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界有三個黃派,分別是黃潤甫先生創立的花臉黃派、黃月山先生創立的武生黃派和黃桂秋先生的旦角黃派,現在依次說一下這三個黃派的發展歷程。
【花臉黃派】
黃潤甫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架子花臉,在民國的時候唱銅錘花臉學得都是金秀山先生的,而架子花臉學得都是黃潤甫先生的,他們對後來花臉藝術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黃潤甫先生原先是票友,後來進入四喜班學藝,在吸收前輩們的精華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活阿瞞”,親傳弟子是侯派創始人候喜瑞先生和董俊峰先生。郝壽臣先生、裘盛戎先生等也得到了他的傳授,如今許多黃派戲還保留著,也是按照黃派的路子演的,但是專工黃派和認真研究黃派藝術的已經沒有了。
【武生黃派】
黃月山先生從小就學武生,最早是梆子武生,後來進入著名的玉成班社,注重唱功和念功,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綽號“黃胖兒”。《獨木關》《翠屏山》《銅網陣》是他的拿手戲,清末民初著名的武生三大流派之一,周信芳先生、唐韻笙先生、李萬春先生、高盛麟先生等都學過黃派,親傳弟子有李吉瑞先生和馬德成先生,黃派許多戲主要靠著李吉瑞先生傳下來的,李桂春先生的武生戲就是跟著李吉瑞先生學的,以前看過高盛麟先生演的黃派戲《獨木關》,如今很多武生戲是在黃派武生戲的基礎上加工改編的,專工黃派好像沒有了,有我也是想不起來呀。
【旦角黃派】
黃桂秋先生鐵鏡公主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黃桂秋先生原名黃德銓,以前在鐵路局工作,因為喜愛京劇成為了票友在北京、天津演出,後來拜陳德霖為師,《別宮祭江》《春秋配》是他的代表作,被稱為“江南第一旦”,嗓音又嗲又甜,到上海後和俞振飛、姜妙香、周信芳等先生合作,逐步形成黃派,60年代在上海京劇院教戲,親傳弟子有朱永康先生、王熙春先生、張敏智先生、顧正秋等,孫女黃小秋也是唱黃派的,如今黃派傳人有劉子薇老師,但是她不是專工黃派,李慧是張敏智先生的弟子。
京劇界有三個黃派,分別是黃潤甫先生創立的花臉黃派、黃月山先生創立的武生黃派和黃桂秋先生的旦角黃派,現在依次說一下這三個黃派的發展歷程。
【花臉黃派】
黃潤甫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架子花臉,在民國的時候唱銅錘花臉學得都是金秀山先生的,而架子花臉學得都是黃潤甫先生的,他們對後來花臉藝術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黃潤甫先生原先是票友,後來進入四喜班學藝,在吸收前輩們的精華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活阿瞞”,親傳弟子是侯派創始人候喜瑞先生和董俊峰先生。郝壽臣先生、裘盛戎先生等也得到了他的傳授,如今許多黃派戲還保留著,也是按照黃派的路子演的,但是專工黃派和認真研究黃派藝術的已經沒有了。
【武生黃派】
黃月山先生從小就學武生,最早是梆子武生,後來進入著名的玉成班社,注重唱功和念功,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綽號“黃胖兒”。《獨木關》《翠屏山》《銅網陣》是他的拿手戲,清末民初著名的武生三大流派之一,周信芳先生、唐韻笙先生、李萬春先生、高盛麟先生等都學過黃派,親傳弟子有李吉瑞先生和馬德成先生,黃派許多戲主要靠著李吉瑞先生傳下來的,李桂春先生的武生戲就是跟著李吉瑞先生學的,以前看過高盛麟先生演的黃派戲《獨木關》,如今很多武生戲是在黃派武生戲的基礎上加工改編的,專工黃派好像沒有了,有我也是想不起來呀。
【旦角黃派】
黃桂秋先生鐵鏡公主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黃桂秋先生原名黃德銓,以前在鐵路局工作,因為喜愛京劇成為了票友在北京、天津演出,後來拜陳德霖為師,《別宮祭江》《春秋配》是他的代表作,被稱為“江南第一旦”,嗓音又嗲又甜,到上海後和俞振飛、姜妙香、周信芳等先生合作,逐步形成黃派,60年代在上海京劇院教戲,親傳弟子有朱永康先生、王熙春先生、張敏智先生、顧正秋等,孫女黃小秋也是唱黃派的,如今黃派傳人有劉子薇老師,但是她不是專工黃派,李慧是張敏智先生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