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橫記錄
-
2 # 葉Z落
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時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導致聽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還可能引發永久性的傷害。雖然大家都知道,但不少人還是放棄不了掏耳朵的銷魂感。
看完下面這些,你可能就再也不敢用棉花棒掏耳朵了 醫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會。
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東西挖耳朵。這會把耳垢推入耳朵深處,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損壞耳膜。
耳垢其實並不髒。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質,能夠起到殺菌、保護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乾淨反而會有損害。 其實,耳朵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很多人一生都不需要特別清理。但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有些人的耳垢就非常多,如果你覺得耳垢太多,最好也不要用棉花棒清理,去醫院找醫生幫忙比較好。耳垢一般只會出現在外耳道。但因為人們總是用棉花棒清理,將耳垢推向耳朵深處,造成阻塞。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周圍即可,不要插入耳道中。
清理耳朵的方法 可以用鹽水清理耳朵。將鹽水滴入耳道中,搖晃幾下,然後沖洗乾淨。 嬰兒油、礦物油和專門的耳道清潔油,都可以用來清洗耳朵。如果不確定自己會不會過敏,最後先塗抹在手腕上,一個小時後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 使用過氧化氫清潔耳朵也不錯。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潔液體。 最好購買專門的滴耳器,使用這樣的裝置將液體滴入耳道中。 如果擔心自己操作會出現意外情況,還可以去找醫生,他們那裡總會有合適的工具。
-
3 # 杏花島
人類的外耳道分為骨性外耳道和皮脂性外耳道,皮脂性在外耳道前端,此處又有耵聹腺存在,分泌耵聹,所以耳朵裡的耵聹,俗稱耳屎就是在此處產生的。想必大家經常會拿小指摳耳朵,小指能進入的也就是皮脂腺處,故會以為耳朵里耳屎挺多的,有時沒事就想捯飭以下,這個習慣是很不好的。
一方面,耵聹是可以自己從耳道排出的,比如打噴嚏、吞嚥、咀嚼,有自潔能力;另一方面,耵聹能夠有效的阻擋異物、細菌、病毒、保護鼓膜、保證耳道的溼潤度等好處。當耵聹過多、過硬,導致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等情況時,才考慮掏耳朵。
如此這般沒有不適的話,經常掏耳朵有什麼不好呢?1、用掏耳勺掏耳朵,不僅會弄傷外耳道的面板,而且會把耳屎懟進去裡面;顯而易見,用棉棒的話,更容易把耳屎懟進去,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引起鼓膜的不適,比如捅破鼓膜,更加嚴重者會出現聽力下降;2、經常掏耳朵,會增加細菌、病毒、真菌侵犯外耳道的風險,增加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的發生風險;3、經常掏耳朵會使耳屎分泌越來越多,間隔時間越來越短;4、不要在養生館裡採耳,採耳師儘管工具齊全,但是不能保證消毒到位,很容易感染真菌病的。
怎樣才是正確的掏耳朵:不掏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必要呀。如果,是在想掏,兩週一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回覆列表
很多的人耳朵只要有一點癢就會掏耳朵,更有的人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掏耳朵,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耳朵不適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僅不利於耳朵健康還會對耳朵帶來傷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沒有必要經常掏。耳屎的學名是“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上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耵聹可以阻擋從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汙物,黏附灰塵和小蟲,以保護耳膜;同時,它覆蓋於耳道面板表面,能使面板保持一定溼度。
挖耳朵卻很容易對耳道造成傷害。如果方法不當,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損傷了外耳道面板甚至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形成外耳道炎;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會感到非常疼痛,此外,還有人挖耳時將異物如棉花、火柴頭等遺留在耳道內。
多數情況下,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在空氣中乾燥而結成黃色薄片,透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不斷脫落排出耳外,根本沒有堵塞耳道的問題,也不會因耳屎多了而影響聽力。
如何正確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頻繁挖耳,只有在耳屎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髮卡、火柴棒、牙籤等尖利、不潔的器具,可以選擇藥房售賣的醫用棉籤輕輕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乾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籤,蘸少許75%的酒精,平時經常擦拭清潔外耳道。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適。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較多,不易排出會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別癢,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狀時,可能是發生了耵聹栓塞或出現了炎症,應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進行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