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哭是一種正常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愛哭沒什麼問題。第二,小孩子比較護自己的東西,不願意與人分享,甚至送給別人,是非常正常的,並不是一定要分享,啥都給別人就是對的。我們大人也並不是什麼都能分享和送給別人,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啥都能分享。
當然,如果這兩點表現的有些極端,比如沒完沒了的哭,可能由於下面幾種情況:
1 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態度,比如比較強勢,過度管理,打罵,什麼都不讓幹,只讓乖乖聽話做個乖寶寶,這些都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謹小慎微,稍微做錯一點事就害怕的不行。
2 孩子在日常生活裡,稍微有點是大哭就能得逞,或者稍微有點不如意家長就來哄,孩子會形成只要哭就能想幹啥幹啥,就會形成哭的習慣。
3 性格比較脆弱,考慮孩子是否收到過強烈的驚嚇,比如很大的聲音,電動玩具車的音樂,或者家人吵架打架,電視節目裡的害怕畫面等等。
如果有以上情況,我的建議是:
1 家庭成員還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態度,以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換位思考,想想如果有人這樣態度對自己,或者把自己當成孩子來感受一下,並作出相應的改變。
2 對孩子的行為要設立明確的界限,要建立行為處事的原則,不能無下限的認同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行為,原則性的問題,不能妥協。要讓孩子明白,哭是不能隨便得逞的。
3 如果是這個原因,可以多與孩子做一些運動,比如跑步,跆拳道,打拳等等,增加孩子的力量感,當他覺得自己有力量的時候,性格也會發生變化。
再說小氣:
1 首先考慮家長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是否就比較小氣,孩子都會有樣學樣。或者總是提起東西很貴,或者孩子要10個玩具一個都不給買,這樣孩子內心會覺得得到一個東西太難了,肯定不想分享。
2 不要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更不要不經過孩子同意把孩子的東西送人,更不要為了面子,朋友來了喜歡啥隨便拿走。孩子會有一種要拼命保護自己東西的感覺,也可能有自己無力保護好自己東西的感覺。
3 如果需要分享,考慮交換的方式,比如我給你一個娃娃,你給我一個毛絨玩具,交換會讓孩子慢慢懂得分享的含義,獲得更多快樂。
總之,在小氣這個問題上,可能孩子小氣的做法會讓大人很沒面子,但我們要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是怎麼想的,以及孩子這樣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不要單純強制的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不是機器人,每個孩子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權利有情緒決定自己的任何事情。
首先哭是一種正常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愛哭沒什麼問題。第二,小孩子比較護自己的東西,不願意與人分享,甚至送給別人,是非常正常的,並不是一定要分享,啥都給別人就是對的。我們大人也並不是什麼都能分享和送給別人,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啥都能分享。
當然,如果這兩點表現的有些極端,比如沒完沒了的哭,可能由於下面幾種情況:
1 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態度,比如比較強勢,過度管理,打罵,什麼都不讓幹,只讓乖乖聽話做個乖寶寶,這些都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謹小慎微,稍微做錯一點事就害怕的不行。
2 孩子在日常生活裡,稍微有點是大哭就能得逞,或者稍微有點不如意家長就來哄,孩子會形成只要哭就能想幹啥幹啥,就會形成哭的習慣。
3 性格比較脆弱,考慮孩子是否收到過強烈的驚嚇,比如很大的聲音,電動玩具車的音樂,或者家人吵架打架,電視節目裡的害怕畫面等等。
如果有以上情況,我的建議是:
1 家庭成員還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態度,以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換位思考,想想如果有人這樣態度對自己,或者把自己當成孩子來感受一下,並作出相應的改變。
2 對孩子的行為要設立明確的界限,要建立行為處事的原則,不能無下限的認同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行為,原則性的問題,不能妥協。要讓孩子明白,哭是不能隨便得逞的。
3 如果是這個原因,可以多與孩子做一些運動,比如跑步,跆拳道,打拳等等,增加孩子的力量感,當他覺得自己有力量的時候,性格也會發生變化。
再說小氣:
1 首先考慮家長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是否就比較小氣,孩子都會有樣學樣。或者總是提起東西很貴,或者孩子要10個玩具一個都不給買,這樣孩子內心會覺得得到一個東西太難了,肯定不想分享。
2 不要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更不要不經過孩子同意把孩子的東西送人,更不要為了面子,朋友來了喜歡啥隨便拿走。孩子會有一種要拼命保護自己東西的感覺,也可能有自己無力保護好自己東西的感覺。
3 如果需要分享,考慮交換的方式,比如我給你一個娃娃,你給我一個毛絨玩具,交換會讓孩子慢慢懂得分享的含義,獲得更多快樂。
總之,在小氣這個問題上,可能孩子小氣的做法會讓大人很沒面子,但我們要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是怎麼想的,以及孩子這樣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不要單純強制的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不是機器人,每個孩子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權利有情緒決定自己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