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放大鏡

    通俗的講,做生意講的就是利,但是沒有義做根基就好比是沒有樹根的大樹,但分有一絲的不確定性就會房倒屋塌,誠信作根本就會得到根基,就是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 # 出塵心蓮

    條件反射,光光相應。義能相合,是為長久。

    思思歷史,瞭然於胸。

    我佛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

  • 3 # 軒轅華表

    義,自古以來都講究。但是“義”的理解不一定是你給出的意思。個人理解的“義”,是指處理事物的道理。只有這樣才會達到處理事物的本質或內在的真實的根本問題。

  • 4 # 極樂小僧

    中華傳統美德以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係為基點,認為“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在承認人不能離開“利”、應當“義利雙行”的同時,強調要“義以為上”“重義輕利”;強調守住“以義制利”的紅線,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如此“重義”,最根本的原因是“義為利本”“義以生利,利以豐民”。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別是政治家,都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興天下利”“利濟蒼生”。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處理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係,認為“公私相背,善惡所由”。也就是說,一切道德上的問題都是由於公私的對立引起的,“善惡生於公私”。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下也體現在處理公私關係時的不同態度,所謂“君子小人趨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此外,如何處置公私關係還決定著個人甚至國家事業的成敗,所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耳”。中華傳統美德一直認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聖賢至公”。因此,人也應“至公無私,大同無我”。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應堅持“破私立公、克己遷善”原則,透過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輕,公而後私”,達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貫穿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系列道德準則和規範中,如仁義禮智信、勤儉誠敬和等。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視道德認知的同時強調行,認為“口說不濟事,要須實踐”。也就是在重視人的道德教育和培養的同時,努力促進道德意識的實踐和力行。這不但是因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更重要的是實踐是檢驗真假對錯的標準:“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綜上可見,中華傳統美德充滿了真善美,教會了歷代華人怎樣立德做人、怎樣治國理政,在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華傳統美德還為今天的倫理道德建設奠定了深厚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到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為名利而動心、不被假象所迷惑?從道德修養的層面來說,需要我們從中華傳統美德中汲取豐富營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作者陳瑛為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是不是外星人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