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偉說球

    謝邀,其實朱元璋的暴戾只是表現在官吏的身上,並沒有在黎民百姓的身上表現出來朱元璋在做了開國君主的時候其實在第一時間就取消了前元的所有賦稅,朱元璋正因為經歷過平民的困苦,所以朱元璋稱帝后一方面是對官員的嚴苛,另一方面則是對百姓的寬容。而為了實現明朝的萬世一統,朱元璋創立了很多在後世看來想都不敢想的政策。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項只執行了14年,在朱元璋死後就被廢除並且後世再未啟用的制度—押官面聖。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押解官員前往都城面見天子。

    為什麼說這項制度是“暴政”呢?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各地的官員其實就是天子統御全國的爪牙,不僅替皇帝收繳賦稅,而且還需要負責地方治安,維護朝廷穩定。但朱元璋的這項制度,無異於把一部分權力給了普通的百姓。

    這個制度不僅大膽,而且操作起來非常難。大膽之處在於,百姓可以以這個為理由,公開對抗朝廷命官,正如朱棣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推翻朱允炆一樣。

    而難度在於一是遭到了臣子的一致反對,畢竟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可以被百姓隨意拘捕押解進京成何體統;這第二就是會遭到地方官的阻撓。

    但朱元璋為了保證這個制度能夠推行下去,特別做出規定,凡是進京告狀的百姓,只要手持一本朱元璋親自編寫的《大誥》,即可暢通無阻,任何人不得阻攔。

    不過還真有一位不信邪的。1386年,也就是押官面聖推出的第二年,嘉定農民郭玄要到南京告御狀,卻被淳化鎮的巡檢官何添觀阻攔,當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後,下令砍去了何添觀的雙腳。

    自此,終洪武一朝,沒人敢再阻攔。常熟縣吏顧英因為在鄉里為非作歹激起民憤,陳壽六等三位農民就衝進縣衙綁了顧英,一路暢通無阻的將其押送到了南京。朱元璋大喜,賞了這三人每人2件衣服和20錠鈔,還免了他們三年雜役。

    從1385年到1398年朱元璋去世,押官面聖雖然推行了14年,但發生的案例也就那麼幾起。不過,它的震懾作用卻非常明顯,朱元璋在頒行天下的《大誥》中明確交代:“凡是貪官汙吏貪汙受賄轉嫁科糧負擔的,允許鄉間鯁直之士將其捉拿赴京”。

    正是靠著這項在官員看來無異於暴政的制度,讓明朝迅速贏得了民心,也促成了明朝的強勢崛起。只不過朱元璋一死,這項制度就宣告終結,此後,後世之君再無敢啟用這一制度。如果明朝朱元璋像元朝末代皇帝的統治一樣如此不得民心,恐怕沒有洪武盛世與大明276年的基業。

  • 2 # 廖紅丁1

    朱元璋的暴戾很多是體現在對官員上,於是官員,尤其是後世的文人對此有許多誇大的記載。要知道掌握了文字記載的就是他們!雖然說有一些官員被朱元璋暴戾致死,甚至庭杖活活打死!但是文人們仍然把當官作為自己的首選!因為他們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除了當官,他們一無是處。

  • 3 # 芋艿峰

    朱元璋和劉邦一樣,出身草莽,真正從百姓中來,所以他在治理國家上寬百姓,嚴苛對待官員,他認為官員在享受民間供奉的同時就應該為國家鞠躬盡瘁,但是真正能做到官員其實很少!所以他對當官的是十分苛刻的!要是犯了點錯,那就是下死手整治!當官的會寫東西,傳下來那就是老朱酷著政了。所以跟蒙元沒什麼關係。但是比起之前的那些開國皇帝來說,畢竟眼界有限,下了禁海令,這為日後倭寇犯邊和民間士紳走私集團做大留下隱患

  • 4 # Ausust

    首先不正經一下,有人直接管明朝叫“後元”呢,你說蒙古人對明帝國的影響大不大?

