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會計網校
-
2 # 杜老師在地球
個人感覺有必要,我近幾年考簡單的試就是不看書不做題,多考幾次摸清規律過。考研究生可以不看書(mba那種 )直接考,知道考哪幾門就差不多能過了。注會難度比較大,不看書都不知道考啥,專業術語也不知道,基本沒有可能過(除了個別科目之前別的專業有深厚的底子)。當然我說的都是基於不做題的情況下,如果有時間做題,那看不看書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建議做題不看書,那樣過了也不懂,沒啥意思的)。
-
3 # 頂尖學長
有一些同學跑來西安信達教育鐘樓校區,問我備考CPA一定要買官方教材嗎?我給出的答案是買官方教材。理由如下:
1、因為每年教材都會有一定的變動,所以建議最好買官方的教材。
2、中後期看不看教材內容暫且不說,就算中後期只看教材,教材內容還可以圖一個內心安穩,能夠隨時隨地像一個查詢工具一樣翻一翻。
3、真心還沒有哪一個講義可以做到像教材那麼全面和完整,做到可以和官方教材媲美。
現在注會越來越迴歸教材,平時看起來很偏的一些知識點也可能會成為考點,這種情況下將老師的講義結合教材一起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員:Vicking
經濟法考試必須迴歸教材,教材知識點太多,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能把所以知識點都講到,所以一定聽完課後迴歸教材。
——學員:小溪
戰略一邊聽課,一邊背誦,考前一個月戰略迴歸教材。戰略由於考前回歸教材,琢磨教材幫了我的忙。
單選多選印象中一共錯了6-7分,但由於自己抽的那套題主觀題18項內部控制指引考了4個,充分體現了註冊會計師考試內容的不可預測性,教材很重要。
——學員:大華
《會計》教材沒有買的必要,郭建華老師上課的內容更多,例題更難。《戰略與風險管理》很有買的必要外,其他看情況。
《審計》《財管》《經濟法》《稅法》,前期我只用講義跟夢想成真輔導書,後來發現遇到不會的題目翻翻書找對應知識點是個很不錯的想法……
——學員:大表姐
網校的教材我是買全套的,書質量也不錯。但後來只做完了一套,另一套一頁都沒翻。所以我覺得教參有一套,做熟就夠了,多了真沒那個時間。
這個過程比較漫長,狀態也時好時壞,要注意調整。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狀態不好或者被某塊堵住了而放棄,就像我從不因為我三天不跑步了就以為自己不能堅持跑步一樣。
——學員:柳飄飄
由於報了注會的會計課程,加之去年有點聽課的基礎,於是我基本上是以注會的會計為主,先看教材,再聽課,做練習。
——學員:一抹藍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每年都早早的花錢買新教材買新課件,結果書和課件依舊全新!於是一年荒廢過去!
——學員:小孩不抽菸
除了財管這一科,其他科目全部是跟著網校課件過了一遍基礎班+考前幾天把教材通篇看一遍透過的!
——學員:我是小會計
我個人不建議純看書,非常非常枯燥,我的建議是聽基礎班同時,把教材也細過一遍,老師講你跟著劃,等於看了一遍,不明白的先暫停課件,把解釋和展開也看一遍,老師講義的黃字紅字你也跟著用熒光筆標記,等於重點詞又看一遍加深印象。
然後做題目不要看答案,帶著問題去翻教材,你會對考點有更深的理解,把考題和教材結合起來。過完基礎班做完相應的習題,你的書就是講義,講義就是書,可擴充套件可濃縮,無縫銜接。考前再翻一遍書,全部記住是不可能的,但你理解到位的話考前翻一下會很容易想起來,考試有奇效。
——學員:吃飯睡覺考注會
戰略這科其實不簡單,客觀題也是要讓你懷疑人生的,好在主觀題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這門有時間還是要好好花花功夫的,教材相當重要,犄角旮旯的舉例也會出個題目考你。
——學員:不愛喝水的魚
《審計》歷來被視為註冊會計師考試中最難的科目,會計人稱“天書”,明明教材裡寫的無一不是中國文字,卻偏不懂其中的中國意思。
這是因為,《審計》是一個“外來的和尚”,教材的語言文字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教材裡面很多語句大家讀起來都會覺得十分的彆扭,不符合我們平時的語言閱讀習慣。
教材裡的很多審計語言,我們雖然費了很大力氣最後讀懂了,但忘的也非常快。當再一次複習看到這個審計原理句子時,還要再仔細地琢磨推敲一遍。
——學員:愛誰誰
總體來講,《審計》的學習分三步走,其實也就是把《審計》教材(或是徐永濤老師的講義)學習三遍。
——學員:Chricty 李
注會《審計》教材內容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前後知識點的聯絡非常的緊密,在學習前面的知識內容時,會用到後面的知識作為背景鋪墊才能理解。
——學員:水仙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