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造反的農民那麼多,為什麼施耐庵偏偏選了寫宋江這一撥人呢?
5
回覆列表
  • 1 # 雜文詩天下

    羅貫中寫三國,是因為自古以來唯有那一回是鼎立頗久,其餘時代,多數是南北對立。吳承恩寫西遊,也是因為打中國去印度取經的,數那一回最知名。唯有這《水滸》,雖是很早以前便讀,但一直沒想明白這其中緣故。古代造反的農民那麼許多,為何施耐庵偏偏選了宋江這一撥人呢?

      最初的想法,大概是因為說書人的關係。因為宋江造反那時候,恰好距離說書熱潮湧起歲月不算太久。早在宋代,便已經有了《花和尚》、《青面獸》、《武行者》這些獨立的說話本子,甚至還有北宋文人的詩歌,都記載下了宋江起義的蛛絲馬跡。但北宋時代,難道就只有宋江這一撥人造反嗎?想來也不是。後來尋思尋思,大概是這夥強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招安的緣故。更因為招安,後來還參加了征討方臘的事實。為什麼說是事實呢?因為這些事,都清楚地記錄在《宋史》以及《三朝北盟會編》這些一手資料裡頭。

      可魯迅又曾考證說,實際上宋江並沒有帶人去打方臘,因為他們一投降,就被一個姓蔡的宋朝州官給殺了。所以南征方臘,說到底也只是故事而已。為什麼被殺呢?後來又有人解釋說,其實宋江三十六人所謂的“招安”只是“力盡圖窮”,沒辦法了而已。所以他們為了儲存實力,便來一回臨時的妥協,詐降之後再次暴動而已——但結果卻被識破,全部伏誅!北宋末年有個大臣叫做李若水,他曾在靖康元年跟隨欽宗皇帝去金軍大營,結果被害。他曾留下一部文集,其中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後面的詩句甚長,我就不引用了,大致翻譯一下,是說有個宋江的盜賊在山東造反,大白天就出來搶劫,殺人放火就好像割草一樣,連皇帝聽了都覺得好慘。可是終究還是下了聖旨招安他們,三十六個強盜頭目統統封官拜爵,眼瞅著這些殺人魔王就成了國家公務員,滿街的市民老百姓看了都覺得瘮人。好吧,不得不說,宋江造反且受招安一事還真是事實了,於是爭議便平息了。

    ​​可是他們在招安之後,究竟有沒有去征討方臘,並最終死在戰場之上呢?有人說純屬小說家的虛構,因為正史之上,最後擒拿方臘的人是後來在抗金戰場上大顯身手的韓世忠,只不過當時因為某種緣故而被一個姓辛的防禦使冒領了戰功而已。結果小說家一番虛構,又把這功勞戴在了武松頭上。不過後來,又發現了南北宋之間名臣李綱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曾有個叫宋江的人被任命做先鋒,出兵沒半個月,就平定了睦州的盜賊。而睦州,便是方臘的所在。李綱還特地註明,這是“以寇賊攻寇賊”,所以那個宋江,也必然曾做寇賊,基本上也就確定是梁山泊的宋公明無疑了。

      如果把現有的史志資料彙總起來,宋江的真實結局大概是這樣的:“他曾帶著一批盜賊在山東、蘇北、皖北一帶活動,最後被一個叫做張叔夜的軍官擊敗,宋江雖然得以逃脫,但二當家(盧俊義?)的確實被捉住了”,這樣一來,宋江等人便為了救二當家的,向張叔夜投降了。而張叔夜,這時候恰好奉命去征討方臘,於是宋江就被任命做了先鋒打頭陣,實際上便是送死去了——可未曾想到,方臘都被滅了,宋公明居然還活著。於是便“班師過國門”,也就在這個時候,宋江們自以為從此可以搖身一變做公務員了,喜不自勝之際,一個叫折可存的官員便出現了,他帶著皇帝親筆提下的御筆文書,說是不可放跑了草寇宋江,於是就在京城附近,把這剩餘的宋江一黨,全部法辦。

      從某種意義而言,史實中宋江等人的結局,比小說裡還要慘!而這,大概也是後代官方願意讓《水滸》這部小說流存世上的緣故,造反總是要付出最終代價的,不信你就瞧瞧宋江。(倘若是寫別個造反的盜賊,不但吃肉喝酒,還最終獲勝做了大官乃至皇帝,這書還能流傳嗎?早就被一把火燒了,作者連同說書人,一塊綁沙門島上去了。

  • 2 # 青衫素人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就是施耐庵這個人,現在網上流傳了很多關於“施耐庵”的生平、婚姻、喬遷的文章,包括某某百科都曾這麼刊載,那麼他們的可信度如何呢?我個人覺得可信度不足為憑。因為不管翻看現在任何發掘出來的史料,關於施耐庵的記載都少之又少,即便有,他的生平事蹟也是自相矛盾。所以施耐庵這個人的真實性值得令人費解,這個還有待考究,現在我們所說的“施耐庵”更像是《水滸傳》的“傳播者”“纂寫者”“編訂者”“修訂者”的統稱,或者說算是他們的象徵。​

    弄清了作者的真實性,那麼《水滸傳》為什麼要寫宋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既然前面已經說過《水滸傳》作者值得考究,那麼為什麼要寫宋江呢?而沒有寫方臘或者別的起義呢?