    相鄰朝代之間的彼此勾連、前者對後者的影響,其程度或許比我們以為的要深得多。說到元明之間,先別說政治了,光從服飾文化就有相連之處,元代的質孫(jisum)服在明朝被保留了下來,進而成了曳撒(yi san)和貼裡兩種,質孫和曳撒連發音都差不多吧。

    說回朱元璋,這位明朝開國之君的威(can)嚴(bao)是眾所周知的,不僅僅是因為他長了張鞋拔子臉(誤)。朱元璋認為,他的使命是將蒙古勢力趕出華夏之地,而且要恢復宋制,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甚或是用以鼓動下級效力的“話語武器”,如此說來,沒有受前朝的影響了?其實不然,因為他的這個明政權更多地複製了他本人更為熟悉的元朝慣例,由此產生了一種雜糅蒙古汗和宋朝皇帝兩方面傳統的新統治模式。

    明史專家範德(Edward Farmer)曾將討論明代政府的語彙由“專制統治”變為“獨裁統治”,這不僅僅是換了一個概念這麼簡單,大概就是說,“秦皇以來從來沒有哪個皇帝這麼集權過”。這大抵就是朱元璋之政府“獨特”的地方,而且這種“獨裁”的特殊之處、核心所在不在於人,也就是不在於忽必烈汗的蒙古習慣,抑或朱元璋的暴戾性格,而是他們為了維持自己權力所引入的制度。範德稱之為中國社會的權威本質。

    你或許會說,大明朝也有律治啊。沒錯,明朝創立者在國家成立之初就頒佈了律法,但是其法條旨在約束官員和百姓的行為,對皇帝卻不加限制。因為,作為開國之君的朱元璋不認為他本人應受到自己所立律法的束縛。隨著時間推移,朱元璋又發現單單一部《大明律》還不夠,那怎麼辦?再來一部!大概在14世紀80年代,他編成一部《大誥》,成為“法上之法”,這部律法的地位就像他自己的地位一樣,凌駕於任何社會規則之上。唯他一人可以《大誥》擬罪,而法司擬罪則要比照《大誥》減一等。這就很尷尬了,說到底就是隻有“朕說了算”。

    關於明初厲法和太祖政權的書很多,也有不少海外漢學家專門做這個方面的研究,比如我上面提到的範德,建議找來閱讀。當然也可以讀一些通史,對朱元璋的統治可以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比如哈佛中國史系列下面的這本元明卷《掙扎的帝國:元與明》,由漢學家卜正明所著。

    我上面的回答就借鑑了裡面的一些論述。

  • 5 # 忘川星玉

    首先,分析下明朝時期中國的狀況。

    南宋被蒙古人滅亡,這是華夏族第一次完全被外族整體消滅,即使歷史上殘酷的五胡亂華時期都沒有滅亡的華夏,在南宋末年第一次被外族全部滅亡,甚至說日本人都悲觀的認為南宋之後再無華夏,中國史學家也把南宋滅亡稱為中國古典華夏文化的消失。可見蒙古人的統治對華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元朝蒙古人把國內人種分為四個等級,其中華夏族是最低賤的等級,蒙古貴族把持朝政,科舉考試被迫終止,蒙古人害怕漢人反抗,於是實行愚民計劃,不僅在文化上禁止漢人讀書識字,還不允許漢人取名字,所以朱元璋的父親名字叫朱五四,民間叫阿貓阿狗的也大有人在。蒙古人燒燬漢文書籍,最後甚至還打算廢除漢字,強迫漢人學習難懂的蒙古語言引起了反抗才作罷,可見元朝時期對中國華夏文化是一次災難。雖然元朝末年被迫恢復了科舉考試,但是做官的還是蒙古人居多,漢人受到壓迫。

    朱元璋從小出生貧苦,從小父母餓死,他不得不出家做和尚混口飯吃,看多了人間冷暖。再加上後來朱元璋從軍後,面對敵人的迫害和詭計,朱元璋漸漸擁有了強大的政治手腕和暴虐的手段,因為人一旦見多了殺戮,即使心腸再好,也會變得殘暴無情。朱元璋的殘暴,可以體現在其對於政敵的手段上,朱元璋獲得天下後,大殺功臣,可能是朱元璋早年的窮苦經歷讓他害怕失去大權,甚至連自己的外甥李善長都給殺了,即使李善長那時候已經退休在老家,結果還被朱元璋毫不留情的殺掉。

    但是朱元璋一方面對待政敵殘酷,對待老百姓還是很好的,也與他的出身有關。朱元璋同情農民,痛恨貪官,一方面嚴刑峻法,剝皮實草來對待貪官汙吏,另一方面,對待農民愛護有加,曾經下令農民可以親自把貪官壓傅進京,多次下令減免賦稅。

    朱元璋的統治,確實收到了元朝的影響,比如元朝的嚴刑峻法,朱元璋也吸收了很多,南宋時期,南宋朝廷是開放海禁,允許軍民出海經商的,並且大力支援商業發展,但是朱元璋則禁止出海,打擊富商,這個和他的出身有關。

