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健康運動問題了,但家長們真的瞭解兒童運動嗎?運動對於兒童的意義何在?
6
回覆列表
  • 1 # 鑄青春

    1、兒童運動對骨密度有促進作用

    在適當的運動量下,體育運動對骨密度有促進作用,尤其是負重運動。

    負重運動,是指對骨施加了重力負荷作用的運動或者說是任何需要身體站立的運動,如走路、跑步、體操、舉重、籃球等。非負重運動,是指那些只克服阻力的運動或者說那些不需要站立的運動,如游泳、划船、騎車等。

    研究均表明負重運動對兒童青少年骨密度的有益作用顯著高於非負重運動。在青春期前期,運動對骨密度的有利作用更明顯,建議在此階段進行運動干預,減少和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2、運動對兒童心理發展有積極作用

    適度運動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運動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運動能促進認知發展。 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有助於提高自我概念,促進學習,讓學生更加熱愛上學。

    2)運動有助於調節情緒。 兒童的情緒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有著廣泛的情緒反應範圍,有時興高采烈,滿心歡喜;有時悶悶不樂,有些憂鬱;而有時又會憤怒急躁,莫名焦慮,而適量的運動可以使身體處於自然狀態,幫助兒童有效自我調控,更多地體驗到積極愉快的情緒。

    3)運動有利於積極自我的形成。兒童與同齡人的社會交往與聯絡可以在參與各項運動的過程中實現,而運動時往往伴隨著挑戰、及時的反饋和成功的滿足感,這些都可以讓個體對自己有更積極的認識。

    3、運動對兒童情商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對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意志品質、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情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透過一系列的體育運動的干預,能夠改善和促進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兒童高尚品德的形成,促進兒童個性心理的完善和獨立人格的發展。

    首先,運動應簡單易行,具有普及性,不要受到太多外在條件的限制,讓所有學生都有能力、有機會參與。

    其次,應降低對競爭性和規範性的要求,增加運動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不必考慮動作是否標準、不必擔心輸贏,而主要在於體驗運動的快樂,因為有樂趣的事才更容易長期堅持。

    最後,運動強度要適當對兒童而言,每週 3 - 4 次,每次30 -50 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不僅有助於強健體魄,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能。

  • 2 # 煜光1

    運動不但從生理上能增強體質,而且從心理上也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緩解工作的壓力,保持健康的心態。集體運動還能增強人的團結協作集體主義思想。

  • 3 # 信任大叔是Hulk

    這樣說的話就對運動的定義有點狹窄了,運動帶來的好處有很多,強壯身體只是一部分,像女孩子運動她並不是為了要身體是要多麼強壯

  • 4 # 格姆思Games

    假期最後一天,小G老師這裡要真正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篇幅較長,可以先收藏。

    他表示,美華人真的是把大量的精力和資金都放在了孩子的體育運動教育上!和中國家長不同,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和運動意識,美國家長格外注重的事。從幼兒時期一起動手製作小玩具,甚至搭建樹屋,到之後陪孩子打棒球、踢足球、打籃球、玩橄欖球,更是隨處可見。

    而那些所謂的“天才思維補習班”中,倒全是亞裔的身影。

    小G老師朋友說,這不是因為亞裔、移民的孩子比較聰明,而是美國家長根本不care。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訓練邏輯思維都是學校的事,美國家長很明白自己需要做的——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給孩子健康的體質基礎。

    對於美國家長而言,他們更瞭解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基礎,而從幼年開始進行運動鍛鍊,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點。

    其實不止是美國,很大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日常運動。英國,不少私立學校規定,在校生每週運動時間不得低於5小時;日本,幼兒園就開始的冬季“裸跑”更是全球聞名;澳洲,從小學開始就成立各種專項運動的俱樂部,進行聯賽比拼(一般分成under 10、under 12、under 14、under 16、under 18一直到under 23。一般兩年一級,under 10是三年,小孩子6、7歲進入的話要在under 10待上3年,到9歲才能進under 12,under 23有5年);德國禁止文化性質早教,但鼓勵親子運動和藝術類幼兒教育……

