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戲曲是傳承下來的藝術,你會讓孩子去接觸戲曲嗎?
4
回覆列表
  • 1 # 藝空聯盟

    ----------------------------------------------------------------------------------

    先關注,後收藏,總有一天用得著。

    ----------------------------------------------------------------------------------

    “生旦淨末醜,坐念唱打舞。”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今,這一高雅藝術早已飛入許多中小學的校園。尤其是從2014年“高參小”專案實施以來,專業高校、社會機構牽手小學,其中,戲曲進社團、進課程,甚至進校本教材,校園裡湧現出不少“小票友”。如今,很多孩子學習戲曲已有兩三年時間,他們究竟收穫了些什麼?

    三年時間“門外漢”變身“戲曲咖”

    想到三年前,自己還連戲曲是什麼都不知道,完全零基礎,靖怡特別感激在崑曲社團的3年學習。2014年,高參小專案啟動,史家小學分校與中國戲曲學院結成“對子”,學校成立了戲曲社團。戲曲零基礎的靖怡是首批成員之一。

    剛進社團時,柔弱的靖怡沒少哭鼻子。指導老師一說她唱腔的問題或是動作不標準時,她就會哭。老師就轉變了方法,鼓勵她,肯定她的優點,哭鼻子這個問題就不見了。中國戲曲學院的老師還善於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定製課程,比如先講詩詞歌賦,講故事,播放影片,讓孩子們產生興趣。靖怡和其他很多孩子一樣,慢慢愛上了戲曲,中午時間總是在聽曲子,並不由自主地唱起戲來。

    在一次大型彙報演出《遊園》時,化好妝穿好戲服候場時,靖怡的腸胃炎突然發作,吐了。特別令老師們感動的是,吐完以後還很難受,但靖怡還是堅持表演完。“曾經那個嬌氣、愛哭的小女孩不見了。”中國戲曲學院派駐史家小學分校負責人姜芳說。

    現在,除了戲曲社團、京劇樂隊之外,戲曲課程是史家小學分校一至三年級的必修課,四至六年級的選修課。史家小學分校是中國戲曲學院高參小基地校中最遠的一個,但派駐的教師已由去年的12個增至16個。這些老師不僅教孩子們,還帶動了一撥教師“戲曲迷”。史家小學分校的不少老師會抽空到戲曲課上觀摩,私下還會向孩子們“請教”。不僅如此,戲曲課程還帶動了其他學科。數學學科,孩子們依據臉譜設計、學習圖形;美術課上,孩子們將戲曲元素引入日常,親自設計自己的鞋面、帽子、扇子等。

    “泡”在藝術裡孩子的舞臺更大了

    在高參小專案中,不少高校、社會機構與中小學的“牽手”都呈現出各具特色的模式。中國戲曲學院“高參小”工作的基地校有9所,分別是史家小學分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小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豐臺區玉林小學、西羅園學校等。“一校一協議,一校一方案”是中國戲曲學院一直堅持的,學校想上什麼課,自己能提供什麼資源,就開展什麼課。

    在首醫大附小,中國戲曲學院共派駐授課教師38名,涉及到戲曲唱腔課、戲曲形體課、戲曲社團、影視社團、民樂社團、戲曲講座活動等等。除了校本課、社團課之外,觀摩課、實習實踐課也是高參小培養的重要方式。每學期,要給每個學校舉辦兩期彙報展演,所有課程、所有藝術門類、所有孩子,都在每學期末登臺演出。每年,中國戲曲學院為幾所基地校的孩子們組織近60場演出,覆蓋幾萬個師生家長、孩子。今年,9所基地校的孩子們就亮相2017年新年戲曲晚會,這是全國最高規格的文藝演出之一。

    沈世博是首醫大附小2016屆畢業生。在學校戲曲課、社團活動的薰陶下,他對戲曲極為熱愛,每天曲不離口,大大小小參加了不少演出,去年順利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在家長看來,戲曲學習讓世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不叫苦叫累,不僅收穫了藝術技能,也讓孩子更加自信、更能吃苦。

