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愰又一年

    【成長曆程】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區),父周慰堂、母許桂仙均為春仙班演員。六歲隨父旅居杭州,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臺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年後,隨王鴻壽赴漢口演出。,,,,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後一直沿用此名。,,,,年到北京入喜連成社,與梅蘭芳、林樹森、高百歲同臺。,,,,年返滬,在新舞臺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金秀山、馮子和等人同臺,頗受薰陶,演技漸趨成熟。,,,,年至,,,,年間,先後在上海丹桂第一臺、更新舞臺、大新舞臺、天蟾舞臺演出,排演了連臺本戲《漢劉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間兩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將《蕭何月下追韓信》《鴻門宴》《鹿臺恨》《反五關》等戲介紹給北方觀眾,人稱“麒派”。

    【舞臺形象】

    周信芳在幾十年的舞臺生活中,運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傑、徐策、蕭何、宋江、鄒應龍、張廣才、張元秀等眾多的生氣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京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麒派”不僅是京劇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對其他行當、其他戲曲劇種的表演藝術,也有較大影響。

    【藝術風格】

    周信芳自稱是譚鑫培的私淑弟子,他的唱功基本上取法於孫菊仙、汪桂芬、汪笑儂、王鴻壽、潘月樵等前輩,他的嗓音雖顯沙啞,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蒼勁,氣出丹田。唸白清晰,講究噴口,咬字頓挫富有音樂性,尤其是他吐字收聲和潤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員所能企及。所以,他的演唱不但不以腔害字、反而有以聲傳情之妙。聽他的唱腔,酣暢樸直、蒼勁渾厚之特點十分明顯,加上起伏頓挫、錯落有序的唸白,不帶偏見和常規的歧視的話,真的叫賞心悅目。周信芳敏捷利落、準確生動的做工更是有口皆碑,其灑脫洗練的身段具有一種難得的節奏感和可貴的張揚氣勢。他善於透過外部動作,表達人物內心感情和思想變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運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為程式而程式的賣弄。他在打擊樂的運用以及在服裝、化妝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創造,以其鮮明的特色匯成麒派統一的藝術風格。《四進士》《清風亭》等戲裡有名的長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還善於在韻白中適當地運用口語,在對白中插進語助詞,使人聽來既鏗鏘悅耳,又親切生動,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唸與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演《徐策跑城》,載歌載舞,唱白相間,渾然一體,把鬚髮如銀的老相國喜悅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創新】

    周信芳注重繼承傳統,又不受陳規舊套的束縛,鍥而不捨,勇於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獨特表演風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歲、陳鶴峰、李如春等,通過當今的楊建忠、蕭潤增、陳少雲也可以窺見“麒派”之一二。應該說,更多的知名藝術家在他的藝術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從這一點來講,“麒派”是屬於周信芳的,更是屬於京劇的,甚至對整個戲曲界都舉足輕重。

    【處世之道】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表演藝術家。早在五四運動前後,他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演出時裝戲《宋教仁》,表現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傾向;又演出《學拳打金剛》,把矛頭指向賣國賊。,,,,年參加南國社,在《雷雨》中飾周樸園。抗日戰爭前後,演出《洪承疇》,抨擊偽滿漢奸;演出《徽欽二帝》,激勵愛國熱情。同時他還適時演出《史可法》等戲,激起觀眾強烈的愛國熱情。隨後又繼續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識的戲;,,,,年以後,他參與編演新戲,移植演出了崑曲《十五貫》,創演了《義責王魁》

  • 2 # 高山流水13976

    周先生創立的麒派藝術有獨特的魅力他把不利的嗓音條件變成了有別於其他流派的演唱風格,他的做戲功夫是一流的唱似說似唱,道白更是以情動人創造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幽默大方不愧是一代宗師。

  • 3 # 湖廣潭州

    周信芳是海派京劇的代表人物,其舞臺生涯較長,塑造了眾多藝術形象,但是其藝術總的來說比較粗疏,受話劇影響太深,在很大程度上寫實性較強,違背了京劇寫意特色。演戲注重真情實感,美感較欠缺。受嗓音條件限制,其唱腔不夠甜美動聽,韻味不夠純正。表演動作幅度過大,比較過火。戲路子甚寬,但稍顯駁雜。藝術特色粗獷樸實,但缺乏精緻細膩。當然麒派也是獨樹一幟的一大老生派別,有觀眾喜愛他的藝術。但真正的內行觀眾不大認可麒派,多推崇餘派楊派,或者馬派言派。

  • 4 # 頌風f

    周信芳先生藝名麒麟童,有南麒北馬的美稱,周先生作戲認真,做派清新,跑城,殺惜,四進士鮮有個性,膾炙人口,美輪美奐。

  • 5 # 魏青衣

    周信芳是著名的京劇老生演員,藝名麒麟童,周信芳並不是出身梨園世家,而是家裡世代為官,但是他的父親是個票友,後來還正式加入了戲班,所以周信芳也就從小隨父親旅居杭州,並開始練功學習。在七歲就開始登臺演配角,先後改名為“七齡童”、“七靈童”和“麒麟童”。

    周信芳於1908年在北京喜連成科班搭班,並且與梅蘭芳等人同臺演出,後來又到天津、煙臺、海參崴等地演出,1912年又轉回上海,與譚鑫培等人演出。在長期的表演生涯中,周信芳吸收了孫菊仙、汪桂芬、譚鑫培等京劇名家的長處,並且借鑑了其他行當的表演,學習徽劇、漢劇、崑曲、梆子腔等劇種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風格,稱為“麟派”。

    周信芳的表演非常善於用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複雜的內心情感活動。他最擅長的就是做功,一向以“做派老生”著稱。他文武雙全,身段灑脫簡練,節奏強烈,輪廓鮮明,頓挫有力,周信芳的演唱古樸而又別緻,他的嗓音條件並不好,但是他發揮了自己中氣十足的特點,以氣勢取勝。他反對片面追求唱腔的華麗,主張唱腔要表達人物情感,在行腔時,它有時不把腔唱全,而讓胡琴把腔墊過,取其腔斷神不斷的意思。

    他很善於在韻白中加上口語,使其充滿生活氣息,他非常重視唸白的作用,提倡“七分話白三分唱”。除此之外,周信芳在打擊樂器和服裝化妝方面都有自己的創新,使其成為麟派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周信芳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從1923年起就開始在歐陽予倩、汪笑儂、王鴻壽等人的促使下開始自編新戲,參加話劇《雷雨》的演出等,在抗戰期間,他還積極投身於救亡運動中,他的新戲也總是和時代主題緊密相連。

    新中國成立後,周信芳曾經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等職位。他還拍攝的戲曲電影《宋士傑》、《周信芳舞臺藝術》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想提升自己,學英語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