    中國也已開始關注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問題,更把國民健康管理和運動干預問題提上政府工作的日程。去年,中國國家衛計委、教育部等10部門就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檔案明確,要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到202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35億,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所以說,對於孩子運動健康的投資,連巴菲特和芒格都無法反駁。

    運動是促進孩子生長髮育,培養孩子體質健康,同時也幫助塑造孩子的完整人格,但如果缺乏運動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呢?這裡小G老師分成生理和心理兩點來做詳細的整理分析。

    生理表現

    1、身高發育遲緩

    運動的缺乏最直接的外在表現,為青少年兒童身高發育遲緩。

    幼兒生長規律如下:

    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群衛生司,研究制訂了《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參照標準》:

    0~6歲男童身高標準(cm)

    0~6歲女童身高標準(cm)

    說明:“中位數”,表示處於人群的平均水平;如果在“-1sd~中位數~+1sd”即:中位數上下一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屬於“正常範圍”,代表了68%的兒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數上下兩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則定義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兒童;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數上下三個標準差之內,則定義為“矮(高)”,代表了4.6%的兒童。極少兒童在三個標準差(<-3sd>+3sd)之外(比例小於0.5%)。

    表現和現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於2015年調查顯示,學齡前(3~5.5歲)男童身高基本高於女童,整體趨勢呈現出南北差距較大的態勢。

    長江及以北地區兒童生長遲緩發生率為 1% 及以下,長江以南地區兒童生長遲緩發生率均高於 2% ,地域分佈特點與中國兒童身高地區差異規律一致,即中部、北部地區兒童身高生長水平接近,且高於南部地區兒童身高均值。

    運動干預:

    科學合理的運動可以刺激生長素的分泌,引起基礎骨量和骨密度的增加,平衡機體的鈣、磷代謝,加速肌肉、關節、骨骼的快速發展,加強礦物質的吸收。同時,適宜的運動還可以幫助骨骼和脊柱的拉伸,牽伸肌肉和韌帶,從而達到刺激骨骺軟骨(下肢長骨的增長點)生長的作用。

    2、肥胖症

    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高熱量、高脂、高糖食物大量增加,體育運動量減少等原因中國青少年兒童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

    表現和現狀: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學齡前兒童(3~6歲)超重、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2.22%和10.38%,其中男童分別為12.67%和13.61% ,女童分別為11.72%和6.82%。

    而截止2015年,全球12%的成年人和5%的兒童為肥胖,成人和兒童的肥胖人數分別為6.037億和1.077億。據專家稱,如果政府層面不加以控制,到2028年,中國超重和肥胖人口將達到7億左右。

    當下,20歲以下的中國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該比例為14%。這些數字遠遠超過了包括日本和南韓在內的其他高收入國家,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肥胖國”。(2015年肥胖調查顯示,中國的兒童年齡標化肥胖人數為1541萬,肥胖率是5.13%)

    想知道孩子究竟是不是超重兒童,可以對照下圖。

    0~6歲男童體重標準(kg)

    0~6歲女童體重標準(kg)

    除了體重以外,家長更應該注意的是BMI指數。

    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1.75)=22.2

    運動干預:

    眾所周知,運動是最好的減肥方式。而科學有效的運動干預,對於兒童肥胖的預防和治療,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除了在膳食營養上的注意,增強有氧運動,對於防治青少年兒童肥胖有著重要作用。

    有氧運動之所以能夠達到減肥目標,是因為其過程需要在長時間的運動中完成,並且在整個過程中能量供應主要透過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途徑完成。脂肪在有氧運動過程中不僅發揮了機體運動的能量供應作用,也達到最大化消耗脂肪的目標。

