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及時雨宋尚春
-
2 # HeyFancicy
以我的經歷來給您一些建議。
孩子處於青春期,本來就叛逆,容易衝動,敏感,這個時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真的是至關重要。作為孩子的父母,誰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應該能多少體會孩子的心情,孩子還小,家長要多多給予包容和理解,而不是固執己見。
在這個時期,孩子不希望家長抱怨嘮叨,希望爸爸媽媽陪著自己,信任自己,多關心自己,害怕孤獨,容易走極端,跟孩子吵架,雙方都會受傷害,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創傷,如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想必大家也都在電視裡看到過叛逆的孩子,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嚴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希望家長能放下自己的大人的架子,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講道理。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方式,不交流大家都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這個疙瘩就解不開。請多給孩子一些包容和理解,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關愛,信任,理解,而不是逼迫,牢騷,強勢。
-
3 # 秋月白之夢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本來就叛逆。而父母應當多與孩子交流,引導其步入正軌,否則,孩子容易誤入歧途。尤其是在孩子和家長鬧矛盾時,父母更應該主動與孩子溝通了。但有的父母由於因孩子從小到大都聽自己的,所以在叛逆期還是如此。這樣是不對的。對這樣父母不與孩子交流的,可以讓父母的朋友與其溝通,談談此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青春期,父母不可忽視孩子的一舉一動,特別要重視。切不可因自己是父母,孩子就得聽自己的,這會使事情發展適得其反。所以父母們注意一下,多多溝通,多多交流。願都開心順利!
-
4 # 青欖教育
其實,很多家長都和你一樣,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如何才能讓孩子與自己好好說話?”
現實中,很多大人跟孩子之間的對話永遠都是:“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今天考幾分?”其實,這種情況很難稱作是聊天,它往往以問句始,以斥責終。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願意與家長交流。
如何才能讓孩子吐露真言呢?我來為大家介紹五個技巧:
1 問“小”不問“大”年齡小的孩子很難理解抽象問題,所以你的提問必須具體,最好就細節提問。
例如,將“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 改成“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
這樣,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問:“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了什麼?”“喔!那音樂課呢?”如此,你便了解了他的在校狀況。
孩子剛上學時,我們之間的對話通常都是從提問生活小事開始的:
“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學校跟誰玩?早自習在做些什麼呢?畫畫課畫些什麼呢?”
“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啊?你喜歡誰呢?”
因為問題簡單具體,孩子回答起來也不會感到壓力,所以聊天很容易持續下去。
2 從別人的事談起從“別人談起”是一種比較容易開啟話匣子的聊天方式。
孩子剛入學時,我曾這樣問他:“你們班上最調皮的是誰?”他告訴我一個名字。
“他做了些什麼事惹老師生氣呢?”
孩子如數家珍地說:“上課講話啊!還有昨天用東西丟同學的頭!”
“那老師怎麼辦?”
“老師罰他站啊!”
“站多久?”
“站到下課啊!超慘的!”
“啊!真的啊!好可憐喔。都不能坐下,腳一定很酸。”
“對啊,下課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們老師這麼兇啊?”
“還好啦!有一點兇。”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兇過?”
“沒有!我很乖。”
“喔!好險!所以你都沒有被老師罰過站嘍?”
他遲疑了一下。
我趕緊說:“你也被罰過站啊?好可憐。你有沒有哭?”
他搖搖頭說:“沒有。”
我接著問:“啊!老師這麼兇,你都沒有哭啊,很勇敢。”
“不是啦!我不是被這個老師罰的,我是被健體老師罰的。”
“喔!也是講話嗎?”
“是啊。不過還好只是罰站一下下!”
於是,透過這樣一段對話,我大致瞭解了他在學校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以及他的處理方式。
3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很多大人在跟孩子聊天時,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當孩子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相信我,只要你這麼一說,孩子立刻就會把他想說的話都咽回去。
想讓孩子說得更多,你必須保持語調中立,並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所以,我會接著問:“喔,自然課很無聊啊,那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無聊呢?”
“我本來以為自然課是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卻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這樣聊,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前陣子有個媽媽告訴我,當他孩子向她抱怨:“啊!功課好難、好多!我都考不好”時,她明明已經很溫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麼關係?成績不是那麼重要啊!”,但兒子還是生氣地說她不瞭解他,然後拒絕聊天。
這種情況,孩子其實需要的是媽媽的理解,而不是對他情緒的否定。假若,他媽媽改說:“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現在一定很難過,你要不要說說你的苦惱?”我相信她兒子的反應一定會大不一樣。
4 只要“傾聽”,不要“說教”還記得女人們聚在一起聊三姑六婆的場景嗎?她們罵婆婆、罵老公,聊得熱火朝天,就是單純地想發洩不滿。所以,聊天要回到聊天本身,對孩子要多“傾聽”,少“說教”。
舉個例子。
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要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聽到這句話,孩子的反應一定是緊閉雙唇,不想再多說一句了。
此刻,你不妨繼續追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說,“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該怎麼辦呢?”
這樣,他才會告訴你他的真實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所以,想讓孩子放心地說出心裡話,你一定要練習“不評價、不說教”。只有做到這兩點,孩子才會願意與你分享。這樣的聊天,才是放鬆、快樂的。我在做輔導志工時,每週都要與至少一個孩子交談一小時。很多孩子到最後是不願意離開會談室的,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聊天,只是缺少可以聊天的人。
5 運用肢體語言,增進親密關係適當的肢體語言,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平時和孩子聊天時,我會以平行的目光注視他。如果孩子還小,我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我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
孩子對肢體語言是很敏感的。當我忙碌著收衣服、做飯,沒有看著他說話時,孩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專心在聽!”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親密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這些肢體語言,可以顯著地增強聊天效果。
另外,兩人聊天時所坐的位置也會影響談話的效果。例如,跟孩子坐在同一邊,比坐在相對位置要好;兩人躺在地上講話,要比坐在地上好。讓孩子一邊畫黑板一邊聊,可以讓他們更容易卸下心防。
另外,在跟年幼的孩子對話時,注意不要隨意發笑。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要保持誠懇、一本正經,否則孩子很容易因為被嘲笑而不願意繼續聊天。
我的孩子最近很喜歡讓我猜他們班上小朋友的座號,我每天都很認真地猜,雖然早已經知道答案。此外,他還會時常表演唱歌,而我每次都會做他的忠實觀眾,對他的演出表現得興趣盎然。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假若孩子一時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事時,切記要“不動聲色” 。在真相未明或者尚未想出應對之策時,你需要繼續保持朋友般的傾聽,這點非常重要!“說教”或“講道理”,是要跟聊天分開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生活中的數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講一個生活現象和背後的數學思維,讓孩子驚歎:數學真好玩!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與想法,同時也開始觀察周圍人的一言一行。
他們不再單純的相信父母老師的話,比如說家長習慣說一切都是為了你好。而孩子卻能夠感受到這根本是虛偽的,不負責任的話。
這個時候家長必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一致以及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方式。如果不肯反思,只是硬性要求孩子聽自己的,那麼後果就是失去孩子的信任,所謂的代溝就這麼出現。
最後孩子不會和父母談心,不會告訴父母自己的秘密,不會把自己的痛苦告訴父母~只是報喜不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