    學戲曲 讓孩子更會審“美”

    高滿洪(史家小學分校校長):當“高參小”實施一年多時,我們就發現,那些學了京劇的孩子們有了明顯變化,孩子們變得特別精神、落落大方、說話交流格外文氣。後來與高參小的老師們交流,原來,因為戲曲中都有人物刻畫,孩子們在表演時,也在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這與舞蹈等藝術門類還不同。尤其是京劇,其背後有歷史、有故事,讓孩子對歷史,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藝術對於孩子而言,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教會孩子審美,只有對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孩子們才更能顯露出“真、善”。而京劇作為國粹,則更有這種影響力。

    有一個小女孩,被老師選中演老旦,但她喜歡裝扮漂亮的青衣。她就回家哭著問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丑,所以演老旦。後來,老師就開導孩子,不斷鼓勵她,孩子逐漸投入到角色之中,對老旦產生熱愛。她學會了不再以最直觀的視覺感受來判斷美醜,而是更多地體會文化的力量。

    堅持學戲曲,很多孩子從外在到心理素質、精氣神,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學校的一場“夢想秀”活動決賽中,一個學京劇的男孩走上舞臺,評委們頓時眼前一亮,私下詢問孩子的特別之處,“感覺這個孩子就是很不一樣”。

    高參小 “造血”比“輸血”更重要

    姚志強(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藝術教育中心主任):美育,不僅是讓孩子收穫一項技能,更是多一些情懷上的積澱,能以更善良的心態看待世界、以更寬廣的情懷對待別人。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透過學習戲曲的唱唸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引導孩子們欣賞美、創造美,在理解、實踐和體悟的過程中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就從“高參小”專案而言,確實普遍都給小學帶來了改變,給孩子們帶來了一些收穫。但我現在比較關注的是,六年之後,當我們高校和社會機構的“輸血功能”完成時,小學的自身“造血”功能有沒有建立起來,這很重要。外來的支援必須依靠小學自身的努力和創造,才能結出碩果。

    目前,一些專業的高校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少都設立了教育系,每年也都能有一二十個畢業生走入小學任教。但小學是否開始轉變?對於美育的重視程度是否足夠?是不是在師範類人才培養中,就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對美育、德育、體育更重視一些,給未來的教師多提供一些這方面課程的培養,而不只是培養出一個純粹的數學老師、語文老師、地理老師等。如果這些老師具備了一些相關的知識、能力,將來也可以補充美育、德育、體育工作。

  • 2 # 大青衣4

    我會,我還想培養孩子對京劇的愛好,學唱京劇,先不說為了傳承這麼大的話題,而是因為京劇真的博大精深,真的好聽。

  • 3 # 邢百開

    會讓孩子聽戲的。

    我小時候也是跟著父母聽戲,才逐漸喜歡上了戲曲,裡面有很多中國文化弘揚的精神美德,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很多好的影響,譬如禮義廉恥,譬如尊老愛幼,有很多正能量。

    聽戲也是一種興趣愛好,就和讀書看電影打遊戲一樣,個人喜好而已。

    當然,孩子如果不喜歡聽,我也不會強求。這種事,隨緣。

  • 4 # 小小南風

    如果孩子喜歡,就可以聽呀!雖然很多年輕人對戲曲無感,但這也不是戲曲自己的鍋,現在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戲曲的傳承和發揚。

    也有很多戲曲藝術家付出了很多心血,讓更多的人接受戲曲,喜歡戲曲。

    怎麼說呢,小孩喜歡不喜歡聽戲,多取決於父母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只要找到了戲曲的正確開啟方式,肯定會發現,戲曲也是一個無比浩瀚的精彩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失去爸爸的十五歲男孩,學點什麼技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