    美國在兒童肥胖預防和干預治療研究上,可以說是世界第一。近年來,在米歇爾奧巴馬的倡導下,聯合學校、家庭、社群和臨床為整體的綜合防治方案愈發成熟。

    美國倡導體育運動不拘泥於學校,而要使家庭成員整體參與進來。家庭營造積極運動的環境基礎,是預防和治療兒童肥胖的關鍵,這一理論也得到了國際的多方面認可。

    3、大肌肉發育遲緩

    大肌肉主要指四肢和背部或胸部等體積較大的肌肉,其發育以腿部肌肉發展為重點,順序依次是大腿支撐站立、小腿與大腿配合行走、有節奏的下肢配合運動開始奔跑、足部平衡與腿部力量的協調出現跳躍。

    表現和現狀:

    如果大肌肉群發育遲緩或不良,會導致上下肢力量不足,下肢力量表現為兒童跳躍能力偏弱,上肢力量表現為相較於同齡孩子,手臂力量較小。

    運動干預:

    透過一定量的運動,幫助孩子大肌肉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7個月爬行開始,到8個月左右可以獨立站立,9個月後幼兒開始很不老實的攀爬傢俱、嬰兒床等等,這些都是機體大肌肉群需要發展的自然表現。

    然而正確動作的引導和正確保護手法的習得對於促進學齡前孩子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以滾翻為例,2歲左右,兒童有翻滾意識,在家長或專業老師保護指導下,不僅可以順利完成練習,滿足孩子機體運動需要。

    其次,能夠達到激發下肢力量練習興趣的目標,同時,還能促進前庭器官功能練習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的探索能力和自信心也被無形中不斷加強。所以,透過正確動作引導與加強,是幫助並促進孩子大肌肉的發育的重要條件。

    此外,家長還可以透過帶孩子攀爬樓梯,讓孩子獨腳站立、雙腳跳躍、輔助吊單槓等粗大運動,刺激幼兒大肌肉的健康發育。

    4、小肌肉發育遲緩

    小肌肉在兒童成長髮展領域指的是運用手部的能力。小肌肉群是附著於骨骼上的橫紋肌,而幼兒腕骨和指骨還沒有完全鈣化,所以由小肌肉控制的精細運動不如成人靈敏。

    表現和現狀:

    小肌肉發育遲緩的表現為,對工具操作不靈敏、手眼協調性差、雙手配合能力弱、精細操作能力差,像是刷牙握不住牙刷、吃飯勺子老掉、寫字畫畫困難等。

    運動干預:

    遊戲性運動,是既能到達訓練目的,又能激發他們參與運動熱情的最佳干預方式。透過遊戲性運動,一方面,手的精細運動訓練手眼協調能力、雙手協調能力及手指靈活度,幫助小肌肉健康發育,另一方面,能夠有序鍛鍊上肢的伸展、握放。像是握筆、拍接球、系紐扣、拼圖……都是有幫助作用的遊戲性運動。

    5、神經系統發育遲緩

    神經系統是一切生物體的控制系統。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功能是透過反射來實現的,反射活動從感覺開始,以肌肉活動而告終。

    人體感受機體內外環境改變的結構或裝置被稱為感受器,而感受器與其附屬裝置共同構成的器官(眼睛、耳朵等)共同組成感受器官。感覺的產生是以神經衝動的形式透過感覺神經纖維傳向中樞特定部位,最後在大腦皮質上做出反應。從感覺到神經傳輸再到做出反應,時間越短,說明感覺越敏感神經系統發育越好。

    0-6歲是兒童神經系統發育突増期,也是人體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期,這個年齡段是人生中僅此一次的神經發育敏感期。

    表現和現狀:

    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遲緩,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反應慢。

    運動干預:

    透過感統訓練和刺激性訓練,都可以幫助兒童神經發育。

    而訓練神經系統一般採用的方法是訊號刺激法運動,具體包含:固定訊號源單一訊號練習、移動訊號源單一訊號練習、固定訊號源選擇訊號練習、移動訊號源選擇訊號練習。

    如讓孩子根據老師展示物品的色彩不同,進行相應的動作(跳躍、下蹲、站立),同時根據不同年齡設定不同難度梯度和正確動作後的獎勵,激發孩子興趣,達到提高孩子反應能力的神經系統訓練。

    6、肺活量的不足

    肺活量是一次最大吸氣後再盡最大能力所撥出的氣體量,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機能活動量,是反映人體生長髮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

    同時,肺活量與人的呼吸密切相關,決定了人體的最大攝氧量。

    表現和現狀:

    青少年兒童的肺活量不足,除了游泳時憋氣時間短,更體現在有氧運動片刻就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耐力不足。

    肺活量差,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組織的供氧,而長時間的供氧不足則會造成頭痛、頭暈、胸悶、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映,影響學習和工作。

    中國從1979年開始展開大規模學生體質測試,到2010年已完成5次調研測試。歷年學生肺活量測試均值由大到小的時間依次為1985年、 2000年、1995年、2010年、2005年。與1985年相比,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下降值分別約為90.6ml、85.9ml、355.9ml、268.9ml,下降趨勢較為明顯,已處於亟待改善的狀態。

    運動干預:

    適宜負荷的耐力性訓練是提高肺活量的主要方法,而持續訓練原則是耐力訓練法得以達到效果的重要原則。

    所以在不具備專業老師與專業場地支援的情況下,慢跑、游泳、深呼吸、腹式呼吸和擴胸運動等專案都可以作為改善肺活量的首選方案。

    心理表現

    1、抑鬱

    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中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20%的孩子有抑鬱症。此外,還有叛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無法集中……

    這些問題往往是因為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早期教育”——運動而導致。中國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已經佔兒童精神科門診比例第一位,達到60%以上,約有3000多萬兒童受到不同程度心理行為障礙的困擾。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金星明教授表示,樹立科學運動意識,讓孩子儘早動起來至關重要。

    2、注意力不集中

    表現和現狀:

    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和在必要的時候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自然發生的注意行為。

    幼兒時期(0~3歲)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但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內容的增加,交流範圍的擴大,經歷的豐富和理解力的增強,逐漸開始出現有意注意。

    對於3~6歲的孩子,對世界和周遭環境會出現探索心理,伴隨著的就是有意注意的增多,但表現為注意力穩定性差、範圍小、時間短、注意力單一且容易轉移,受情緒影響和外界影響較大。適宜的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多家長所忽視的。

    運動干預:

    美國疾控中心CDC在2010年,對美國兒童的體育鍛煉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研究資料總結,發現運動能改變兒童注意力和專注度。

    活潑好動的兒童在識別視覺刺激方面比不愛運動的兒童要快得多,也表現出注意力的更加集中。腦啟用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多的兒童和青少年能夠為一項任務配置更多的認知資源,並且可以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專家還指出,兒童時期是影響人一生健康水平的“特定時期”,兒童透過運動獲得“運動敏感”,不但有助於體力活動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注意力和專注度的提高,還有助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及智力的開發,而這種有助於身心的發展優勢是可以保持終身的。

    3、認知能力差

    表現和現狀:

    認知能力是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認知能力差,主要表現為學習、記憶障礙,失語等。

    像孩子不容易識人辨物,難以理解別人說話,自己也不願意多說話,沒有好奇心,都可能是認知能力差的表現。

    運動干預: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查多克(LauraChaddock)等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對55名10歲兒童腦部結構進行掃描後發現,那些有氧體適能高的兒童,具有較高的認知控制能力和較大的大腦背側紋狀體,而大腦背側紋狀體是控制兒童認知的主要神經中樞之一。所以,運動有助於認知能力的提高,但要堅持長期運動。

