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少昊國人

    又到五月五,家家包棕子,戶戶插蒲艾,歡慶這一東方人流傳不已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五月端,道教文化裡五臘節之“地臘節”。從事祭祖先,請求贖罪解厄的重要節日。

    民俗為什麼稱端午節?

    端,意:開始。從立,依山而立。立什麼?《論語》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用現代語說:佔領一個國家容易,改變不了已經形成的意識形態信仰。由此,端,指一個民族文化信仰的標誌聖地。類如:基於《三墳》文化的“將軍崖石刻”。

    午,古曆法“子午”陰陽論。子,冬至;午,夏至。標誌著太陽陰生,大地陽生,寒氣盡,炎暑行。

    為什麼定節午月五日?

    一,近夏至日。

    二,應意道教《道藏》上經中:日中開五暉。五方大帝,會於南方三氣,丹天解厄說。

    三,在《尚書》中有:執五行,敬五事,用五福,守五德,滅五毒之說。《竹書記年》中炎帝:中日集市。民俗逢五為節。

    於是,古人禮定近夏至日午月五日為節。

    地臘祭祖有方,文化內涵又別開生面了。

    一,煮粽,諧“祖宗”。粽子,用蘆柴葉裝填糯米,繩紮成四方稜角型。

    柴,音“才”;米,色白,意:“八方、八卦”與天;繩,準繩:“道之用”喻“道”。四角,會意“四象”:地有春夏秋冬。偶喻:道一化三才;民以食為天,敬養靠祖宗。

    二,煮蛋,形"元"。午月初五,家家煮雞鴨鵝蛋,會意“祖三元”。敬祖“元始”。

    道經《三五歷記》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食,音識。食天地之精;識元始天王。

    三蛋.,會意三元。曆法一元一甲子,三元一百八十年,意在祈禱長壽。

    三元,道教指為“三元宮”,天皇,地皇和人皇意在敬識三皇。

    粽與蛋偶喻意義在《太一上元紫君道經》說:四大乘天,天元來歸,三華吐曜,司命景飛,為我招仙,七祖散閒,上登太虛,日月同暉。

    三,插菖蒲,掛艾葉。這是家家戶院門楣情景。

    菖蒲,草本,有香氣,亦稱“堯韭”。有化溼開冑,醒神益智作用。是防疫驅邪的靈草。

    道教取形意為劍斬魔,偶意“一”陽,取《易》乾卦飛龍在天;喻意:普天昌盛。

    艾葉,草本,有去溼安胎之用,絨條針炙,治百病。

    艾,音愛,掛艾葉,意會:關愛你。葉開五叉,喻“五意”,即五德神君。是紀檢人善惡賞罰的五神。又眾愛為仁,意在:仁義之門。

    合成物相楹聯:仁義之門,飛龍在天;三元五意,普天昌盛。

    四,大戴梔子花,小掛香囊手扣絨。

    梔花,茜草科,芳香,葉綠四季,枝叉三分,五瓣白花。喻指:道一化三才,五氣朝元。成人戴花,展現“行道用德”的精神形象。

    絨線,五色:赤青黃黑白。象徵天有五緯,行令五行:金木水火土。《太平卸覽.風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絲線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線繩意道,喻:順道五緯,四體勤奮。

    香囊,又稱容臭。在紅布上用五色線刺繡做成心形包,內裝白芷,蒼朮,川芎三味藥粉。《禮記》:五采謂之繡。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容臭。有驅邪,醒神功效。彰顯了:赤心承三才,五彩結同心。

    五,雄黃酒,賽龍舟。午月初一,用雄黃粉與白灑配製後,置於日下暴曬至初五中午適度飲。古人認為:雄黃酒,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虎狼伏,入川水百毒避。

    黃,喻道。意:道應循久。

    賽龍舟,史載最早是沅陵龍舟。《漫水神歌》:人家賽龍舟祭屈原,我劃龍船祭盤瓠。《搜神記》記載:遠古帝嚳(高辛氏)寵犬,因立功,娶公主辛女為妻,生六男六女在阮陵,族分瑤,土,侗,苗,壯,畲。

    舟形一,一為陽,《易》乾卦言龍,故稱龍舟。老子說:上善若水…幾於道。賽龍舟也是“弄道行道用道”。

    端午節文化,是以東方文化體系“天極北辰”曆法為基礎的民族信仰典節;是源於曆法與端文化發展的氏族文化的文明成就體現。伴隨著東方文化泛亞洲發展一路走來,必將在世界文化傳承中流行不已。

    端午節,天地人同之節

  • 2 # 王姐的家常味道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

    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 3 # 進前向

    端午那天,

    屈原被追殺,乘船逃命,後有追兵步步緊逼.所以有賽龍舟.

    屈原的船被截停後,屈原被五花大綁捆起來,然後扔到江裡.

    所以百姓為還原真相,就有了賽龍舟包粽子.

  • 4 # 湖南蓉蓉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

    端午節是我們包粽子的日子,每年這天人們都會包很多粽子。關於端午節包粽子的來,由很多,說法不一

    說法一: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詩人,於五月初五投入汨羅江自盡,人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把家裡的米投入江中,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魚蝦所竊,因此創造這種菱角粽子,使魚蝦不敢靠近的說法。

    說法二

    據說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存在了,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操練水兵而划龍舟,所以有了龍舟賽。

    說法三

    有人說五月初五這天在古代是一個消毒辟邪的日子,人民插艾葉,掛菖蒲是辟邪,喝雄黃酒是消毒,灑雄黃水是驅蛇,蟲等等。

    總的來說,千百年來吃粽子已經成為了華人民的傳統習俗。代代相傳,歷久不衰。端午節人安康。五月初五是端陽。門插艾。佩香囊。掛蒲昌。

  • 5 # 博仁汽車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的傳統習俗,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逐漸流傳下來的。

    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這個習俗被一直傳承了下來,直到今日。

    粽子的包法有很多種,古代的時候,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 廣東鹼水粽包成四角形。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要吃粽子紀念屈原,要提前一天把米泡好,一般用河邊的蘆葦葉包裹粽子,北方以甜粽居多,有蜜棗粽,黃米紅棗粽,南方以鹹粽為主,有肉粽,綠豆粽,火腿粽,種類較多。

    千百年來,吃粽子已經成了華人民的傳統習俗,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金馬影后林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