    元朝的統治,一方面教給了朱元璋嚴刑峻法對付政敵貪官,另一方面元朝的殘暴統治也教會了朱元璋體恤底層勞動人民,讓他們居有定所,耕者有其田。但是,由於華夏文化出現了斷代,使得朱元璋並不只是完全按照儒家思想統治帝國,而是利用錦衣衛等服務於嚴刑峻法的工具來統治帝國,鎮壓政敵,。

    朱元璋相對於其他統治者,主要是朱元璋出身農民,比較瞭解農民的需求,以及對於官府的官員的嘴臉很是清楚,所以,其在位期間,官員俸祿是非常低的,甚至不夠一家人吃飯,因為朱元璋小時的經歷,讓他十分討厭官員,他看見官員就好像是一副惡魔嘴臉,但是見了百姓,就好像見了自己的親人,朱元璋在位期間當官是一件不好的差事,而農民則受到朱元璋的愛護,朱元璋下令沒收非法兼併的土地,將他們分配給無地的貧農,並且禁止土地非法買賣,對待貪官,手段殘忍,下令將貪官剝皮示眾。

    朱元璋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朝廷的開國之君,其趕走了外族,重新光復了中國,其征戰十幾年,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並且將橫掃歐亞大陸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徹底趕出來中國,解放了千千萬萬被蒙古人壓迫的漢人,其在歷史上也和漢武帝,唐太宗等名君齊名,朱元璋是一個明君,但是政治的殘酷和其小時候的經歷,又不得不讓他利用嚴刑峻法懲罰政敵貪官,可以說每一個君主都有他的好處和壞處,即使漢武帝,唐太宗也有壞的一面,但不管怎麼說,朱元璋讓華夏族重新崛起,不至於滅亡。

  • 6 # 聶作平

    朱元璋在參加義軍之前,作為元朝的一屆草根,異族統治的殘暴野蠻,肯定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烙印。年輕時的經歷往往會對一個人的性格和行事風格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朱元璋登上帝位後的暴戾統治,我以為,肯定會受到元朝的影響。

    相比前代帝王,朱元璋最大的獨特之處是廢除了丞相制。

    1380年胡惟庸案後,朱元璋宣佈廢除丞相制,並告誡他的子孫,“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丞相始起於戰國,為百官之長。秦朝時成為封建官僚組織中的最高官職,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以後歷朝歷代皆沿襲之。關於丞相的職責,漢初名相陳平曾下過結論:“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講:“依照文字學原義,丞是副貳之意。所謂相,也是副。……所以丞是副,相也是副。正名定義,丞相就是一個副官。是什麼人的副官呢?他該就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實際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來代理。”

    作為皇帝最重要的助手,到朱元璋時代,丞相這一職位已存在了一千五百餘年。

    丞相制的廢除,是朱元璋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明代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通俗地說,這種政治體制成了一種名符其實的專制政治,即皇帝親自統帥六部,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切均由皇帝獨裁,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這種體制,當然可以有效地防止曾引起朱元璋高度重視的元末“宰相專權”、“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但同時也使皇帝成為整個帝國任務最重的人——通俗地說,廢除了丞相之後的皇帝,相當於既是國家元首,又是總理,既是一家股份公司的董事長,同時也是總經理。《明史·職官志》對此的記述是:“自洪武十三年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皇帝“自操威柄”的體制下,可想而知的一個既定事實是,如果皇帝想要稱職——哪怕僅僅是基本稱職——他也將成為帝國上下最忙碌最必須陷入無始無終工作的人,“皇帝實際上是將過去的君權與相權集於一身。這樣,皇權的確是大大加強了,但需要由皇帝直接處理的政務也大大增加了”。

    明制,皇帝一天要上早、午、晚三次朝,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時裡,皇帝得三次和文武百官見面,既要聽取各方面的彙報,還要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彙報作出相應的指示。據統計,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時間裡,朱元璋除了每天三次上朝外,其餘時間還批示了各個部門送到宮內的奏章一千一百六十件。這些來自各部門、各地區的奏章,有的專講一件事,有的則一個奏章講幾件事,綜合起來,一共講了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而這些事情,都得由朱元璋聖裁。

    朱元璋乃最底層的草根出身,對如此之多事必躬親的政務,也許並不覺得有多麼麻煩和勞累。但等到朱元璋過世,他的繼承者們,根本不可能像他那樣做個兢兢業業的勞模。這種前提之下,內閣和太監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了。這是後話。

  • 7 # 青年史學家

    蒙古人的野蠻與朱元璋的暴戾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元朝末年吏治的腐敗,官逼民反的現象卻在朱元璋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朱元璋特別痛恨貪官汙吏。