    Donnelly博士等人對堪薩斯東北部的26所小學1527名2年級和3年級青少年進行了為期3年的干預研究。運動干預的方案是每週在上學日增加90分鐘中高強度體力活動。

    研究發現,干預組的青少年的體力活動水平顯著提高,認知能力測試得分和學業表現優於對照組青少年,且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研究將171名7~11歲的超重青少年分為每天20分鐘運動干預組、40分鐘運動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進行了約13周。

    研究採用標準化的心理測試評估認知能力和學業表現,並透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觀察青少年在做心理測試時的大腦活動所引發的血液動力改變。研究發現,干預組青少年的執行功能和數學成績均有所提高,提示長期運動干預有助於提升青少年認知能力和學業表現。

    兒童個性的心理特徵

    對於孩子而言,3歲開始萌芽自我意識,逐步把自己作為主體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來。這時候,就產生了人們所謂的個性。

    不同個性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可以被稱為屬於自己特有的“秉性”或“脾氣”,這一切都是有科學解釋的,在兒童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氣質。

    氣質是先天遺傳的,但後天環境、教育影響往往不扮演著氣質塑造者的形象——因為人的高階神經活動的特點有著高度的可塑性,尤其是幼兒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過程中。

    氣質學最早源於古希臘醫生希波克里特,他把個體的氣質特徵按人體體液的不同分為四類,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

    1、膽汁質

    這種氣質的人,黃膽汁過多,反應速度快,精力旺盛、態度直率、表裡如一,但缺點是脾氣暴躁、不穩重、易感情用事。像是貝多芬、亨德爾都是膽汁質個性。

    表現:

    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過度需求他人的關注和讚許,不然做事會沒信心,控制慾強、情感關注需求強烈。長期以往不加以調整,長大後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習慣,做事不專注,碰到小挫折就輕言放棄,自制力差,難成大事。

    運動干預:

    運動過程中適當忽略,但從正面關注孩子,適當時肯定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

    尊重孩子,給予他們富於挑戰的運動專案,並賦予他們運動任務;運動量適當加大,幫助他們釋放旺盛的經歷。

    2、多血質

    擁有這種氣質的人血液過多,對一切吸引他們的東西都會感興趣,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動作敏捷,有較高的可塑性,容易適應環境,也善於表達善於社交。

    表現:

    多血質的孩子活潑好動,善於交際,能很快適應新環境,並樂於與身邊人交流。興趣廣泛,但情感易變,熱情消褪快。

    運動干預:

    這種情況的孩子,有比較優質的特徵,在運動中只需要做到遊戲性與運動相結合,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參與運動,從而幫助個性和身體的健康發展。

    3、黏液質

    這種氣質的人黏液過多,穩重有餘而靈活性不足、踏實但被動且死板,情感不易發生,不易外露。好處在於遇事不慌亂,有條理,但卻過於循規蹈矩,缺乏創新精神。

    表現:

    有的孩子對於玩具、零食不爭不搶,對於小夥伴或是老師、家長的交流訴求反應低,甚至無反饋,這就是黏液質的典型行為特徵。

    這種情況不利於孩子個性化的發展,沒有創新意識、因循守舊,長遠看不符合當下社會發展趨勢,容易被淘汰。

    運動干預:

    佈置適合的運動內容,獲得一定階段性成果後,積極表揚;

    在遊戲運動過程中,多叫孩子的名字,保證其參與感。

    4、抑鬱質

    這種情況是由於黑膽汁過多,心理反應速度緩慢,動作遲緩,不擅於與人交流。通常表現為生活態度消極、不合群、優柔寡斷、遇事推脫畏縮。

    他們主動性差,做事難堅持,具有明顯的內傾性,但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責任心強、高度敏感、善於發現,精確自律並多才多藝。

    表現:

    抑鬱質孩子多愛哭,不容易哄,遇事不參與,不敢輕易嘗試。長此以往,可能因為情況嚴重,發展為自閉或是抑鬱等心理疾病,家長們要及時關注加以防治。

    運動干預:

    主動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運動,多和孩子交流運動中的感受,認同孩子的情緒;

    幫助孩子融入集體(這點在運動過程中遠比其他社交更容易做到);運動中遇到困難,多鼓勵孩子相信自己能成功,在老師的幫助下,適當降低運動難度,從而完成運動;完成運動的某項任務時,家長和老師可以及時、誇張的給予鼓勵。

    對於不同個性特徵的孩子,所用的運動干預方式不盡相同,旨在透過運動幫助其社交和互動,建立正確的情感模式,提高對周遭環境的適應能力。

    其實除去以上說的4種情況,還有一種特殊情況的孩子,就是感統失調,因為篇幅較長,這裡就不贅述了。

    對於缺乏運動導致各種症狀或是疾病,小G老師總結:

    身高:小兒生長髮育遲緩,矮小症

    體重:兒童肥胖症。嚴重肥胖者可因腹壁肥厚、橫膈太高、換氣困難、缺氧,導致氣促、紫紺、繼發性紅細胞減少、心臟擴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稱為肥胖性肺心綜合徵

    大小肌肉:可能導致兒童肌無力,兒童進行性脊肌萎縮症。

    股四頭肌短縮症,影響了肌肉的生長而使關節的運動機能發生障礙,治療此症,症狀較輕的可進行增強肌力的訓練,嚴重的需手術治療。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是肌肉逐漸發生萎縮的疾病,又叫做進行性肌萎縮症。病型種類較多,此症皆由遺傳所致。

    重症肌無力症,多發病於2~3歲時的兒童。症狀有眼瞼下垂、眼裂變細、視物頭部傾斜,並有重影或斜視。

    神經發育:主要是自閉症,和智力發育障礙,包括多動症、交流障礙。併發症:感覺器官障礙,視力及聽力障礙,肢體運動障礙,如交叉步態。

    最後,小G老師要說幾句上綱上線的話,從目前青少年兒童體質下降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來看,發展青少年兒童運動迫在眉睫。遏制青少年兒童體質下滑,讓體育迴歸教育,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追求和習慣,正在成為國家行動。

    從一個嬰兒的胎動開始,就是開啟了人生的第一次運動。對於孩子而言,運動的意義不是理論上的泛泛而談,不是高屋建瓴的指導方向,而是他們認識並改造世界的核心推動力,更是體質健康和身體發育的基礎,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投等每一項或簡單或負責活動體現。

    往大了說,重視孩子的運動問題,就是重視民族的富強問題,重視國家的發展問題!“體”與“智”的共同健康發育,才是當下中國孩子最需要的。

  • 5 # 科學運動與健康

    運動不僅僅只有強身健體的作用、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還有利於智力發育、改善記憶、延緩衰老等作用。

    隨著運動是良醫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運動是一味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卻沒有副作用的藥。通常醫生給我們開的藥,只能有某一種功效,而運動這味藥對身體各個系統都有益處,包括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等。以往人們可能只知道運動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卻忽略了運動的其他益處。兒童青少年在生長髮育期間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身體各個系統的發育,尤其是運動系統,因為骨的生長髮育需要應力的刺激,若經常處於靜坐少動,骨就缺少應力刺激,不利於骨質的形成和堆積。此外,國外的研究表明,運動之後大腦的狀態會更加好,因此建議把最難的一節課放在體育課之後,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目前的研究認為運動能改造大腦,延緩大腦的衰退。大腦的健康會隨著年齡的衰老而惡化,尤其是到了40歲之後,大腦平均每10年體積會縮小大約5%。人體在進行運動時,會產生一種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會有助於減緩和預防由於年齡增加伴隨的大腦退化。

    運動容易,貴在堅持。堅持進行規律的運動,你一定不僅身體更加健康,精神狀態也會更加飽滿,生活更加積極向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十九十年代的詩歌為什麼在新世紀快速沒落了?