    元末群雄並起,人們渴望江山重新回到漢人手裡,而且歷史上的宋江造反那會正是說書興起的時代,有很多關於宋江起義的說書作品或者小故事、文人墨客的詩歌到了元末這會又被抬了出來, 故選了北宋為時代的背景,畢竟北宋面臨北上抗遼,內憂外患的局面,而且書中“忠心耿耿”的宋江詔安被毒酒害死也是想對映兩年後的靖康恥,而沒有像南宋那樣大好江山殘垣斷壁。歷史上的宋江是迫降,以張叔夜代表的政府軍打敗了宋江代表的反動武裝,宋江戰敗投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像書中寫的詔安。另外宋江有沒有跟著宋軍平定方臘,這個也存在疑義,但也並非沒有可能。所以說配合這個事例,為什麼要寫宋江為首的好漢們,就迎刃而解了。

  • 3 # 以禮觀書

    這個問題的提法,很模糊。

    中國古代農民造反的很多,《水滸傳》在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在歌頌農民起義的章回體小說。水泊梁山108將中,甚至包括前期的王倫、晁蓋,為首的將領們除了打漁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順、張橫、李俊、童威、童猛,打獵的解珍、解寶,可以勉強算為農民外(四寨八員水軍首領是漁夫,二解兄弟是獵戶,與農民還是有區別),其他都是不同等級的官員,以及富戶、莊主,只有領導了一些農民(不完全是,其中不少是帶過來的家丁與官兵)造反。

    中國古代農民造反的,被寫進小說的,並非宋江這一撥。《三國演義》第一章就寫到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軍起義,《隋唐演義》《說唐傳》中的瓦崗農民起義也是重要內容,晚清的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就是寫太平天國運動。著名的歷史小說《李自成》,就是姚雪垠寫明朝末年的李闖王領導的農民起義。

    當然,《水滸傳》最為出名,有始有終。施耐庵所寫的北宋末年,自然災害嚴重,民族矛盾激化,苛捐雜稅繁多,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宋徽宗時,蔡京、童貫、朱勔等在蘇杭設定應奉局、造作局對廣大農民大肆蒐括奴役,運送“花石綱”,勒索民間漆楮竹木等副業產品,“豪奪漁取,毛髮不償”。東南兩浙地區的民眾,比起其他地區來,遭受著更為殘酷的壓榨。

    宣和二年(1120 )十月初九,地主家的僱工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死稱霸一方的方有常一家,以幫源峒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但遭到朝廷官兵瘋狂圍剿,宣和四年二月以方臘被俘遇害而告終。

    而在方臘起義之前,即宣和初,黃河決堤,鄆州等地不甘忍受殘酷統治的農民,便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為首舉行起義。宋江起義爆發的詳細時間和具體地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在宣和元年,宋江起義軍的活動引起宋王朝統治者的關注。宋江義軍來勢兇猛,官兵不敢抵抗。宣和二年,知亳州侯蒙上書,建議朝廷招降宋江前去鎮壓方臘。招降還未實施,方臘義軍失敗。第二年二月,宋徽宗命海州知州張叔夜鎮壓和招降宋江領導的起義軍。宋江投降宋朝,起義軍失敗。

    施耐庵之所以選擇宋江義軍來寫,也是有原因的:一是起義早,失敗晚,歷時長;二是宋江最終投降,符合施耐庵的忠君愛國的儒家士子思想;三是施耐庵所處元末明初,參加過張士誠的反元會議,以宋江義軍抗遼,也是在表現自己的反元思想。

  • 4 # 手機使用者6116620130

    粱山好漢不是什麼農民起義。其實就是街頭的一些流氓混混。當一個人年青還不知所謂時,個人的本質和惡習會誰知而來,加上習友好聚,酒肉之徒,同內相近,同命相聯。這些人就.混到一起去了。是幹不了大事成不了氣候的人群。只不過他們乾的事震驚世人而以。有點象我們年青時廣交朋友,酒聚人歡,在一起談人生事業,談想要幹些什麼也差不多。只是水泊梁山乾的事搞大了,聚的人也眾多了,成了比黑社會要大的匪內了,但他們各有算盤都想為自己謀個好出路,並沒有組織上的理想和追求。所以他們不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是在社會的壓迫下起事,目的是推翻黃帝自稱為王,是有目的有追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小小春jasper和陳小春的相處方式,對實際的家庭教育有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