    朱元璋執政時期的殘酷鐵腕手段主要是針對知識分子和官員的,一方面朱元璋是痛恨貪官汙吏,明初的這些開國功臣的確不咋樣。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是為自己的子孫削平阻礙,特別是太子朱標死後,皇太孫朱允文還年幼,因此,朱元璋擔心這些開國功臣在朱元璋去世後會影響其孫的帝位穩固,因而採取最殘酷的措施鎮壓那些開國功臣。

    相比前朝的帝王,朱元璋也有其過人獨特之處,不然他也不會一路披荊斬棘,最後登上帝位,君臨天下,開創了大明近三百年的江山。

    其一,朱元璋出生基層,深知民間疾苦,與隋唐宋這些開國皇帝生來就是貴族不一樣,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參加過起義軍,資歷非常豐富,因而知道老百姓喜歡什麼,痛恨什麼,所以他能夠在掌握大權後,強力反腐,懲治貪汙。

    其二,朱元璋果斷決絕,對於可能影響皇位的潛在敵人,一律進行殘酷打擊,劉基之死,徐達之死,藍玉之死,朱文正之囚,李善長之死,廖永忠之死,傅友德之死,周德興之死,馮勝之死 還有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藍玉案等四大案都足以證明朱元璋夠狠,這一點不論劉邦,還是李世民,還是趙匡胤都做不到。

    其三,朱元璋的馭人之術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他在長年征戰過程中所信任的徐達,湯和,周德興,馮國用,馮國勝,李善長,朱文正,李貞,李文忠,常遇春,劉伯溫,丁普郎,傅友德等都是當時精英中的精英,而朱元璋能夠將這些人完美駕馭,而且即使對其中一些人進行打擊的時候,其他人也都能維持對朱元璋的忠誠,沒有反叛,這一點與漢朝,與唐朝都是不一樣的。

  • 8 # 東方乙白

    宋亡後民族氣節陷入低谷,古中華遺風團結與彪悍,民族最優秀部分基本喪失,存活與奴化的人群,社會總是充滿圓滑世故的保命哲學,華夏全面胡化,漢等南方民族地位低下,喪失做學問機會,自由風氣被扼殺,無數優秀豪傑英勇戰死,商業文明嚴重倒退。朱元璋按西方人看中國說的他是光明的使者,朱元璋承認元朝正統地位,一面復古先王之政,復中國之舊,大規模整頓禮俗,用夏變夷的旗幟清除金元少數民族風俗,廢除胡名胡姓,恢復漢人儒家禮俗,對元寬縱的尊卑失序進行整飭,建立符合儒家倫理的社會等秩序,同時高壓吏治,使明政府機構辦事高效。西班牙人描述明朝,他們首先是極其清潔,不僅在屋內也在街上,一切城市中都有醫院,從來沒有看過有人興行乞,問他們原因何在,回答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大地區,給窮人,瞎子,瘸子老人無力謀生的人民建房屋居住,他們活著的時候始終有充分大米供應。我們看到那些貴人的良好風度,教養和高尚舉止,還有向他們詢問,他們答覆問題非常認真。明朝滅亡後,這些寶貴精神也隨之而去。明亡200餘年後,西方逐步崛起。文明發展傳承是漸進,互相的,如大明律為歐洲法系借鑑。中國何意,天下中心,華夏,何意,高貴而典雅。復興中華,更多的應該是那些可貴的精神。

  • 9 # 誰說熊貓就不喵

    剪除功臣是因為朱標早死,原來給朱標準備的那套班子朱元璋怕孫子鎮不住,而且如藍玉那樣跋扈也確實是隱患。說朱元璋統治暴戾貌似朱元璋對貪官最苛刻,扒皮示眾。老百姓可是叫好的

  • 10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朱元璋的殘暴,跟他親眼目睹且親身經歷了元朝的暴政,是有很大影響的。他原本是以為自己會建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政權,但他的所謂的全新,實際上不過是複製了元末統治者的暴戾。

    作為君王,他與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自己的權力更加集中。因為朱元璋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他認為皇上應該操控一切,不需要別人來代勞。所以,大明王朝再也沒有丞相,而太監的崛起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慢慢發展起來的。

  • 11 # 河北人張鵬程

    雖然我們客觀分析說朱元璋比較暴虐,但是,朱元璋卻對百姓非常牽掛,因為從朱元璋的出身來說,他是苦出身,所以他從群眾中來,深刻了解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他的暴虐僅僅是對自己的內廷大臣說的,但,他這麼做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所以,只要合理的把握住群眾的心聲,還是可以將這個朝代非常好的延續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渴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