的君王。他憤然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他深深知道基礎弱、地理偏、遠離文明中心的未開化的秦土孕育不出匡扶濟世富國強兵的大略雄才。上臺不久,他就頒佈“求賢令”,延攬各華人才。
訊息傳到魏國,幾度被薦被涼而無法施展平生抱負的公孫鞅,經過幾天幾夜的痛苦煎熬,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途。看著揚起的漫漫塵土,看著漸漸變小的都城安邑,心潮翻滾,“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徵。”
命運就是這麼巧合,種籽落入了細小巖縫的土壤,兩顆久旱逢霖、乾柴烈火般的心碰到了一起,在華夏西部的天空發出了強烈的弧光。嬴渠梁和公孫鞅促膝長談,數天數夜,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眠。最後,秦孝公決定把軍政大權交給這位素昧平生的人,命他對秦國軍政進行徹底的變革。
變法一開始就遇到了難以想象的阻力。秦國的大臣們抱著“利不十不變法”的信條,反對徹底變法,只主張修修補補。
公孫鞅對孝公說:“對一個措施懷疑,絕對不能成功。一個有真知灼見的人,必定被世人排斥。高度智慧的見解,往往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成大功的人只跟少數人相謀,不徵求多數人意見。庸俗的大多數不可共始只可樂成。要國家富強,只有義無反顧進行徹底的變革。”孝公回答說:“我聽說成大事者不謀於眾,孤陋寡聞的才喜歡無謂的爭論,我把國政交給你,你放心地去幹吧,不要有任何顧慮!”
一個董事長在變革之初就對他的總經理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授權、充分的支援。
公孫鞅頒佈法令,涉及到的不僅是上層建築,而是全面徹底地變革,涉及到政治、軍事、政府、社會結構、風俗習慣、道德價值標準和人生觀念,還有度量衡。給社會各階層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連太子嬴駟都公開站出來反對。
在這關鍵時刻,孝公給予公孫鞅充分的理解和堅定的支援,把太子的老師公孫賈及公子虔處以割鼻和臉上刺字的刑罰,變法按軌道繼續深入。在孝公的充分支援下,秦國奇蹟般地崛起為強國,前後用了十九年時間。
後人評孝公一生做了兩件事:一是遷都咸陽,二是重用公孫鞅,即商鞅。
孝公不戀權,不懷疑,採取一切辦法為商鞅變法掃清障礙。孝公短短的四十多個春秋,功昭日月,就招了一個人,奠定了中華萬年之基礎。
-
4 # 逗趣夢夢
秦孝公應該是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一個明君。他有抱負有遠見,在他的內心有著統一天下的決心,在他的血液裡有對權力追求的野心。他是一個天生的帝王,天生的政治家,秦國因為他而變得強大,也因此他奠定了大秦帝國的基業。秦孝公,嬴姓趙氏,他是秦獻公的兒子,作為新一任秦國的君主,秦國在他的帶領下正朝著千古帝國的道路穩步前行。秦孝公即位的時候很年輕才21歲,但是卻很有能力,一生最主要的事蹟就是頒佈了“招賢令”,任用了商鞅進行了商鞅變法。秦國最初只是西部的一個邊陲小國,若不是當年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秦國還只是一個小國,根本就達不到今天的地位。秦國真正大放異彩的時期是秦穆公執政的時期,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得眾諸侯國對秦國刮目相看,秦國作為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再也不會被其他國家小看。秦穆公死去後,秦國又在漫長的歲月裡,悄無聲息。到了秦獻公這一代君主,秦國處於內憂外患中。秦獻公想要改變秦國這種萎靡不振的狀態,於是秦獻公一心想要搞好秦國,他休養生息,穩定了秦國的國情,發展了秦國的經濟,隨後又多次出兵想要收復當初被魏國侵吞的河西之地。無奈,偉大的宏圖還沒有實現,他就去世了。秦獻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孝公繼承了父親的遺願。秦獻公上臺後,臨危受命,小心翼翼地駕駛著秦國這艘即將沉沒的小船,他對外割地求和,同時又頒佈求賢令,廣泛招募人才,勵精圖治。他做的第一個具有意義的事情,便是召令天下賢才,若不是這一道指令,他是碰不到商鞅這樣的人才的。公元前360年,秦孝公招賢令昭告天下,在他的努力下,很多有識之士從四面八方趕來。秦孝公也就是在這一年,遇到了商鞅。由此二人攜手上演了一出春秋大戲。商鞅曾經三次遊說秦孝公。第一次他帶著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透過關係見到了秦孝公,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最後不甚明白還把商鞅給批評了一頓;第二次,商鞅以霸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的反映比第一次好多了,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商鞅,只是商鞅也沒有因此而受到重用;第三次,商鞅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的演講內容,向秦國陳述瞭如何強兵富國的方法,終於成功打動了秦孝公。此後,秦孝公便和商鞅的關係直線升溫。他們兩個可以因為國事而攜手暢聊幾日,不覺得疲倦,兩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多共同的看法。可以說二人是君臣,更是好友。這種君臣之間的和諧關係,令人無比嚮往。他們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和支援,是難遇的明君和智者。
在商鞅的勸說和支援下,秦孝公在秦國開始了變法。在實施之前,遭到了國內貴族和宗室的強烈反對。為表改革的決心,秦孝公於前359年頒佈《墾草令》,標誌著秦孝公“商鞅變法”的正式實施。正是透過這次變法,秦國的國力才越來越強,後來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奠定了基礎。
-
5 # 積翠古亭
如果用兩個字來評價秦孝公,那就是----奇絕。
說不盡的嬴渠梁,是中國文明史上最為平中見奇的一個偉大政治家。他的最大功績,在於將秦國這艘航船平穩駛出了戰爭與變法交錯進行的驚濤駭浪,使國家與社會成功避險,走向了穩定發展的歷史大道。真可謂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手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秦孝公在推動秦國強大崛起前後都有哪些“奇絕”的作為。
奇絕一秦孝公即位之初,接手的是秦獻公連年征戰耗盡國力之後留下的一個危機四伏、瀕臨崩潰的爛攤子,然而秦孝公卻能在不殺戮、不貶黜一個先朝大臣的情況下,順利整合朝野,不動聲色地鞏固了最高權力,實在令人驚歎。
奇絕二秦孝公即位之後,開始冷靜地分析當前國內外局勢,然後大膽地改變了秦獻公時期連年征戰的既定國策,併成功地遏制了秦人急於復仇的求戰之心。接著又同強大鄰國魏國妥協,使秦國從刀兵連綿的戰火中擺脫了出來。這一系列舉措在當時是一招險棋,但竟沒有引起朝野的劇烈震盪,可見秦孝公的斡旋才具非同一般。
奇絕三國家初步穩定之後,秦孝公便著手謀劃富國強兵,併發布了五百年之雄文秦國“求賢令”,其中展現的求賢願望、胸襟膽略,令人嘖嘖讚歎。以下是《史記》中記載的“求賢令”原文,各位可以拜讀下。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華人賓客賢士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史記.秦本紀第五》
奇絕四深謀果斷,辨識敏銳,對不符合實際的迂腐治國之道嗤之以鼻,並斷然拒絕。在商鞅提出變法強國之道後,又能擺脫俗見、力排眾議,全力支援變法。
奇絕五變法開始之後,秦孝公在國事活動中幾乎消失,史料的記載寥寥無幾,這一現象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事實:秦孝公對商鞅是絕對信任的,從不無端干涉變法和掣肘商鞅,自願退居二線。如此器宇深沉,如此博大胸襟,此等領袖歷史上實屬罕見。
奇絕六變法能否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內外環境。而戰國之世大戰連綿,各種難以預料的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這就意味著變法隨時都有夭折的危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南韓的申不害變法,之所以失敗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變法期間遭到魏國的猛攻,變法一舉被摧毀。而秦國則不然,變法前後凡二十餘年,雖間斷有戰,但卻沒有發生一場足以毀滅變法的大戰,堪稱歷史奇蹟。秦國所以成功避險,首推秦孝公全力斡旋對外局勢。此等在戰時環境下的國家騰挪之功,罕見又罕見。
奇絕七實行變法,必然會觸及相當一部分貴族和保守勢力的利益,從而造成國家的動盪,這也是很多國家不敢輕言變法的重要原因。秦國變法前後二十餘年,曾多次發生朝野震盪,比如太子犯法引發大規模耕農抗議,商鞅刑治公族大臣公子虔等非常嚴重的政治危機,最後都被一一成功消弭。如果背後沒有秦孝公的鼎力支援,以商鞅之力縱然天賦神異也斷難擺平。終秦孝公一生,反對變法的保守勢力,沒能發動一次足以威脅變法的嚴重挑釁,秦國從而能夠使變法不斷深化,最終獲得巨大成功。這種無與倫比的政治平衡能力,及其構成的綜合威懾能力,無論用什麼樣的言辭來評價秦孝公都不過分。
奇絕八秦國變法崛起之後,並沒有一味地無節制的對外擴張,而是能夠審時度勢,只以收復河西失地為主要的戰爭目標,使山東六國一時沒有結盟抗秦的口實。這一舉動,使秦國獲得了最為寶貴的成長期與穩定期。強勢而知進退,這是歷史上最為傑出的戰略家才能夠把握的分寸。秦孝公實實在在的做到了,令人敬佩。
-
6 # 他好像一隻狗哦
孝公是中國最偉大的君主連之一都沒有,注意是偉大而不是雄材大略。
放開國仇家恨裝孫子中國歷史上有的是君王作的比孝公好,但是能頂住壓力放手去相國(大良造)去作的。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位。
迫於壓力反覆的宋神宗,逆反的明神宗,擇其順而從之逆而棄之的魏武侯,貧則用之富則改之的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等。
敢用人,能用人,頂住壓力,不忘初心,不做豬隊友四條能做到的除了傳說中的姜尚和文王有歷史以來到今天,也只有孝公做到了
回覆列表
秦孝公(前381—前338),戰國時秦國國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渠梁。秦獻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諡孝。 人物評價 秦孝公是秦國在危急存亡之秋適時而生的天才領袖,是秦國國政變法圖強的最大推動力,是夯實整個秦帝國的基石君主,堅決的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取用軍功爵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國民的征戰熱情,較為徹底根除秦國的封建制毒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使秦國國勢蒸蒸日上,為其後代秦始皇趙政[3][4]統一奠定了基礎,也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秦孝公初立,對穆公以後秦國的落後現狀痛心疾首,他能順應時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膽改革,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